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08.50KB ,
资源ID:152545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54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襄阳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襄阳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2. 礼记中说:“山川神祇,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看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A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B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C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D实现了国家对地方和人口的控制3学者许悼云指出:“周代

2、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4.周代的礼制十分复杂,号称“经礼三百,典礼三千”。在众多的礼制中,出生礼、冠礼、婚礼都是由家族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并且,周代的孔制强调“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凸显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意识。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是维护政治等级的工具 B. 周代礼制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C. 周代礼制体现“亲亲”“尊尊”原则 D周代礼仪繁杂且涉及面较广

3、5.春秋时期,诸候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6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闹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制C.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首倡设郡、县7.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

4、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8.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A.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B.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C.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9.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

5、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存在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10.下表内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举出身者与官僚的来源统计表大士族(%)中小士族(%)寒素(%)科举出身者来源691318官僚来源66.212.321.5A士族通过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 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 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11.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动文

6、化的多元发展12.宋朝皇帝的指令原则上须经二府,以“敕牒”(诏书)方式颁布执行,在这个程序中可以 “封驳”(说明理由拒绝)。皇帝自宫内直接发出批示,认为是“灭裂纪纲”的源头,经常受到臣僚的批评和抵制。这种设计A.使宋代君主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表明宋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当完善C.有利于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度化制约13.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务)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利。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A.防止官员权利膨胀 B.明确官员的职责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7、.减少吏治腐败发生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是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只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15.元代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致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A.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B.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C.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D.被少数民族地

8、区的僧俗首领掌管16.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为守令者既不得其职, 将欲议其法外之意,必且玩常习故,辟嫌碍例,而皆不足以有为。”对材料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集权过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 B .地方势力的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C .加强对地方官府监察的必要性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18.美国汉

9、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1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C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2

10、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述材料主旨的是 A.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C.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蜂 D.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2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

11、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该材料旨在说明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偶然 B.鸦片贸易引发战争是历史的必然C.鸦片战争的结果并非历史的偶然 D.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22.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永久居住权2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

12、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4.据清代档案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25.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C创立拜上帝教

13、D永安封王建制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2分。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晰。26.(22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

14、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10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3分)27.(16分)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是历代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明代都御使绯衣入朝,必有纠举,大臣莫不股粟。如果御史出巡地方,所到之处,各府、州、县地方官员要迎跪于道旁,甚至

15、掌管一省最高行政的布政使,会见御史时也是俯首至膝。明代御史七品官秩,但却可以弹劾宰相、六部,权力颇大,还可以超拔为按察使(正三品),奖赏不薄。清朝对监察御史奖赏有加,凡称职者,内升各部京堂,外转道员、京堂。摘自彭安玉中国传统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材料三 明君唐太宗具有纳谏与兼听则明的雅量,遂使魏征成名;独断的皇帝喜欢奉承、面谀,不喜欢逆耳忠言,隋炀帝即以判死罪的办法对付进谏之官;唐宪宗则因韩愈进言反对迎佛骨一事,一怒之下将其贬放潮州;海瑞在明世宗时上谏,称地方政府“吏贪官横”而被打入死牢。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2)结合

16、材料二分析明清统治者优待御史的用意何在。(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局限性并分析原因。(6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清延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

17、。翰林院编修吴大澄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礼相待”。摘编自腾讯历史转型中国1864-1949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清末礼崩乐坏问题”自行拟定-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充分运用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析准确,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1-5ABBCB 6-10ACBDDA 11

18、-15BDAAA 16-20CABDB 21-25DBBAB26.(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6分)不同:注重血缘门第。(3分)(2)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方式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时代色彩。(10分,其他言之成理均可给分。)(3)认识:古代人才选拔根本服务于封建统治;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各有利弊;古代人才选拔制度因时代变迁而不断调整。(3分,任答1条即可。)27. (1)形成完整的制度和

19、组织体系;由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制,监察体系独立化;监察立法且日益周密;借鉴前代成果并发展。(6分,任答3条即可) (2)树立御史的权威,激发其主动性;加强对百官的监督,巩固统治。(4分) (3)局限性:监察机构的职能有限;是君主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4分) 原因: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政体。(2分)28.参考论题: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礼崩乐坏表明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逐步转向近代外交。举例: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2分)乾隆时代,坚持马戛尔尼行跪拜礼以及擅改外交文书,表明清政府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完全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进一步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背离了近代化的潮流。同治时代,外国使节终于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反映了中国外交终于由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是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清政府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表明,保守愚昧势力仍然强大,近代化进程面临严重阻碍。(8分)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这一过程表明,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近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2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