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5426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世界

2、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在2013 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一个学生考试得了 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

3、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 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

4、行为科学。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1. 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

5、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B. 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C. 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D. 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2. 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 )A.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B.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

6、以丰富教育资源。C. 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D. 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B. 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C. 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D. 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

7、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中传统教育的弊端与大数据教育的产生并没有因果关系,由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技术的出现不可逆转地发展着大数据教育;B项张冠李戴,由原文第一段“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与原文第二段“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对比可知,选项说的是大数据的特点而非大数据教育的特点;D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

8、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而非第二门,用排除法,故选C。点睛: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B、D选项在文中第三段第一句、第一段倒数第二句、第一段第二句皆有提及,C项表述于文无据,并且“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四段倒数第二句可知,大数据教育可能使得“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

9、将主要由学校承担”,但不能直接推断出“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D项“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之说于文无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 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

10、公署。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 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注。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 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谧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

11、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擬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选自明史董其昌传)注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

12、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嫉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B.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C.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D.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B. 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

13、的意思基本一致。C. 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D. 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安葬。B. 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C. 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D. 董其

14、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成就很大,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顺,后又称他为“南董”。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答案】4. D 5. B 6. B 7. (1)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题目,先了解句子大意,再

15、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坐失执政意”表后面官职变动的原因,断开。 “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表示官职的变换,中间每一次变动都要断开。“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一件事,一个情节一顿,应断开。所以,原句应该是: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本句意思是:“由于董

16、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擢”表示官职提升,与“拜”“转”的意思不一样,“拜”是指授予官职,“转”是指迁职、调官。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无中生有。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词类活

17、用。此题重点词语:“拜疏:上奏章。上奏朝廷。”“去:离职。”“按治:审查处治。”“谢事:辞职”“造请:登门拜见见。”“尺素短札: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宝: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宝贝”。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拜疏”“去”“按治”“谢事”“造请”“尺素短札”“宝”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8、参考译文: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

19、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

20、东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为是“二绝

21、”。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小题。春日郊外宋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

22、茫。8. 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9. 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8. 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突出春日郊外春光先至的特点。比喻:莺声像人在说话,草间风吹如药的香味,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郊外的春景怡人。多角度描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表现春日景物的特点。“半黄”“积雪”是视觉。“人语”是听觉, “药香”是嗅觉。多角度描摹把春日的可感可亲体现了出来。 9. 情感:春景优美却言辞难状的淡淡怅惘。自己在美景前的词穷表现了春景怡人,诗人陶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郊外春日景色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好处:运用衬托,通过诗人想赞美春景却无法言状的感受巧妙地表

23、达了春天的美好以及诗人对郊外春景的喜爱。这样写含蓄委婉,富有情趣,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艺术效果。【解析】8.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初春郊外的景象。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当城里人还为春寒料峭所困,不知领悟春光的时候,而郊外却早已是榆槐吐嫩,春色满原了。城里城外形成对比。颔联“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上句写远景:远山泛绿,依稀尚见斑斑积雪,色彩鲜明,更衬远山之葱翠。下句写近景:春雨淅沥,溪流渐涨,两岸垂杨,日渐染绿,倒映水中,摇曳生姿,画面生动。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透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颈联“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调整描写角度,从听觉和嗅觉方面来写春郊之景象。

24、本来这两句按正常语序应是“日暖莺声如人语,风来草际送药香”,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花底莺声因日暖而悦耳动听,草际药香因清风而浓郁远播的无限春光。颔、颈二联,对仗极其工稳。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技巧,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词)用了怎样表达技巧?这首诗(词)运用了(术语)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一般认为,诗词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修辞手法

25、: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白描等的。描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尾联的情感和表达效果,解答时可先答出情感,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尾联“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春光满眼,稍纵即逝;欲寻佳句,顿觉茫茫。表达出对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在极尽春光烂漫之后,笔锋陡然一转,用一“疑”字引出: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却又如雪泥鸿爪,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而这一怅然的感触,不仅深切道

26、出忽有所悟,落笔忘筌的诗家甘苦;更让人倍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自古难全的感慨。恰如音乐之戛然而止,而留给听众以无限之悬想,以收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_,_。”(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答案】 (1). 何方圆之能周兮 (2). 夫孰异道而相安 (3). 斗折蛇行 (4). 明灭可见 (5). 安得广厦千万间

27、 (6).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孰”、“蛇”、“屁”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奇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

28、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29、。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

30、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 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嘎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我后来才知道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湿了。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

