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6891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D.虎门销烟解析由题干中“瀛东”“辽阳”等信息可知,战争与日本、辽东半岛有关,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所以让诗人感到愤懑的历史事件是清政府割让台湾,故选B项。答案B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

2、力反抗B.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解析根据材料引文分析,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人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没有觉醒。答案B3.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第六款第四条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国承认朝鲜独立自主,赔款2亿两白银,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

3、开设工厂等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选C项。答案C4.近代有人用漫画再现了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险境,这一情境的出现受到()A.鸦片战争的刺激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中日甲午战争的刺激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解析题干中的漫画反映的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C项正确。答案C5.下列反抗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企图的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答案B6.有义和团揭帖写道:“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

4、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解析据材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可知,义和团希望打败并驱除列强,从而统一和巩固大清江山,故A项正确。答案A7.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解析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有“惩办首祸诸臣”的规定,体现了清政府帮助西方列强镇压国内反侵略势力,彻底沦为

5、西方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右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材料二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几乎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中外日报(1900年)(1)材料一列强“向中国开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这种评价客观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根本目的:把中国变为列强的殖民地。影响: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6、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认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不正确,但肯定了义和团的反抗精神。这种评价是基本客观的。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及被统治阶级利用,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其抗击外国侵略具有重大意义。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2.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 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

7、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D.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解析战争的性质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与工业实力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日本工业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已经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不能说中国工业停滞不前,而是发展缓慢,故D项错误;材料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前两国工业实力的比较,意在说明两国近代化程度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故C项正确。答

8、案C3.台湾义军发表檄文“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檄文发布的背景是()A.南京条约签订B.北京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激起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与材料信息“台湾义军”“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信息一致,选C项。答案C4.“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诗句主要表达了诗人丘逢甲()A.对甲午战败的苦闷与失望B.对马关条约的不满C.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控诉D.要走上革命道路的志愿解析A、B、C三项都与题干相关,但结合“割地”“台湾”等关键词可知,C项与题干的对应性最强,排除A、B两项;D项与

9、题干内容不符,排除。答案C5.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根据材料“剪我最亲之藩属”“夺我最坚之海口”,可以判断出该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故C项正确。答案C6.英国学者费南山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

10、落后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对“中国从此觉醒”最准确的理解是()A.西学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B.使中国开启近代化的历程C.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清政府主权意识开始觉醒解析提炼材料信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据此判断“中国从此觉醒”是指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故选C项。答案C7.戴逸在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一文中指出:“三十年洋务运动的成果经不起日本的一击,幻想和自我安慰的余地都没有了。这对中国的打击,实在太严重了。”这说明甲午战争()A.促使中国人“

11、开眼看世界”B.打破“天朝”体制开始进入条约时代C.宣告清王朝走向覆灭D.沉重打击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甲午战争意味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是对中国的沉重打击,故选D项。答案D8.“传教士,恶多端,抗教斗争,起风烟。入直隶,奔津京,发展壮大,势力增。”该事件反映出()A.西方侵略开始深入津京地区B.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增强C.西方侵华的手段是传教愚民D.北方受西方侵略最为严重解析材料反映出反洋教的斗争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壮大。义和团运动形势的高涨,反映出北方民间反侵略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答案B9.“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

12、廷出逃。”上述“排外救国的努力”()A.以改良中国政治为核心目标B.以提升近代化水平为努力方向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可知,是指义和团运动,故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以反帝为核心目标,具有盲目排外的色彩,带有落后性,故A、B、D三项均错误。答案C10.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签订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A.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解析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

13、成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与题干材料主旨相符,故选A项。B、C、D三项反映列强获取了侵略权益,但不能充分体现题干材料的主旨,故排除。答案A11.“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哪一条约()拆除山海关炮台10 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 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 000元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因此选D项。答案D12.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

14、、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解析根据题干“1907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本在朝鲜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

15、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材料二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得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美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1)材料一中,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哪些?(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这场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中发生了哪几次重要战役?(3)材料二中,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参考答案(1)根本原

16、因:为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有利的外部环境:列强的纵容、支持;清政府的腐败落后。(2)平壤之战、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威海卫战役。(3)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1)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一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参考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2)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