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78.50KB ,
资源ID:152748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74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章教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章教案.doc

1、高一历史上学期教案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高考资源网历史编辑部 杨秋锦第一节 清朝政局的变动 (略)第二节 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正确评价洋务运动。2能力要求:(1)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现象和本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生

2、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由洋务派发动的一次变革试验,也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节的重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2)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节的另一重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2难点分析:

3、(1)对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的认识,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在维护清朝统治这个根本问题上,两派是一致的;不同的是顽固派盲目排外,而洋务派主张运用西方科学技术。(2)洋务运动中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性质,是本节教材的难点之二。军事工业,以江南制造总局为例,生产的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其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因此,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延续。民用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意味的企业。课时安排 1课时课堂教学设计师:(复习旧课内容)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局出现

4、了怎样的变化?清朝政局变动产生了什么影响?生:(思考并作答)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教师明确指出)19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看来,当务之急,在于各地尚在进行反清斗争的人民革命势力,对侵略者必须力保“中外友好”。为此,清政府除设立总理衙门外,还推行了洋务运动。(板书第二节的课题)一、 洋务派与顽固派1.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的异同师:同学们先请找出两派的代表人物,然后阅读分析一下两派代表人物的言论,看看双方的分歧究竟何在?双方有没有意见一致的地方?生:(看课本引用曾国藩、倭仁的话,分析并概括)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从这两段言论中,可以看出洋务派要“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主张学习西

5、方先进技术,“剿发捻,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侮,中心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在对待西方技术上,明显存在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的主张。但是正如同学们归纳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在维护清朝统治方面,又是一致的。洋务运动刚开始起来,有不少顽固派要出来阻止。洋务运动能得以比较顺利地开展,必须有几个前提。同学们在课本提供的资料中查找,有哪些前提呢?生:(阅读教材)师:大家把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与本节的内容联系了起来,做得非常好。清朝政局的变动,为洋务运动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慈禧太后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辛酉政变后刚刚上台的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

6、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因此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二是总理衙门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的事宜,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三是掌握地方实权的一些汉族督抚积极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那些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起家的汉族官僚,成为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2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慈禧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的推动、汉族官僚积极执行。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兴办军事工业师: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为什么一开始就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生:(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问题)师: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天国革命力量走出低谷,开始复兴。洋务派首先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

7、批近代军事工业,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达到其“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1861年在长江流域,曾国藩的部队占领安庆后,立即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师: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大门”这两幅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上的建筑,它们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再想想它里面设备是什么样的?生:(仔细观察历史照片)师: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是以中国旧式建筑为主,再加上一些西式厂房和高大的烟囱,房屋里面安装的是从西方进口的先进机器。洋务运动刚刚开始时,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的外观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些建筑的不协调之处就在于:外观上是传统建筑的形式,厂房里却是用西方大机器进行生产。

8、这从侧面反映了洋务派怎样的思维方式呢?大家发表一下看法。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正如大家所说,洋务派试图把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嫁接到清王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上来。大家再思考一下,洋务派的这种想法,错在何处呢?生:(相互讨论,发表意见)师:大家的观点集中起来就是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近代技术与腐朽的封建社会体制是不相容的,这正是洋务派的不足之处。那么洋务派在70年代以后,为什么将重点转向民用工业?2兴办民用企业生:(分析教材内容并回答)师: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在性质上是否相同?生:(阅读材料,发表意见)师:判断一个企业的性质,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生

9、:(分析并概括)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一个企业的性质主要由生产目的、产品分配、销售和企业管理特点等方面决定的。像江南制造总局这样的军事工业,其生产目的是为清政府服务,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内无资金积累,外无市场联系,企业的管理机构又是封建衙门式的,所以我们称像它这样的军事工业为封建性质的企业;像轮船招商局这样的民用企业,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企业的管理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管理方式,因此这些民用企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师:在兴办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同时,洋务派筹划了海防。有人说: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军队,一开始就把镇压人民革命放在第一位,因而这一运

10、动的目的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3筹划海防生:(分析归纳总结,发言)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70年代清政府开始着手筹划建立新式海军。这时候,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已基本被平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和抵御列强的侵略。在创建海军的同时,洋务派又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培养人才。4培养人才师: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才?生:(归纳总结)师:正如大家总结的,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封建儒家思想典籍。洋务运动兴起,需要了解更多的西方科学技术,这对翻译、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急需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那么洋务派是如何培养人才的呢?生:(概括

