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2718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

2、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

3、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

4、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5、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6、是 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土情怀。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

7、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

8、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菊者砚秋章诒和边学边唱边挨打 因家境贫寒,六岁的程砚秋,投入荣蝶仙门下学艺, 程砚秋学戏很苦,荣家所有的生活琐事也都要他做,无异于童仆。师父脾气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因有家世之悲,心思重的程砚秋常常低眉含颦,面无欢容。年龄稍大些后,多半由于营养不佳,心情一直比较抑郁。师父认为他不宜于学花旦,

9、让他专攻青衣。师父还发现他嗓音很不一般,且扮相沉静明丽,如珠蕴椟中,时有宝光外熠。 唱对台戏,却不伤和气 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凭着自身条件、勤奋,刻苦以及高人指点,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唱到情感至深处,其声竟细若游丝。观众聆听时,大气都不敢喘。这是他声腔艺术最讲究的地方,无人能及。程砚秋最早的艺名叫菊侬,后改为艳秋。有人说这个更名含有深意,因为艳于秋者厥为菊。菊是耐寒的,它要比质弱芳幽的兰花坚韧耐久。其实,菊、兰同为花中上品,只是香气、风姿各有不同。 1922年,他首次赴沪演出,气势极盛,每晚舞台上的花篮都不下五十个,全场

10、无一空位,另有许多人环立而视。戏院门口,汽车有200余辆,马车不计其数。程砚秋每日的茶会、堂会、剧场演出几乎占满了所有的时间,真可谓无一息之闲,也无一丝乏暇,极其劳累。但他依旧是客颜焕发光泽,嗓音穿云裂石,对此,罗瘿公喜于心也惊于心,欣慰且忧虑地对他说:“你此行红得可惊,也遭人嫉恨。有些人正欲,挑拨梅先生与你之间的师生情谊呢。”这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程砚秋返京时,梅兰芳赴站迎接。几天后,梅兰芳带着戏班到上海演出,此后,一兰一菊,果然就在上海争起了短长,他们的竞争最初不明朗,顶多在戏码上争个高低你唱的戏,我也能演,即“你有我也有”。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旦角名伶竞选活动,

11、经投票选出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从此,他们的竞争趋于明显化。后来,两人真的唱起了对台,形成高潮。捧梅派与捧程派遂在各大报刊,唇枪舌剑,大开其火。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伯仲。但真正占便宜的是听众与看客。 两个剧场夜夜告满,观众是大饱耳福。戏唱到最后,程砚秋使出撒手铜,连演5场锁麟囊,天平向他这边倾斜了,四大名旦里,尚小云与荀慧生都没有追赶梅兰芳的念头,唯有程砚秋雄心万丈,梅、程在北京“偌大京师各剧场沉寂,只余梅、程师徒二人对抗而各不相上下。梅资格分量充足、程则锋锐不可当,故成两大势力”。面对这样的情势,罗瘿公给程砚秋提出的策略是:“玉霜(程砚秋字玉霜)对梅应当在不即不离之间。

12、”何谓“不即不离之间”?那就是既近又远,既热又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清醒冷静,有极好的控制力,合乎分寸,合乎人情,表现得又极自然。礼仪性是它的外显层次,内在依据则是人际关系和实际需要。 梅兰芳有富贵气,程砚秋是书卷气,一个得于天赋,一个纯恃人功,各臻极致,梅、程之间尽管竞争激烈,彼此一争高下,却都是不露声色,不动肝火,温良谦恭。移居上海的梅兰芳40寿辰时程砚秋特往拜寿,行叩头大礼,见者均叹其未尝忘本。明明是打对台的人,却绝不伤和气。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说:“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的戏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戒掉了”。

13、 这话近于谑,可还真无法否认。只要听程上瘾,就非此不可,若再去听别人唱的青衣,便觉淡而无味。所以,后来喜欢程的听众越来越多,就是这个道理。因程砚秋未走红以前曾一度拜梅兰芳为师,亦受其关照和提携,于是行内有这样的说法:认为程腔骨子里多为梅腔。如不深加体会,一时不易察觉。因为梅腔加上程氏的嗓音和口劲,已经脱胎换骨,难以辨认了。独 有人说,程砚秋太“独”。这主要是指他的私房戏不肯轻易传人,程砚秋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对。其实,他的“独”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未经许可,暗中把剧本及表演偷传出去的人。 当时有个唱河北梆子的女演员,自从和哥哥一起看了程砚秋演的戏以后,就迷上了程派。每有演出,她必去“偷戏”,在

