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总分60分)1.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儒家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墨家“兼爱”,爱无差别等级法家“尚法”,依法治国A.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 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C. 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 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
2、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基础,甚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有所体现,说明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答案为C;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的高峰,是受战国时经济的影响,A错在因果倒置,排除;百家争鸣促进儒家吸收各家思想,有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D不符合史实,排除。2. “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 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
3、所思,我之所行”可得出其强调对民众的重视,强调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属于儒家的主张,故B正确;墨家、法家、道家都没有涉及到民本,排除ACD。3. 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A. 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B. 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C. 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D. 推动了科举制度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壮大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为私学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
4、错误,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无关;C选项错误,程朱理学出现在宋代,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无关;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与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 史记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A. 知识与人才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B. 读书人的智慧掌握诸侯国的命运C. 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重视D. 百家争鸣加剧了诸侯争霸的态势【答案】A【解析】材料“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子贡一使,五国各有变。”,反映子贡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凭借
5、自己的游说,对当时政局所产生的影响,故选A;诸侯国的命运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排除B;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学术争锋,排除D。5. 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宋明理学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A. B. C. D. 【答案】A【解析
6、】早期儒家思想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故排除;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故选D。6.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最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人感应”C. “春秋大一统”D. 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详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与材料中的“神学化”“宗教化”和“教主化”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该项与材料中儒学与神学思想结合相符,故B项正确。 “春秋大一统”主要是维护政治统一,未涉及儒学与神学,故C项
7、错误。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7. 与“焚书坑儒”相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高明之处是A. 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B. 舆论压制、利益驱动C. 暴力高压D. 提倡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等主张,通过舆论控制,加强专制皇权和中央集权,D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与设问不符,排除A。C项是属于秦朝,与题干设问不符,排除C。D项中提倡君权神授只是汉代儒学思想的其中一方面,不够全面,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
8、确答案为B。8. 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标志是( )A.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 汉武帝创设太学C.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为推动儒学的传播,汉武帝创设了太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太学9.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 认为民性本善,要施仁政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认为民
9、性本善,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由此可知D正确。A是孟子观点,排除;B是荀子的观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10.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宋明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B. 宋明理学逐渐向基层普及C. 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思辨体系D. 宋明理学具有规则化、常识化的特点【答案】B【解
10、析】【详解】根据题干可以看出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正确。理学吸收了大量佛、道思想,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经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规则化常识化,排除D。11. 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学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A. 传承性B. 批判性C. 佛学化D. 超前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不够充分混乱不清或错误粗浅,已误入歧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明理学的批判性,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对前代儒学的批判,没有体现宋明理学对前代的
11、传承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和佛学的融合,没有体现宋明理学佛学化的特点,排除C。材料强调宋明理学对前代儒学的批判,没有体现宋明理学的超前性特点,排除D。点睛:本题是以表格史料为情景创设的选择题,考查宋明理学的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联系宋明理学所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环境,从对传统儒学批判以及服务于社会统治需要的角度回答。1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展示研究示意图,由此可见该学习小组在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A. 山水画与文人画的区别B. 宋明理学与山水画的关系C. 道家与宋明理学的关系D.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中的“天理”、“气”、“山水画”等信息,可判断该研究小组最有
12、可能研究的是宋明理学与山水画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理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山水画和文人画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理学与山水画的关系,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山水画的特点,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是“天理”、“气”、“山水画”。13.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理学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故A项正确;排除BCD。14. 牌头中学高一(15)班学生自创班级节目,在编演“
13、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属于心学的代表,强调的是心是万物的本源,C选项符合题意。格物致知属于朱熹的主张,A选项排除。B选项属于张载的主张,排除。D选项属于王阳明的主张,排除。15.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明清进步思想彻底批判儒家文化B. 明清进步思想主张实事求是C. 明清进步思想批判继承儒家文化D.
