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余光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2.诵读这首诗,体会其回环往复的节奏。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1.在诵读中感悟其回环往复的结构美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2.理解诗人诗中的意象,学习诗人步步推进诗情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用游子吟一诗引出导语。游子即将远行,还没有送别就希望他能早早归。有这样的一位游子,自1949离开家乡,几十年了都不曾返回,他的乡愁重到无法承载。于是他和许多古代诗人那样,写下一首首寄托乡思的诗。他就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二、预习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窄 (zhi
2、) 海峡 (xi) 2.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0年,5月到台湾,继续就读于台大外文系。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到大陆。但他的诗歌,早已先于人而抵达。3.背景链接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泊到台湾的人一样,余光中虽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可相比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标出每节诗中的时间词、意象。【交流点拨】时间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
3、现在。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的每小节实际对应着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又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意象)2. 请同学们听读、跟读课文,体会诗人细腻的情感。【交流点拨】诗中每节对应的情感有不同,有对母亲的思念和悼念,有对妻子的思念,还有对祖国的怀念。(此环节由学生各抒已见,言之成理就行。教师做适当点拨)3.请同学们听读、体会本诗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交流点拨】每节诗的同一位置上,有重复“我在这(外)头;有不同的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二)深入理解1.请读读第一节,体会每节诗作的内容及抒发情感。【交流点拨】(1)第一节:小时候母
4、子分离,乡愁是想念母亲。(2)第二节:写长大后夫妻离别,乡愁是思念妻子。(3)第三节:写后来的母子永离,乡愁是是悼念亡母。(4)第四节:写现在与祖国的分离,乡愁是思念祖国。(此环节可结合课件出示诗人的个人际遇,有助学生进一步理解)2.作者的诗情是如何层层深化的?【交流点拨】(1)诗的每一节对应人生一个阶段,时间上层层推进,这四个阶段共同点是空间的阻隔。(2)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从个人的故乡之思深华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3.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情感,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交流点拨】(1)巧妙地物化,找到它的对应物。(2)选用不同的意象,分别抒发没同的乡
5、愁。四、导图归纳 小时候邮票 想母亲 长大后 船票 念妻子 故园之思 家国之思后来 坟墓 怀亡母现在 海峡 思祖国 五、 拓展延伸1. 欣赏两首写乡愁的小诗,体会物化情感的手法。 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 君自故乡来, 皮靴踩过,马蹄踩过 应知故乡事。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 来日绮窗前,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 寒梅著花未? 余光中白玉苦瓜 【唐】王建 杂诗其二2.请你结合本文诗的形式,仿写一首小诗。【交流】 孩童时寂寞像一本书我不懂它,它不懂我少年时寂寞像一只小狗它会追我,但我也会跑寂寞像小猫咪的脚步轻轻地踩上我的心头六、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4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