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项辉煌成就。“神舟十一号”飞船属于图中哪个天体系统的天体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详解】神舟十一号飞船绕地球公转,所在天体系统中层次最低的是地月系,甲为总星系,乙为银河系,丙为太阳系,丁为地月系,D正确。故选D。2019年10月10日,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对媒体表示,计划将在明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且计划在2021年之前正式登陆火星。这一次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将一次性实现“绕落巡”这三个步骤,如果实现,
2、中国将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三个登陆火星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火星当前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已知天体B. 探测器在“绕落巡”过程中一直充当火星的卫星C. 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 天体只要彼此相邻就一定可以构成天体系统3. 如果火星存在生命,那么其自身优越条件可能是:太阳光照比较稳定 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氧气A. B. C. D. 4.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火星引力强大火星大气层稠密环境长期失重A.
3、 B. C. D. 【答案】2. C 3. D 4. D【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太阳系等相关知识。【2题详解】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A错误。探测器登陆火星后不再是天体,B错误。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C正确。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D错误。故选C。【3题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据此推测火星存在生命也需满足这些条件,故正确。太阳光照比较稳定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都为已知条件。故选D。【4题详解】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期失重,正确;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属于类地行星,
4、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因此引力比地球小,火星大气层密度也低于地球大气层,错误。故选D。5.航天器在运行期间,下列现象中不会对其构成威胁的是A. 黑子数目增多B. 耀斑爆发C. “博罗依”强台风D. 太阳风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黑子数目增多、耀斑爆发意味着太阳活动增强,太阳活动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会对航天器的运行产生影响,故AB不符合题意飓风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不会对航天器构成威胁,故C符合题意太阳风暴产生的短波辐射和粒子流会对航天器的运行产生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5、,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6. 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A. B. C. D. 7. 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金星绕日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 金星的“左邻右舍”分
6、别是水星和火星C. 金星属于类地行星D. 金星属于巨行星【答案】6. C 7. C【解析】6题详解】由“金星凌日”的概念可知:金星凌日之时,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从地球上可以看到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这个小黑点就是金星,所以,地球和金星在太阳的同一侧,金星在中间。故选C。【7题详解】金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金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水星和地球,B错;金星属于类地行星,C对,D错。8.若下图中表示的是太阳大气外部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b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B. b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c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C. b层太
7、阳活动强烈时,地球上两极地区常出现极光D. 当b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产生“磁暴”【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分别为 节能c光球层、b色球层、a日冕层。c层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b层太阳活动主要为耀斑,AB错误。a日冕层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上两极地区常出现极光,C错误。当b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产生“磁暴”,D正确。故选D。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地球的能量只占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8、)A.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即太阳辐射B. 太阳能量来源于强劲的太阳风C.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是目前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唯一能源D. 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比其他行星多10. 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有( )煤 石油 水能 核能 风能A. B. C. D. 【答案】9. A 10. D【解析】此题考查太阳辐射的特征。【9题详解】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A对;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错;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也能被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C错;距离太阳越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D错;故选A。【10
9、题详解】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动力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核能来自于放射性物质的核聚变或核裂变反应。所以只有核能不是来源于太阳能,正确。故选D。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1. 该实验能够演示A. 昼夜的交替B.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向C. 四季的更替D. 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位置12. 图中P点所在的线是A. 晨线B. 昏线C. 0时经线D. 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答案】11. A 12. A【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
10、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根据实验判断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11题详解】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昼夜的更替和地方时的差异。故选A。【12题详解】根据晨昏线的定义可以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图中P点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本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加以分析13.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A. 23小时56分4秒B. 24小时C. 24小时56分D. 365日6时9分【答案】A【解析】【详解】遥远的恒星在短时
11、间内与我们地球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用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来测量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就是恒星连续两次过天空中同一位置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A正确。故选A。【点睛】太阳离我们很近,并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内,地球还绕着太阳公转了一个很小的角度,所以太阳连续两次过天空中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要长一些,为24小时。14.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 )A. 地球的公转速度最慢B. 南半球正值夏季C.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D. 赤道上昼短夜长【答案】A【解析】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时间是每年的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故A项正确,B项错误;夏至日时,
