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1(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
2、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句含义,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
3、”,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2(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
4、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5、。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第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第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而中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3(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田塍望如线”,意思是说远望田埂,笔直如线,而不是“蜿蜒起伏”;“时隐时现”也不准确,原诗中的“白水光参差”是说水田中的清水粼粼闪光,变幻多姿。(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 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
7、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的能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语言雅丽而平整。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描绘出富有特色的民
8、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4(2019广东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吴文英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注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长星: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名娃:西施。残霸:吴王夫差。酸风:刺骨的寒风。时靸双鸳响: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出响声。五湖倦客:指范蠡。
9、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灵岩山。B“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香味。“腻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C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D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错,“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
10、客,独钓醒醒”,意思是假如吴王夫差不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归五湖,以垂钓游玩来庆祝吴的灭亡呢?诗人借此表达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2)前人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 答案虚以衬实。上篇“幻”字统领,“苍崖”句想象当年吴王夫差霸业有望、金屋藏娇、春风得意的情景;“箭径”句想象当年吴宫花草都被脂粉染香的盛况;“时靸”句想象西施脚穿木屐走过回廊的声响。当年吴王夫差的情形和如今的南宋王朝是多么相像,南宋已剩半壁江山,却甘心偏安一隅,沉溺于声色享乐,无疑将重蹈吴王夫差身死国灭的覆辙。这些虚写正是为了衬托现实,表达了对朝廷的忧虑。悲而能壮。下片“问苍波无语”句
11、写作者眼见南宋衰败,回天无力,只有看着青山老去,头发变白,抒发了一种无奈和悲伤之情。“水涵空”句写放眼远望,见水天相接,空旷无依,心境也随之开阔,“连呼酒”句写呼朋唤友,上到灵岩绝顶,喝酒以解千愁。末句落笔豪迈潇洒,感情激越。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及情感的鉴赏能力。本题要求评论此词“上片写景虚以衬实,下片抒情悲而能壮”。首先理解“虚以衬实”,即用虚写手法表现现实的内容。上片以一“幻”字为眼目,而借吴越争霸的往事以写其满眼兴亡、一腔悲慨之感。这虚写其实正是为了衬托今日的南宋。如今的南宋与曾经的吴国何其相似,南宋已剩半壁江山,却甘心偏安一隅,沉溺于声色享乐,无疑将重蹈吴王夫差身死国灭的覆辙。层层渲
12、染,笔笔逼近,景物描写越真,历史的虚幻感就越强烈。“悲而能壮”,即情感抒发不独悲凉,亦有豪迈潇洒。下片吴王“沉醉”和范蠡“醒醒”形成强烈的对比,实际是借古人之事对南宋朝廷的嘲讽。“问苍波”两句表露词人无奈之情,眼见南宋衰败,回天无力,只有看着青山老去,头发变白。词情至此已低落至绝望之极点。笔调转而上扬,回到眼前实景。放眼远望,见水天相接,空旷无依,心境也随之开阔。一个“送”字,字面上送走的是“乱鸦”和“斜日”,实际词人想要送走的是满怀的忧虑和愁思。词人呼朋唤友,上到灵岩绝顶,喝酒以解千愁。末句落笔豪迈潇洒,感情激越,声震长空,似要掩去前番之落寞和感伤。【白话诗歌】极目远眺四方,缥缈的长空万里,
13、云烟渺茫向四处飘散。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的长星,化成了这灵岩山。幻化出这座苍翠的山崖,云树葱茏,幻化出美人西施居住的金屋,春秋霸主吴王夫差的宫城。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风刺人眼睛。流水中漂流着当年美人用来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带了脂粉香味。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的飒飒的凄凉之声。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让后人耻笑的话柄。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在太湖上垂钓,功成身退。我想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兴衰盛亡。苍波也无法回答,默默无声。我的满头白发正是愁苦无奈的结果,而无情的群山,却依旧
