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008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级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教学内容第 3课主题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课时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了解从丞相制向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及其加强皇权的作用;三省制向一省制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对官僚系统监督控制的措施和制度。理解君主专制的意义。过 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等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教育;2

2、、认识官僚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教材分析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选官制度、监察制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时间:萌芽于 时期,确立于 时期。(2)机构:三省是指 、尚书省、门下省。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职权:中书省负责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4)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

3、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2演变(1)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政,行政权归“ ”掌管,军政归 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其长官三司使又称为“ ”。(2)元朝:废除三省,只设 。六部也归入中书省。3评价: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 、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一 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有何区别?二、选官制度1秦汉时期(1)商周时期:实行贵族世袭的 (2)秦和汉初:基本沿袭战国时期确立的 制度。(3)汉

4、武帝时期:实行 和征辟制。原因:军功爵制度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含义: 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2隋唐时期科举制(1)背景:隋统一后,由于士族没落,依据 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形成、完善隋文帝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又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隋炀帝时设 ,以试策取士。唐代不断完善,成为中央统一 、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3)意义: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

5、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二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及趋势是什么?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秦汉:官员监察制度确立。秦朝: 掌管监察。汉代:御史府的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汉武帝设立 ,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统属于御史府。(2)明清时期中央:设有 与六科给事中,合称“ ”。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 。2谏议制度(1)隋唐: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的 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2)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3)明清:已无专门的谏议机构。3影响(1)积极:它作为一种

6、常设的政治制度,在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知识问题化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思考三:监察与谏议有何主要不同?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合作探究高分跨栏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围绕核心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老师指导学生根据高分跨栏部分互动探究本课重点难点:材1唐代三省六

7、部制与秦朝三公九卿制的比较(1)不同:秦朝时,丞相作为中枢权力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唐朝时,宰相的权力已被分割。(2)相似特点:中央官员相互牵制,彼此制约;皇权至上。作用:都加强了皇权。2唐宋最高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官制方面的措施有何异同?(1)相同点: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2)不同点:唐朝加强了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宋朝三省六部有名无实;唐朝以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宋朝以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默写过关当场检测高效训练不练不讲高效训练、不练不讲知识题目化、能力具体化

8、当场训练、同步测控: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A刺史制、封国制B行省制、封国制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行省制、刺史制2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4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9、A中书门下、枢密院 B三司、枢密院C中书门下、三司 D枢密院、三衙5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6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7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

10、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8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9说隋唐三省六部制度是古代中央官制的合理设计主要是指()A增加宰相来分散相权B分工合作来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C三省牵制来防止腐败D垂直管理来加强中央集权10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很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 B征辟制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11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

11、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察举制 B科举制C征辟制 D刺史制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对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

12、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在唐代,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宰相不能独裁。钱穆材料二图一图二请回答:(1)如何认识“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代最高监察机构称御史台,职责为“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具体承担职责的为三院御史:台院,职责主要是弹劾不法官吏,参与司法审讯;殿院,职责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也有鞫狱之责,巡按两京城

13、内不法之事;寥院,“掌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另有巡察馆驿、屯田、铸钱、监军、监府库出纳等职。材料二唐代的监察官员都是君主亲自选用,不再如隋代由吏部注拟。监察官举奏官吏,完全可自己做主,不受宰相和御史台长官的控制,甚至可弹劾大夫、中丞。材料三除监察官外,唐代还设置了专职谏官,即分隶于门下、中书二省的左右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等。谏官的主要职责为参预国家决策,若认为军国大政的处理、政策法令的制订有不妥之处,则通过规谏,以避免决策失误。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2)简析唐代监察制度对唐代社

14、会的积极作用与局限。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案参考答案1解析:刺史制是汉武帝在中央和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不是沿用秦朝的。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政治制度。答案:C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决策不单纯是皇帝的个人行为,可排除A;此题考查的是唐朝皇帝和三省的关系,故排除B;根据古代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故排除D;根据门下省可以封驳审议皇帝经中书省起草的诏令,故应该选择C。3解析: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途径参政。答案:A4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抓住“持文武二柄”关键信息。宋代仍是三省六部制,但形同虚设,中书门下掌行政,而枢密院掌军事。答案:A5解析:结合所

15、学知识可知,汉到元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故A正确。中央并没有直接管理地方,地方官员不能世袭,地方也没有独立的行政体系。答案:A6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记,形容读书十年无人问津,考中科举后一举成名。答案:D7解析: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汉朝不可能出现“进士及第”的“天子门生”。答案:A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A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可排除;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在秦朝时就已经建立起来,排除B;实行科举制是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那么在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

16、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确立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答案:C9解析:三省六部制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减少决策失误。答案:B10解析: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将有才学、有名望的人吸收到政府中来,扩大统治基础,故选B项。答案:B11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荐举”,郭巨被地方荐举为孝廉应是察举制。答案:A12答案D 解析由唐宋谏官产生的方式和职责的区别可以看出,A、B、C三项都不正确。由“评议皇帝得失”到“评议宰相是非”,表明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3 答案(1)汉代宰相位高权重,所以是“首长制”;而到了唐代,宰相数量逐渐增加,宰相权力下降,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所以是“委员制”。(2)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解析第(1)问应结合汉唐两代的宰相权力和数量上对比说明。第(2)问“变化”应通过两示意图的观察归纳所示体制;“影响”从办事效率和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方面思考。14答案:(1)特点:监察机构完备,分工明确;监察对象广泛;监察官员职权大;监察权相对独立。(2)作用与局限:促进唐代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但这一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与封建君主个人的素质关系密切。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