12、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故C项错误;赤道上昼夜等长,故D项错误。1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4,下列现象中会出现的是A. 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缩小B. 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增加C. 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ND. 地球上温带范围变大【答案】C【解析】【详解】极圈的纬度数与回归线的纬度数的和为90,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4,回归线的度数为24,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扩大,A错误;南北极圈的度数就变为66,C正确;因此寒带的范围应该变大,温范围变小,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不变,B、D错误。故选C。北京时间2019年8月25日早晨7:30,哈尔滨国际马拉松比赛准时开跑!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
13、0000名跑者向着终点冲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在纽约(西五区)出差的王老师想要在比赛开始前几分钟与参加比赛的学生视频通话为他加油,下列哪个时间(西五区时间)更为合适A. 2019年8月24日晚18:30之前B. 2019年8月25日晚18:30之前C. 2019年8月24日早7:30之前D. 2019年8月25日早7:30之前17. 马拉松比赛选在8月25日,那么此后一周,哈尔滨的昼夜情况将会是A. 昼渐长,夜渐短B. 昼渐短,夜渐长C. 昼渐长,夜渐长D. 昼渐短,夜渐短【答案】16. A 17. B【解析】本题考查时区的计算。【16题详解】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25日早晨7:30,
14、纽约(西五区)晚13个小时,25日7:30-1324日18:30,2019年8月24日晚18:30之前最适合。故选A。【17题详解】8月2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向南移动,故此后一周,北半球哈尔滨昼渐短,夜渐长,B正确。故选B。18.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项为极点俯视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太阳直射赤道,为二分日,故A错误;B项为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中心为南极点,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故B正确;C项为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中心为北极点,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故C错误
15、;D项为侧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故D错误。故选B。19.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横波能在液态中传播B. 纵波的传播速度小于横波C.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D. 从震源向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详解】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故B不符合题意;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C正确;从震源向下,在古登堡面之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加快,在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C。20.下列关于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大类岩石
16、彼此间均可直接转化B. 石英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大理岩C. 化学元素是组成三大岩石的基本单位D. 促进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岩圈的物质循环。【详解】沉积岩、变质岩不能转化为岩浆岩,A错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可以形成大理岩,B错误。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C错误。促进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D正确。故选D。21.根据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河流中小岛发育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转偏向力对流水作用的影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左
17、图显示,纬度向北递增,说明河流位于北半球,运动中的河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岸附近河水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岸附近河水流速缓慢,以沉积为主,最终可能小岛与岸连接;右图显示,纬度向南递增,说明河流位于南半球,运动中的河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岸附近河水流速较快,以侵蚀为主,岸附近河水流速缓慢,以沉积为主,最终可能小岛与岸连接。综合上述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关于图甲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壳在各圈层中厚度最大B. 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C. 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组成D. 大气圈的密度随海拔升高
18、而减小23. 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A. 生物圈下界B. 地壳与地幔分界线C. 地下水位线D. 地幔与地核分界线【答案】22. D 23. B【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22题详解】地壳厚度小于地幔地核,A错误。生物圈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B错误。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C错误。大气圈的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D正确。故选D。【23题详解】图乙中a上部有软流层,为地幔,a、c之间的虚线是地壳与地幔分界线,B正确。生物圈下界、地下水位线在地壳上部,AC错误。地幔与地核分界线在2900米处,D错误。故选B。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
19、盐),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A. 甲B. 乙C. 丙D. 丁25. 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 B. C. D. 26. 序号代表的作用是A. 冷凝B. 外力作用C. 重融再生D. 变质作用【答案】24. B 25. A 26. D【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2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图a中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b中乙由岩浆转变面来,且没有火山喷发,为侵入型岩浆岩,丁为喷出型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丙为变质岩,故选B。【25题详解】该景观地表的岩石为花岗岩,其形
20、成的地质作用为风化作用;据上题分析可知,图b中表示的是风化作用;表示的是变质作用;表示的是固结成岩作用;表示的是冷却凝结作用,故选A。【26题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序号代表的作用是变质作用,D正确。故选D。图示为各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 图示所列景观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 28. 下列岩石常在所示地貌形成的是A. 石英岩B. 砂岩C. 安山岩D. 板岩29. 关于图中各种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B. 在板块交界处比较少见C. 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D. 主要出现河流下游地区【答案】27. B 28. C 29. A【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