14、梨园行,“偷戏”是大忌,怕被人认出来赶出去,她打扮成男孩去剧场。几年“偷”下来,就把程砚秋早期代表剧目都“偷”到了手,齐如山看了她的表演,惊异地说:“这孩子的唱法,很像程老四(即程砚秋)呢。”就建议她拜程为师。结果可想而知被程婉谢。但她实在太喜欢程派。既然得不到亲传直授,她就绕着弯子学。一是拜了程现秋的老师王瑶卿为师;二是向给程配戏的搭档、伙伴学习。见她苦心学程,人家也就乐于指点。 当程砚秋发现曾与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将他的戏偷传给别人时,便断然与之决裂。后来每当他演出,只要听说有人来偷记他的剧本喝词、念白、唱腔、身段时,他立即把琴师找来,在后台临时变动主要唱腔,叫那些偷艺者摸不准,学不去。

15、程砚秋的“独”,看起来挺自私的,我倒佩服程砚秋的“独”,因为他那么早就懂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了。(摘编自读者)(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梅、程师徒二人“对台戏”不相上下。如文中所评“梅资格分量充足,程则锋锐不可当,故成两大势力”。B梅、程师徒“唱对台戏,却不伤和气”,双方温良谦恭,皆有礼仪风度,值得世人尊敬与学习。C“独”表现了程砚秋独特的个性,嫉恶如仇,这种“自私”让作者佩服。D“梅、程之争”不仅让观众大饱耳福,也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童年的程砚秋为了学艺,不仅要承担师父家所有的生活琐事,还要忍受鞭打,所以常常低眉含

16、颦,面无欢容。B程砚秋最早的艺名叫菊侬,后改为艳秋。其用意就是对抗梅兰芳,一较高低,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梅、程之间尽管竞争激烈,彼此一争高下,却都是不露声色,不动肝火,温良谦恭。在这举动里面包含着道德信条、江湖规矩、人情世故以及个人修养,双方都令人尊敬。D程砚秋不肯将私房戏轻易传人,当发现曾与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将他的戏偷传给别人时,便断然与之决裂。这表明程砚秋有些自私,不利于京剧的发展。E从本质上看,“梅、程之争”是京剧艺术“梅派”与“程派”不同表演风格的对决。(3)文中引用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一段关于梅、程戏曲的评论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7、成下列各题。父亲和那道坡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

18、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

19、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

20、”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

21、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担心父亲身体,也牵挂着外出的儿子,为此他编造了父亲“病重”的谎言,诱使儿子回家,终于使父子和好如初。B小说用“胳膊肘子弯儿”来比喻“十米多长、五米多高的土

22、坡”,生动形象的写出土坡虽小却陡的特点,正是这道土坡阻碍了父子的情感交流。C邻居小东、村书记大成与文中父亲的交谈,不仅补充了有关人物信息,从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推动了情节波澜叠起,使得小说摇曳多姿。D小说写新农村变化中父子情感故事,语言质朴而不失生动,如“忒”“猫不拉屎”“嗖”“撵”等词句的运用,贴着人物而写,极具农村气息。(2)小说开头,两次写到父亲徐老套的神色,暗示了他怎么样的心理?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有何作用?(3)对于小说结尾“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旨表达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

23、诗文阅读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

24、之。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 始安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身至壁抚谕,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

25、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其师。卒于官。(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 /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B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C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 /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26、 石 著 功 /D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 /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直沿袭到民国。B 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C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D 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怀古不畏武后,努力保全

27、无辜。当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执意要查办这位僧人时,裴怀古据理力争,才使僧人得以幸免。B 裴怀古坚守气节,险被突服所害。在他监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啜的胁迫利诱,不肯称臣,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C 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止息岭外叛乱。他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后,贼人迎降;后又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D 裴怀古为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也在郊野排队迎接的代长史崔宜道难堪,就派人驱赶迎者还,但来的人却更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争执之。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

28、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1)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C 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D “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E 本诗语言清新、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

29、的?请简要分析。6名篇名句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高度概括自己晚年悲凉处境的两句是: , 。(2)在师说中,韩愈用“ , ”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新重用的一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

30、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ABCD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配送员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如何为配送员创造体面又尊严的生活和社会保障,是京东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B空间站计划也可以看成中国对航天强国的追赶计划,让人看到中国探索浩瀚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大国雄心和坚定信心C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2月20日,

