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 化学 编写人 季荣美 审稿人 李邦臣 选修五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 教材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即普通命名法)与系统命名法。掌握命名原则,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与芳香烃等,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烃基和常见的烷基的意义。(2) 掌握烷烃的习惯命名法以及系统命名法,能根据结构式写出名称并能根据命名写出结构式。2能力目标:(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2) 通过观察有机物分子模型、有
2、机物结构式,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命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体会物质与名字之间的关系;练习书写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2) 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3)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难点: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命名与结构式间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分类、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知道有机物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连接方式不同,有机物分子中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虽然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本节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
3、,重点放在新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巩固练习上。五、教学方法1选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由教师结合动画展示、讲解典型例子的命名;也可以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命名原则;还可以由教师列出几个烷烃的结构简式和对应的系统命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规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教学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动手练习。通过实际应用逐步形成有序性思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
4、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内容,填写预习学案、思考与练习,找出疑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球棍模型,两人一组,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情景引入 13亿中国人的姓名出现重名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而电子邮箱中的用户名绝不能出现重名,可以使用十几位字母和数字,防止出现重名。我们在给有机物命名时也要防止出现重名,因此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归纳 在高一时
5、我们就学习了烷烃的一种命名方法-习惯命名法,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又普遍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为了使每一种有机化合物对应一个名称,进行系统的命名是必要、有效的科学方法。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烷烃的主链?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6、。探究一:如何选择烷烃的主链?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重点讲解主链的选择命名,选定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1个以上的则用中文数字表示。学生明白原理后教师继续和学生分析说明实例,强调注意事项,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思考与练习,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并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等学生做完练习时,组织学生讨论练习题,进行师生交流,得出答案,总结规律,熟练应用
7、。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能深入领会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提出探究思考题,注重了知识的探索性;通过学生亲自练习的过程,解决了命名过程中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对学习兴趣大有提高。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探究二:怎样编号,如何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多媒体上例子编号的方法,按照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的原则,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所在的位置。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即最简单原则;有多种支链时,应使支链位置号数之和的数目最小,即最小原则。投影展示实例,
8、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投影展示实例,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最多的一条为主链。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对比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实例,提高了学生对实例的分析能力。通过实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拓展,使学生认识探究问题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三:多个支链如何排布连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展示实例的结构简式。这时提出问题:多个支链如何排布连接?应遵循以下原则: 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主链上的位置,并在号数后连一短线,中间用“”隔开。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
9、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将命名进一步完整化。探究四:当有相同的取代基时,如何表示?多媒体实例中的结构简式在命名时又出现新的问题让同学们去思考,当有相同的取代基时,如何表示?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多媒体实例中的结构简式,让学生明确命名的原则,体会化学学科知识的严谨性,通过对烷烃命名的学习,形成仔细周密的学习习惯。过渡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讲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就相对比较简单了。步
10、骤如下: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投影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投影 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投影讲在这里我们还需注意的是支链的定位要服从于双键或叁键的定位。投影过度好了,有了烷烃的命名作为基础,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命名方法就变得容易了,接下来我们学习苯的同系物的命名。讲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是以苯作母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侧链,后读苯环。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
11、后生成乙苯,表示如下:投影 甲苯 乙苯讲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则生成的是二甲苯。由于取代基位置不同,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两个甲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别用“邻”“间”和“对”来表示:投影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讲若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可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个甲基编号,则邻二甲苯也可叫做1,2二甲苯;间二甲苯叫做1,3二甲苯;对二甲苯叫做1,4二甲苯。讲若苯环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取代基时,则将苯环进行编号,编号时从小的取代基开始,并沿使取代基位次和较小的方向进行。投影 讲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基团或虽为饱和基团但体
12、积较大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投影 小结我们在这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是烯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方法,课后大家要通过做一些练习题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有机物?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科学家是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得出恰当的结论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
13、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课后练习与提升。九、板书设计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一、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1)定主链,最长称“某烷”。(2)编号,最简最近定支链所在的位置。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4)当有相同的取代基,则相加,然后用大写的二、三、四等数字表示写在取代基前面。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
14、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3、把支链作为取代基,从简到繁,相同合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内容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烷烃的系统命名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的有机物的命名方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较多讨论、较多练
15、习,尤其要注意抓住学生命名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如选错主链等,以改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出有机物命名的必要性后,还有必要给出几种烷烃(包括带支链),让学生讨论,应该比较容易得出母体(即命名时选择最长的碳链要素的必要性)。为之后的命名和判断对错扫除一个障碍,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尝试的学习态度,并运用改错的形式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并能灵活运用。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烷烃的命名规则12分钟,烯烃、炔烃及苯的同系物命名7分钟,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6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