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5广东肇庆二模)读下图,判断A点至B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解析如图所示,1929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工厂倒闭致使大量工人失业,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和失业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只是加剧失业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新政之前,政府还未大
2、力干预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河南省洛阳统考)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
3、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干预,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故B项正确。答案B3.(2016山东德州质检)“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缓解生产相对过剩,他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答案B4.(2016江苏南京、盐城质检)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
4、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在美国社会遭到抵制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A. B. C.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可知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可知正确;新政加剧美国的经济危机在材料中未体现,故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可知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5.(2015河南郑州质量预测)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
5、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答案B6.(2016湖南长沙模拟)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表明当时的美国()A.政府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B.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C.开创了资
6、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先河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解析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A项错误;“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始于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为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问题,里根总统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缩小国有经济比重的措施,可知D项错误,故B项正确。答案B7.(2016江苏苏北四市质检)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7、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解析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经济,故C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河北石家庄调研)美国史学家曾对某国的一项经济政策这样描述道:“在它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
8、它”所指的是经济政策应是()A.新中国的三大改造B.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国家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的前提下,也允许私人贸易的存在,这与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的特征符合,B正确。三大改造使我国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故A与题意不符;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与题意不符;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是通过国家权力,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实行全面干预,故D与材料不符。答案为B。答案B9.(2015陕西五校联考)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9、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牺牲”发展苏联的策略是()A.新经济政策 B.管理权下放原则C.物质利益原则 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从材料中“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和所学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内容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是以牺牲农民利益的代价来发展社会主义。答案D10.(2015江苏南京三模)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
10、元化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解析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与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符,故A项错误;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故C项正确;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与斯大林模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河北邢台七校高三期末)戈尔巴乔夫在其著作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因此,我承认,改革是同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有一定联系的。”这说明()A.二者的改革意图有相似之处B.二者改革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C.后者改革是深化前者的
11、改革D.后者对前者的改革措施加以了模仿解析从材料可知体现出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是要改变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A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补,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都突破了苏联的关键问题”不是二者共同点,故B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公有制的斯大林模式,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不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深化,也不是对其的模仿,故C、D两项错误。答案A12.(2016湖南怀化质检)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无关的是()A.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B.扩军备战争夺霸
12、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2016河南濮阳质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
13、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材料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
14、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1)依据材料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10分)答案(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等。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问题: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
15、会福利开支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的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必要: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14.(2016安徽淮南质检)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统治者之后,很快结束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击败了坚持新经济政策的布哈林,1929年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老曲苏联的颜色革命始于赫鲁晓夫材料
16、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三十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是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代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
17、哪些重大调整。(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8分)(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超工业化的建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回答。第(3)问,
18、在论证过程中要体现材料三的观点,即“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在论证过程中做到史论结合,可列举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作为史实进行论述。答案(1)调整: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上:从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到直接过渡;所有制结构上:从多种所有制并存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分配制度上:从按劳分配到绝对平均主义。(2)新模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进行社会立法。(3)等次论述第一等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表达通顺第二等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表达较通顺第三等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未能结合史实。表达欠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