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5667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

2、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

3、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

4、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

5、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

6、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B. 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

7、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C. “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D. 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B.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C. 文章从政策倾向

8、、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D. 第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B. 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C.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

9、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D. 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答案】1. D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错误,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B项,“要想进行“抗

10、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错误,原文第二段是说“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C项,“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11、,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本题B项,“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错误,“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12、,不符合原文意思,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古代诗文(共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

13、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皆歔欷流涕。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

14、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

15、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B.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C.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D.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

16、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后来职权逐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B. 受诏:指奉皇帝的命令。“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C. 诣阙:指奔赴朝廷。“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可借指朝廷。D. 持节:“节”也叫符节,古代使臣奉皇帝命令出使外国,执此以为凭证或信物。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魏德深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辽东作战时期,朝廷向各方征税,只有贵乡县百姓不用竭尽全力就完成了朝廷的要求,百姓没有受到惊扰,对他感念至深。B. 魏德深管理有方,

17、下属尽心竭力。修造城池期间,他约束负责的官员为避免使百姓劳苦,要求在建造上无须超过别的县,官员都竭心尽力,是各县中最好的。C. 魏德深声名远扬,奸邪之人震恐。他任职馆陶县后,员外郎赵君实因曾与郡丞元宝藏相勾结而心生恐惧,呆在家中不敢出门;四处逃窜的人也纷纷回到了家中。D. 魏德深才能卓著,遭到宝藏嫉妒。他率领武阳籍士兵赴东都,元宝藏却凭借武阳归顺李密,想借军士的恋家情绪使魏德深军队溃散,但士兵们都不忍离开。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邻城营造,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2)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答案】4. B 5. D 6. C 7. (1)那些邻近

18、的县城修造器械,官吏们交替监督责令,日夜喧闹,但还是完成不了。(2)你们如果想归附他,谁能制止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呢!【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毗”是魏德深父亲的名字,“郁林令”是交代魏德深父亲的官职,“父毗”“郁林令”是意义完整的句子,应各自独立成句,排除AC;“贵乡长”作“迁”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句意: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

19、,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出使外国”错,符节是皇帝派出的钦使所持有的信物和标志,凡持有符节,在外可以代表皇帝和国家,在国内,有代表皇帝出征、镇守、督领和传宣诏令的特权,可知并非只指出使外国,也可以指在国内。故选D。【6题详

20、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C项,“四处逃窜的人也纷纷回到了家中”错,原文“逃窜之徒,归来如市”,意思是“逃犯纷纷来自首”,并非是四处逃窜的人也纷纷回到了家中。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

21、点词句:(1)营造,修造器械;递相,交替;督责,监督责令;济,完成。(2)归,归附;相,偏指一方,指你们;何为,宾语前置,“何”作“为”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却放其后,故为宾语前置,译为“为什么”;自苦,折磨自己。【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参考译文: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

22、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

23、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遍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

24、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

25、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坐韩偓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格是:已是。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B. 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

26、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C. 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D. 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9. 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答案】8. C 9.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病。对官场失意的愤懑。自己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27、。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错,原文“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意思是“无名无位可以离开了,打算把朝衣换成蓑衣”,结合注释,“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并非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故选C。【9题详解】本题

28、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作答时,先概括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原文“平生踪迹慕真隐”,写作者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如今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可分析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文“格是厌厌饶酒病”,“厌厌”表现出病态,精神不振的样子,写作者已是体弱多病,只能借酒消除被贬的愁苦和伤感,可分析出“对自身病痛的感伤”;原文“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

29、钓蓑”,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结合注释,作者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透露出愤慨之情,可分析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

30、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鸿雁长飞光不度,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谢公宿处今尚在,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不忍登高临远,_,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4)_,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5)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答案】 (1). 鱼龙潜跃水成文 (2). 渌水荡漾清猿啼 (3). 望故乡渺邈 (4). 飞云冉冉蘅皋暮 (5).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

31、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文”“渌”“清”“渺邈”“蘅皋”“抟”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鼠疫(节选)【法】加缪报纸在

