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58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3单元 第9讲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宏观览要 内容主旨时期屈辱史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辛亥

2、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终仍以失败告终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成为侵华的主力。日本侵华步伐不断加快,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国民大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第9讲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主干梳理 认知拓展鸦片战争

3、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2)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

4、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4影响:中国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2)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时间1858年18

5、60年内容(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2)赔偿英法巨额白银(3)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4)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承认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4.影响(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2)清政府:政治腐败,不做战事准备,奉行妥协投降政策。(3)朝鲜:东学党

6、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4)世界: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默许或支持。2战争进程(18941895年)(1)爆发:1894年7月,牙山、丰岛之战。1894年9月,平壤之战,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殉国,清军统帅叶志超不战而逃。(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决战,邓世昌等爱国将领以身殉国,北洋水师退回旅顺、威海卫,李鸿章“避战保船”,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3)失败:1894年10月,日军攻占辽东,在旅顺实施了大屠杀。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李鸿章赴日本谈判。3战争

7、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战争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中;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

8、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鼓励创办实业)。(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如日中天;占领台湾,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3)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9、。(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1900年夏,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加重了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广大地区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0、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知识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名词解释 领事裁判权帝国(资本)主义国家通

11、过不平等条约,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攫取的一种特权,即它的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这种特权亦称“治外法权”,严重侵犯了所在国的司法主权。名词解释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权等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以条约为根据,一般是相互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就是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它们并不把最惠国待遇给予中国,因此是“片面”的、单方面的。教材拾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

12、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名词解释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教材拾遗 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向“不平等条约体系”转变(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

13、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知识拓展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活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2)特点由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逐步向有组织、有准备的自觉斗争转变。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

14、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斗争。(3)意义:避免了列强将中国变为殖民地,显示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问题探究 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提示:在西方列强侵华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出从对抗到和好,再到抵抗,直至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共同的利益。教材拾遗 门户开放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侵略特权,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利益均沾”,即“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实质是为了缓和

15、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有利于列强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家国情怀 鸦片战争中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难微解1鸦片战争的影响一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二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

16、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史料解读上述两则史料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极大的影响。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答: 提示:史料一中反映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外交关系等各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史料二中反映出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开放。(3)思想文化上: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客观上使中

17、国接触到西方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经济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5)社会生活上: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着、饮食首先传入,西方的社会习俗也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微解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一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祯、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

18、段,“不以倭人为意”。二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三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以上均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史料解读上述史料是不同的人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这些认识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一些原因。精研探究上述史料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提示:史料一中反映出清政府决策集团对日本认识错误,缺乏正确的预见。史料二中反映出李鸿

19、章过度依靠外力,未立足自身。史料三中反映出清政府腐败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2)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3)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4)放弃和丧失制海权。(5)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要点突破深化拓展要点一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对比国别项目中国英国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力量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政策闭关自守殖民扩张中英贸易正当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正当贸易,英国处于入超地位综合国

20、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政治体制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例1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该学者强调()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在著作中被摧毁了”可知,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并在论著中提出了战争方案,可见该学者强调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项。A、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

21、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项错误。要点二全面认识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1.阶段特征与影响时期侵华战争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为首,俄美随后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

22、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基本认识(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和结果来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这使中华民族灾难加深。(3)从失败的原因看: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很难战胜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4)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

23、: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3以多种史观审视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战争(1)从革命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3)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

24、程,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5)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却是客观事实),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2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答案D解析19世纪中期

25、,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迫切希望打开中国市场,故南京条约的重心是解决通商口岸与关税问题,以满足其商品输出的需要;19世纪中后期,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形成,要求对外资本输出,故马关条约的重心是解决投资办厂问题。综上所述,D项正确。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1(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

26、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并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舆论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清政府昏庸,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2(2018全国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

27、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材料“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已有地方督抚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排除C项。3(2017全国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

28、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解析1904年,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及直隶的留日学生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85%以上,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占比较小,这从本质上说明了近代中国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以及直隶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较早,客观上促使这些地区的开放程度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而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较低,故选A项。命题探究教育近代化的考查视角教育的近代化在高考试题中偶有出现,

29、表面上看这是在考查中国近代的教育,实际上则是考查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或者是教育的特色所折射出的时代风貌。因此,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准确链接与所考查问题相关的历史背景。1(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1861年1月,奕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折称:“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外国公使)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这表明()A清政府适应了西方侵略的需要B中国近代外交转型基本完成C中国外交正逐渐融入世界潮流D中国半殖民地地位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探索西方外交语境下的外交机构,设立专门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30、,体现了对世界的融入,因此C项正确。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虽然有些被动,但也有清政府为维护统治而主动应对时局的举措,所以不能将总理衙门等外交机构的设置都看成是适应外国侵略的需要,A项错误;材料中外交机构的设立都只是外交转型的初始阶段,不能说基本完成,B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最终确立,D项错误。2(2020河北衡水摸底)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这反映当时()A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

31、动的成果D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答案A解析材料“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尔乃不自量力”反映了当时中国舆论界的盲目自大心理,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朝统治者动员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申报属于社会舆论,不是清政府,故D项错误。3(2019江苏徐州高二期末)漫画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成为记录历史的载体,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焚毁C列强获得口岸设厂权利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内容可见当时象征中国的龙被卡在了象征北京的城门中,标题德文意思是“战争在中国”,龙的

32、对面是拿着武士刀的日本人。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进入北京应当是八国联军侵华,这次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口岸设厂权利,排除C项。4(2019河北邢台高二期末)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各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C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答案D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项;是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并不是晚清政府积极引进,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不是在华企业激增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