11、总结)师:洋务派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的人才涉及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各方面,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二是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兴起后,才有计划地向美、德、英等国派遣留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正如教材所介绍的,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洋务运动搞了30年,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三. 洋务运动的破产师: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请大家思考:洋务运动的破产,“破产”指的是什么呢?生:(讨论回答)师:对,我与大家的观点一致: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未能做到将侵略者赶出国门、收回被

12、侵占的权利,这正是洋务运动的破产之处。那么洋务运动为什么以破产告终呢?大家能不能根据课本上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呢?生:(查阅课本提供的史料,进行概括、发言)师:同学们刚才以翔实的材料,分不同角度归纳了洋务运动没有成功的原因。有的同学以奕批评洋匠唯利是图的材料,得出结论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所谓的专家牟取私利,使洋务派的企业难以发展。有的同学以清政府担心造成“外重内轻”局面,由不懂军事技术的满族官僚办军事企业的事例,说明洋务运动一直受清政府内部的阻挠和破坏。有的同学从“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中,总结出洋务派的一些官僚将企业的积累资金留为个人的私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补充一点如果从

13、整体上看洋务运动实施的情况,你会发现,在洋务派的代表名单上,中央只有奕一人,会发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几位重要的汉族地方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这与洋务运动的破产有什么联系呢?生:(讨论发言)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都是洋务运动破产的具体原因,大家再进一步进行分析:看一看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生:(讨论回答)师:大家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了分析。的确,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同学们通过以上内容,了解了有关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的内容,你们对洋务运动怎样评价呢?(组织几名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

14、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生:(学生听取正反双方的辩论,然后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史料、数字等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对发言的同学进行历史材料运用方面的指导)反方同学认为,历史给进行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检验成效的机会,今天我们可以从实际的效果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结论是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没有给中国带来富强的前途。反方发言的同学有两个依据:从对筹划海军的结果来看,有的同学以1883年1884年的中法战争清王朝以胜求和、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王朝以签定屈辱的马关条约告终为依据,认为这些

15、战争的结果至少说明洋务运动“自强不强”。从军事工业的生产情况来看,有的同学以课本上提供的对江南制造总局的产品质量介绍的文字作依据,证明军事工业虽然建立起来,但评价洋务运动的成果,更要从其实际情况来分析,以上材料证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效果不佳,更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足。反方同学认为评价一个事物主要要通过现象分析本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注定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师:(对正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正方同学很好地利用了课本提供的大量材料,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洋务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的新的内容,证明了洋务运动给中国封建社会躯体中注入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方面看,正方

16、同学以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产品为例,证明了这批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些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以轮船招商局收买美国旗昌公司的例子、湖北织布局的产品在长江中下游数省畅销的例子,说明洋务派办的民用企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军事方面看,正方同学认为,没有洋务运动,就不会有左宗棠平定阿古柏的叛乱,收复新疆;就不会有冯子材的镇南关大捷;就不会有甲午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的战绩。正方同学认为对洋务运动中军事方面的评价,应放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评价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正方同学高度评价了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举办的近代教育事业,认为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影响;预习过课

17、本的同学还指出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使一批官僚、地主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中国封建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师:正方同学在进行辩论的时候,有的同学谈到这样一个观点:历史上出现的一些事物往往是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不一致,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评价标准呢?生:(进行讨论)师:(进行小结)曾国藩、李鸿章并不太了解他们开创的中国近代化的事业,他们一是忠于清政府,二是镇压革命和抵御外敌。我们看到在将近30年的时间中,办起十八家军事工业,二十多家民用企业,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正是在他们手中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对历史事物进行评价时,其标准只有看它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促进

18、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就要肯定他们的历史作用;相反,如果使社会生产力倒退或停滞不前,我们就否定他们的历史作用。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对洋务运动评价,我们是站在今天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思考的,今天我们抨击洋务派没有进行社会改造而只是引进西方技术与生产方式,但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先追求武器的先进。后人也正是在他们没有成功的基础上,对学习西方产生了新的思考,推动历史前进的。能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说明同学们认真对洋务运动进行了分析。那么大家看这个观点是从什么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反思的呢?生:(讨论回答)师:对了,这个全新的观点,正是从中国现代化,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角度进行总结和思

19、考的。总体来说,总结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在客观上顺应了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采用西方的机器生产,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而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但如果从近代化(或者说现代化,即传统的农业文明转换为现代的工业文明)的角度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步。即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小结(略)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