32、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

33、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

34、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

35、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

36、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

37、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大夫打开窗户,街市

38、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注】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1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B. 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

39、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C. 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D. “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12. 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B. 作者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线索

40、来展开叙事,同时通过窗外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心绪变化形成强烈反差,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C. 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迸发巨大张力。D. 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13. 本文节选自加缪的同名长篇小说,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里厄医生终于承认,他就是故事的叙述者。作者这样安排对选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14. “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41、”这句话包含着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B 13. 在后文说明叙事者就是里厄医生,可以给选文这样的大段心理描写提供合理性,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避免直接使用第一人称,使叙事口吻冷静客观,形成一种史诗的气魄。丰富小说的主题,使选文变成了带有反思人性意味的心灵独白。正是通过真诚的反省,里厄医生找到了人性的弱点与光辉,实现自我救赎。正如选文中所言“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 14. 作者用冷静、平淡的语气描摹出鼠疫的凶险;多数病人都会在鼠疫病痛的折磨下,脉搏变得虚弱,骤然死亡;“这是准确数字”是对前文政府和媒体刻意隐瞒的无声反驳,颇具讽刺意味。【解析】【11题详解

42、】本题考查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选项设置错误,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C项,“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错,原文“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可知“耸耸肩”表现的是里厄医生的不以为然,他并不认同“鼠疫已经绝迹”这个观点,并非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

43、。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窗外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心绪变化形成强烈反差”错,原文“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

44、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可知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的心绪变化相协调,与小说的叙事节奏一致,并非形成强烈反差。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叙事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可以从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描写角度,结尾“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表明叙事者就是里厄医生,这为前文大量的心理描写,如“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

45、措施就行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提供了合理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从人称角度,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而避免直接使用第一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使小说具有史诗的气魄;从主题角度,原文“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

46、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里厄医生对人性的弱点和光辉的反省和思考,最终选择做好本职工作

47、,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实现了自我救赎,正如选文中所言“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从而丰富了小说的主题。【14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语句的三层含义:一是表层义,即语句的字面意思;二是句内义,即在语境中的意思;三是句外义,即言外之意。解答此题,需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四成有三成的病人”,作者运用数字冷静客观的描摹鼠疫的凶险;“这是准确数字”,联系前文“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

48、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这是对政府和媒体刻意隐瞒的反驳和讽刺;“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联系上文,“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意思是病人得了鼠疫后,“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点睛】理解句子的含意,一是联系具体的语境,二是联系主题,三是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是联系描写和修辞的角度,五是联系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句中关键的词语,尤其是一些修饰词。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5小题,45分)1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

49、恰当的一组是如果只是图浮名,炫装潢,只藏不读,等于无书;尽力搜求,只贪量多, 内容, ,只能算书肆;勤于记诵,却缺乏悟性,难于理解运用,没有 ,仍属不学无术之辈。“博览”则是获得这种“悟性”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基础,是历代学者极力 的读书方法。A. 无论 束之高阁 远见卓识 推重B 不论 束之高阁 真知灼见 推崇C. 无论 置之不理 真知灼见 推重D. 不论 置之不理 远见卓识 推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论”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不论”不仅可以作连词,还可以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本题中第一个空是承接上文,显然不能填关联词语,只能用“不论”。“束之高阁”意思是捆

50、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置之不理”意思是放在一边,不理不睬。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收藏图书,用“束之高阁”更恰当。“远见卓识”意思是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真知灼见”意思是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结合上文“勤于记诵,却缺乏悟性,难于理解运用”和下文“不学无术”,可确定此处用“真知灼见”恰当。“推崇”,尊崇,十分推重;“推重”指对某人的思想、行为、成就等给予很高的评价,表示十分重视。“推崇”的词义要重于“推重”,本题中用“推崇”更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理科生应当多提升一些人文素养,文科生也应多了解一点科学知识,这种通过选修