31、。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 我说:“三大爷,何必呢”他说:“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

32、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我说:“赵家三大爷呀!”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这么说来,我在无意中见了鬼,见了鬼还不知道,原来鬼并不如传说中那般可怕,他和蔼可亲,他死不赖账,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还是人,人比鬼要厉害得多啦!1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

33、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小说用第一人称,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一段真实的奇遇,也是在讲述着一个普通而又确切的生活真理。B. 莫言特别钟情于他那片故土上顽强生长着的红高粱,红高粱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文化符号,有很深的寓意,这篇小说里的红高粱也是如此。C. 小说的一个主人公是死去的赵三大爷,他虽然是鬼,但和蔼可亲,死不赖账,它更具有真情至性。D. 我是一个军人,共产党员,但是却被吓得汗流浃背,一路惊惧,这是由于从小听来的鬼故事留下的心理阴影造成的。E. 小说的结尾如果在母亲说话后戛然而止,会更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但加上最后一段,主题会更鲜明。12. 小说的结尾“我真的

34、遇见了鬼”很是出人意料,但回头看看却又并不显得突兀,因为上文早已预作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13. 作者细腻描写自己孤身一人夜里行走在“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上的心理感受,用了怎样的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14. 我们都知道没有鬼,作者也相信没有鬼,而且小说开篇“1982 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晚上九点多钟”等交代,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可是结尾却是真的遇到了鬼,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效果?【答案】11. ED 12. 我“正欲进村”,忽然“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一个“闪”字,鬼气十足。我回家探亲,三大爷并不知道,却说“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很是诡异。三大爷说

35、“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递过来的玛瑙烟袋嘴是“冰冷”的,也暗示三大爷已经是鬼。父亲听我说话之后的表情、语言、动作,也暗示我真的遇见了鬼。、 13. 环境烘托。通过视觉和听觉写夜里庄稼地的环境,渲染恐怖气氛,为下文遇鬼做铺垫。内心独白。通过自己骂自己和忍不住地胡思乱想,交代自己的身份,表现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极度惊惧的心理。细节刻画。通过“脚步加快”“下意识地回头” “牙齿打战” “冷汗直流溻湿了衣服” “放声歌唱”等细节,表现自己极度恐怖的心理。、 14. 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近乎荒诞的写法。从手法上看,作者模仿了聊斋志异的构思与写法,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生活的看法,用艺术的手段讲述着一个

36、普通而又确切的生活真理。从主题上看,采用这种近似荒诞的故事结构,突出鬼并不害人,和蔼可亲,死不赖账,鬼强于人的主题,表现对真情与至性的讴歌。从情节上看,这样写可以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从走夜路时的惊惧,到天亮后的释然,再到得知真相后的惊讶。篇幅虽短,但曲折多变,摇曳多姿。从表达效果看,这样写更能把握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增强小说的传奇色彩,吸引读者。【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D项对一路惊惧的原因的表述有些片面,至少还有环境的影响,所以只能算半对。A项错在“真实的奇遇”上,遇鬼并非生活的真实,而是一种艺术手法;B项错在“有很深的寓意”上,这篇小说里的红高粱只是道旁的一种庄稼,是环境的一部分,

37、与玉米、红薯没有什么不同。(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结构技巧,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或者物或者细节,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情节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此题找结尾“我真的遇见了鬼”的伏笔,首先从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的明确自己遇鬼,然后去分析前文哪些情节或细节能够暗示“鬼”的特征,比如鬼不在日出之后现身“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红日将出未出时”,现身时动作轻盈自如“树

38、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鬼有预知能力“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鬼没有体温,递过来的玛瑙烟袋嘴是“冰冷”的,鬼使用冥币不用真钱“我的钱不能用”等等,用有关鬼知识的传闻来推断,还有就是父亲听我说话之后的表情、语言、动作证实我遇到的三大爷是鬼。(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刻画人物心理的表达技巧和作用。作答此题首先要求考生有关小说的知识系统里有关于人物形象心理活动的刻画方法的答题知识储备。知道思考这类题的思维方向有一下几点,即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1、由人物直接描述表白,2、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3、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心理,4、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5、通过梦境、

39、幻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6、通过其他人物表现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根据以上六点去原文找到相对应的点。比如刻画夜里庄稼地的环境属于环境烘托,自己骂自己和忍不住地胡思乱想属于内心独白,“脚步加快”“下意识地回头”“牙齿打战”“冷汗直流溻湿了衣服”“放声歌唱”属于动作、细节描写。分析这些技巧的作用不能笼统,要分开说,各有各的具体用途,但都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为情节服务,比如环境描写渲染恐怖气氛,为下文遇鬼做铺垫。内心独白。如“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