14、翠苍青青。江水浩瀚包涵着无垠的长空。我独自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下落在凄凉的洲汀。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云霄齐平的美景。5(2019福建高三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有瞩韩偓晚凉闲步向江亭,默默看书旋旋行。风转滞帆狂得势,潮来渚水寂无声。谁将覆辙询长策,愿把棼丝属老成。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注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晚凉中诗人在江边散步、看书,交代了诗题“有瞩”的具体情境。B颔联描绘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C“棼丝”,原指乱丝,
15、这里喻指纷乱之事,暗含了诗人对晚唐时局的担忧。D本诗写景与抒怀有机结合,状物绘景,气势壮阔,借典抒怀,蕴涵深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象征小人得势、英雄落寞的时代”不准确,应该是用风劲帆动、潮来水寂的景象表现政局的动荡。(2)本诗后四句与永遇乐(千古江山)末尾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皆以前人自况自勉,思想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同:都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了烈士暮年的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异:韩偓以名相谢安自况自勉,期待为民出仕。辛弃疾以名将廉颇自况自勉,渴望为国出征。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思想感情同中有异”意思是要分析
16、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两者都用典,以历史名人自况自勉,表达渴望做一番功业,但又处境艰难,壮志难酬的心情。不同之处是,两人具体渴望做的事不同,辛弃疾渴望为国出征收复失地,而韩偓则是渴望“为苍生”,即为民出仕。【白话诗歌】晚凉中我信步江边,向江边的亭子走去,一边默默地看书,一边缓缓地行走。狂暴的江风将留滞不动的帆船疯狂推向前,潮水涌起,渚水一片静寂。谁能将前人失败的教训征求、整理成效用长久的方策,希望有高明策略的老成之人能稳定纷乱动荡的政局,平息纷乱的国事。谢安原本也怀有一腔经国济世的热情,不妨我们行动起来为天下百姓奋身而起吧。6(2019衡中调研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
17、题。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此词为苏轼与兄弟的书信来往及唱和之作。孤光:指独挂中天的月亮。(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端慨叹如梦人生,是苏词中常常流露的思想,读来只觉其放达,并不觉其悲切。B风打秋叶,两鬓成霜,却引起词人深沉的思索,使人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点出了作者作词的时间与主旨。苏轼选取团圆节日“中秋”为背景,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D这首词既以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又在完美的审美意境中寄寓了一定的人生思索。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赏
18、析诗歌的能力。A.“读来只觉其放达,并不觉其悲切”错,此处是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2)历来词评家认为整首词的“眼”全在于一个“凉”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意境悲凉。中秋寒夜、凄风冷月、白发孤客,月下生悲。心境凄凉。人生幻灭,屡遭打击,白发漂泊,孤寂无友,兄弟离散。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光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作者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这人生之悲凉,有遭受贬谪、孤寂无友之悲凉,也有兄弟离散无人诉说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白话诗歌】世间万事都
19、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色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色凄然,望向北方。7(2019武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刘克庄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注王实之、
20、郑伯昌,均是词人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词人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之开篇气象宏大,词人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离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B“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发挥自己的高才雄略,并实现济世的使命。C“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词人与友人
21、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D这首送别词一扫“彷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本词的内容和注释可知,词人并非“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使命”,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表达了词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之情。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表达了对仕途得失一笑置之、不屑追求的态度和高尚的节操。词人说自己仕途坎坷,但他坚
