1、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4重庆巴蜀中学诊断)明太祖朱元璋设都察院,“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猬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者,劾。纠劾百司,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并规定“凡都察院、按察司,但有不公不法及旷职废事、贪淫暴横者,许互相纠举,毋得徇私容蔽。”上述材料表明,朱元璋时期()监察机关的职责范围广泛监察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形成分权独立的监察体制中央加强对监察机构的监督ABCD解析“凡
2、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者,劾。”,从中看出正确;“如有不公不法贪淫暴横者,许互相纠举”,从中看出正确,不正确;明代通过监察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正确,故选D项。答案D2(2014重庆一中诊断)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封
3、建等级解析明代是中央集权加强的时代,B项错误;从材料“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从“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看出,在明代武官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A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根据材料是因为“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福建福州质检)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解析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
4、,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即维护专制皇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项显然与这样的规定无关,皆排除。答案B4(2014浙江嘉兴测试)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施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这些辅政部门有()尚书省中书省内阁军机处AB CD解析“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可以判断这是在明清时期,因为自明代起丞相被废,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所以说六部在明代地位上升,而清承明制,在明清时期已经不存在了,故错误;内阁在明代
5、充当了皇帝的助手,指导六部;军机处在清代负责传递皇帝旨意,协调六部执行皇帝命令,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5(2014重庆八中诊断)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工部尚书刘麟等应诏陈言:“各府、州、县工匠,近多冒替影射,随解随逃,徒以累民,而公家不得实用。”为此,建议“纳价以助大工(工程),每匠一名,照旧例每季纳银一两八钱。”该建议的实行()A标志着官营手工业的解体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政府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开始实行缴纳赋银的办法来缓解劳动力的不足。
6、 答案B6(2014江苏百校联考)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珐琅彩双环瓶青花五彩碗三星堆青铜礼器江宁织造局云锦ABC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风格”即可知该现象发生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夕,出现于清朝康熙年间、繁荣于明末清初、出现于5000多年前,故排除,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7(2014甘肃兰州一模)明清时
7、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湖和苏州的丝织业、松江的棉纺织业及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说明了区域经济分工扩大,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A;太湖、苏州、松江和景德镇都在南方,看不出南北方经济的差异,排除B;材料看不出生产水平的变化,排除C。答案D8(2014河南豫北联考)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
8、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恰当的是()A海禁加剧了寇患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C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D应当重新评估抗倭斗争的必要性解析抗倭斗争有力地捍卫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安全,对国家主权是必要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市禁则商转为寇”,海禁加剧了寇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于是海滨人人皆贼”,可见有中国商人参与了寇患,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故B、C两项正确。答案D9(2014贵州六校联考)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9、。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起来,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选D。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排除A;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程朱理学,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也没有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排除B、C。答案D10(2014重庆巴蜀中学诊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A夫私者,人之心也
10、B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C灭地之化日新D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解析黄宗羲的思想特色是反对君主专制,B 项主张君臣平等,共同治理天下,与黄宗羲的思想相符。答案B11(2014重庆二诊)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BCD解析王夫之“气”为世界本源,与朱熹天理观的哲学基础不同,故错误;“气为理之先”强调“气”的第一性,具有唯物精神,故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其主张的实用性,故错
11、误;材料说明天理必须依据人欲,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12(2014重庆文综,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BCD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的造纸技术。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耗亦不多”的信息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故正确;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故错误;从题干中“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
12、,随手拾起再造”的信息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山东文登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谕云“御史出巡,先须考察官吏”。明朝御史巡按品级不高,仅为正七品官,“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动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剪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
13、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某研究小组在“权力与法制”专题研究时,形成了以下主题:“欧美政体类型比较”、“国家权力来源的法律依据”、“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研究素材列表如下:序号素材1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2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3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4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御史巡按职权的特点和作用。(8分)(2)选择一个主题,运用上述至少两个素材的相关内容,写一篇150字以上的小论文论证你的主题。(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使用材料,特点可从其地位、权力以及监察范
14、围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可见,御史出巡,既监察官员又巡视地方,其作用从这两方面总结即可。第(2)问,开放性题目,注意题目要求提示:论证的内容必须涉及两方面的素材,如“欧美政体类型比较”可结合2、3、4号素材,“国家权力来源的法律依据”可结合1、4、6号素材分析,“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可结合3、5号素材分析;围绕主题要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答案(1)特点:位卑权重,监察范围广泛。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论证的内容必须涉及两方面的素材;围绕主题要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14(2014山东泰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
15、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1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解析第(1)问,根据设问的时间要求“明清”和角度要求“皇帝独裁”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作答;第二小问,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17、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由设问的要求“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的)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来作答。答案(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2)变化:明朝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如服饰和住宅等方面,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原因:明中后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联系: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是建立在明清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或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当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