51、课来实现文理互补的教育制度设计,无疑值得肯定和推广,近些年来,选课似乎有些“变味”,现在大学生选课普遍开始“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选择拓展、兴趣类课程的却总是_。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_,学生在学校规则允许范围内的选课_,但从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来说,“功利性”选课无疑违背了当初设立选修课制度的初衷。选课“功利化”的板子不能全打在学生身上,加强速修课质量管理与制度创新,让选修课变得有趣、有用也应同步提上日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共鸣。因此,选修课要有

52、趣,有趣并不是说老师要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授来达到传播知识的_。同时选修课要有用。学生喜欢选对就业有利的课,因为有用。其实还有更广义的“有用”,比如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养,提升学生思辩能力或者动手能力等。16.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挑食选课更偏向于选修与就业相关度高,易得高分的课”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B.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C. 我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D.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3、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寥寥无几 权利 无可厚非 目的B. 凤毛麟角 权利 无可非议 目标C. 寥寥无几 权力 无可非议 目的D. 凤毛麟角 权力 无可厚非 目标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再加上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B. 再加上在新装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C.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吸引他们的共鸣。D.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为他们

54、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那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答案】16. B 17. A 18. 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使用。原文中的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A项,表示强调重点;B项,表示解释说明;C项,表示语意的转换;D项,表示声音延长。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5、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很少,没有几个,泛指。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此处形容事物少,应用“寥寥无几”。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此处强调“功利性”选课是权力也是利益,应用“权利”。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此处表示可以理解,但是有功利心还是有问题的,应用“无可厚非”。目的:想要得到的结果;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目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此处指想要得到

56、的结果,应用“目的”。故选A。【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在新媒体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接收和表达渠道”主语残缺,排除AB;“吸引”与“共鸣”搭配不当,排除AC。故选D。【点睛】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57、。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_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

58、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A. 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59、B. 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C. 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D. 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A. 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B. 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C. 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D.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A.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

60、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B.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C.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D.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答案】19. A 20. B 21. D【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61、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惨无人道:残酷到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根据语境,两者均可。百孔千疮:原形容战争中遭受损害的建筑物,后指事情做得很不好,漏洞很多;又指学习不好,各项基础掌握不扎实;还指生活非常困苦,是一个多义词,含贬义。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与文章大屠杀后的惨象相吻合。故应填“满目疮痍”。肝肠寸

62、断:比喻伤心到极点,也形容饥饿到了极点。痛彻心扉:痛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南京大屠杀的回忆不仅仅是伤心,更是心痛。故应填“痛彻心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比喻以往的失败,应该拿来当作教训。这里说失败的教训与文意不符。故应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括号前面有分号,应注

63、意表达的一致性。上文主语是今日之中国,所以所填句子的主语应为“今日之人民”,排除A、D;从形式上看,分号前面和所填句子相对应的是一个单句,所以排除C。故选B。【2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

64、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定格与复原”语序错误,应是先“复原”再“定格”,排除A、B;第二个分句成分残缺,去掉“传递”后的“的”,排除C。故选D。22.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C.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

65、正确的选项。A项,借代,以“孤帆”代指远行的船;B项,借代,“江州司马”是官名,代指作者本人。C项,拟人,“相倚恨”运用拟人修辞,荷叶亭亭、相簇相拥,“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把绿荷人格化。D项,借代,“环佩”代指王昭君。故选C。23.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是A. 苏轼称呼张梦得时可用“足下”;自称时可称“仆”。B. 信中提及苏辙时,可称“舍弟”;提及过世的母亲时则称“先慈”。C. 信末的结尾祝福语,可用“斗山安仰”、“福寿双全”。D. 署名下敬辞,可用“顿首”、“谨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语

66、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是否得体。本题要求选出“假设苏轼在黄州写信给好友张梦得,以下书信用语的敘述,错误的选项”。C项,“斗山安仰”“福寿双全”是给长辈的祝福语,而这封书信是写给好友的,所以使用不得体。故选C。2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用谦称表示谦逊,如: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B.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之后是谷雨,夏至之后是小暑,大暑之后是处暑,立冬之后是小雪。C. 墨虽然在“笔墨纸砚”排次中位居亚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墨为首。D. 生肖又称属相,

