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05MB ,
资源ID:153562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56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细化讲义:第11课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页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细化讲义:第11课时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页含解析).doc

1、必修一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至今)(1)建国初期,颁布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2)19661976年“文革”时期,“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3)1978年后,平反冤假错案;“依法治国”成为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建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民主政治建设历经曲折发展(2)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民主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至今)(1)1979年全国人

2、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2)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0世纪末,香港、澳门回归祖国(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发表“九二共识”;2008年,两岸“三通”最终实现(1)“一国两制”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并成功运用,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2)两岸关系逐步缓和并不断得到新发展现代中国的外交(1949年至今)(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三大方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展现大国风采(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新时期

3、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1)改革开放前: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改革开放后:外交政策灵活务实,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为目的第11课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课标提示】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

4、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开始筹建新中国。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3

5、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了。(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2)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3)意义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

6、各民族共同繁荣。(3)保障: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4)实施(5)意义(1)判断: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2)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A)A社会制度不同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C经济政策不同D外交权利不同(3)思考:1949年诞生的新中国,直到1954年才产生第一部宪法,但这不意味着其间存在着宪政的空白,其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案:共同纲领发挥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两个文件: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7、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以多元史观的角度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革命史观: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2)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备课札记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名

8、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2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与完善(1)法制走向健全措施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判断: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2)选择: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B)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

9、C国民平等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3)思考:(2011天津文综,12,改编)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此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制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备课札记三、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内战后,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2)过程(3

10、)含义(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条件过程意义(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原因(2)表现(1)判断:“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2)判断: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3)选择:“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下列哪一问题提出来的?(B)A香港B台湾C澳门D钓鱼岛(4)思考: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前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又有哪

11、些?答案: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潮流;“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岸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与发展是两岸民心所向。,1祖国统一大业可归纳为三个“二”2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港澳问题上已经得以实践;“一国两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可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借鉴。备课札记聚焦重点史论突破重点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建国初期三大民主制度的确立史论要点要点1建国初期确立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何特色?提示:(1)根本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

12、主政治。(2)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要点2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不同。提示:(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

13、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3)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要点3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提示:项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新中国即将成立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确立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政体和国体性质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

14、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所处政权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史料印证1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什么?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什么?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013江苏单科,9,改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最终在新政协会以上通过了一项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请问该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答案共同纲领。重点二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史论要点要点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意义。提示:(1)“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

15、决统一问题的构想,有其特定内涵。“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根本前提与基础。“两制”:两种制度并存,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2)意义:“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大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大贡献: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大促进: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点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提示:(1)性质不同: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内政问题,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港澳问题则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

16、及国际关系。(2)是否保留原有军队: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港澳则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史料印证1“一国两制”的两大成功实践是什么?答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答案“九二共识”。3(2012天津文综,6,改编)“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是指什么地方?答案澳门。识图读表释史明义一、读图释义图1五个省级自治区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认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图示内容:内蒙古

17、自治区最早建立,西藏自治区最晚建立。成立先后顺序是: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行原因、影响等。图2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两岸一直处于隔绝敌对状态。新时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大陆明确对台方针。(2)图示内容: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要实现两岸“三通”。表明我国对台方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18、、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等。二、读表释义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类别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区别设立区域港澳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沿海特定区域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的经济政策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谈不上自治,只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区别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联系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合作探究:

19、三区的设立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积极意义?答案:三区设立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知古通今中外链接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国家统一(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2)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3)2005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保障两岸和平统一的反分裂国家法。(4)2008年12月,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两岸经贸往来频繁。应用体验热点材料:星岛环球网消息:2013年9月2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与逾2 800名港澳台侨各界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会上俞正声指出,近年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增进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势头。 思考:为什么“九二共识”能够成为海峡两岸发展的共同基础?答案:“九二共识”达成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符合两岸人民和中华民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愿望。解题答题示范【高考典例】 (2012天津文综,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21、()。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题思路示范】【题型分析】题型要素1史论型选择题史论型选择题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或基本原理,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其熟练运用和分析有关历史现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本题实际就是考查澳门回归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选择即可。题型要素2推理型选择题推理型选择题难度相对较大,推理前首先要明确背景材料的特点,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等,推理时要结合正确的指导思想,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一分为二的辩证关系等。如本题属于外交问题,国与国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明白这一原理,即可简

22、单推理出正确答案选D项。高考题组训练1(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

23、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无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C、D两项可排除。答案A2(2013北京文综,20)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BC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片信息。从图片信息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故正确;19491954年,中国正处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故

24、正确;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答案A3(2012广东文综,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1954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目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目的是为了用宪法规划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的进程,故B项符合题意。巩固

25、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共同纲领的目的和作用,A项错误;“双百”方针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C、D两项错误。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理解错误。答案B4(2011浙江文综,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

26、代表性解析由题干中的“北平”可以判断这次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项与题干中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主旨无关;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从与会代表的打扮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故选D。答案D5(2010海南单科,2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指出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解析“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的传单体现了台湾民众回归大陆,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迫切愿望,促进了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A项正确;“九二共识”是在1992年达成;“和平统一”的口号在1979年提出;2008年海峡两岸才真正实现“三通”,B、C、D三项与“1987年”这一时间信息不符。答案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