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小练十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22169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小练十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小练十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小练十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小练十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小练十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小练十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A体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特点B消弭了人们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C设定了超越现实的生产目标D以牺牲人们的利益为代价2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

2、业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31921年苏俄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20人以下的小企业,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1922年,把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达257个。这表明苏俄()A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手段B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C采取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D资本主义企业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41921年秋,莫斯科近郊农民伊万诺夫把自己刚生产出来的粮食立即运到集市出售,其结果可能是()A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B征粮队没收了粮食C他把粮食低价卖给了国家D行为合法无人干涉5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

3、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

4、极作用71928年,苏联通过了培养大量技术专家的决议,要求在生产中要采用本国和外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最高成就;19281929学年度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这是苏联当时()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8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驻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登广告高薪招募6000名专家和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这一时期美国的出口设备有40%卖给了苏联。这表明苏联()A缺乏基本的人才资源、技术基础B工业建设依赖西方技术和设备C利用国际条件积极发展经济D成为美国技术转让的主要国家9“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

5、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A满足战争需要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C推动农业发展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10赫鲁晓夫退休后,曾订购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是因为他()A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B认为对农业投资还不够C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D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11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

6、入为41.4亿卢布,1960年为14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D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12勃列日涅夫把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550亿美元,即增长了3.75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这一决策造成的负面结果是()A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B苏联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与美国争霸处于相对优勢D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1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

7、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A承认市场调节作用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恢复部门管理体制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14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B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当时经济的迅速发展D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轻工业152021浙江6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

8、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

9、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1955年5月苏联与英、美、法、奥签订条约结束了对奥地利的军事占领,东西关系开始解冻;1955年9月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0、正式承认联邦德国;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问美国,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并发表公报,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相互让步,美国公开希望赫鲁晓夫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放弃解放台湾统一中国的立场,阻止中国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的道路;1961年苏联主导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引发新一轮柏林危机;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引发美苏危机,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最终被迫撤走在古巴的导弹。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时期美苏关系的特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时期苏美争霸产生的影响。专题小练十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D2B材料是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解释,其中的“下山

11、路”指的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力量发展生产,其具体做法为采用租赁制和租让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可知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D两项说法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政策。3A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有限度的恢复资本主义,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做法,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推行的,故D项错误。4A按照新经济政策下的粮食政策规定:农民有权支配纳税后的余粮。因此农民刚生产出来的粮食首先是纳税,交完税后才能自己支配,故选A。5B本题考查苏联

12、工业化建设。从时间上看属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做法上看是政府对乌克兰地区强行征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此种做法是执行牺牲农业、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化的建设,所以B项正确。6B7A苏联从1928年开始施行工业化,材料中“苏联高等技术学校(工学院)的数量从32所增至19291930学年度的96所”显然是发展工业化经济需要进行的调整,A项正确;此时苏联没有施行经济体制的调整,B项错误;C和D两项不符合此时现状,排除。8C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这在客观上为苏联引进设备或人员创造了条件,苏联招募专家和熟练技工、从美国购置设备正体现了其抓住这一契机积

13、极发展经济,C项正确。当时苏联具备基本的人才和技术基础,A项错误,排除;当时苏联是引进和利用美国的技术和人力,而不是“依赖西方技术和设备”,B项错误,排除;美国虽然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但并没有进行“技术转让”,D项错误,排除。9D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故答案为D项。当时苏联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排除A项;这种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排除B项;这种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C项。10A11D从材料时间来看,应该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材料数据显示农庄收入增长2倍以

14、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对于农业进行了调整,借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D项表述正确。A项错误在于彻底否定,不符合事实;B项错误在于土地所有权,不符合当时情况;C项无从体现。12A勃列日涅夫时期重视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军事工业,导致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答案为A项。B、C项属于这种做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13A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全面的改革计划,导致前苏联的解体。故A项正确。14B15答案:(1

15、)改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渡。价值: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启示: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动力。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从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转变到逐步过渡。价值主要是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苏联模式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表现主要是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动力。16答案:特点:苏联积极与美国争夺霸权;双方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但没有生成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仍保有战略优势。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紧张的政治局势,但美苏争霸也造成了世界局势的长期紧张与动荡,使中国的国际处境不断恶化,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