20、掌握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年代和分布;中国早期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2 能力方面:(1)通过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民族资产阶级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条件出发,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中国无产阶级的诞生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资产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产生;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观点的教育。(2)通过对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早期斗争的教学,使学

21、生认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三种压迫,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从经济地位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让学生会剖析经济与政治关系的基本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无产阶级先于资产阶级产生的史料,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认识中国国情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点。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了解早期资本主义的著名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2)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及其特点是又一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

22、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夹缝中产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时又具有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依赖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态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妥协性,这给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是重点。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特点还有,先于资产阶级而产生;分布集中,便于宣传和组织斗争;破产农民多,有利于工农联盟;身受三重压迫,斗争性强。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已经初步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2 难点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于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23、的,因此,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一方面,外国资本家利用从中国攫取的各种特权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市场,处处危害中国民族资本,反对中国发展独立的资本主义。如上海、厦门等地出现的民族资本火柴厂因无法与外国输入的火柴竞争,大都相继倒闭。清政府的厘金、苛捐杂税和其他勒索,也给民族资本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广东新兴的民族资本缫丝工业,曾一度遭受封建行会势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摧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例如,在技术上需要聘请外国技师,购买外国的机器和原料;在

24、资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国银行借款;在投资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国资本势力完全占领市场的那些行业,或者是适合外国资本掠夺中国原料需要的那些行业,如缫丝、制茶和轧花业等等;就连在投资地点上都无法摆脱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当时100多个民族资本工厂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这是因为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的原料和技术设备,或者是为满足这些地方外国人的需要。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排挤下不得不依赖封建势力甚至采取行贿等手段去拉拢地方官僚,求得减免税厘及专利的特权,或者呈请官督商办,管束工人。此外,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投资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而来,商人一般都捐有官衔。上述民族资本和民族资

25、产阶级的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软弱性。早期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影响深远,伴随着整个旧中国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师: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回想和思考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生:(思考并作答)师: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发。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主的侵入,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也

26、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封建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如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等。使中国在保存封建经济的同时,又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出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回忆思考并作答)师: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出现。一些中国人看到外商企业能赚钱,利润高,也开始投资于近代企业。于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了。请同学们看书并思考:中国资本主义工业什么时候出现?最早投资近代企

27、业的是哪些人?采用什么方法?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生:(看书思考并作答)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办起了近代工业。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哪些呢?生:(看书归纳作答)师: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这些都是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 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师:(帮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小字部分,加深对近代工业出现过程的印象和对发昌机器厂的感性认识)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兴办企业的人资产阶级和在企业中做工的人无产阶级在中国诞生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28、有什么特点呢?3 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特点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7页材料和第三段小字,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作答)师:材料说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也就是具有革命性的一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二两段小字,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提炼出小字说明的问题: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师: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少、小、弱,又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一种割不断的依赖关系,这就使得中国的民

29、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态度上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即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请哪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哪些特点?生:(思考提炼并作答)师:两面性即指革命性和妥协性,是指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为什么具有这种两面性?是因为他们受压迫,所以要反抗;又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有依赖性,所以会软弱、妥协。这就是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态度。那么他们的经济地位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思考并作答)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也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二、 中国的无产阶级的产生1 中国无产阶级先于民族资产阶

30、级而产生师:在西方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一对双胞胎,同时产生的,但中国的无产阶级却先于民族资产阶级而产生,为什么呢?生:(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并作答)师: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不平等条约开放了通商口岸,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办了船坞和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这样,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就先于中国资产阶级最早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途径还有哪些呢?生:(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作答)师:中国无产阶级从外商企业、洋务派经营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这三种途径中产生。那么,中国的无产阶级又是来源于哪些人?分布在哪些地区呢?2 中国无产阶级的来源和分

31、布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分析表格,回答问题)师: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转化成新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哪些特点呢?三、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师:无产阶级是一个什么样的阶级?生:(思考、作答)师:中国无产阶级不仅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哪些特点呢?生:(阅读教材第59页,先看图、再看小字,然后分析材料,讨论说明的问题)师: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他们反抗性、革命性最强。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自己归纳,提炼成纲。生:(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提炼、作答)师:(总结同学发言,归纳

32、概括,写出板书)1 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2破产农民多,便于工农联盟3 集中程度高,利于组织斗争师:中国无产阶级为什么会具有这些自己的特点?联系它的产生过程,说明了什么呢?生:(学生思考作答)师:中国无产阶级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产生、成长的,这个中国近代的根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也使得它具有如此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优点和特点,必然使它成为中国近代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而中国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就已显示了自己的力量。生:(阅读第60页教材,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中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最早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产生了,这就是中国