14、明清进步思想反映平民需求【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并非反对儒家文化,而是反对宋明理学中的糟粕内容;B符合强调要从实际出发材料并未体现;C项正确,明清进步思潮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D项明显错误,早期思想家们依然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16.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历来是治国理政的大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A. 汉代儒学B. 程朱理学C. 陆王心学D.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分析】明
15、清之际活跃的儒家家针对明清时期空谈心性学说提出经世致用思想,D正确;汉代儒学是神化儒学特点,A错误;程朱理学是空谈学说,B错误;C属于从内心角度阐述理学思想。【详解】17. 下表反映出汉初A. 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动摇B. 思想文化呈现出活跃局面C. 儒家思想根据现实统治的需要有所变通D. 统治思想实现了由百家争鸣到儒家独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的祭礼)隆重祭祀孔子”“揭示秦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研治儒学的晁错提出了“削藩之策”可知汉初为加强皇权及中央集权,借儒家思想施行相关措施,C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儒学动摇黄老学说,A排除;题干不能反映思想的活跃局面
16、,排除B;儒家独尊出现在汉武帝时期,D排除。18.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中所说的“异质”()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 是封建社会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能体现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异质”性,故A项不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受到了西方学说的影响,但它归
17、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物,故C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之际并不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19. 某西方学者指出“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A. 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B. 宗教改革时期C. 启蒙运动时期D. 文艺复兴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突出了道德的作用,而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A正确;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权威,与材料主旨不符合,错误;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批判君主专制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合,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倡导人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20. 查士丁尼民
18、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A. 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B. 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C. 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D. 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体现罗马法无证据不定罪的原则;“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体现罗马法不得因言获罪的原则;“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体现罗马法注重保护未成年人;故可知罗马法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D项正确。罗马法内容丰富和体系完备,但与题干强调的原则不符,排除A。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才是人文主
19、义精神的滥觞,排除B。题干强调罗马法的原则,与其影响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1. 苏格拉底认为,单单掌权还不是王者,不算治国者,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据此可知A.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B. 苏格拉底为奴隶制度作辩护C. 苏格拉底要求统治者具备治理才能D. 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君主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格拉底对治国人才自身素质与才能的重视。苏格拉底主张维护雅典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并没有为奴隶主贵族作辩护,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治国者是具备专门知识的治国人才,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体,故D项错误。22. 苏格拉底
20、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D.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只有掌握知识才能到达善的标准。雅典当时实行直接民主制,抽签的方式选举国家工作人员,因此官员缺乏专业知识,弊端很大。苏格拉底的观点即是对雅典民主制的弊端的批判。故选A。B项说的与材料不符;C项说法错误,他并不是反对民主制;D项材料未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23.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
21、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依据该材料,对文艺复兴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不是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生B. 文艺复兴是特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C. 文艺复兴要求结束神权统治,建立世俗政治D. 文艺复兴复苏并发展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并不要求结束神权统治,建立世俗政治,故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4. “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
22、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A. 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的原因之一B. 16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C. 文化的兴衰伴随着经济的强弱D.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艺复兴衰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从长远看是因为达伽马的远洋航行遭受打击,故A项错误;B项仅仅是反映了文艺复兴开始衰落的时间,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B项错误;材料中“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瓦斯科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说明文化的兴衰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故C
23、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导致意大利衰落,并不是文艺复兴衰落,故D项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25.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A.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 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走向现代文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映了欧洲中世
24、纪项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不是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者的积极影响,不是局限性,排除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属于思想解放运动,不属于不同领域,排除D。故选A。26. 有学者这样评论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结合-这些俗人并不是磨刀霍霍的政治领导人,而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依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是宗教改革家和政治领导人B. 宗教改革深层次目标是确立符合市民阶层要求的政治制度C. 宗教改革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D. 宗教改革只是政治野心在宗教领域的表现【答案】C【
25、解析】据材料“宗教改革的本质是宗教改革家和俗人的政治野心的结合-这些俗人是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通的、中等富裕的人”指资产阶级,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宗教改革家和政治领导人,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未涉及政治制度的问题,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政治野心在宗教领域的表现”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C。27.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这说明A. 启蒙运动具有明确行动纲领B. 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占多数C. 哲学理论左右启