31、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了大约51.7%左右D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人脑一旦生锈,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先进的电脑,也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 停滞不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意味艺术生命整体的枯竭与消亡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A即使 也 因为 如果 也 不管B虽然 还是 因为 只要 也 尽管C即使 也 再 如果 就 尽管D虽然 可是 就是 一旦 就 虽然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32、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良好的情绪既是维护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机能的前提, 。研究表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祛病延年抗衰老的要素,只有良好的情绪,才可能延缓衰老的过程。 ,如苦闷、沮丧、愤怒、忧愁、焦虑、抑郁、担心、多疑、忧思、悲伤、恐惧等,均可以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不和。因此, 。11下列是统计出的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浩然 宇轩 浩宇 鹏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齐 擎苍 睿渊 翰海 哲彦请分析名字构成要素的来源 根据这些名字概括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 。四、写作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

33、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包括: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们奔走相告之时,也有不同的声音。 甲:二十四节气体现了祖宗的智慧,久违的诗意,传统的魅力。 乙:时代不同了,有些节气已不适用于当下了。如果全盘照搬“二十四节气”的说法,肯定会出错的。比如有时节气是大雪,实际却艳阳高照。 丙:

34、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需避免出现重申遗、轻保护的不良现象。以上的议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7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传统节日的产生根植于农业

35、社会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厚重的历史与人文情怀,成为涵养中华文明、凝聚社会共识、培育民族精神、留住乡土情怀的共同心理纽带和精神支柱。它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成为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近些年来,每当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到来时,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要过得冷清、随意得多,越来越淡的年味成为人们普遍的感受,甚至连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来越少了,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足,认识

36、不够系统,对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节日文化的载体建设相对缺乏,对节日的仪式感体会不深,从而导致传统节日在仪式感、载体、符号等方面缺乏时代感,不能满足人们在审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降低了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

37、,寄托对来年的美好希望与祝福。另外,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也在变化。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反之,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38、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39、。 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类主体的共同参与。(选自2017年3月人民论坛,作者范如国,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等方面的内容,已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情怀之中。B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和思想、道德和伦理、行为与规范、审美与情趣,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执著追求。C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时代,根植于农业社会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农耕生活的色彩,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有助于留住乡

40、土情怀。D中国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淬炼和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复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过得冷清、随意”原因的一项是AA近些年来,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B我们不够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也不能系统地认识、不能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C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生动的节日符号,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载体的建设不到位,更不必说举行节日仪式。D中国传统节日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不够,人们不能充分感受到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存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

41、析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围绕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从传统节日的起源、形成、内涵、意义,国人对其的淡化,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方面阐释了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论点。B建设节日文化载体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冲击,使人感受到欢娱,体会到亲情;举办隆重的节日仪式,可让人领略到美好,体会到善良。C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更无法与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相符。D元宵节的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的爬山、赏菊、登高望远,母亲节的献花,七夕节的乞巧等,都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符号或载体。【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

42、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解答】(1)C必然与或然,选项中的“必然”应为原文第一段的“往往”(2)A答非所问,此选项并不能导致传统节日冷清,因为对西方节日热情的同时也可以重视传统节日(3)A论点理解不准确,文中论点应该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应当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重视文化载体与仪式;C项“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内涵”无中生有;D项“母亲节”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答案:(1)C(2)A(3)B

43、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菊者砚秋章诒和边学边唱边挨打 因家境贫寒,六岁的程砚秋,投入荣蝶仙门下学艺, 程砚秋学戏很苦,荣家所有的生活琐事也都要他做,无异于童仆。师父脾气坏,稍有不欢举鞭就打。因有家世之悲,心思重的程砚秋常常低眉含颦,面无欢容。年龄稍大些后,多半由于营养不佳,心情一直比较抑郁。师父认为他不宜于学花旦,让他专攻青衣。师父还发现他嗓音很不一般,且扮相沉静明丽,如珠蕴椟中,时有宝光外熠。 唱对台戏,却不伤和气 程砚秋不具备梅兰芳响遏行云的金嗓子,但凭着自身条件、勤奋,刻苦以及高人指点,硬是创出了一种大异于梅兰芳、却又能与之相抗衡的,以新奇声腔为特点的表演风格。唱