67、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丑为牛,寅为虎,辰为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项,“大暑之后是处暑” 解说错误,“大暑之后是立秋”。项,关于文房四宝的说法应为: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项,“辰为蛇”解说错误,应是“辰为龙”。故选。【点睛】称谓记忆法 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

68、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五、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

69、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身贴身搭成一座桥,以渡织女。“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粱。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70、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跨山海长桥,筑时代辉煌尊敬的各国代表:大家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大河伏流,一泻汪洋。众所周知,中国之桥闻名于世,古往今来,桥不仅是沟通两岸的枢纽,更象征着中国的精神风骨与时代发展。因而我以桥为名,昭示中国跨山海长桥,筑时代辉煌之梦。桥于人民,是连接道路,便捷生活的要道,也是延续情感的绸带。雪山连绵的青藏之地,那条蜿蜒盘旋的“天路”,近一半里程以桥代路,贯穿东西,开辟了藏族人民的新生活。这桥不仅是他们的行路之需,更是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必要建设。屹立长河之上的赵州桥,几千年风雨不倒,其拱桥之新向世界展示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民族自信的骄傲与荣光。跨越崇山峻岭,

71、使桥上车水马龙,来往不息,见证时代物质的发展,感情之维系。桥于民族,是奋发前行,开辟创新的勇敢,是不惧艰险的精神。犹记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卢沟桥上枪声如雷,子弹如雨,英勇的战士前仆后继,为保卫祖国而挥洒热血;仍记长征路上艰难险阻,一座铁索桥沟通希望,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桥上架起,民族的抗争在桥上迸发。一座座桥,不论是由木片相连,亦或是由铁链石块相聚,都编织出国家前行的希望与梦想。跨越枪林炮火,使桥上和平安宁,川流不止,见证时代精神的奋发,革命的壮丽。桥于国家,是时代之栋梁,开放之先驱,发展之宏光大道。桥承载了国人的信念与自信:港珠澳大桥历时数十年,自主研发开拓创新。总工程师林鸣言:“桥的责任在于承

72、载,而人的责任在于担当。”潜心摸索,负重前行,开创世界奇迹。总设计师孟凡超道:“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弄潮儿,就看你愿不愿意随时代大潮,接受层层大浪淘沙。”中国人迎难而上,接受时代考验,跨越海洋建设大湾区,向世界展现开放的决心。桥承担了大国的责任与梦想。三横五纵高铁是桥,中国速度驶向远方;华为5G通讯是桥,穿越电缆贯通全球;一带一路战略是桥,与世界人民同心共筑,共享发展红利。中国的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尽展现于这桥之上。跨山海长桥,中国有信心筑时代辉煌。桥代表了中国的开放与共享,历史长河筑造发展,望各国携手,共创辉煌!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列举了与中国

73、有关的四座桥,他们分别是古代的赵州桥、刚开通的港珠澳大桥、传说中的“鹊桥”以及“一带一路”的象征桥,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内涵,都可成为立意方向。赵州桥是“古代的桥”,工艺精湛,是国人的创举;历史悠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得力于小学课文,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赵州桥早已深入人心。围绕赵州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历史遗产、智慧实干、传统等。港珠澳大桥是“当下的桥”,勾连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拉近了三地市民间的距离,更是展示了中国走向复兴路的信心和决心。赵州桥体现的是古代人的智慧才干,港珠澳大桥则彰显当代人的创造和信心。围绕港珠澳大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自主自强、圆梦、同心、复兴等。鹊