26、蒙运动进程D. 自然科学进步推动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思想的影响扩大,人们对宗教的态度由怀疑论发展为自由神论再到无神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因此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启蒙运动,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启蒙运动有明确的行动纲领;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所占的数量如何;C选项错误,哲学理论只是影响着启蒙运动的进行,并非起决定性的“左右”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28.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
27、。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A. 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B. 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C. 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D. 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答案】A【解析】【详解】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都是希望建立美好的社会,在根本观念上是一致的,故A项正确;根据“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可知浪漫主义者是启蒙运动的信徒,B项中“彻底否定”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未揭示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是否同时产生的有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未揭示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内容方面的具体信息,排除D项。29. 文艺复
28、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 文艺复兴凸显了个人理性B.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C. 启蒙运动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蒙昧中【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浮士德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了魔鬼,说明当时的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宗教的外衣,启蒙运动时期浮士德把灵魂抵押给魔鬼,而利用魔鬼来体验人生,这是强调了浮士德作为人的力量,所以等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故选C;A
29、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B;题干不是说两个浮士德,而是借助浮士德来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个时期人的力量和精神,故排除D。30.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A. 人身的自由B. 主权在民C. 思想的自由D. 社会契约【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A项表述与题干无关,排除。BD两项都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学说,排除。材料中的康德是德意志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要运用自己的理智,这是思想自由的体现,C项正确。故选C。31. 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30、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 开展科学技术革命B. 建设经济工业化国家C. 构建民主法治社会D. 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答案】C【解析】启蒙运动为未来“理性王国”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构建了民主法治社会的框架,所以被称为“大兴土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启蒙运动并未开展科学技术革命也未建设经济工业化国家,所以选项A、B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兴土木”是指构建民主法治社会而非单纯的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中国四大发明中,技术
31、雏形最早的是()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四大发明的时间先后顺序,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但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才使纸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指南针的雏形是战国时期的司南,东汉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提到“火药”,我国发现最早的印刷品出现于唐代,所以从时间上比较,最早的是指南针,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时间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3.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
32、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 四大发明谈不上是重要的发明B. 重要发明必须服务于小农经济C. 认为中国古代总共有六大发明D. 认为重要性与实用性关联度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主要在于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直接关乎人的生死,可见其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特点【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33、”。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
34、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34.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900年97539493696 下列对中国古代科技分析正确的是A. 是在农业生产中发明的B. 是世界科技的中心C. 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均为实用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中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对比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C正
35、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业,排除A;材料只能说明中国在科技上领先,却不能说明其是世界科技中心,排除B;材料未涉及技术的类型,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不能对所学知识作过多引申,尊重材料。35. 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的特点概括不正确的是A. 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答案】D【解析】【详解】文学形式不存在落后与先进之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没有体现出由落后到先进的变化过程,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36、中国古代文学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总体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3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主要原因是A. 文学艺术逐渐繁荣B. 市民阶层的扩大C. 专制主义不断加强D. 程朱理学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为了满足其要求,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转变成为通俗易懂的散曲、小说。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专制主义不断加强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平民化发展的原因的识记同时需
37、要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的史实和特征。37.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可知C项墨兰图正确。A是北宋的风俗画,B是远古的彩陶画,D是人物画,都不能正确反映题干意思,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38. 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庄言正论,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
38、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是百道学先生之训世,不若一伶人之力也。”其意在强调A.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 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C. 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D. 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答案】C【解析】由“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可以看出戏曲艺术可以使人的性情发生变化,起到教化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题干不能推断出理学地位的变化;B项不选,题干主要强调戏曲的教化不是批判现实;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戏曲艺术的来源。【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对“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结合所学可知主要考查戏