44、到情感至深处,其声竟细若游丝。观众聆听时,大气都不敢喘。这是他声腔艺术最讲究的地方,无人能及。程砚秋最早的艺名叫菊侬,后改为艳秋。有人说这个更名含有深意,因为艳于秋者厥为菊。菊是耐寒的,它要比质弱芳幽的兰花坚韧耐久。其实,菊、兰同为花中上品,只是香气、风姿各有不同。 1922年,他首次赴沪演出,气势极盛,每晚舞台上的花篮都不下五十个,全场无一空位,另有许多人环立而视。戏院门口,汽车有200余辆,马车不计其数。程砚秋每日的茶会、堂会、剧场演出几乎占满了所有的时间,真可谓无一息之闲,也无一丝乏暇,极其劳累。但他依旧是客颜焕发光泽,嗓音穿云裂石,对此,罗瘿公喜于心也惊于心,欣慰且忧虑地对他说:“你此

45、行红得可惊,也遭人嫉恨。有些人正欲,挑拨梅先生与你之间的师生情谊呢。”这是一个重要的提示,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程砚秋返京时,梅兰芳赴站迎接。几天后,梅兰芳带着戏班到上海演出,此后,一兰一菊,果然就在上海争起了短长,他们的竞争最初不明朗,顶多在戏码上争个高低你唱的戏,我也能演,即“你有我也有”。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旦角名伶竞选活动,经投票选出了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从此,他们的竞争趋于明显化。后来,两人真的唱起了对台,形成高潮。捧梅派与捧程派遂在各大报刊,唇枪舌剑,大开其火。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伯仲。但真正占便宜的是听众与看客。 两个剧场夜夜告满,观众是大饱耳福。戏唱

46、到最后,程砚秋使出撒手铜,连演5场锁麟囊,天平向他这边倾斜了,四大名旦里,尚小云与荀慧生都没有追赶梅兰芳的念头,唯有程砚秋雄心万丈,梅、程在北京“偌大京师各剧场沉寂,只余梅、程师徒二人对抗而各不相上下。梅资格分量充足、程则锋锐不可当,故成两大势力”。面对这样的情势,罗瘿公给程砚秋提出的策略是:“玉霜(程砚秋字玉霜)对梅应当在不即不离之间。”何谓“不即不离之间”?那就是既近又远,既热又冷,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清醒冷静,有极好的控制力,合乎分寸,合乎人情,表现得又极自然。礼仪性是它的外显层次,内在依据则是人际关系和实际需要。 梅兰芳有富贵气,程砚秋是书卷气,一个得于天赋,一个纯恃人功,各臻极致,梅、

47、程之间尽管竞争激烈,彼此一争高下,却都是不露声色,不动肝火,温良谦恭。移居上海的梅兰芳40寿辰时程砚秋特往拜寿,行叩头大礼,见者均叹其未尝忘本。明明是打对台的人,却绝不伤和气。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说:“如果听梅兰芳的戏等于吃鸦片,那么听程砚秋的戏就等于打吗啡。因为吃鸦片尚有戒除的可能;而一旦打上吗啡,则很难戒掉了”。 这话近于谑,可还真无法否认。只要听程上瘾,就非此不可,若再去听别人唱的青衣,便觉淡而无味。所以,后来喜欢程的听众越来越多,就是这个道理。因程砚秋未走红以前曾一度拜梅兰芳为师,亦受其关照和提携,于是行内有这样的说法:认为程腔骨子里多为梅腔。如不深加体会,一时不

48、易察觉。因为梅腔加上程氏的嗓音和口劲,已经脱胎换骨,难以辨认了。独 有人说,程砚秋太“独”。这主要是指他的私房戏不肯轻易传人,程砚秋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对。其实,他的“独”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未经许可,暗中把剧本及表演偷传出去的人。 当时有个唱河北梆子的女演员,自从和哥哥一起看了程砚秋演的戏以后,就迷上了程派。每有演出,她必去“偷戏”,在梨园行,“偷戏”是大忌,怕被人认出来赶出去,她打扮成男孩去剧场。几年“偷”下来,就把程砚秋早期代表剧目都“偷”到了手,齐如山看了她的表演,惊异地说:“这孩子的唱法,很像程老四(即程砚秋)呢。”就建议她拜程为师。结果可想而知被程婉谢。但她实在太喜欢程派。既然得不

49、到亲传直授,她就绕着弯子学。一是拜了程现秋的老师王瑶卿为师;二是向给程配戏的搭档、伙伴学习。见她苦心学程,人家也就乐于指点。 当程砚秋发现曾与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将他的戏偷传给别人时,便断然与之决裂。后来每当他演出,只要听说有人来偷记他的剧本喝词、念白、唱腔、身段时,他立即把琴师找来,在后台临时变动主要唱腔,叫那些偷艺者摸不准,学不去。 程砚秋的“独”,看起来挺自私的,我倒佩服程砚秋的“独”,因为他那么早就懂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了。(摘编自读者)(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CA梅、程师徒二人“对台戏”不相上下。如文中所评“梅资格分量充足,程则锋锐不可当,故成两大势力”。B梅、程师徒“唱对台戏

