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6702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五单元 新音乐歌声初放单元知识链接:1、学堂乐歌的产生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2、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

2、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学堂乐歌的创作 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这些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而编成,而由编写者自作曲调的数量极少。这可能与我国过去对诗、词、曲等可咏唱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就是根据现成的歌调、曲牌填以新词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人懂得专业作曲技术的极少有关。后来逐渐改为

3、选取欧美的歌曲来进行填词。4、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而且在出国学习时,音乐也不是其主修专业。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后来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创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柯政和、辛汉等等。 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学案)一 看本节是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材选用的歌曲是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通过欣赏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了解我

4、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的情况和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了解作曲家沈心工与李叔同。1、 乐曲介绍体操兵操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歌曲号召儿童们“来做兵队操”。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黄河也是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此曲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经而创作,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热情。祖国歌是根据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2、音乐知识学堂乐歌清末民初,兴办新学,当时的新学校称作“学堂”。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

5、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他们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学堂中“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称为学堂乐歌。特点: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创作歌曲。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宣传了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思想和提倡科学文化的思想。作品有:何日醒、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勉奴权、自由、地球等。意义: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极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曲家生平及其作品介绍 沈心工(18701947)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1901年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师。后赴日本短期留学考察。在日本,给了沈心工最大触动

6、的,是明治维新以后在学校教育、政治宣传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乐歌活动。这种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学校唱歌,对积贫积弱、民心涣散的中国人来说,不啻为一剂救世良方。在日期间始编乐歌,一生所写乐歌180余首、多数是用外国歌曲曲调或采用民间小调,也有少量作曲。新填配的歌曲,内容题材广泛,并打破陈规,用白话文采编写歌词,歌词浅显易懂,词曲结合紧密,上口易学,各有儿歌特点。辛亥革命期间,编有革命军等歌。他的乐歌,词曲结合较好,内容题材广泛,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儿童传唱。代表作:黄河、革命必先革人心、体操兵操铁匠、竹马、燕子、买布、赛船等。 李叔同(18801942)音乐家、戏剧活动家。浙江平湖

7、人。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我国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并创立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跑马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他的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等。二、 听:三首学堂乐歌,分析认识它们的社会价值。1体操兵操。号召儿童们“来做兵队操”。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2、黄河。为抗议沙俄侵略扩张行经而创作,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热情。3、祖国歌是根据

8、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而成。也是我国学堂乐歌中为数较少的以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歌曲之一。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三、 做:1、学唱送别。此曲是英国音乐家奥特威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70年代作为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至今久唱不衰。唱唱并记住它。2学唱竹马。此曲具有强烈的儿童特点和感人的音乐形象。最受学生的喜爱。唱唱也许能想起儿时的自己。四、 想:1、送别、竹马都是学堂乐歌。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音乐意境和风格。想想它们分别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这两位音乐家还有哪些代表作品,其音乐风格怎样?五 、练:1、填空题(1)清末民初,兴办新学,当时的新学校称作“学堂”。以沈心工,李叔

9、同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他们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学堂中“乐歌”课上教唱的歌曲称为( )(2)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歌曲,少数是( )歌曲。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破除迷信、妇女解放、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宣传了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思想和提倡科学文化的思想。(3)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 )音乐极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送别是英国音乐家奥特威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70年代作为电影( )主题曲至今久唱不衰2、选择题下面一段歌曲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根据外国曲谱填词的歌曲送别,这是这一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我们称这种歌曲为( )A校园歌曲 B学堂乐歌 C 学校歌曲 D 艺术歌曲(2)我国20实际初被称为“弘一法师”的是( )A、 萧友梅 B、沈心工 C、 李叔同 D 、黄自练习题答案1、填空题 (1)学堂乐歌 (2)创作(3)西洋 (4)城南旧事2、选择题(1)B(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