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05.50KB ,
资源ID:15237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3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 (2).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 (2).doc

1、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业手册(江苏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二专题三)知识细梳理六国论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转折)古义:_(2)思厥先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_(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古义:_(4)后秦击赵者再今义:表示又一次 古义:_(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今义:智慧 古义:_(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2、,有连续性,能吸引力,能感染人 古义: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亡诸侯之所亡()燕虽小国而后亡()(2)惜子孙视之不甚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犹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4)终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始始有远略()始速祸焉()(6)为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7)灭六国破灭() 薪不尽,火不灭()(8)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9)兵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日削月割()(2)以地事秦()(3)义不赂秦()(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5)不能独完

3、()(6)李牧连却之()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举以予人。()译文:_(2)赵尝五战于秦。()译文:_(3)苟以天下之大()译文:_(4)弊在赂秦也。()译文:_(5)洎牧以谗诛。()译文:_答案一、(1)“厌”同“餍”;(2)“当”同“倘”。二、(1)它的实际数量;(2)祖辈与父辈;(3)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4)两次;(5)智谋、国力;(6)旧事,成例。三、(1)丢掉/灭亡;(2)珍惜/惋惜;(3)如同/仍然;(4)终于/到终结;(5)起初/才;(6)作为,动词/成为,动词/被,介词/治理,动词;(7)灭亡,动词/熄灭,动词;

4、(8)以前,方位词/朝着,动词;(9)名词,军队/名词,军事、战争。四、(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名词作动词,侍奉;(3)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4)名词用作动词,礼遇;(5)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五、(1)省略宾语“之”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2)于秦五战,介宾短语后置赵国曾经多次对秦国作战。(3)大天下,定语后置假如我们倚仗着这样大的国家(4)省略主语“其”(六国)的弊病在于贿赂秦国。(5)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阿房宫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5、古义:_(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古义:_(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今义:收集并保藏 古义:_(4)可怜焦土今义:怜悯 古义: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1)一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晋陶渊明独爱菊()(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入关,财物无所取()留取丹心照汗青()(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5)焉盘盘焉,囷囷焉()或师焉,或不焉()且焉置土石()未知生,焉知死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6)而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谁得而族灭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六王毕()(2)四海一()(3)骊山北构而西折()(4)辇来于秦()(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7)未云何龙?不霁何虹?()(8)朝歌夜弦()(9)族秦者,秦也()(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译文:_(2)戍卒叫,函谷举。()译文:_(3)谁得而族灭也?()译文:_答案一、(1)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2)天气;(3)

7、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4)可惜。二、(1)统一/数词;(2)喜爱/爱护/吝惜/喜欢;(3)夺取/提取/拿/着,助词;(4)灭族/类/家族;(5)的样子/表示停顿,助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哪里”/怎么/兼词,之于;(6)顺接/却,表转折/表承接,可不译/表顺承,可不译/表递进,并且。三、(1)形容词用作动词,灭亡;(2)数词用作动词,统一;(3)名词用作状语,从骊山;向北;向西;(4)名词作状语,乘辇车;(5)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像牙齿一样;(6)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做;把宝玉看做;把黄金看做;把珍珠看做;(7)名词用作动词,飘来云彩;出现蛟龙;出现彩虹;(8)名词作动词,奏乐;(9)

8、名词作动词,灭族;(10)意动用法,以为鉴。四、(1)疑问代词“何”表疑问;省略介词“于”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就像蛟龙,可是没有风云涌起,怎么会有蛟龙飞腾?(2)“举”有被攻占之意,为被动句戍边的士卒怒吼起来,函谷关被攻破。(3)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省宾语“秦国”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素材巧链接 链接篇目:六国论【素材点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适用话题: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适用范围:善始

9、还要善终;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素材运用】示例:团结合作。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的对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很多吗? 链接篇目:阿房宫赋【素材点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对历史的遗忘便是对历史的背叛,对历史的遗忘注定着历史的重演。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渐行渐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

10、些慷慨献身的英雄也被岁月无情的湮没,抛到了冷清的角落。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但是岁月带不走那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也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这百年的屈辱史,更不能忘记为了民族复兴、祖国复兴而牺牲的先烈们。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铭记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革命英雄主义壮举;铭记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铭记那浓浓的炮声、震天的呐喊、咚咚的战鼓。【素材运用】示例:爱护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似乎没有了,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