39、曲艺术的教化作用。39.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强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人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苏轼也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文人绘画A. 擅长实体描绘B. 追求得意忘形C. 注重诗画结合D. 贴近百姓民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人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了领略书画作品奥妙时的“形”“神”中“神”的重要性,即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会,强调了古代的文人绘画追求得意忘形,故B选项正确
40、;根据材料“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可知,材料强调了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没有体现实体描绘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古代文化绘画强调“神”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诗画结合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取其意气所到”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古代文人绘画追求得意忘形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贴近百姓民生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40.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曲经典的黄梅戏曲目,其歌词“(女)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代代相传。该段歌词A. 是中国古代小农生活富足安乐
41、的折射B. 客观反映出男耕女织生产生活方式C. 说明黄梅戏多以家庭男女情感为题材D. 反映出古代小农消极避世的生活态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可知,它客观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方式。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下的民生是温饱,而非富足安乐,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黄梅戏的题材结构,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古代小农消极避世,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1题、42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41. 中国主流思想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既有特定的历史性,又有深刻的现实性。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
42、,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摘自孝经 广扬名材料二 他(董仲舒)利用“ 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摘自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三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摘自徐公喜万红宋明
43、理学的层次模式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家庭和国家两个层面概括孔子对个人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并指出这一 要求的最终目的。(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材料二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特点。【答案】(1)要求:在家能尽孝悌之道,处理好家务;在国能尽忠顺之道,处理好政事。目的:扬名后世。(2)特点: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全民伦理信仰。原因:大一统的政治需要;统治者(汉武帝)的认同。(3)作用:士大夫可以参与多层面的讨论;建立道德伦理规范;弱化阶级矛盾;充实士子心灵。(4)特点:由个
44、人行为到国家意识形态再到道德伦理规范;内容变化随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变化。【解析】【详解】(1)根据“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可知孔子在家庭方面主张尽孝悌之道,处理好家务;在国能尽忠顺之道,处理好政事。根据“名立于后世矣”可知其目的在于扬名后世。(2)根据“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可知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全民伦理信仰。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和政治需要以及统治者的认同有关。(3)根据”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可知理学的作用主要体现
45、在士大夫可以参与多层面的讨论;建立道德伦理规范;弱化阶级矛盾;充实士子心灵。(4)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主流思想主要是从个人行为到国家意识形态再到道德伦理规范;内容变化随社会现实变化而变化。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摘编自古希腊哲学家材料二 政府之所以存在并拥有权力,只是因为人民造就了它并赋予了它权力,如果政府辜负了人民的信任,
46、人民拥有当然的权利来建立一个新政府,他们有造反的权利。(美)罗伯特C拉姆西方人文史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中对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即资产阶级)范围之内。先进的启蒙学者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普遍认为一切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科学进步,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一场人文危机。面对这种危机,现当代思想先锋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3)根据
47、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主要因素。(4)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人文精神流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答案】(1)主张:“美德即知识”(2)基本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倡导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政治权利;(3)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权利;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进步思想家的探索与推动;(4)特点:人文精神的逐步拓宽、深化;人文精神的流变伴随着有识之士的反思;影响: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调动了民众反封建的积极性,增强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力量;对人文精神的反思有利于缓解人文危机,推
48、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和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中的“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并联系所学可知,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是“美德即知识”;(2)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只是因为人民造就了它并赋予了它权力”“他们有造反的权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反对封建专制、倡导独立思考、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方面来回答;(3)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联系所学,从经济、政治、自然科学和进步思想家的作用等方面来回答
49、;(4)特点:依据材料“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中对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即资产阶级)范围之内。先进的启蒙学者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要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面对这种危机,现当代思想先锋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可得出西方人文精神从范围和内容上逐步拓宽、深化,而这一流变是伴随着有识之士的反思进行的;影响:依据材料“先进的启蒙学者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要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结合人文精神的影响可知这种流变调动了民众反封建的积极性,增强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力量;同时“现当代思想先锋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有利于缓解人文危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