22、信自己直道而行,终会留直节于后世。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的期盼和叮嘱。词人临别郑重赠言,希望能与友人常相见,并告诫友人功名富贵,怎能屈膝相求。表达了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与不满。“有狂谈欲吐”句,表达了词人与友人“壮图雄心”,不吐不快的意愿,但是只能被人视作狂谈,惊动世俗,横遭飞祸,还是不再谈论吧!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考生可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词的内容解说即可。如“晞发处沧溟白”表达了词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情。“只愿常留相见面惊邻壁”,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祸。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期盼和叮嘱以及对黑暗
23、政治的批判与不满。考生据此分条作答即可。【白话诗歌】变幻莫测的雨和风,留不住江边匆匆行客。劳烦您捎个口信,问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和海滨钓鳌的诗翁。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命脉。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在我洗净头发,沐浴阳光之处,怡山碧绿秀美;在我垂下钓丝的地方,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后世一定能理解我的直道而行。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平生坚守操守,不应当轻易屈服。胸中的愤懑欲一吐为快又住口,怕隔墙有耳惊扰了邻居。8(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赠曾子固王安石曾
24、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注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班,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扬,扬雄,西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1)以下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巩文章出众,像长江、汉水一样才华横溢,像星斗一样熠熠生辉,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B第三句重在表现曾巩凭自己卓绝的才华和纯正气质从不向权贵谄媚低头,体现出曾巩为人刚正不阿。C作者对小人们的行为不平,告诫他们不要以为诽谤可以伤害曾巩,曾巩怎会因诽谤整天惶惶不安?D曾巩
25、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但日后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光耀千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D项,“曾巩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错误,“借令”是即使的意思,从诗歌和题目“赠曾子固”可知当时曾巩并没有死去,这仅仅是个假设。(2)世人评价王安石的诗瘦硬刚健、遒劲有力,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 答案我赞同此评价。诗人用“长江、汉水”“星斗”来比喻曾巩的文学才华,气象宏大,遒劲有力;诗人直接告诫小人们不要诽谤曾巩,赞扬曾巩的坚定与执着,语言不加修饰,显得十分瘦硬刚健;诗人感叹即使曾巩不幸被小人中伤、轻视,死去也将与班固、扬
26、雄一样青史留名,自信中又带着刚健,极为遒劲有力。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经告知语言风格,即“瘦硬刚健、遒劲有力”,考生需要从诗歌的用语、情感等方面分析体会。从诗歌的语言来看,首联以水中的长江、汉水和星空的北斗来喻指曾子固的文章,所选意象大气宏阔,非常有气魄,这体现了王安石诗歌的“遒劲有力”这一特点。颈联中作者对小人们的行为不平,直接告诫他们不要以为诽谤可以伤害曾巩,曾巩怎会因诽谤整天惶惶不安?语言显得非常“刚健”“瘦硬”。从诗歌的情感来看,尾联意思是曾巩即使不幸死去,但日后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光耀千古,语言中充满了自信,体现出“刚健”“有力”的特点。考生围绕这些
27、方面答题即可。9(2019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官军收复西京洛阳的捷报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皇帝陵墓在洛阳。(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
28、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信心。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中,“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2)诗歌以景语结束全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处用景语描写“寒食”盛况的妙处。答: 答案以寒食节时朝陵使途经的驿道上处处盛开的梨花,渲染驿道上使者奔驰的热烈气氛;以梨花代表春日风景,暗示了诗人对故土收复、皇陵得以朝祭的欢愉之情,寄寓着国家中兴的美
29、好愿景;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方式,强化了诗人兴奋愉悦的情绪。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驿路梨花处处开”是以景结情,描写寒食时节驿路上梨花处处盛开,以盛开的梨花渲染朝陵驿道上使者骑马奔驰的热烈氛围;作者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这里化虚为实,通过联想想象,突出了诗人激动兴奋愉悦畅快的感情;本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后作的,梨花处处开的春日美景,寄寓着作者对国家中兴收复失地的美好祝愿。整理归纳以上条目就可以得出答案。【白话诗歌】武钜将军虽白发苍苍但壮心犹在,收复西京的捷报昨夜传来。金人竟敢作永远占领中原的打算,岂知上天一日之
