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671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历史学家许倬云曾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家族主义关系破裂,家族纽带瓦解引起的社会流动”。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 宗法观念已经消亡B. 血缘政治逐渐瓦解C. 地方势力日益增强D. 中央集权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家族主义关系破裂,家族纽带瓦解引起的社会流动”表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贵族政治逐渐发生变化,故答案为B。宗法观念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势力,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出现中央

2、集权制度,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解析】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解决了贵族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上的矛盾,确立了王位继承的唯一性,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安定和团结,并被后世沿用,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以前就已经实行,排除A。宗法制下,财产的继承是嫡子优先,然后庶子,故C

3、项错误。宗法制协调的家族内部关系,而不是家族之间的关系,排除D。【考点定位】宗法制3.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万户”可知秦朝将天下豪富迁于咸阳十二万户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排除A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4、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4.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加强中央对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A. 中朝制度B. 刺史制度C. 三省六部制D. 三司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创建了刺史制度,故B项正确;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三公九卿的权力,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三司制度有两种,一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的财政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二是明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故D

5、项错误。【点睛】由时间排除CD,由“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排除A项。5.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解读正确的是A. 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B. 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C. 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D. 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说明宋代设立了二府三司分散

6、相权,这使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故D项正确;“宋承唐制,抑又甚焉”,宋代政治制度在沿袭唐代制度的同时又有所变化,故A项错误;“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说明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C项错在 “架空”,宋代制度的意图是为了加强君权,故错误。6.有人指出:明清以来,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这主要反映了A. 商人积累财富主要用来买地B. 商人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C. 中国古代商业长期停滞不前D. 传统经济影响商人的价值观【答

7、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商人总是或热衷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可知,即便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明清之际,传统“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仍在影响着商人的价值观,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知,购置土地并不是商人财富的主要用途,故A项排除;根据材料,这是商人在通过经商来致仕而非以入仕来推动商业发展,故B项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对古代商业发展脉络的相关提及,而且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

8、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皇帝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A. 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B. 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一些约束C. 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D. 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答案】B【解析】题干中文官集团对皇帝“指手画脚”般的争辩与无端谩骂使得万历皇帝干脆不上朝了,当然是因为官员的行动使得他的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故选B;题干是说皇权受到限制,而不是在说内阁制,故A不符合题意;明朝时君主专制是加强的,所以这种观念肯定不会越来越淡化,故C与史实不符;内阁制是加强皇权的一种制度,故D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8.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

9、”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可以看出明太祖在抑制外戚干政,符合题意的是C项;明初废除丞相,排除A项,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题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9.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

10、近代化进程B.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C.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开始认识世界D.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和中国开始认识世界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C;根据“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可以体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故B正确;D也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

11、明义和团A. 随斗争形势需要从使用到排斥外来文明B. 放弃“扶清灭洋”的初衷C. 认清了清政府本质而转移斗争主要矛头D. 对清政府并未放松警惕【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为了防止清军的进剿而破坏铁路,说明义和团对清廷并没有完全放弃戒备,D正确;材料看不出义和团对外来文明的态度,主要反映的是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主要是为了防止清军的进剿,而不是针对清军进行的军事斗争,排除C。1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

12、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 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B. 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C.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D. 大革命失败和南昌起义【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0世纪的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资产阶级革命派起来开展辛亥革命,“奋起救亡,勇于变革”。故答案为C项。AB项发生在19世纪,不符合题意,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主要不是为了救亡,排除D项。12

13、.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A.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因此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史进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含义。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名师点睛】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

14、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13.1938年6月,国民政府制定沦陷区教育实施方案,指出应采用一切办法维持各级教育以延续文化生命,派驻敌后的教育督导员须“忠贞而勇敢”,要积极鼓励师生从事抗日的宣传与组织。这一措施旨在A. 推动国民教育发展B. 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C. 激发民族抗战意识D. 促进沦陷区经济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派驻敌后的教育督导员须忠贞而勇敢,要积极