50、,却不伤和气”,双方温良谦恭,皆有礼仪风度,值得世人尊敬与学习。C“独”表现了程砚秋独特的个性,嫉恶如仇,这种“自私”让作者佩服。D“梅、程之争”不仅让观众大饱耳福,也极大地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CEA童年的程砚秋为了学艺,不仅要承担师父家所有的生活琐事,还要忍受鞭打,所以常常低眉含颦,面无欢容。B程砚秋最早的艺名叫菊侬,后改为艳秋。其用意就是对抗梅兰芳,一较高低,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梅、程之间尽管竞争激烈,彼此一争高下,却都是不露声色,不动肝火,温良谦恭。在这举动里面包含着道德信条、江湖规矩、人情世故以及个人修养,双方都令人尊敬。

51、D程砚秋不肯将私房戏轻易传人,当发现曾与自己合作得很好的小生将他的戏偷传给别人时,便断然与之决裂。这表明程砚秋有些自私,不利于京剧的发展。E从本质上看,“梅、程之争”是京剧艺术“梅派”与“程派”不同表演风格的对决。(3)文中引用台湾的戏曲研究家齐崧先生一段关于梅、程戏曲的评论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点】43:传记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

52、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C、“疾恶如仇“有误,“独”表现的是程砚秋保护自己唱腔艺术(知识产权)的意识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

53、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常常低眉含颦,面无欢容”归因不当,原文是“因有家世之悲,心思重的程砚秋常常低眉含颦,面无欢容”B理解有误原文是“梅、程之间尽管竞争激烈,彼此一争高下,却都是不露声色,不动肝火,温良谦恭D“这表明程砚秋有些自私,不利于京剧的发展”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看起来挺自私的”,实际上是对偷艺者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的不满故选CE(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需要学生理解引用在文中的具体作用,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文中引用台湾的戏曲研究

54、家齐崧先生一段关于梅、程戏曲的评论,能够从侧面塑造出传主程砚秋的人物形象,突出程砚秋的巨大魅力,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充实,增加文章的厚重感从另外一个角度能够更全面地使读者感受到传主的精神风貌以及崇高的人生品质答案:(1)C(2)CE(对一个给2分,共4分)(3)引用齐崧先生的评论,从侧面塑造传主的形象运用比喻与对比,突出传主程砚秋的巨大魅力引用齐崧先生的评论,使文章对传主程砚秋的评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有说服力将齐崧先生的评论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3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父亲和那道坡宋向阳

55、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

56、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

57、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

58、“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

59、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DA母亲担心父亲身体,也牵挂着外出的儿子,为此他编造了父亲“病重”的谎言,诱使儿子回家,终于使父子和好如初。B小说用“胳膊肘子弯儿”来比喻“十米多长、五米多高的土坡”,生动形象的写出土坡虽小却陡

60、的特点,正是这道土坡阻碍了父子的情感交流。C邻居小东、村书记大成与文中父亲的交谈,不仅补充了有关人物信息,从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推动了情节波澜叠起,使得小说摇曳多姿。D小说写新农村变化中父子情感故事,语言质朴而不失生动,如“忒”“猫不拉屎”“嗖”“撵”等词句的运用,贴着人物而写,极具农村气息。(2)小说开头,两次写到父亲徐老套的神色,暗示了他怎么样的心理?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有何作用?(3)对于小说结尾“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旨表达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考点】41:小说阅读【分析】(1)考查

61、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2)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情节安排的作用的能力(3)考查结合文本探究文本的能力【解答】试题分析:(1)A“母亲担心父亲的身体”,母亲“编造谎言”,分析有误文中应是父母亲一起以此为借口,让儿子能够即刻回家,看到那被铲平的土坡,从而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B夸大了土坡的影响,停车难只是儿子不回家的表面原因,实际上是不理解父母晚年有需要子女陪伴的情感需求C对情节的鉴赏不准确,小说叙述故事娓娓道来,情节并不曲折(2)题干问的是“小说开头,两次写到父亲徐老套的神色,暗示了他怎么样的心理?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有何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的匠心第一次“父亲徐老套在