74、桥是“传说的桥”,为让牛郎织女相会,喜鹊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齐聚银河搭起一座桥。牛郎织女情路曲折,鹊桥是上苍给他们的怜悯,也给所有遗憾的情感留下希望,这是中式的浪漫。围绕“鹊桥”,作文的立意方向有:中国传说,情感意愿等。“一带一路”是“构想的桥”,它是象征意义的桥,是中国政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也正成为全球化的新模式新趋势。通过有序的经济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围绕“一带一路”,作文的立意方向有:合作共赢、理解信任、和平友谊等。学生可以就其中一座“桥”,书写对中国形象的理解;也可以综合几座桥,融汇它们的内涵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图样。不管怎么写,都要笔下有“桥”,心中有“中国

75、”。写作任务是:“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指令非常明确。写作情境:模拟联合国大会演讲稿;写作者的身份:中国代表;写作对象:他国代表;写作内容:挖掘中国桥内涵,描绘中国形象;写作目的:彰显中国形象,传递中华韵味、中国理念和国家自信。【立意】1. 综合港珠澳大桥和“一带一路”谈大国气象。2.综合赵州桥和鹊桥讲古人的生活与情感(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3.综合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谈从历史到现实的中国创举。4.综合鹊桥到“一带一路”谈从传说到梦想,从个体感情到人类命运共同体。5.综合四座桥,写桥在中国的工具价值到文化、政治意义(由实到虚、由民间意愿到国家意

76、愿)。【素材】1. 变化的桥源于不变的梦。中华民族的内心始终隐藏着一个达到“大同和谐”的梦,而这个梦,是中国梦最丰富、最本质的内涵,尽管历经岁月侵蚀,依然不变。正是有这个梦的存在,才有鹊桥相会的和谐画面,才有港珠澳大桥沟通三地、大湾区经济与伶仃洋生态的和谐,才有“一带一路”构建世界大同的和谐设想。不变的梦体现在变化的中国桥上,更体现在广袤中国的方方面面:不变的中国梦促使北大才女工科博士陈更追寻理性学术与诗意人生的平衡和谐;促使阿拉善沙漠在公益人的脚下一点点染上青翠,实现自然和谐;促使一个个贫困县摘下“贫困”帽子,实现脱贫致富,向和谐大同迈进。不变的中国梦,透过变化的中国桥展现出来,它对个人、对

77、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2. 同样的,桥的建造技术虽在变,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精神不会变,巍然挺立的赵州桥,已承受了两千年岁月的敲打,却依然为人民架通跨越河水的道路,那是先民们用一块块石块垒起来的气势雄浑的石桥。今天的我们,想要跨越长达三十公里的海水,可不能只用石头这么简单,高三十层楼的主体大桥、沉管隧道、人工岛港珠澳大桥的难度、工程量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更多人选择坚持奋斗,如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面对国外公司拒绝以三亿元价钱提供核心技术,林鸣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带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最终完成沉管隧道等工程,已成为世界建桥技术的典范。正是由于林鸣的坚持奋斗,才

78、能让他在“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平川也有险滩”的建桥之路上,带领团队创造了这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中国的奋斗精神,就是这样代代传承、勇创未来的明天。3. 想必大家都有听说过我们近期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吧?其中突破了二十几项关键核心技术,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而林鸣与他的团队为了突破技术的难关,付出了常人难及的心血,这便是伟大的奋斗精神。无独有偶,古代赵州桥的建造也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迹。不止桥梁,中国自古有名的瓷都,景德镇,便孕育了无数秉持匠心,不断奋斗的巧匠们。而在关键技术薄弱的中国,我们有亲自测探、用算盘演算的黄旭华,他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我们有亲自选址,为中国天眼奋斗至废寝忘食的南仁东

79、;我们有深入中国探深事业,不断为我国地址研究奋斗的黄大年他们都是我国新一代的大国工匠,他们延续着古人劳动的奋斗精神,不断为中国事业添砖加瓦。正如泰戈尔所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殊不知她早已浸透了艰苦的泪泉。”【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中国跨山海长桥,筑时代辉煌之梦”这一中心论点从“桥于人民,是连接道路,便捷生活的要道,也是延续情感的绸带”“桥于民族,是奋发前行,开辟创新的勇敢,是不惧艰险的精神”“桥于国家,是时代之栋梁,开放之先驱,发展之宏光大道”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