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学习目标1.了解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2.能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复习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2.将锌片放入CuSO4溶液,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能否形成电流?为什么?3.怎样才能使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形成电流呢?课堂探究一、原电池1.定义:。2.构成条件:。3.电极的判断:。【练习1】判断以下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若能构成,请指出原电池的正、负极。【练习2】下面哪个反应能够设计成原电池?HCl(aq)+NaOH(aq)NaCl(aq)+H2O(l)H0Zn(s)+H2SO4(aq)Z
2、nSO4(aq)+H2(g)H0请你利用下列反应原理设计合理的原电池装置,并完成下表:【实验探究】Zn(s)+H2SO4(aq)ZnSO4(aq)+H2(g)HY3.如图所示装置中,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符合的是()MNPA锌铜稀硫酸B铜锌稀盐酸C银锌硝酸银溶液D锌铁硝酸铁溶液4.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若x轴表示流出负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可表示()c(Ag+)c(N)a棒的质量b棒的质量溶液的质量A.B.C.D.5.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C.比较不活泼的金属为负极D.
3、电流流出的一极为正极6.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为石墨棒,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墨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经导线流向b极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7.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浓硝酸,在烧杯中放入用铜线相连的铁、铅两个电极,构成原电池。已知原电池停止工作时,Fe、Pb都有剩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Fe比Pb活泼,始终作负极B.Fe在浓硝酸中钝化,始终不会溶解C.电池停止工作时,烧杯中生成了Fe(NO3)3D.利用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8.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
4、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为Al-3e-Al3+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2H2O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9.锌铜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10.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
5、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参考答案复习回顾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Cu附着在Zn表面,相当于短路,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得不到电流。3.要使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形成电流需构成原电池。课堂探究一、1.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极相连形成闭
6、合电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3.负极: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电流流入;正极: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电流流出。【练习1】【练习2】Zn(s)+H2SO4(aq)ZnSO4(aq)+H2(g)H0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即能自发进行的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设计成原电池。【实验探究】预期现象实验现象锌片溶解锌片溶解且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指针偏转电流表指针偏转1.(1)可能是所用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无数微小原电池;(2)可能是锌与稀硫酸直接接触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氢气。2.能量转化效率变低,不能提供稳定电流。3.(1)锌片不与稀硫酸接触;(2)仍能构成原电池。二、1.(1)平衡电荷;(2)构成闭合回路。2.不能用导线代替盐桥。3.(1)避免了锌和氢离子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能量损失提高电池效率,可以提供稳定电流;(2)不工作时,化学能不会自动释放。4.得到的启示:氧化剂和还原剂不直接接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练习3】Zn-2e-Zn2+Cu+2e-Cu2+Zn+Cu2+Zn2+Cu【练习4】B【练习5】随堂检测1.D2.D3.C4.D5.C6.B7.D8.C9.B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