62、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结合情节来看,“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剐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可见此时的徐老套应是责怪儿子对车子的关心超过了对自己这个父亲第二次,“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结合“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可以知道,此时的徐老套是乖儿子架子大,只托别人带东西回来,自己连个照面都不打此时的徐老套和儿子关系不和,但结合后文的“奋力平坡”的内容可以知道,这是徐老套

63、对儿子的思念(3)题干问的是“对于小说结尾“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旨表达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的态度,如认为是画龙点睛之笔,应分析“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这一结尾的妙处,如认为是画蛇添足,则应分析去掉这一结尾后,上面内容的完整性题干中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即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的发展以及主旨的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D(2)心理:第一次,秋生一个劲朝停在十米外巷口的新车望,父亲徐老套“用稀奇古怪的眼光扫他”,是责怪儿子关心

64、车子超过了关心自己;第二次,是托小东把羊肉送回家,父亲徐老套“脸上像结了霜”,是觉得儿子架子大,不打照面作用: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为引出后面徐老套奋力平坡的情节(情节安排方面);表现了徐老套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和思念(人物形象方面);最终完成从隔膜到亲情交融的升华(主题表现方面)(意思对即可)(3)我认为是画龙点睛从人物形象看,秋生的反应是他知道父亲为了能让自己回家,亲自动手铲平了土坡后内心的愧疚、自责、与对父母的爱和感动的复杂心理表现从情节发展上看,原文的设计符合情理,与上文情节相照应,儿子虽然很少回家,但依然有孝心,不时托人给父亲送钱送物,听到父亲“病重”的消息立即带着妻子赶回从主旨上看,原文

65、设计以儿子的反应衬托父亲“愚公移山”般的举动,父爱特有的朴实与厚重化解了父子间的隔膜,令人欣喜,发人深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我认为是画蛇添足从人物形象上看,儿子以停车难、工作忙为借口极少回家探望父亲,原文的结尾主观设定了儿子的个性,限制了读者的想象从情节设计上看,去掉原文结尾,给小说情节发展、人物个性等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有利于读者的思考从主旨上看,原文因结尾而使得主题单一,降低了作品的品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也。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

66、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 始安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

67、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身至壁抚谕,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其师。卒于官。(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68、,正确的一项是BA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 /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B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C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 /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D 命 怀 古 驰 驿 往 怀 辑 之 /申 明 诛 赏 归 者 /日 千 计 /俄 缚 首 恶 /遂 定 南 方 蛮 夏 /立 石 著 功 /(2)

6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一直沿袭到民国。B 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一,祠部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C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D 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一个州的最高权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 裴怀古不畏武后,努力保全无辜。当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执意要查办这位僧人时,裴怀古据理力争,才使僧人得以幸免。B 裴怀古坚守气节,险被突服所害。在他监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

70、啜的胁迫利诱,不肯称臣,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C 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止息岭外叛乱。他先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后,贼人迎降;后又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D 裴怀古为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也在郊野排队迎接的代长史崔宜道难堪,就派人驱赶迎者还,但来的人却更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争执之。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考点】51: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做题讲究技巧,可用排除法(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71、,平时应关注课本,重视积累(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解答】(1)B “归者日千计”的意思是“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日千计”是对“归者”的描述,“归者”前面停顿,排除AD;“蛮夏”是“立石”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前面停顿,排除CD;故选:B译文为: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2)B 祠部在唐代是尚书省之礼部四司之一,非“六部之一”(3)D “为避免也在郊野排队迎接的代长史崔

72、宜道难堪”错误,“崔宜道”没有“排队”,原文末段为“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4)时,当时;纵暴,放纵暴虑;妄,胡乱;执,抓译文:当时并州长史武益规放纵暴虑他身边的人胡乱乱杀来取赏看见斐怀古到来后争着去抓他俄,不久;绥怀,安抚关照;举,全部;会,恰巧译文: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备全部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 答案:(1)B(2)B(3)D(4)当时并州长史武益规放纵暴虑他身边的人胡乱乱杀来取赏看见斐怀古到来后争着去抓他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备全部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参考译文:裴怀古,是

