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单一性C.整体性D.区域性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下列选项与其相符的是()A.风力大B.沙漠广布C.光照强烈D.植被茂盛解析第1题,图中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2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故植被茂盛。答案1.C2.D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完成第34题。3.下列对图示
2、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4.图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解析第3题,修建水库形成人工湖,水位上涨,受其影响,地下水位上升,故甲为水位上升;受人工湖泊的影响,局部地区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增加,故乙为改善局部气候;河流上游修建水库,蓄水拦沙,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沉积减少,故丙为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河流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减轻,故丁为减轻。第4题,图示是修建水库后产生的一系列改变,进而使土壤、生物、气候等发生改变,体现了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3.B4.C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据此完成第56题。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风力侵蚀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6.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
4、林加大径流量季节变化解析第5题,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减少;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红色土壤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第6题,森林使昼夜温差和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植被减小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答案5.B6.C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第78题。7.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
5、土壤肥沃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8.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B.温带荒漠C.寒带苔原D.热带草原解析第7题,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在沙漠生长的植物的根扎得特别深,根系很发达,利于吸收水分,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这样生存的概率越大。第8题,骆驼刺所在区域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答案7.C8.B读景观图和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第910题。9.世界局部地区图中各地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A.aB.bC.cD.d10.dba的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
6、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9题,世界局部地区图中的点与景观的正确匹配是a,b,c,d。第10题,dba的景观变化是沿着纬度的变化方向而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9.D10.D下图为某大陆沿45纬线在地质历史时期从古至今的四个阶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图中大陆上的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2.图中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第11题,从题干“沿45纬线”和图中经度(西经6080
7、)可推知,该地位于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南美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南美洲无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第12题,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南部,山的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11.B12.D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完成第1314题。13.图中三地的自然带()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14.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第13题,图中三地的自然带都是热带草原带,但是因海拔
8、高形成的,是因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的。第14题,图中三地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3.A14.C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第1516题。15.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6.影响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解析第15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6题,自然带的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答案15.B16.A在全球气候变暖的
9、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第1719题。17.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18.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19.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17题,高山苔原带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其都与该地带海拔密切相关。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
10、以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相同面积相同降雪量,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与坡度密切相关,与海拔基本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的厚薄,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第18题,冬半年冻害的形成与大幅度降温有关,长白山西北坡冻害高发,说明西北坡受坡向影响,存在导致出现异常降温天气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受其影响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冻害高发。第19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长白山降雪期缩短,裸露的矮小灌木缺少积雪的覆盖,使得冻害加剧;并且全球气候变暖使
11、得矮小灌木生长期延长,同样也使得冻害加剧。答案17.C18.D19.C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第2021题。20.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A.B.C.D.21.是香樟树树叶,该典型植被可能位于()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解析第20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带之上。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1题,香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
12、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温带;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答案20.D21.D波密位于西藏东南,平均海拔约2700米,1月均温约-0.2,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22.“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最可能是()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23.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多B.海拔高C.气温低D.光照强解析第22题,材料中提到“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因此冰舌深入的森林应该最靠近冰原带,最可能是针叶林,A项正确。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植被,其分布的海拔低于针叶林
13、,B项错误。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分布海拔低于落叶阔叶林,C、D两项错误。第23题,波密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受高大山脉的阻挡,降水极为丰沛,发育了数量和规模巨大的冰川,巨大的推进力使冰舌沿沟谷自上而下穿越了苔原带和草原带,直达森林带,A项正确。答案22.A23.A读(105E,26N)、(128E,42N)、(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2425题。24.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25.影响与两地、与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降水、热量B
14、.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解析第24题,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这样就可以判断出,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5题,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热量不同造成的。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地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降水不同造成的。答案24.A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降水;气温日较差;地表水;地貌多;土壤;植被。(2)请从上面
15、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气候影响了其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等。第(2)题,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答案(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疏(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27.(10分)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
16、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解析第(1)题,该图为同一座山脉上随着高度的不同而分布不同的自然带,故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处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故为针叶林。影响植被带的分布主要是水热条件,据图可知该森林带南坡海拔较高,且分布较为狭窄,而北坡分布海拔较低且分布较宽,说明北坡的水热条件好于南坡,可推出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第(3)题
17、,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牧场可以休养生息,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为气温低而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答案(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2)针叶林带。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3)高山草甸28.(14分)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丙地区自然带为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其形成因素主要有、。(3)在甲、
18、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解析第(1)题,丙自然带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离岸风且位于背风坡,附近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形成热带荒漠带。第(2)题,纬度不同引起热量差异,使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自然带南北狭长。第(3)题,甲地纬度较丁地高,纬度不同造成山麓自然带、自然带的种类和数量、雪线高度不同。答案(1)热带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2)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热量地形(3)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雪线高度不同。
19、纬度位置。29.(12分)结合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0的优质奶源带,海拔约1100米,年日照近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1)从图中可知,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产生受条件影响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2)A自然带为,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C自然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区。(3)结合材料二,“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填字母)自然带。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第(2)题,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C自然带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干旱区。第(3)题,“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B自然带。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从沿海向内陆水分中纬度(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草原干旱(3)B-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