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722KB ,
资源ID:15286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865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苏教版必修3习题:阶段性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苏教版必修3习题:阶段性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

1、阶段性检测(三) 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在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解析:选D。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作用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并非只包括成熟个体。K值是环境容纳量,合理密植不能超过此值;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是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结构特点。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

2、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里的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解析:选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故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数值会偏大,A错误;没有振荡试管,则试管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B错误;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则掉落到试管中的土壤小动物会减少,C正确;样

3、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只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若四边都统计,明显数值偏大,D错误。3如图是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图,下列关于曲线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曲线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模型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C曲线可以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D曲线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ab段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升高,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cd段解析:选D。曲线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因此曲线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模型,A正确。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持续投放饲料保证鱼正

4、常的能量需求,B正确。温带落叶植物在个别器官或整株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生长速度也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度又减慢以至停止;植物衰老时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光合色素减少甚至丧失,因此可用曲线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C正确。曲线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在ab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该时期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升高,但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bc段,D错误。4如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5、变动所致B“竭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解析:选D。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正确;当鱼的数量降至b以下时,会导致其出生率下降,繁殖率降低进而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杀死一半的老鼠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另外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效果适得其反,C正确;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影响,即与环境容纳量相关,D错误。5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假设某

6、地一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该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N(KN)/KS1200.90S2500.75S31000.50S41500.25S51800.10A(KN)/K值越小,种群增长越快BS4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C渔业捕捞作业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蝗虫防治应在蝗虫达到S4点之前进行解析:选C。种群数量在S1S3时(KN)/K减小,种群增长速率增大,而种群数量在S3S5时(KN)/K减小,种群增长速率也减小,故A错误。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自然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的影响始终存在,故B错误。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

7、大,此时种群的再生能力最强,故C正确。对蝗虫等害虫的防治,需将其数量控制在S3点之前,D错误。6在放有5 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酵母菌种群在第4 d增长速率达到最大C在第4 d至第6 d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400解析:选B。酵母菌种群在第4 d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不再继续增加,而是在K值处上下波动。7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8、At0t1乙种群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甲种群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部因素调节Dt3t4甲种群呈“S”型增长解析:选D。 t0t1乙种群数量多于甲种群,但所含的能量不一定大于甲种群,A项错误;t1t2乙曲线峰值和峰谷的中间值表示乙种群的K值,而甲种群的K值在t3t4,B项错误;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界因素调节,例如甲乙两种群间的竞争,C项错误;t3t4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达到相对稳定,因此呈“S”型增长,D项正确。8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B图甲的年

9、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C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D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解析:选C。图甲为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乙是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t1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仍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结构为

10、稳定型。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物种进入该生态系统后,开始都表现出了增长的现象,一段时间后,a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现为“S”型增长,其原因是受自身密度的制约,b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后,逐渐减少,最后全部死亡。所以两个种群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但竞争强度是由弱到强再到弱。10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保证了它们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的利

11、用自然环境条件。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A引起藻类植物在海洋水域中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海水的深度B引起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分C生物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遍,动物分层主要与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D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解析:选C。引起藻类植物在海洋水域中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水域越深,光线越弱,藻类植物细胞内的叶绿素含量就越少;引起森林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出现分层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11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有效性决定的。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

12、优势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对光的需求有区别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随之变化C若第4年发生火灾,其后的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不同D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影响生物演替,生物演替不会影响环境解析:选D。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对光的需求是有区别的,A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发生火灾后,由于初始条件不同,会发生次生演替,但由于次生演替是在原有土壤基本保留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与初生演替不同,C项正确;该群落演替过程中,

13、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D项错误。12科研人员对图甲(蚜虫不能钻过图甲装置中的细孔纱布,将图甲装置置于大田中)、图乙(围栏放牧)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蚜虫与棉花叶、羊与青草之间的种间关系分别为_、_。(2)图甲、乙两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_、_。(3)决定图甲、乙两系统中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是_。(4)图丙、丁所示曲线在ab时间段内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原因是_。解析:蚜虫以棉花叶的汁液为食,二者属于寄生关系;羊与青草为捕食关系。由于图甲装置中没有持续的外源能量供应,因此蚜虫最后全部死亡,对应图丁所示曲线。围栏中的植物可持续获得光照,为羊

14、提供营养物质,种群数量可保持相对稳定,对应图丙所示曲线。答案:(1)寄生捕食(2)图丁图丙(3)出生率和死亡率(4)图丙所示植物可源源不断地获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为羊群提供营养,因此可保持相对稳定;图丁所示蚜虫将棉花汁液吸收完后,因无外源营养物质的供应,最终全部死亡13如图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方,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所示。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调查该

15、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若要调查景观图中森林群落的结构,请写出主要的调查项目(调查设备略):_;_解析:(1)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丰富度是决定群落的最重要因素。要探究某群落中植物物种的丰富度,要用样方法,从图乙曲线中可以看出在S0之前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量增多,所以以S0作为取样时的样方面积是最合适的,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求种群密度时应取平均值。(

16、2)图甲的景观上方为乔木,下方为灌木、草地,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度不同所致,所以能充分的利用光能,群落的结构主要有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上的差异。答案:(1)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研究样方法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恒定S0(n1n2n3)/(3S0)(2)光照垂直垂直结构:动植物的分层,不同层次上生物的种类和种群密度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群落物种组成和种群密度等14.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地点A地点B地点C非生

17、物因素地点A地点B地点C草359风速低高高蕨类植物758距地面1.5 m的光强低中高灌木1842土壤湿度/%483515松树020土壤的有机物/%6.53.82.5落叶树1550土壤深度/ cm)30010015土壤含氮量/ mgkg1)9.44.52.4(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现象。(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演替,演替将向_方向发展,直至达到顶极群落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处的

18、植物群落,原因是_。(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缺氧时,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为_。(5)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至少答出两个原因)。解析:(1)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地点A的生物种类多,因此物种丰富度最大。(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由于还残留植物的种子或根系,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总是向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至达到顶极群落为止。(3)由于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因此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利用。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为主动运输。(5)由于地点C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或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维持高大树木的生长,因此落叶树在地点C处不能生长。答案:(1)A垂直分层(2)次生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3)A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矿质养料丰富(4)微生物的分解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矿质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或土壤湿度小,水分不足以支持高大树木的生长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