40、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交代自己的身份,表现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极度惊惧的心理。动作细节刻画都从各角度表现自己极度紧张恐怖的心理。点睛: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常见。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提醒。2、内心独白(抒情独白式)。这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3、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心理,这通过写人物的神情鲜明个性的动作语言,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4、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5、通过梦境、幻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6、通过其他人物表现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理。(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艺术风格和

41、写法。首先了解莫言作品特色,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委员会表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在:1、注重内心描摹和艺术品质。2、演绎历史和生命的激情和荒谬。3、狂欢化叙述。4、从故乡出发,超越“故乡”。此文作者也相信没有鬼,而且小说也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可是结尾却是真的遇到了鬼,这样的写法首先判定属于超越现实的、近乎荒诞的写法,这点概括还是很有难度的,不了解这种写法是概括不出来这个词的。了解这种写法结合主旨内容,我们确定小说四个角度分析法:手法本身、主题分析法、情节分析法、表达效果分析法。然后我逐一对照表述。从超现实的荒诞

42、的写法我们能分析出来不直说是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生活的看法的一种表现。采用这种近似荒诞的故事结构,到最后卒章显志表明主题:鬼并不害人,和蔼可亲,死不赖账,鬼强于人,表现对真情与至性的讴歌。从情节上看,使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从表达效果看,增强小说的传奇色彩,吸引读者,增强可读性,让人读了感觉真实可信,记忆深刻。此题难度是对写法的概括,如能概括出来,用四角度分析法,还是可以答出的。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峻厉、温煦的大儒钱穆邹金灿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比如,胡适主张老子在孔子前,钱穆则主张老子在孔子后。更重要的是

43、,两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他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这符合钱穆某些时候的峻厉形象。叶龙告诉我,钱穆先生相处起来很和气,但非常有威严。有一次他请钱穆改文章,钱穆提出意见,他随口说了些反对的话,钱穆马上就不改了认为他所持的并不是虚心请教的态度。这令叶龙极其后悔,数十年后谈起此事,仍懊恼不已。朱子语类里记载了朱子这番话:“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

44、慷慨奋发,以为必陷矫激之祸,此风更不可长。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盖狂士虽不得中,犹以奋发,可与有为。若一向委靡,济甚事!大凡只看道理合做与不合耳,如合做,岂可避矫激之名而不为?”1930 年,钱穆撰文介绍近百年几个儒者的读书主张,谈到陈澧(1810-1882,字兰甫,清末广东大儒,著有东塾读书记等书)的读书方法时,他认为陈澧只是看到了时人的病,开出来的药方却“温和有馀,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这个“峻厉”的主张,可与朱子的“慷慨奋发”互相发明。峻厉与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比如他对于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不聘请他这件事,其实是有意见的

45、,但多年相处,也只听他不经意地提过一两次。在西南联大时,经常有人向钱穆请教。学生对这位老师,先是敬畏,熟悉后变成敬爱。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去钱穆宿舍问学。由于地方小,来的人往往是一批出来,另一批再进去。这些前来请教的人各式各样,西南联大的学生,其他大学的学生,银行、报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年过 50 岁的人对于他们,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学生李埏不解,说:“有的人只是慕名而来,只是来瞻仰先生风采的,为何也耐心作答?”钱穆举了范仲淹的例子:范仲淹带兵打仗时,18岁的张载带着兵书求见,范仲淹劝他读中庸,张载记取这番话,后来成了一代儒宗。钱穆告诉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

46、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严耕望1941年来到齐鲁大学追随钱穆,报到的第一天,钱穆领他到住处,对起居饮食、铺床叠被、整理书物等一切琐事都耐心指点,并且一天里来其房间五六次,对这位学生关怀备至。50年后,严耕望回忆起这个场景,仍然不禁涕泪横流。龚鹏程说:“钱先生回台湾演讲,在淡江大学礼堂倒塌被砸之后,身体肯定是受损了(注:1952年, 钱穆在台湾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演讲时,屋顶水泥大块砸落,伤重入院)。晚年楼居为常。古人云,筋力之减,皆称新来懒上楼,钱先生则是罕得下楼出门。问学者都在客厅中见。政界人物来,亦不接待,任其随席听讲而已。对我辈,因非真正弟子,较客气,多称兄。于我则称龚先生,我称他

