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20MB ,
资源ID:151813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181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秋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WORD版含答案.doc

1、学案2汉代儒学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知识点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2过程(1)“焚书”:除秦记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其余全部烧毁。(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3评价(1)积极:在当时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和维护统治。(2)消极: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教材资料解读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诗句解读:庠,古代学校名。挟书,指秦朝的挟书律,禁止老百姓私藏书籍。坏宅,指汉武

2、帝末年鲁共王为了扩大宫室,毁坏孔子的住宅。这首诗认为建国兴邦必须重视儒学,秦始皇的焚书,汉代鲁共王破坏孔子宅室都是秦汉不重视儒学的典型例子。焚书对中国文化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一直都是历代文人批判的对象。知识点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2)董仲舒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

3、由此开始提升。3.影响(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概念阐释天人感应: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认为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易混易错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由此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探究点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

4、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思考(1)在君主与天的关系问题上,董仲舒提出了什么思想观点?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应如何认识?(2)你如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新”?答案(1)观点:君权神授、天子受制于天。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认识:它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2)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民本、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从特点上看,儒学走向神学化、官方化,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探究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

5、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思考(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所采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影响?答案(1)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

6、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知识点三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的设立(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教材资料解读汉画像石“讲经图”解读这幅图生动再现了汉代

7、儒学讲经的场面和形式,将其表现在墓葬中,也反映了“讲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思维点拨太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太学的兴办,不仅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加强了封建思想专制。同时,它也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将部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归纳总结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有利于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3)对

8、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点3太学的设立及影响材料思考(1)西汉太学是怎样设立的?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太学里的教师是哪些人?(2)学生在太学毕业后有何去向?这有何意义?答案(1)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学习内容:“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教师:儒家五经博士。(2)去向: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职做官。意义: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为平民百姓子弟进入仕途

9、提供了途径。知识点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课堂小结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答案C解析“书籍被烧残”以及“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

10、息不符。2“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太学”即可判断“臣”“陛下”分别指董仲舒与汉武帝,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太学,故选C。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D无为而治思想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此外为了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本题题干材料强调上天通过自然现象警告

11、君主要实行仁政,故选B。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德治思想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地位,故选C项。5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籯(竹笼),不如一经。”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结合时间“两汉时期”,可知在两

12、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备受重视,故选B。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五经”的流传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答案D解析汉武帝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后,儒学得到官方的支持,成为正统思想。学习思考1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解答秦王朝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医药、种树之书,跟儒学等思想无关,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卜筮之书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是其思想统治的工具。2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13、解答汉武帝改革官吏制度,大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惩治豪强,打击不法贵族;推行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抗击匈奴,保证了北方边疆的和平稳定;开通丝绸之路等。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提拔儒生担任高级行政职务,为以上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做了理论和人才准备。3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解答儒学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教育已经官方化和制度化。4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解答这反映了“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现象。“学而优”是“仕”的基础,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但现在“学而优”的目标不能仅仅是为了做官。学业达标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

14、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方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这正是社会发展和封建统治思想成熟的结果。A、B、D不符合题意。2“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3在

15、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太监宣诏时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A“以法为本”B“君轻民贵”C“天人感应”D“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奉天承运”的开首语,标榜了皇帝是感应上天的旨意发布诏书的。君王的权力来自上天的授予,天人是相通的,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故选C。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B独尊儒术C以礼入法D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君主的权力是天意的表现。5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和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

16、封建正统思想C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答案D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故D项正确。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弘扬和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故选B。7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

17、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汉代兴办的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得以确立,故选B。8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儒家在思想派别和作品篇数中占据主导,故选A。B题干材料没有体现;C、D与西汉时间不符。9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18、。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三纲五常”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10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汉代熹平石经“五经”书影西汉成都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A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B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C汉代统治者通过教育促进儒学的传播D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A解析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不是“唯一”思

19、想,故A项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能力提升11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于一个大治的目的。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在此之前儒学地位低下,所以谈不上“巩固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

20、的,是维护“大一统”的手段,故B项错误;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D项错误。1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这段材料说明()A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据材料“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故C项正确

21、。13汉书董仲舒传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强调“大一统”思想B主张“君权神授”C强调“天人感应”D糅合各家思想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句引文分别是道家、儒家、法家思想,可见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各家思想。14史学大师钱穆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自秦以下之传统政府应称之曰士人政府。士人政府之正式确立,则在汉武帝之后。”“士人政府”的正式确立主要表现在()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刺史制度的建立C颁布“推恩令”D习儒学,行察举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确立了儒学

22、独尊的地位,之后汉武帝通过讲授儒学,行察举制使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弘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是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不是表现,B项是监察制度,C项是汉朝解决地方叛乱的主要措施,都不符合题意。1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

23、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因此答案选B。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班固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

24、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张:办学校;以仁、义、礼教化人民。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太学,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