15、鼓励师生从事抗日的宣传与组织。”可知要积极宣传抗日,目的是激发民族抗战意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去,答案为C。材料的主旨是激发抗战意识,而不是推动国民教育发展。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强国民党一党专制,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建设问题,排除D。14.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加科学。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这表明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 历史评价随现实需变而不断变化C.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历史研究表明,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比八年抗战的说法更

16、加科学”可知,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认识转变,D正确;根据“十四年抗战”概念“更加科学”,反映了历史认识越来越科学合理,AB错误;历史史实是客观存在的,C表述错误,排除。15.“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 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 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与革命的预演C. 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准备D. 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因而备受推崇【答案】A【解析】题干说到太平天国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所以对推动戊戌变法有帮助,而孙中山既自觉

17、接受太平天国正面影响又接受其反面教训,说明天平天国运动也有助于推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故选A;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运动,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BC;D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16.有学者在评论某纲领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纲领是A. 南京条约B. 资政新篇C. 天朝田亩制度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近代民主色彩”“中国近代化的先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明确提

18、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具有近代民主色彩,故B正确;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无法体现“近代民主色彩”,排除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无法体现“近代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化的先声”,排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不符合“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排除D。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下列关于“终结”的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C. 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D. 标志着

19、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错误;题干所问是终结,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新探索不符题意,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C项错误。18.1915年某报登载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但有能对艰苦劳顿,不为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据此推断,征友应为A. 立志报国的研究者B. 志趣相同的求学者C. 志同道合革命者D. 同甘共苦的奋斗者【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有能对艰苦劳顿,不为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

20、下而欲觅同道者”看出作者表明希望自己的朋友和自己有一样的志向追求,可知是要寻找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故答案为C。“不为己身而为国家者”表明可以随时为国捐躯,推断不是研究者、求学者,奋斗者而是革命者,ABD错误。19.某学者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还没有能够科学地分析批判以前历次革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还没有能够从批判旧世界中找出新世界”,但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A. 对新文化运动的继承和发展B.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起点C. 划时代的人民群众救国运动D. 近代空前的人民思想觉醒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从学者肯定五

21、四运动“实际行动上,已经对中国近代革命历史做了惩前毖后与承先启后的表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肯定的是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作用,C项正确;材料从指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的不足开始,不是在分析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更没有明确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A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讲其承前启后的地位,没有分析五四运动对无产阶级成长的影响,B项错误。20.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 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 都具备了反帝反

22、封建的特征D. 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军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故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没有体现无产阶级先进性,故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统一战线作为指导,故D选项错误。21.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A. 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 实行包容性的民主C. 是无产阶级的政权

23、D. 得到全国人民拥护【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可以发现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表明是实行包容性的民主,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反映实行多党执政方式、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得到全国人民拥护,故排除ACD。22.社会主义改造一路高歌猛进,为了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经过充分讨论,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重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是A. 中共七大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二大D. 中共十四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重申“长期共

24、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会议是1956年的中共八大,故B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中共十二大召开于198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于1992年,故ACD错误。【点睛】把握本题的时间信息“社会主义改造”是解题的关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23.学者俞可平曾指出: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据此推断这一“增量”包括A. 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建国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

25、”可知,材料强调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结合所学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属于“民主增量”,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民主建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属于祖国统一问题,不属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排除A项。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排除B项;C项属于前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框架的内容,是“民主存量”,与题意不符,排除。24.最近两年“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名称不断涌现。这些称呼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监督机构。这反映出()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

26、以健全B.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广大农村C. 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D. 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答案】C【解析】“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体现了基层民主完善,这反映出我国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故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等于村民直接选举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依法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村务监督机构并不能说明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故D项错误。故选C。25.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A. 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B. 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C. 促成

27、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D. 两岸认同“一国两制”构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选项A正确;“和平统一”方针不是两岸确定的,排除B;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台湾民进党不认同“一国两制”,排除D。26.“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A. 中国之歌B. 四海一台湾回归展望C. 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 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

