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贵必敖贱天下之难物于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教驯其臣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破碎乱行A.B.C.D.解析“敖”通“傲”;“于”通“迂”;“驯”通“训”;“碎”通“萃”,聚集。答案A2.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胁息然后带B.富必侮贫C.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D.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富”指富足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C项,“野”指在野外,名词作状语。D项,“说”通“悦”,喜好。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
2、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B.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C.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D.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解析A项,虽然:古义,两个词,虽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表目的或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D项,左右:古义,侍卫人员。今义,方位名词,表示大致范围;有时也可作动词,“控制”的意思。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D.以
3、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及时相遣归解析B项,其:代词,自己的。A项,前一个“然”为“是的”,后一个“然”为“这样”。C项,前一个“恶”为“憎恨”,后一个“恶”为“不好的”。D项,前一个“相”,为“相互”,后一个“相”为“我”,偏指一方。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
4、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
5、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墨子兼爱中)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劫夺。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偷窃。C.
6、何以易之易:改变。D.胁息然后带胁:收敛。解析B项,贼:残害。答案B6.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A.B.C.D.解析本文的主旨是“兼爱”。是“兼爱”的结果,是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语。答案B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B.选文第三段借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
7、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D.选文第三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解析C项,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勾践的事例,不是说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而是说君主要引领士人“兼爱”,无比较意。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参考答案(1)等到一周年,有的朝中大臣的脸色变成黑中带黄。这是什么缘故呢?君王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够做到这样。(2)为别人做好事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为他做好事;憎恨别
8、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会因此憎恨他。(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是国君不按照这一准则来处理政事,而士不实行这一准则的缘故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古之圣王)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
9、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欲实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以便民之事。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故法令不急而行,民不
10、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民费而不病病:困苦。B.强体适腹而已矣适:使安适。C.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利:便利。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恶:罪恶。解析D项,恶:讨厌,不喜欢。答案D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
11、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解析根据重要词语“故”“之”“是以”“虽”“也”等的提示断句。答案B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圣王
12、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解析C项,“当今之主”不惜横征暴敛,就是为了享用“刍豢、蒸炙、鱼鳖”。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2)故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参考答案(1)制作衣服、腰带、鞋子,是为了便于保护身体,不是为了装束奇怪。(2)所以法令不用催促就能实行,人民不劳苦而主上财用充足,因此人民都归顺国君。参考译文
13、(远古的圣王)建造宫室的方法是:宫室地基的高度完全避免潮湿,四面的墙壁足以抵挡风寒,上面的屋顶足以承受雪霜雨露,宫墙的高度足以区别男女之间的礼节,达到这些目的就停止了。凡是劳民伤财,又没有更多好处的事,是不做的。那时使用劳役修筑城郭,人民虽然劳累,但不受伤害;按照通常的征税原则收取租税,人民虽然破费,但不会感到困苦。因此圣王建造宫室,是为了便于生活,不是为了用来观赏和享乐;制作衣服、腰带、鞋子,是为了便于保护身体,不是为了装束奇怪。圣明的帝王对自己要求节俭,并教导人民,因此,天下的人民可以得到治理,财物用度也可以满足需求。如今的君主,他们建造宫室,就与上述的做法不同了。必定要对百姓横征暴敛,强
14、夺百姓赖以做衣食的财物,用来修建宫室亭台楼阁,讲究曲折回转的观赏性,用各种色彩和雕刻装饰考究。国君像这样建造宫室,左右的人都效法他,所以,国家的钱财就不够用来抵御凶灾饥荒,救济孤儿寡妇,这样,国家就贫困,人民就难以管理了。如果国君真想天下太平,不希望天下混乱,那么建造宫室时就不能不节俭。于是圣人出来教导男人耕耘种植,供人们食用。他们所做的食物,只是为了满足补气力增体力的需要,能强壮身体吃饱肚子就够了。所以他们节省费用,自己生活节俭,人民富足,国家安定。如今情况就不是这样,对百姓横征暴敛,用来吃丰盛的美味,蒸烤鱼鳖,大国国君的饭席上堆积上百个菜盘,小国国君也有十几个菜盘,摆满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
15、眼睛不能全都看到,手不能全都拿到,口不能全都尝到。国君这样对待饮食,所以左右的人跟着效仿,所以富贵的穷奢极侈,孤寡的受冻挨饿,虽然不想使天下混乱,也不可能。如果国君真想天下太平,讨厌天下混乱,那么在饮食方面就不可以不节俭。古时候的人不懂得制造车船,重物不能搬运,路远无法到达,于是圣王出现制造车船,用来方便人民运输。他们所做的车船,讲究完整牢固,轻捷便利,可以运载重物到达远方。因为它花费少,得利多,所以人民喜欢,认为它很方便。(因为有了车船,)所以法令不用催促就能实行,人民不劳苦而主上财用充足,因此人民都归顺国君。当今的国君他们制造车船就与此不同了。完整坚固、轻捷便利都具备了,还一定要对百姓横征
16、暴敛,用来装饰车船。用华丽的花纹修饰车子,用雕刻的图案装饰船只。妇女放弃纺纱织布,去描花纹,于是人民就要挨冻;男人离开耕作的本业,去从事雕刻,于是人民就要挨饿。国君制造车船豪华到这种地步,左右的人都效法他,所以国内的人民就会饥寒交迫,不得已去做奸邪的事情。奸邪的人多了,刑罚就重;刑罚重了,国家就混乱。如果国君真想天下太平,而讨厌天下混乱,那么制造车船时,就不可不节俭。三、语言表达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作为人类的“
17、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然而,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解析处应依据前面的比喻进行补写,“镜子”有映照的功能,“刷子”有洗刷、净化的作用。前面说的是“好的作品”的作用,“然而”就转折到另一方面,依据后面“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可补写出处。参考答案映照着人类的灵魂净化着人类的心灵好作品不易得14.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解析D项,“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有误,此徽标的核心是保护文化遗产,重在保护,理解为“飞速发展”属牵强附会,太阳表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