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4高考广东卷)“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解析:本题的题眼是“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据此可知此文件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献,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虽然也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文献,但仅局限于俄国,而材料中的“某国”不仅仅指俄国,故可排除A项;C、D两项均不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献,排除。答案:B2(2012高考广东卷)“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
2、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开始挑战“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由此可知“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是指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学说,“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指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实践活动,紧随其后的“大炮”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属于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是“小排炮”和“大炮”轰击的对象,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学说的挑战,属于人文学说,不是自然科学理论,B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属于“小排炮”,C项
3、错误。答案:D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解析:结合材料中“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等信息,可知巴黎公社渴望通过鼓励宣传获得农村群众的支持,D项为正确答案。从“1871年4月”这一时间上看,A项错误;巴黎公社并未建立起工农革命联盟,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废除财产私有,排除C项。答
4、案:D4(2011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解析:从题干中“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可知所述史实是巴黎公社革命,故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不能反映阶级斗争的观点,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和共产党宣言虽然有阶级斗争的内容,但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故B、C两项错误。答案:D5(2010高考福建卷)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
5、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巴黎公社背景、性质的理解。体现了巴黎人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时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巴黎公社的壮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愿望通过直接选举出的巴黎公社委员会来实现,但巴黎公社未实现对私有制的彻底改造,不属于社会主义政权,故不正确,正确。答案:D一、选择题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是指()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
6、开始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解析:本题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因为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2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批判的主义”“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
7、新社会”,可知只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当时进行示范的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欧文“新和谐公社”),故C项正确。答案:C3(2015宁德质检)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解析:归纳材料可知,无产阶级将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建立公有制,并且要发展生产力,故D项正确。A、B两项只体现了部分目标;C项涉及的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途径,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4许多人
8、深刻地认识到,不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内在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是不能真正揭示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的,而在这方面,马克思有绝佳的分析技巧。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A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阐释B对经济危机周期的成功预测C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已是穷途末路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强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C项“已是穷途末路”说法错误;D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但题干未体现。答案: A5(2015潍坊一模)“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
9、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体现了巴黎公社的目标是()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C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D建立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解析:巴黎公社的目标是“由人民掌权”,巴黎“人民”的主体是工人阶级,故其目标是建立工人政权,D项正确。答案:D6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至今在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的办法是()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C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D废除资产阶级军队,建立国民自卫军解析:材料中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为了防止
10、管理国家的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采取了两种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采取的措施有公职人员(公社的管理者)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所以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而非社会主义政权,B项不准确;D项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并不能成为可靠的办法。答案:C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陈韶华、郭广迪西方学者对马
11、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材料二在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当中,马君武、朱执信、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冯自由先后在译书汇编、浙江潮、民报等报刊上介绍过各种社会主义学说。朱执信在民报(1907年)上相继发表的文章中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并节译了其中的片段。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李军伟、张瑜从精英到大众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材料三“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12、。陈韶华、郭广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材料四德国电视二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记录片。记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德国“马克思城”重新挂牌(环球日报2011年2月23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如何“从精英到大众”的?(3)材料
13、三、四较之材料一反映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及发展的理解。第(1)题,第一问,可根据材料一概括批判式继承;第二问可以从工人运动发展、阶级矛盾激化、力图缓和矛盾等角度加以概括。第(2)题,第一问直接从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分阶段概括即可。第 (3)题,第一问,通过比较材料三、四即可得出;第二问,结合时代背景与意识形态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态度:比较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主要采取批判的态度,肯定了其中的少数内容。原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资产阶级企图压制工人运动;西方学者希望缓和社会矛盾。(2)状况:20世纪初只是零散的,不成规模和系统,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从精英到大众”: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家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大众化。(3)变化:由批判为主转为赞扬为主。原因:经济危机使西方学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相对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