28、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五星红旗飘”,“主权恢复”,“遍地荆花吐馥”可知,彭定康为香港最后一任总督,紫荆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此事应为香港的胜利回归。故答案为C。“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讲的是香港回归,中国之歌应该歌颂中国,而不是某一个地区,A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台湾回归展望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D可以知道澳门是1999年回归,回归十周年,是2009年写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27.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A. 始终坚持不结

29、盟的政策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C. 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 与他国的政治合作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答案为B。材料没有显现不结盟政策,排除A。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改革开放前的就实行的外交政策,排除C。材料不能表现与他国的政治合作问题,排除D。28.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一、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敌对行动的停止将与越南敌对行动的停止同时宣布。三、敌对行动停止后即不许从境外向老挝和柬埔寨运入新的陆、海、空军的部队和人员,以及各种武器和弹

30、药。”据此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A. 日内瓦会议B. 板门店谈判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敌对行动的停止将与越南敌对行动的停止同时宣布”,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的目的就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因此A正确;板门店谈判会议没有涉及到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排除B;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不涉及“老挝和柬埔寨境内敌对行动的停止将与越南敌对行动的停止同时宣布”,排除C;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主题是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涉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问

31、题,排除D。29.1971年7月,美国的盟国得知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消息之后,有种被美国欺骗的感觉,因此干脆转为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由此可见A. 美国遭到多数盟国成员反对B. 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C. 西方“冷战”政策彻底破产D. 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美国的盟国投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赞成票”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D项正确;此时美国并没有因为访华遭到西方盟国的反对,故A项错误;中国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是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B项错误;西方“冷战”政策一直在持续,故C项错误。30.中国邻国众多,

32、周边地缘环境复杂,新中国建国以来把奉行睦邻友好作为我国外交一贯战略方针。进入新时期,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的表现为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 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D.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新时期中国睦邻友好为宗旨成立的组织是年与俄罗斯和中亚四国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正确;是年,不是新时期外交活动,材料中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外交活动,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宗旨不是睦邻友好,错误。31.2019年3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6天5夜,三国五城,出席

33、40多场双、多边活动。下列不可能是习主席向国际社会传达的讯息是A. 推进“一带一路”的倡议B. 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C. 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D. 建立“单极世界”的意愿【答案】D【解析】【详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使者。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变成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美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这是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所坚决反对的,以习近平主席为代表的中国人不但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思想,更没有建立“单极世界”意愿,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习近平访问欧洲国家坚持共赢的理念,倡导“多边主义”的主张,利用“一带一路”的契

34、机,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全世界的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设想,所以ABC都符合习近平主席向社会传达的讯息,但与题目要求不符,ABC错误。32.1992年12月,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之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A. 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B. 终结了过时的冷战思维C. 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平衡发展D. 确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指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无疑是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平衡发展”的,

35、所以C项是正确的,A项“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项中的“冷战思维”与材料无关;D项“确立了”说法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33.考古发现,古希腊城邦最主要的历史遗迹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它们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这些公共空间在当时A. 增强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B. 加剧了希腊社会内部矛盾C. 抑制了城邦公民个性发展D. 实现了希腊人的真正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最主要的历史遗迹往往是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露天剧场等”“用以举行城邦会议、宗教节庆、戏剧演艺”中可以看出,古希腊城邦利用这些公共空间“举行城邦会议、宗

36、教节庆、戏剧演艺”,增强了城邦公民的认同感,缓和了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公民的个性发展,故C项排除;城邦公共空间可以促进公民之间的平等,而不是“希腊人的真正平等”,故D项错误。34.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十将军委员会在希波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增强,取代了原来执政官的权力,不仅控制兵权,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权。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伯利克里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雅典A. 民主制具有局限性B. 政治制度建设服务于国防安全C.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D. 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十将

37、军委员会权力很大,以及“伯里克利连续15年当选为首席将军,控制了雅典政局,成为事实上的终身政府首脑”来看,雅典城邦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个人或极少数人发挥很大作用,说明当时的雅典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精英政治,而不是直接民主所体现的大众政治。故答案为D项。精英政治并非就是民主制的局限性,排除A项;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公民大会仍然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材料不能反映其形同虚设,排除C项。35.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 平民缺乏政治权利C. 民主政