47、钱老师或先生。怡然蔼然,论学若话家常,大关节处却极敬肃、不苟且。而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太史公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纪,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在人海与时间的磨洗下,个人往往迅速湮灭,死后还为后人纪念的,无疑是“倜傥非常之人”了。2015年是钱穆诞辰 120周年,“我们没有做什么纪念活动,对他的最好纪念,就是读他的书。”钱辉(钱穆的女儿)对我说。(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1)钱穆在新亚书院的学生唐端正回忆,钱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极拳,呼吸深长,全套每次可打 30分钟,有一天在新亚上课,突然来了两个青年流

48、氓,在门口探头探脑,还旁若无人地在课堂内左右穿插,钱穆警告无效,怒了,“把长袍的两只阔袖拉起,露出两只结实的手臂,一个箭步就抢到那两个阿飞的面前,摆出个揽雀尾的姿势,把他们吓得一溜烟跑了。”从钱穆身上充盈的生命力来看,他如从军,将会是个勇猛的士兵。(2)胡适有次去苏州中学做演讲,因钱穆已在当地颇有名气,东吴大学的教师陈天一叮嘱胡适,到苏州不要忘了见一见钱穆,那时钱穆正在写先秦诸子系年,有两本很生僻的讨论史记六国年表的书,他怎么都找不到,于是当面向胡适询问。不料胡适也答不上来。事后钱穆反省自己“书生不习世故”,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无疑是在刁难对方,但因为这个问题积压在心中已久,突然见到一位“天

49、下名人”,是以不禁冲口而出。这件事没有妨碍胡适对钱穆的肯定。读了刘向歆父子年谱后,胡适在日记里说:“钱谱为一大著作,见解与体例都好。他不信新学伪经考,立二十八事不可通以驳之。”1931 年钱穆进入北大历史系任教时,主持该系工作的正是胡适,其时是文学院院长。1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文章开篇写钱穆与胡适的事,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钱穆先生“峻厉”的性格,另一方面为了说明两人向来不和。B. 文章第 12 段,引用司马迁的话,是为了对钱穆先生做宏观的评价,说明他是“倜傥非常之人”,不会轻易被时间湮灭。C. 通过写上课时,摆出揽雀尾的姿势,把阿飞吓跑的事,说明大的儒者也有

50、“刚猛”的一面,使钱穆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D. 文章最后,作者引用钱辉的话是为了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的书,进而呼吁应该多读钱穆先生的书。E. 材料选取钱穆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向我们展示了钱穆先生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传记选材的典型性特点。16. 文章中,钱穆先生的“峻厉”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17. 文章 11 段引用龚鹏程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18. “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5. BC 16. 钱穆先生的“峻厉”主要体现在:与人学术观点

51、不同时,坚持自己的主张。(或“与胡适 先生学术观点不同,拒绝与他合写一本书”)对不虚 心请教者非常威严。(或“叶龙请他改文章时,他提出意见时,叶龙随口说了反对的话,他马上就不改了。”)主张做事要“慷慨奋发”,敢作敢为,产生“振聋 发聩”的作用。(或“评价陈澧的读书方法时,认为温和有余,峻厉不足,不能振聋发聩。)上课时,对于前来骚扰的两个青年流氓毫不畏惧,在警告无效后,摆出揽雀尾的姿势吓跑他们。 17. 这段话交代了钱穆先生晚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钱穆先生不媚权贵、不恃老卖老、不自吹自炫,做事极有分寸等的性格特征;有利于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传主,使钱穆先生的人物形象更丰满;通过他人评价,增强了传记的

52、真实性与客观性 (答出“真实性”或“客观性”均可);开启下文,引出太史公的话,来高度评价钱穆先生。 18. 含义:孔子说聪明的人既不错待人,也不说错话;钱穆先生说,我宁愿说错话,也不错待人。观点(一):我认为钱穆先生既不失言,也不失人。“不失言”表现在: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不失人”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观点(二)我认为钱穆先生失言,但不失人。“失言”表现在: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这是在刁难

53、对方。“不失人”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观点(三):我认为钱穆先生偶尔失言,但多数情况下既不失言,也不失人。“失言”表现在: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这是在刁难对方。“不失言”表现在: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不失人”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各式各样的人,钱穆没有丝毫疲倦厌烦的神态,一一耐心作答。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备至,谦和蔼然。【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A项,“两人历来

