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甲】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甲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星汉”的意思是“”。(2分)2.面对好风景,不同的人感受可能大不相同。请结合甲乙两诗具体说明。(4分)答案1.观 银河(每空1分)2.【答案示例】甲诗:诗人面对大海的浩瀚雄壮,以沧海自比,体现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2分)乙诗:江南风景虽好,只
2、是已至暮春,诗人自己和李龟年均流落江南,抒发了对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高凤,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高凤:东汉人,字文通。护鸡:看护好鸡,以防鸡吃了麦子。潦(lo):大雨。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昼夜不息 息:(2)妻尝之田 尝:(3)妻还怪问 还:(4)其后遂为名儒 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3、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1)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2)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答案3.(1)停息(2)曾经(3)返回(4)读书人,学者(每空1分)4.(1)当时天突然下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2分。关键词:时、持)(2)高凤直至年老,仍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名声传播很远。(2分。关键词:执、倦、著)5.选文中的高凤在学习上是个怎样的人?(2分)6.请结合高凤读书的故事,谈谈你对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理解。(3分)答案5.【答案示例】高凤在学习上是一个专心致志、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人。(2分)【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在通晓文段大意的
4、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以及“凤年老,执志不倦”可知,高凤在学习上是一个专心致志、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人。6.【答案示例】“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高凤正是因为读书专心、内心宁静,才得以成为著名的学者。(3分,意思对即可)【解题思路】结合诫子书中“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来分析即可。【参考译文】高凤,是南阳叶县人。在他年轻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他专心致志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有一次(曾经)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就让高凤看护好鸡,以防鸡吃了麦子。当时天突然下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麦子被冲走了)。后来高凤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传授学业。高凤直至年老,仍坚持志向不知疲倦,名声传播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