33、民族资本企业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此同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更壮大了,并展开了反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早期斗争。新的政治力量逐渐走上近代中国历史舞台,势必将越来越猛烈地冲击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略)第五节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2 能力方面:(1)通过中日战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34、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的教学,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持分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2)通过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4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辩证、全面的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帮助学生掌握比较、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5、。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2 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

36、。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已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使学生理解这一结论。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明清时期,日本曾经侵略过哪一个国家?目的是什么?生:(思考并作答)师:1874年,日本又侵略我国边疆的什么地方?结果怎样呢?生:(思考并作答)师:这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侵略我国的开始。从此日本便成了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1894年日本为侵略朝鲜和中国。挑起了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板书第五节课题)一、 战争爆发的背景师: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带有什么特点呢?生:(思考并作答)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37、义的道路。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以“武国”和扩张

38、为最高国策,叫嚣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87年,日本政府制订了征讨清国策,即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生:(阅读教材)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189

3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一面诱劝政府出兵朝鲜,诡称“日本必无他意”,一面下达密令准备挑起事端。发动战争。6月,清政府陆续派兵2400多人开赴朝鲜,在牙山登陆。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也乘机也兵朝鲜,兵力远远超过了清军,战争已一触即发。据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后来说,日本侵略中国的决心,早在日本“帝国政府遣军队于朝鲜时,业已决定。”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应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及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教师归纳)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出兵增援兵山驻军,挫败日本的战争阴谋。但李鸿章生怕刺激了日本,极力鼓吹“以夷制夷”,

40、寄希望于各国“调停”。然而他哪里知晓,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方列强各自企图)生:(阅读教材)师: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二、 战争的经过1 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了结

41、。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2 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生:(阅读教材)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是一路败退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

42、的基地。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放录像:黄海激战)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

43、,先撤出战场。(引导学生再看教材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教材)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3 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但清军统帅龚照 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

44、发,屠城四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当时中国

45、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

46、后见政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策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条约内容)生:(阅读教材,归纳内容)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内容,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生:(阅读理解教材)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47、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师:(教师归纳)四、三国干涉还辽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同时,三同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日本政府惊恐万状。8个月对华战争已使它精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实质是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主义列强的各自需

48、求,利益均等。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生:(回顾教材)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国难当头台湾义土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生:(看投影资料)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

49、战。(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生:(阅读并作答)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请同学们思考,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斗争后来为什么失败了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原因有两点:其一,腐朽卖国的清政府对台湾进行封锁,断绝一切救济。李鸿章及清政府严令军民“不得丝毫接济台南”。使台湾军民的抗日斗争,孤立无援,弹尽粮绝。其二,日本侵略军势力强大,有装备精良的三个陆军师团,一支海军舰队,而台湾军民只装备了简单的土铳、

50、大刀、长枪,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日本侵略者虽然占据了台湾,但在它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各族人民“斩木揭竿而起者,处处皆是”,“剿杀则不惧,招诱则不信”,一直没有停止过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略)第七节 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2 能力方面:(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新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

51、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

52、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4学法指导方面:(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

53、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势力的论占是重点。19世纪中后期,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中国的

54、思想领域基本上是封建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虽然有洋务思想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但前者的核心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后者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而维新派同封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大启蒙。它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资本主义,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民权思想对以后的影响很大,因此这次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3)百日维新是重点。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之,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可以加深对中

55、国国情的认识。(4)戊戌变法的评价是重点。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业的目的之一。在理解认识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事件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2 难点分析:(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因此,一说

56、评价,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把握。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概念,或给学生以思路提示。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学生容易投阶级(阶层)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这需要教师在帮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强调阶级与个人的关系不同。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对此,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必将作出反应。地主阶级的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打出时局图,倡导学生从图中找出答案),中国人民、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态度如何?是第七节的内容。(板书 第七节 戊戌变法)一、 戊戌为法的背景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

57、运动。结合前面所学的历史,请思考:运动的发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生:(讨论)师:(引导学生从命题中找思路)生:(思考,讨论回答)师:翻开书,看看教材编写者与我们大家的想法一致吗?生:(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为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落实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知识点,分析初步发展的原因)1 政治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 经济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师:救国图存的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出现的。康、梁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张变法,主张救亡图存。变什么?怎么救亡图存?二、 康、梁的维新思想师:什么是维新思想?“新”指什么?生:(随问随答)师: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58、相关以外,还与思想自身的演变继承有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特点)师: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生:(阅读教材,总结思考回答)师: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5依靠清政府,通过变法改革的方式实现上述思想主张。(停顿