21、用和岩石类型。【27题详解】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故A不符合题意;为火山喷发,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在板块交界处比较常见,故B正确;为瀑布,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故C不符合题意;为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题详解】所示地貌为火山,常形成喷出岩,安山岩为喷出岩,C正确。石英岩、板岩属于变质岩;砂岩为沉积岩。故选C。【29题详解】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故A符合题意;为火山喷发,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在板块交界处比较常见,故B不符合题意;为瀑布,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故C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为角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高海
22、拔的山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0. 下列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是在南极大陆发现了煤、铁资源 地表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说明很久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演变为现在的高山;我国东部海底发现有古河道,说明很久以前是陆地,由于地壳的运动,演变为现在的海洋,都可证明海陆变迁故选A考点定位】海陆变迁31.下列地形区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是A. 马
23、里亚纳海沟B. 喜马拉雅山脉C. 日本群岛D. 东非大裂谷【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边界。【详解】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东非大裂谷,D正确;马里亚纳海沟、日本群岛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脉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均为板块挤压形成,A、B、C错误。故选D。32.下列能形成新大洋的海是A. 地中海B. 日本海C. 红海D. 南海【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边界。【详解】红海处在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能形成新大洋,C正确。地中海、日本海和南海均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面积可能缩小,A、B、D错误。故选C。33.按照板块构
24、造学说,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的大板块的数量为A. 4B. 6C. 7D. 8【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详解】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B正确。故选B。2018年5月14日,从重庆飞往拉萨的川航3U8633航班在重庆江北机场正常起飞。当飞机抵达青藏高原东南时,飞行高度(海拔)9800米。此时,驾驶舱的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出现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在机组的正确处置下,事故发生34分钟后,飞机平稳地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着陆,乘客无一伤亡,他们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驾驶舱的风挡
25、玻璃爆裂时,飞机所处的大气层位置应为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35. 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A. 一直下降B. 一直上升C. 先上升后下降D. 先下降后上升【答案】34. A 35. 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34题详解】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在对流层的上面,直到大约50千米高的这一层,叫做平流层飞行高度(海拔)9800米,应位于对流层。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为电离层。高层大气,是指地球大气开始电离(约60千米)以上的大气区域。故选A。【35题详解】对流层的热
26、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越往高处气温越低,在飞机下降的过程中,窗外气温的变化为一直上升,B正确。故选B。二、综合探究题36.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左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所示的具体日期为_前后,对应右图中、的_,此日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地。(2)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现象,该日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_。(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B点的昼长是_小时。(4)比较A、B、D三地的角速度大小:_。【答案】 (1). 12月22日 (2). (3). C (4). 极夜 (5). 减小 (6). 23.5S (7). 12 (8). A=B=
27、D【解析】【分析】本题以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及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详解】(1)左图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所示的具体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右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至日,为春分,为夏至,为秋分,故对应右图中,此日越往南白昼合法长,A、B、C三地中C最靠南,白昼最长。(2)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其范围逐渐减小。(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S,B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昼长是12小时。(4)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度相等,故三地的角速度A=B=D。37.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
28、图,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三处地质构造分别_,_,_。C处谷地形成原因是_。(2)A附近的岩层升降情况为左侧_,右侧_。(3)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如选作水库坝址等)的是_处,若要开凿隧道需选择_下方。(4)图中所示岩石,按成因属于_,其突出特征为具有_构造;大部分岩石中有_。(5)若该地区有煤层,在B、C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_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 (1). 断层 (2). 向斜 (3). 背斜 (4). 背斜顶部张裂易受侵蚀而形成谷地 (
29、5). 下降 (6). 上升 (7). A (8). C (9). 沉积岩 (10). 层理 (11). 化石 (12). C【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地地层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影响。【详解】(1)图中A处地层出现了错位,为断层,B处地层向下弯曲为向斜,C处地层向上弯曲为背斜,C处背斜顶部受到张裂作用,岩石破碎,易受侵蚀而形成谷地。(2)从A附近的第二个岩层可以看出,左侧岩层下降,右侧岩层上升。(3)从安全性考虑,在图中A、B、C三处中,A处为断层,岩层不稳定,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如选作水库坝址等)建设;C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背斜为穹形构造,不
30、易塌方,有利于开凿隧道。(4)图中所示岩石,有层理结构,按成因属于沉积岩,其突出特征为具有层理构造;大部分岩石中有化石。(5)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图中B为向斜,是储水的良好结构,容易发生透水事故,C为背斜,易储气,容易发生瓦斯爆炸;故选C。38.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问题。(1)标出图中A、B、C三个箭头的名称:A_,B_,C_,其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_(用字母表示),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_(太阳/地面)。(2)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_和对流层的_和_,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光。【答案】 (1). 太阳辐射 (2). 地面辐射 (3). 大气逆辐射 (4). B、C (5). A (6). 地面 (7). O3 (8). H2O (9). CO2 (10). 可见光【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详解】(1)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BC温度较低,属于长波辐射,A温度较高,属于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长波增温,直接能量来源是地面。(2)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O3,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的H2O和CO2,主要吸收红外线,大部分的可见光能到达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