30、内回心转意助我大宋。历代皇帝恩泽如雨露滋润万物般深厚,国家中兴大赦天下的诏令会如疾风迅雷般迅速传布。料想明年寒食节朝祭陵墓的使者前往,定会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10(2019鄂尔多斯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少年游南都石黛扫晴山周邦彦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家中妻子的口吻,表达了久别之后企盼丈夫尽早归家与己相聚的情思。B词的开头两句写山色像被石黛染过一样明亮,单衣虽薄却耐得住早上的寒气。C一夜春风,“楼上卷帘看”,看的不单是“海
31、棠”,还希望看到自己所思之人。D“南陌暖雕鞍”一句借物抒怀,流露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答案D解析这一题目为综合考查题。整体看,这首词虽然写的是相思,但基调是明丽喜悦的,“南陌暖雕鞍”一句中的“暖”字,更以暖色调烘托这种情感氛围,而D项中“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情绪”显然与整体情感氛围不符。故选D。(2)如何理解词的结尾“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在“丽日明如洗”的季节,女主人公自然想到旧时欣赏园林的情事。曾经的“无风无雨”与现在的心境是一致的,一个“喜”字,以充满暖色的心理传达语,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喜悦。“春鸟报平安”借春鸟报喜
32、,突出女主人公接到所思之人即将平安归来与之相聚时的幸福与满足之情。解析这一题目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词,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情感与思想,又往往有所寄托,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意象和具体表达情感的词语,提炼出答案要点。如本诗的整体基调是明丽的,而“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一句中的“喜”字更能体现这一点,因此,答题时,只要结合具体内容组织答案即可。11(2019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中安
33、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注绍圣二年,黄庭坚因被诬陷而被贬黔州,元符元年迁戎州。此诗作于黄庭坚初到戎州之时。石泓:砚台的别称。松煤:用松烟制成的墨。霜兔:用雪白的兔毫制成的笔。(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既是黄斌老画竹时的感受,也是作者黄庭坚内心情绪的真实再现。B“公与此君俱忘形”是指黄斌老和横竹俱屈服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C诗的前两联侧重于借画竹表现人物的品质特征,后两联主要咏叹的是黄斌老画技的高超。D本诗作者以炼句著名,全诗平仄交替,音韵优美,给人一种挺拔瘦劲之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俱屈服
34、于外部的压力,改变了自己的品格”说法错误。此句承接上句,是指竹不为雷霆所惊,而黄斌老也处变不惊。(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愤懑,对自己被贬的抑郁不平、愤懑之情;倔强不屈,借竹子的不屈来表现自己倔强不屈的品格;赞赏,对黄斌老画技的赞赏。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从注释和首联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懑之情;从颔联中的“雷不惊”“忘形”可以看出作者的倔强不屈;从颈、尾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对黄斌老画竹技巧的赞赏。【白话诗歌】借酒浇愁,但胸中抑郁不能平复,只得吐露出来,化作峥嵘岁月中高昂挺拔的横竹。横竹像卧龙安卧,不为雷霆所惊;您与横竹融为一体,全都
35、超然忘形。晴天的窗影落在砚台上,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作画。在画中安置三块怪石使横竹盘曲,即便如此也担心横竹形神完备后会破壁飞去。12(2019洛阳市尖子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红白牡丹吴融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注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实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
36、情之真切。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实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说法错误。由诗句中的两个“不必”可知,此处并非“实写”,也未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上句借“庄周梦
37、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下句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对牡丹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对这两句诗进行理解。诗人借助“庄周梦蝶”的典故,意在表达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借助“鲁阳挥戈”的典故,意在说明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这些都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不忍离别之情。【白话诗歌】不需要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对更能显出我的深情。一半是怒放着的娇艳欲滴的红牡丹,如同天空中美丽的红霞;另一半是白牡丹,其素洁淡雅让人想到水映夜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的澄澈明净之美。长久地注视牡丹,希望自己成为庄周梦中的蝴蝶与它相伴;因为爱惜牡丹所以想借助鲁阳挥戈让时间停留。就算重来也还是会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到时只能看到牡丹随风散落凋零,为莎草做陪衬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