54、不和”有误,在相关链接(2)中可知,钱穆对胡适先生是敬仰的,两人只是学术观点不同。D项,“针砭时弊”“批评现代人很少读钱穆先生的书”有误,无中生有。E项,“完整的人物形象”不准确,本文只是体现人物的“横截面上的完整性”。点睛: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做这题首先要明白“峻厉”的意思是“严厉”。然后到文章中找他对不同人严厉,严格对待的地方。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体现的,然后到文中圈定范围。可以先

55、到文中技现成的形容词,然后通过人物描写的方式来概括人物形象。从材料里看,钱穆态度严厉对待的人和事有: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胡适、不虚心请教者叶龙、陈澧的读书方法、青年流氓,找到这些人和事,加以筛选信息,概括出表现。题干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只是说明,所以摘录关键词句整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此题关键是审题,明白“峻厉”的意思,才能找到答题区域。(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的作用,问题是“文章11 段引用龚鹏程的话有什么作用?” 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人物传记经常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便是引用他人或者是名人的评价的作用,首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其次丰富文章

56、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从内容、结构、效果上去分析。放入文中结合上下文分析。内容上要分析写了传主什么事,表现传主什么特点:这段话交代了钱穆先生晚年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钱穆先生不媚权贵、不恃老卖老、不自吹自炫,做事极有分寸等的性格特征;效果上分析:有利于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传主,使钱穆先生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同时通过他人评价,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这些都是平时要背下来的术语套话);结构上要看上下文有关系的内容,比如:龚鹏程说的话是具体写钱穆先生的表现展现他的特点,与下文太史公评价的倜傥非常之人一致,所以可以答:开启下文,引出太史公的话,来高度评价钱穆先生。(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57、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任关键“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的内涵,聪明的人既不错待人,也不说错话;钱穆先生说,我宁愿说错话,也不错待人。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已的观点。一定要结合文本分析。你如何看待钱穆先生的“失”与“不失”?1、先明确阐述自已的观点,比如“我认为钱穆先生既不失言,也不失人”“我认为钱穆先生失言,但不失人”“我认为钱穆先生偶尔失言,但多数情况下既不失言,也不失人”2.然后到文中找表现。失言与否主要看他哪些言辞,比如

58、: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不甚道人是非,评价师友均极见分寸。“许多成名学者,恃老卖老,动辄狂言骂世、自吹自炫,先生不然”。与胡适初次见面就问生僻的书,事后反省自己这是在刁难对方。“不失人”主要表现在对于来请教的的人的谦和耐心态度和对严耕望等晚辈关怀表现。点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纵观历年高考阅读试题,其题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选择性:试题通常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并说明理由。答题者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刻的思考,根据文本中的有关信息阐述自己理解的过程,提出有个性的见解,得出独立的判断。二是开放性:观点大多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思维的空间比较

59、广阔。考生对问题的思考一般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水平高低之分。也就是说,这类题切入点比较多,答案多种多样,见仁见智。能否自圆其说,是判断答案质量的主要标准。三是联系性:一个题目有时包括几个有关联的问点,将答题者的思维引向深入。它一般由两个维度构成。或依文本向内发展,看考生是否具备透过文章把握深远主旨的能力;或依考生的阅读视界向外发展,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思维观照文本,借文本生发出自己的见解。解题技巧 :尊重文本,紧扣文本。“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不是随心所欲地进行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因此,首先要尊重文本,读懂文本。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以文本的整体倾向(特别是关键内

60、容)为探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其次,还要融入文本情境,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文本和作者对话,进而获得情感共鸣,形成自己的认识。此外,要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常常表现为普遍的认知规律。还有就是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际效果。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时要注意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式的探讨。第 II 卷 表达题五、语言基础知识1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他对中国

61、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同学们请务必记住,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登高自卑,决不能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在敦煌的夕阳中,石头铺成的庭院里,野草莓兀自开着花,枇杷树开始结果,周围宁静的让人顿生黍离之感。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各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声讨和批评。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如临深渊,意思是战战兢

62、兢地好像来到了深水潭边,形容谨慎戒惧,也说如履薄冰。使用正确。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从此句的前后语境看,此句把它理解成“记录具体”之意了,望文生义。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渺小。使用正确。黍离之感,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此项明显望文生义,用错语境了。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使用正确。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过他(古人以右为尊)。褒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对,也不合语境。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

63、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作为网络熟人社会的“朋友圈”,己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因传播环境的封闭,它的自我纠错力限弱,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B. 网络之所以有无尽的吸引力,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