73、寿州寿春人仪凤年间,到京城上书,补授下邽主簿,多次迁生后任监察御史姚、巂道的蛮人反叛,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徕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人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罪魁祸首,于是平定南方,蛮人和中原人立石碑记载他的功德恒州有位僧人被他的徒弟诬告说他诅咒当今的女皇帝而大不道,武后发怒,命令审问处死他裴怀古审出那位僧人是被冤枉的,便给武后申述分析,武后不听,于是他说:“陛下的法律应该与天下的人一致,难道教臣诛杀无罪的人而逢迎圣旨吗?如果那个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状,臣有什么脸面宽免他呢?“武后的怒气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阎知微出使突厥,裴怀古前去监突厥军默啜胁迫阎知微称可汗,又要授予裴怀古官职

74、,裴怀古不肯接受,默啜打算杀掉他裴怀古告诉默啜说:“守忠而死和失节而活着相比要哪个?请立即杀死我,决不躲避”于是被囚禁在军中,从而趁机逃脱,但他向来瘦小体弱,不能骑马,辗转于山谷之间,勉强到达并州当时并州长史武重规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杀人来取赏,看见裴怀古到来,争着去抓他有位担任果毅的低级军官曾认识裴怀古,大声呼喊说:“他是御史裴怀古”于是幸免一死升任为祠部员外郎姚、巂的酋长们进京叩见皇上,希望得到裴怀古来安定远方夷人,被授予姚州都督,因为有病而辞掉官职始安地区的叛贼首领欧阳倩有数万人马,攻陷州县,朝廷委派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还没有经过岭,他就用书檄向贼人宣示祸福,贼人迎降,自

75、己陈说是被当地的官吏逼迫而反叛裴怀古知道他们诚恳,认为用不怀疑的办法,可以破除他们的谋虑,自己就轻装骑马前往那里有人说:“蛮夷难于亲近,有准备的时候他们尚且表现出不诚实,何况没有准备的时候呢!”他回答说:“忠信可以通神灵,何况是边远地方的人呀!”于是亲身到营寨里安抚劝导,欧阳倩等大喜,全部归还所掠夺的东西后出降,即使诸洞部族向来反复无常的,也受此影响彻底归附,岭外就平定了升任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到之处百姓都从心底爱戴他神龙年间,召他入京担任左羽林大将军,还未到任,又返回相州任职并州人知道他返回,扶老携幼出城欢迎崔宣道刚刚代替他担任相州长史,也到郊野迎接裴怀古不想使崔宣道很难堪,派人驱赶

76、欢迎的人回去,但来的人更多,他的得人心的情况大都像这样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备全部落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并让孙佺代替他,孙佺不懂得用兵,于是被奚人、契丹人打败裴怀古死在官任上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1)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CDA 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 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C 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

77、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D “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E 本诗语言清新、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考点】5F:山水田园诗【分析】秋雨夜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全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解答】(1)C项,“老翁” “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D项,“

78、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突出的是“竞自由”,写出了生机,写出了活力(2)题干中关键词“怎样的老翁形象” “如何刻画”“简要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点出形象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抓住关键诗句“卧迟”“灯灭后”, “睡美” “晓晴寒未起” “香添暖被笼”分析答案:(1)CD(2)本诗描绘了一个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细节描写(动作、心理描写等)“卧迟”“灯灭后”,才能赏听窗外的沥沥雨声,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体现他心无顾虑,具有闲淡的情怀;

79、老翁“晓晴寒未起”,对“霜叶满阶红”漫不经心,突出老翁心境清静淡泊;“香添暖被笼”,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却还要“霜叶满阶红”,打算继续躺着,突出了 体衰而又闲散的形象参考译文:有点凉的深秋之夜,又一个老头悠闲自在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雨声中渐渐入眠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树叶霜打成红的了赏析:“秋雨夜眠”是古人写得腻熟的题材白居易却能开拓意境,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未见风雨,尚且

80、如此凉冷,加上秋风秋雨的袭击,自然使诗人更感到寒气逼人运用这种衬叠手法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增强诗的感染力次句点明人物“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老翁若不是“卧迟”,恐亦难于雨声中“睡美”以“灯灭后”三字说明“卧迟”时间,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虚,具有闲淡的情怀以上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诗的下半则从老翁睡醒之后情况作进一步描绘“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睡美”

81、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经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与首句遥相呼应,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这是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全诗紧紧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

82、息6名篇名句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高度概括自己晚年悲凉处境的两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2)在师说中,韩愈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两句说明“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有根本区别。(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新重用的一句是“何日遣冯唐。”【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此题考查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解答】(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重点字:授)(3)何日遣冯唐(重点字:遣)三语言文字运用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如

83、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ABCD【考点】18:成语【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