59、,可以让学生再补充)我们再深想一个问题,在这些主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生:(思考回答)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停顿)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见,康、梁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进步性和爱国性。康、梁是如何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呢?生:(阅读教材,了解学校名称,理论代表作名称及地位作用)师:请一位同学把康有为理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生:(朗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师:(让学生把特点落实在教材上)我们仔细想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呢?为什么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呢?生:(分成四人一组,充分讨论回答)师:

60、(为便于开阔思路,补充有关康有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变化的文字材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内容)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易于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当权者,特别是皇帝的接受。这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1895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为联络了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拒签和约,迁都再战,变法自强”即公车上书。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上书的内容被传抄,印刷,流行很大。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康有为由此

61、取得了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公车上书也成为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生:(思考思潮与政治运动的区别,随想随答)师:为更好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呢?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插图,总结途径,落实主要的知识点,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变法通议,学生可朗读其主要内容)师:(简单介绍梁启超文章的特点及作用)维新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既有面对面的交锋,又有通过发表文章,写著作进行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的辩论,较量。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师: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

62、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 等人。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1主要内容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了解论战的主要内容)2 实质与作用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生:(分析回答)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

63、,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全国人民

64、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准备召见,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维新派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支持。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根据你们了解考虑一下。生:(思考、回答)师:有的同学说他不愿意做亡国之君,有的同学说他具有改革意识,分析的都很好,有道理,老师再补充一点,光绪皇帝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65、生:(阅读教材掌握维新派的施政纲领,通过小字,体会理解应诏统筹全局折为什么是施政纲领)师:维新派组织上的准备,体现在保国会的立成。生:(阅读教材,了解时间、地点、宗旨、性质)师:在维新派的努力推动下,一场社会改良自上而下地开始了戊戌变法,因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又叫百日维新。四、百日维新1 开始的标志生:(阅读教材,了解开始的时间、标志)师:为能顺利地推行新法,光绪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组成了以维新派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破格提拔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教材对康梁等人的职权稍作解释)师:由此可见新政的诏书名义上是光绪帝发出的,实际上是维新派所为。2

66、 主要内容(师生共同逐项分析主要内容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得出对百日维新评价的结论,并对某些概念稍作解释:如官民所指范围、预算决算等)师:在变法高潮时“上自朝廷,下自士人纷言变法”,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打出教材引用的戊戌政变记中的一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解释“封章”等含义之后设问)1 能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吗?2 对“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疾苦,悉达天听”你是怎么理解的?3 梁启超这样说,说明了什么呢?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新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仍打击了封建势力,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和破坏。生:

67、(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封建势力反对破坏变法的具体史实)师:(强调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的重大影响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停顿)从中央到地方封建势力相当强大,从而决定了变法注定失败的命运。)五、戊戌政变师:戊戌变法高潮时,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各种传闻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太后将在10月份赴天津阅兵时,以武力强迫光绪帝退位。光绪传密诏给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只好求助于掌有军权的袁世凯。殊不知善于看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政变的具体内容。)师: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

68、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师:(讲清戊戌变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路)1 性质生:(由理解得出结论并落实在教材上)2 积极作用师:积极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背景、目的、过程等方面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并落实在教材上)师:(强调进步性、爱国性)进步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爱国性挽救民族危亡本身就是爱国。救国是爱国的最集中的体现。为了救国,为了警醒世人,谭嗣同等人甘愿为变法献身。生:(朗读教材的小字,了解谭嗣同的献身精神。)3 失败的原因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因)师:同学

69、们从中能否理解认识,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或者想一想,维新派为什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为什么不敢发动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生:(回答)师: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谭嗣同为变法而勇于流血牺牲,为什么还说他们软弱呢?(停顿,解释阶级或阶层与个人的关系,说明谭嗣同献身的勇敢性和阶级软弱妥协性的不同)师:(总结本章节内容,让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第一部分最后展示)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反洋教斗争的发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70、;扶清灭洋和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2 能力方面:(1)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辛丑条约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史实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的能力。3 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义和团运动历史经验教训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任务。4 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将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区别不同点,学会类比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关于清政府对义和团改变策略的历史材

71、料,分析清政府的真正意图,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3)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帮助学生完整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重点、难点分析1 重点分析:(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节重点之一。首先要注意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正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

