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内考)试题(扫描版)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三校内用12347101112171819DBBBCCBDDAB1.D【解析】A项,“当今中国重大颠覆性技术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错,根据原文,“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B项,“就一定能全面提高”太绝对化;C项,“政府都要减少干预”表述有误,原文是“政府部门都可以放手”。2.B【解析】没有对比的手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低于世界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水平”也于文无据。3.B【解析】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我国科技创新要全面提
2、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4.B“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5.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答对一点3 分,其中性格特征1 分,举例2 分,共6 分)6.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3 分)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
3、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2 分)7C 【解析】C强加联系,且“最突出表现”不当,文中没有这个意思。8CE 【解析】A“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只有理性分析和评论”不当,材料三有现实的事例,不是只有分析和评论;B“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不当,初心是针对工匠讲的,并非针对孩子。D“更加深入”没有依据。 9掌握优秀的工艺技能;追求尽善尽美;执着于职人的荣誉;坚守苛刻的标准;关注细节;坚持达成目标;执着于科技创新。(每点1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解析】材料一分别列举了日本和德国的事例,作者以冈野信
4、雄为例,指出日本工匠“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又以德国制造业为例,指出德国工匠“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考生依据这些信息概括即可。10C 【解析】由上文可知,此处是杨珉和朱伺的对话,分清杨珉的问话和朱伺的答话就可以正确断句。由上文可知,杨珉在问话中称朱伺为“将军”,故“珉又问”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D“贼何以每得胜邪”与文意不符,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项。11B 【解析】“与
5、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除擢”不当,“除”是授官,没有兼任的意思;“擢”是升官。12D 【解析】“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不当,文中没有依据;“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不当,由文中可知,是杜曾将朱伺家中内外亲属百人交付给马俊,以此来要挟朱伺。13(1)当时西阳夷人盗匪抢劫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请军将们商议抵御敌人的计谋,唯独朱伺一言不发。(“抄掠”“距”“独”各1分,句意2分)(2)王暠于是派朱伺率部回去支援,(朱伺率军)才到扬口垒,就被杜曾等人包围。(“裁”“为所”和省略句各1分,句意2分)【解析】关键词:(1)“抄掠”,抢劫,掠夺;“距”,通“拒”,抗拒,抵御;“独”,唯独,只有。(2
6、)“裁”,通“才”,刚刚;“为所”,表被动;“裁至垒”,省略句,应补出主语“朱伺率军”。【参考译文】朱伺字仲文,是安陆人。年轻时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亡后,内迁江夏郡。朱伺勇武有胆识,但不善言谈,不知诗书,为郡将督,见到乡里士大夫,作揖报个姓名而已。等到做了将军,便以谦恭著称。张昌作乱,江夏太守弓钦逃到滠口,朱伺率部党消灭了张昌。朱伺转任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后来陈敏作乱,陶侃当时镇守江夏,因朱伺善于水战,精通战舰的制造,便派朱伺监制大型船只,并命朱伺率部为左翼,占据长江口,挫败陈敏的前锋。陈敏的弟弟陈恢自称荆州刺史,占据武昌,陶侃率朱伺及各部军马进讨陈恢,击败陈恢。陈敏、陈恢之乱平定后,朱伺
7、因战功被封为亭侯,兼任骑督。当时西阳夷人盗匪抢劫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请军将们商议抵御敌人的计谋,唯独朱伺一言不发。杨珉说:“朱将军为何不发言?”朱伺回答说:“诸位用口舌攻击贼寇,我只凭武力胜敌罢了。”杨珉又问:“朱将军多次击贼,为什么每次都能取胜?”朱伺回答说:“敌我对峙,必须忍耐沉住气。敌人往往沉不住气,而我能沉住气,因此容易取胜。”杨珉大笑。永嘉年间,石勒攻破江夏,朱伺与杨珉退至夏口。等到陶侃来戍守夏口时,朱伺投奔了陶侃,被封为明威将军。随同陶侃讨伐杜弢,建有奇功。夏口之乱,朱伺用铁面具自卫,用强弩射死贼军主将数人。贼军在水边列船为阵地,流矢射中朱伺的小腿,朱伺依旧面不改色。各路官军不久赶