84、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解答】“空头支票”,比喻不能或不想实现的诺言,句子说的是破坏文化修桥,违反了法律,这不是一种诺言,这里应该用“一纸空文” “绠短汲深”,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此处不能形容王晓峰同学,可以改为“精明能干”;“行远自迩”,指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正确;“食不暇饱”,指没空好好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指没空好好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忙碌句子强调生活贫困,应该

85、用“食不果腹” “桑榆晚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 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正确答案:D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配送员是一项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三高”工作如何为配送员创造体面又尊严的生活和社会保障,是京东一直在思考和努力的方向B空间站计划也可以看成中国对航天强国的追赶计划,让人看到中国探索浩瀚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大国雄心和坚定信心C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去年12月20日,中国的快递业务量已经突破300亿件,同比增长了大约51.7%左右D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

86、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解答】A搭配不当,“配送员”不能是“工作”,删去“员”B正确;C成分赘余,“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左右”D不合逻辑,“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不合常理,应改为“从而避免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故选:B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人脑一旦生锈,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先进的电脑,也接受人脑的信号制约;人脑 停滞不前,作为一个作家来说,意味艺术生命整体的枯

87、竭与消亡你还活着,你还戴着作家这顶桂冠。A即使 也 因为 如果 也 不管B虽然 还是 因为 只要 也 尽管C即使 也 再 如果 就 尽管D虽然 可是 就是 一旦 就 虽然【考点】1B:关联词语【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解答】“有童话般的电脑问世”是在假设,所以用“即使”,排除BD使用“再”,与下句中的“也”相搭配,排除A;故选:C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人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良好的情绪既是维护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机能的前提,又是防病抗衰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88、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祛病延年抗衰老的要素,只有良好的情绪,才可能延缓衰老的过程。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如苦闷、沮丧、愤怒、忧愁、焦虑、抑郁、担心、多疑、忧思、悲伤、恐惧等,均可以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不和。因此,调节情绪是人们抗衰防老的首要举措。【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解答】第一处根据前文“良好的情绪既是维护人体气血阴阳和脏腑机能的前提”,这表明情绪对于人身体的重要作用,可以填写为“又是防病抗衰的重要因素”;第二处根据“苦闷、沮丧

89、、愤怒、忧愁、焦虑、抑郁、担心、多疑、忧思、悲伤、恐惧等”,这表明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可以填写为“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第三处根据前文“均可以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脏腑不和”,表明提高情绪的具体功效,可以填写为“调节情绪是人们抗衰防老的首要举措”参考答案:又是防病抗衰的重要因素人们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调节情绪是人们抗衰防老的首要举措11下列是统计出的近年最热男宝宝的名字,请按要求回答问题。浩然 宇轩 浩宇 鹏超 常皓 展哲 瑾瑜 思齐 擎苍 睿渊 翰海 哲彦请分析名字构成要素的来源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根据这些名字概括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志向远大 聪明睿智 品德高尚。【考点】85

90、:提炼语意【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概括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题干中列举的名字基本来源于成语或者古诗文,这些字如“浩”“宇”“鹏”“皓”“瑾瑜”“思齐”“睿”等都是带有美好寓意的字眼,表现了父母对孩子将来的期望答案:多源自中国传统文化 志向远大 聪明睿智 品德高尚四、写作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包括: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2016年1

9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人们奔走相告之时,也有不同的声音。 甲:二十四节气体现了祖宗的智慧,久违的诗意,传统的魅力。 乙:时代不同了,有些节气已不适用于当下了。如果全盘照搬“二十四节气”的说法,肯定会出错的。比如有时节气是大雪,实际却艳阳高照。 丙: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非遗影响力,增强非遗保护力度,但需避免出现重申遗、轻保护的不良现象。以上的议论,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点】91:材料作文【分析】一、材料解读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主

92、题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主要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继承和创新意识整个材料围绕“二十四节气”及申遗展开讨论,就此提出了多种看法,写作时要涉及这些看法,在综合分析这些看法的基础上,从中选出一种自己最赞成的说法题目指向“继承”和“发展”二、审题立意甲:重在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强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我们去挖掘乙:从批判发展角度思考,对经验遗产要活化运用,不能照搬等丙:从传承责任感角度思考,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综合角度:从保护和传承角度思考,珍惜古人经验,灵活为我所用,才是最好的继承传统文化【解答】飘荡千年的精灵 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

93、 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 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 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屈原沉入汨罗江,但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

94、 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 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 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 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

95、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劳苦,你来到这里 “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赋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 你在宋代稍做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 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 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 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