72、影响,这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备地要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2 难点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

73、问题。面临已经发展到北京皇城脚下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连续几天召开紧急的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一派大臣主“剿”,另一派大臣主“抚”,争论很激烈。其实,两派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消灭主和团,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招抚”的结果,义和团虽取得了合法活动的地位,但也因未能识破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及欺骗阴谋,致使日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课堂教学设计师:19世纪末的中国,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与此同时,农民阶级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而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74、)一、 反洋教斗争的发展师:请同学们回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回忆、思考、作答)师: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不仅通过战争攫取了大量特权,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上的侵略,而且还凭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生:(阅读教材第65页小字,思考作答其说明的问题)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从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板书二)二、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 义和拳民间秘密反清组织师:义和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主要成

75、员是哪些人?生:(根据已知常识回忆作答)师: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以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主要活动地区是鲁、直、豫。从义和拳到义和团,它是怎样形成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斗争最先在什么地方爆发?生:(看教材第97页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情况)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兴起?生:(在教师启发下,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师:甲午战争中,山东受害最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首先从山东开始,德国强占、强租胶州湾;外国教会势力在山东非常猖獗;而义和拳的活动在这一带比较活跃;1898年,赵三多带领冠县义和拳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76、的序幕。2 义和团运动序幕冠县义和拳攻打教堂师:义和团运动的序幕揭开了。什么时候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了呢?后来,又有了哪些发展呢?生:(结合形势图,了解在冠县、平原、京津等地义和团的活动,掌握其兴起与发展的脉络)师:1899年平原大捷之后,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声势大振。1900年,义和团进入京、津,斗争达到高潮。3 平原大捷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声势大振4 义和团运动高潮义和团进入京、津师:(辅导同学阅读教材第98页小字,了解义和团浩大声势)生:(分析教材第98页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师:义和团“最恨和约,误国殃民”,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斗争目标是指向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义和

77、团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的什么策略呢?(板书三)三、扶清灭洋和安抚政策师:为了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对这个口号,同学们有什么看法,请大家发表意见。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阐述观点)师:对这个口号的评价,要两点论,要从两个方面去看。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的警觉;“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

78、很大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给清政府带来什么影响?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生:(思考并作答)师:山东义和团斗争发展时,清政府曾派袁世凯疯狂镇压,现在为什么转而采取安抚政策,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了呢?用意何在呢?生:(分析教材第99页材料,弄清清政府对义和团策略转变的真正意图)师: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义和团控制京津,势不可挡。帝国主义为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板书四)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战争的爆发和廊坊、杨村之战师: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

79、京进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在廊坊、杨村一带,侵略军遭到义和团和猛烈袭击,狼狈退回天津。6月下旬,清政府被迫宣战。生:(结合教材第99页插图和小字,了解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和进攻大沽炮台的情景)2 天津保卫战师:侵略军攻下大沽炮台以后,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打击敌人。守卫天津的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生:(阅读教材)第99页小字,了解天津保卫战是义和团和清军联合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师:在保卫天津的战斗中,义和团和清军拼死坚守,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天津终于陷落。侵略军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实行殖民统治。北京的战况如何呢?3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师:德国公使克林德枪杀义和团民。愤怒的义和团民向

80、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知道克林德被打死后的事情和中山公园里的保卫和平坊吗?生:(回忆联想,根据常识作答)师:围攻使馆和攻打西什库教堂的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生:(结合教材第99页插图,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师:清政府虽然被迫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各国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联军司令部,统治北京城。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小字和第100页材料,结合插图,认清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五、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逃往西安。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

81、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请同学们考虑,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失败的呢?生:(思考、议论、作答)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小字,分析说明的问题,讨论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师: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讲的是什么重大斗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这两次农民斗争有什么相同点?生:(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师: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斗争,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也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义和才运动抵挡

82、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板书六)六、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1辛丑条约的签订师: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哪些国家?生:(回忆作答)师: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生:(结合教材第102页插图,听教师讲述辛丑条约的签订)2辛丑条约的内容师:条约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第102页,掌握条约主要内容)师:这些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3辛丑条约的危害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上有赔款内容的条约有哪几个?赔款的数额是多少?生:(回忆作答)师: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是多少?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生:(思考作答)师: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但有划“使馆界”和拆除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的规定,你对此规定的严重性怎么看?生:(讨论作答)师: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意味着什么?生:(结合教材第103页小字,思考作答)师: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