64、在于它能隐蔽你的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C. 中国遵循合作共赢的理念,就全球治理机制和合作模式提出了具体可行、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好点子”并付诸实践。D.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英教育交流合作迎来了更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答案】C.2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A. 然

65、而 尽管 那么 可是 因此B. 可是 即使 然而 因为 就C. 然而 虽然 但是 但 所以D. 但是 可是 那么 但 所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第一处表示对前面内容的转折,第二处结合后面“挖起地下的煤”,表示一种假设,排除BD项。第三处结合后面的“几百年后呢”,此处应该是转折,“我们的子孙在”和“我们化为灵魂等”构成转折,“留下一点礼品”表示结果,综合C

66、项合适。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_,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_。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_,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答案】 (1). 不要试图体

67、罚孩子 (2). 孩子逃得越急 (3). 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解析】试题分析:本段文字论述的是中国父母的教育问题。第一空,由后文“要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可知这里要补写的内容是父母要懂得放手,不要总是伸手摆布孩子,控制孩子。第二空,前文说父母抓得越紧,因为逆反心理,孩子自然只想要逃离父母的控制。第三空,孩子不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才会长成参天大树。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3. 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答案】构图要素:该会标由“G20”,

68、“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及 20 根线条等要素构成,用20根线条组成了桥形和倒影,桥洞与倒影恰好合成圆形,并将“G20”的“0”嵌入其中。寓意:桥梁既表明了举办地杭州的景观特色,也寓意着 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20 根线条代表 20 个国家,它们等粗等距,体现了各国的平等地位。图案中 G20的“0”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作文24. 阅读下

69、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70、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真人秀让文学走上弯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歌猛进,文学这样低调的东西也开始躁动起来。这不,文学也开始和真人秀搭边,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点赞,但是,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积极有效的。赫胥黎说:“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对于文学英雄这样的真人秀节目,相信很多善于思考的人会有种种 担忧和质疑。诚然,这类节目算得上是一种文学创新的形式,通过真人的体会来完善文学的价值;但需注意的是,将文学从幕后推到台前,这样的做法似乎跟文学创作的寂寞和严肃格格不入。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真人秀,不是让文学变得通俗,而往往是让文

71、学走上了弯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其实缘于长期以来默默无闻的写作。在其出名之前,可能很多人都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为过:如果没有长期寂寞的写作,莫言注定没有这样的成绩。再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如果没有清净的写作环境,没有一颗沉静的、安于寂寞的心,没有多次呕心沥血修改删减,如果曹雪芹每日忙于应酬,哪有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流传于世?由此可见,文学注定与寂寞相伴而生。而文学真人秀里的“文学”远离了清净的环境,与严谨严肃的文学创作毫无关系,文学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是节目的胜利,是

72、娱乐的胜利,而非文学的胜利。文学真人秀有可能没秀出文学,反倒拉低了文学的品味和下限。如果文学领域最终沦为才艺展示场,那将是文学和社会莫大的悲剧。真正的文学中有人类对于意义和终极关怀的追求,有每个个体自我丰富和成长的源泉,它让我们的心灵不再荒芜。严肃对待文学、尊重文学、崇尚文学、敬畏文学,个人和媒体都应始终保有并坚持这种自觉。由此可见,真人秀,作为文学的一次尝试,注定是失败的。其失败的根源就在于,这样的“秀”,其实有着更多市场的外衣裹挟,而当这样的外衣脱去的时候,其内核中并没有与文学相关的实质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文学会在这样的“真人秀”道路上越走越偏,最终可能滑向堕落的深渊。如果要让文学获得新生

73、,如此“真人秀”,可以休矣!【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讲河南卫视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引发热议,有人为河南卫视的创新点赞,也有人质疑担忧。考生可 联系社会生活,根据自己的看法,从以下角度立意:要敢于创新。将文学与娱乐活动结合不失为一种睿智之举,可以促进文学的传播,无形之中提高公民的文化素 养。文学是严肃的,娱乐化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虽然以真人秀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文学,但这里的文学已经丧失纯洁性,成为了娱乐的附属品。以真 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我们不排斥用娱乐化的手段传播文化,但是要慎重,避免文化成为娱乐的附属品。【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74、。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很重要,审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就不会偏离题意。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

75、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河南卫视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在户外真人秀成为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大环境中,由河南卫视的做法可以提炼出“要敢于创新”的立意。但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实际上倾向于不支持这种做法,文学是严肃的,非功利性的,非娱乐化的,娱乐化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最佳立意可确定为:以真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不要急功近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