8、到,贼军溃逃,死者大半。朱伺因功被封为威远将军。当时王敦打算让堂弟王暠代替陶侃做荆州刺史。王暠准备率兵西进,派长史刘浚留守扬口垒。当时杜曾请求率部进攻襄阳讨伐第五猗,朱伺对王暠说:“杜曾是奸狡之人,想引诱官军专心西进,然后他将火速回兵袭击扬口垒。”王暠生性庄重严厉刚愎自用,决意西进。杜曾等果然奔驰而回。王暠于是派朱伺率部回去支援,(朱伺率军)才到扬口垒,就被杜曾等人包围。当时郑攀同党马俊等也来攻打扬口垒,马俊的妻子儿女在垒中,有人建议剥去他们的面皮以示马俊。朱伺说:“杀害他的妻子儿女,不能解围,只会增加他的怒火罢了。”于是打消了这一主意。等到贼兵攻破北门,朱伺受伤退到船上。杜曾派人劝说朱伺道:
9、“马俊等人十分感激足下不杀他妻子儿女之恩。如今我已将足下家中内外亲属百人交付给马俊,马俊已接到家中尽心照料,足下可以来与家人团聚了。”朱伺回答道:“凡是当盗贼的不得善终,我今年六十多岁了,不能再与你同做盗贼。我死后,当归葬南土,妻子儿女拜托给你。”便毅然返回甑山。其时王暠与杜曾相持不下,在甑山下反复交战。朱伺连受惊扰伤痛而亡。死后便埋葬在甑山上。14DE 【解析】D“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不当,诗中的主人公应是“征人”;“勾画出温馨安适的边疆风光”不当,描绘出的是一幅萧瑟凄清的图景,引发征人思乡之情。E“尾联两句作者直抒胸臆”不当,“烽火起云间”是写景,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
10、人的同情。15悲秋。秋风萧瑟黄叶飘零引发感伤。戍边生活凄凉。被困孤城,傍晚吹角声音悲怆,更添凄凉。 思乡。牛羊下山,引发征人思乡之情。战争残酷。烽烟忽起,边塞战事残酷。(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解析】首联,写了秋日黄昏黄色的榆树叶落在敌人占领的城关上,引发悲秋伤感之情。颔联,“孤城”表明征人所处边城已被敌人包围,傍晚的号角声则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颈联,征人看到牛羊下山,不由得想到家乡的生活,想到自己戍边在外,自然引起思乡之情。尾联,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 16(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2)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每空1分,有多
11、字、漏字、错字的则该空不得分)【解析】注意重点字的正确书写:酾、槊、赋、陟、臧否。17D 【解析】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不合语境。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使用正确。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此处不合语境。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此处望文生义。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使用正确。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使用正确。18A 【解析】B语序不当,应为“不仅畅销哈市本地,更远销到杭州、宁波等江南地区”。C“根据显示”杂糅,去掉“根据”
12、。D“提高了力度”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了力度”。19B 【解析】A令郎,敬辞,指对方的儿子,不能指自己的儿子。C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D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20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每空2分)【解析】第空,根据前文的文意,是在说药品使用不当的后果,所以本空应填写“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一类的内容。第空,根据上文“随着时间推移”和下文“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可知,应填“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一类的内容。第空,“然而”表示与上文形成转折,再根据下文“超过一定限度”可确定应填“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一类的内容。21 【答案】养生从年轻做起也不一定会掀起全民养生热潮。掀起全民养生热潮,不一定会使人健康长寿,也不一定能提高中国人的身体素质。22【立意参考】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定位。校园欺凌不是孩子之间的小事。欺凌除了让“受害者”在肉体和心灵上感到痛苦外,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影响的是一代人的“三观”。分析校园欺凌产生、蔓延的原因。不良社会风气、文化影响;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提出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设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