38、治深人人心D. 注重完善统治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材料信息无法表明贵族垄断国家政权,A项错误;B项缺乏政治权利的表述绝对化,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无法表明民主政治深入人心,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十将军委员会负责统帅军队,维护城邦安全,责任重大,对担任者素质要求较高,故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这种政策表明雅典注重完善统治手段,D项正确。故选D。36.十二铜表法中有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

39、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据此不能体现A. 依法治国思想B. 注重形式,缺乏变通C. 限制贵族的专横D. 自然法的基本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从十二铜表法的条文规定,可以看出相对比较公平,不能体现注重形式,缺乏变通,符合题意,答案为B。从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成文法,古罗马对法制重视程度较高,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从法律的内容看“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是限制了贵族的专权,不符合题意,C错误。从材料“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看出得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蕴含了自然法的基本原则,不符合题意

40、,D错误。【点睛】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在平民斗争下制定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37.古代罗马的法学家发明了这样一条定则,即“奴隶不是人”,并把它载入法学阶梯之中。法学家盖乌斯和乌尔比安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奴隶即畜类,是“另一种家畜”。这主要反映出古代罗马法A. 缺乏“人人平等”的理念B. 仅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C. 保护私有制的本质特征D

41、. 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奴隶不是人”“另一种家畜”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时期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故C项正确。罗马法中的人人平等只限于罗马公民,不包括奴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保护奴隶主阶层特权,而是强调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公法和私法都有较快发展,而是强调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排除D项。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奴隶不是人”“另一种家畜”,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8.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罗马人从斯多亚学派那里接受“

42、法”的概念,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的法律,但也存在适用于不同民族的法律。罗马人视野中的两类法律指的是A. 习惯法、十二铜表法B.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C. 公民法、万民法D. 万民法、自然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适用于自己的法律”就是罗马共和国时期,专门针对罗马公民的法律即所谓的“公民法”;“但也存在适用于不同民族的法律”表示罗马帝国内适用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答案为C。十二铜表法是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成文法,是共和国初期使用的,属于公民法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法律条文,不符合题意,所以ABD均排除。39.1689年权利法案

43、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在议会的相继通过,标志着议会制在英国真正确立。这是因为英国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 议会成为高于王权的最高立法机关C.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基础。1701年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这使得议会被确认为凌驾于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议会制在英国真正得以确立,故B项正确。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指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后,不是在1688年1701年两个法律的制定,排除AD;

44、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C排除。40.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 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 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不仅表

45、现在当时实行君主立宪,还推动了英国社会从封建到近代民主,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描述的是政变之后的权力分配,不符合题意;D项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的状况,排除。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1题18分,42题22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

46、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

47、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

48、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印两国关系”可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依据该外交原则对于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回答。依据材料一“印度支那战争”可得出时候日内瓦会议,结合该会议的成果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亚非国家”可知是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的信息和所学从按照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进行自由选择回答。(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

49、20世纪70年代三大外交成就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对外开放的格局以及特点回答。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整理自雅典相关改革材料二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十二铜表法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

50、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指出根据材料一中“最高权力机构”指什么,分析材料中公民享有这些权利给雅典城邦带来的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特点(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机构:公民大会影响:雅典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推动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2)条文明确,有章可循(可操作性

51、强);野蛮落后,保留习惯法痕迹;阶级性,保护奴隶主阶层利益;偏袒贵族利益。(3)为处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经济关系提供立法借鉴;罗马法是近代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渊源和先驱;是大陆法系的开创者;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之上的法律理念具有永恒的价值。 【解析】【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中“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结合所学可知为公民大会,二小问从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进行阐述即可。(2)根据材料二“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须偿付300阿司罚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从其代表的阶级性、条文的落后性及可操作性进行阐述。(3)根据材料三“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结合罗马法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影响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