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藁城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岳振华 审题人:韩勇一、选择题(本题共52小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合计78分)1在当今农村,我们仍能看到铁犁牛耕的场景,历史上,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生产力发展B促进资本主义萌芽C促进土地的私有化 D促进农业发展2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31692年康熙帝任命曹雪芹的祖
2、父曹寅为江宁织造,主持江宁织造府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府产品()A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D部公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魏开始推行,到唐朝中期瓦解,它的实行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瓦解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以下关于均田制的理解不
3、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地主乘机占有大量土地的机会C从根本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D均田制并未触动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且使农民从国家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授田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7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这样写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该史料说明当时()A行业分工操作十分规范 B制瓷工
4、艺的生动C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 D制瓷业分工细密8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9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10宋代商业发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出现了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乡村可设市进行交易C市分散在城中 D交易活动受政府的直接监管11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A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C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12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现实 B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
6、受 D诸侯重视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13 史记中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观点,南北朝时齐民要术中表达了“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的观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工商皆本观念强化 B商品经济日渐成熟C做官成为多数农民的追求 D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14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BC D15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
7、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A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C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 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16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手工生产 D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纺织技术17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
8、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苏州B重庆C沙市 D上海18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清朝商帮长途贩运的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内地农村商品化程度高19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
9、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0近代以后,自中国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 B东部地区的交通便利C原有经济水平的差距 D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21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
10、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2如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23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
11、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24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 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C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 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25表是“1880年与1930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口增长”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该表能反映出当时()国民收入(亿元)年增长率(%)人口(千人)年增长率(%)人均收入(元)年增长率(%)188
12、0年1930年1880年1930年1880年1930年143.43257.981.213 776 36500 7890.583851.510.62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快速发展 B民生状况有所改善C人口增长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D政府忽视近代化建设2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2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
13、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目的是()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加强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C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28如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两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291937年、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1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1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
14、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30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官僚资本垄断经济美国对华倾销商品ABC D3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32 有人说,中国近代工业只不过是
15、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成日用品)。商业资本因无强大的国内工业,它所经营的不是批发外货,就是趸卖原料。这主要表明了()A中国民族资本缺少原始积累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少政府扶植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缺乏独立性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33下表是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状况变化表,从表中可见其演变的核心主线是()时间发展状况1920年1月刘鸿生在苏州创设鸿生火柴无限公司,跨入火柴业第一步1930年7月鸿生火柴无限公司合并上海萤昌、中华两公司,组合成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进入鼎盛时期1937年7月日资企业要求与其合作,成立中日合资企业,遭到刘鸿生拒绝,开始受
16、到日方挤压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被日本接管1949年9月由上海人民政府接管,成为上海火柴厂,生产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A.曲折发展史 B斗争反抗史C爱国历程史 D体制演变史34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3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
1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短暂春天列强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发展缓慢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有学者把1949年前的中国称为现代化早期,而将1949年之后视为中国现代化的大规模工业化时期。主要理由是1949年后的中国能够(
18、)A组织一切力量实行国家工业化 B充分激发起全民族的建设热情C继续发挥战争中形成的动员能力 D实现独立自主不再受外国的干涉37歌曲小燕子创作于1957年,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由此可知,该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进行“一五计划”C国民经济恢复阶段 D发动“文化大革命”38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9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正确分析了中
19、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BC D40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 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D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41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国
20、民经济的调整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42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A顺利发展 B严重倒退C停滞不前 D曲折前进43“文化大革命”时期,葛洲坝水利工程、南京长江大桥、刘家峡水电站等工程纷纷竣工。该事实说明()A“文革”期间经济仍有进展 B“文革”侧重建设重大工程C文化建设推动了经济大发展 D“文革”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44英国一位学者在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改革时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学者的意图在于强调中国的改革()A要发挥政府对
21、经济发展的作用 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C要发挥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浪潮45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B都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46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入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可以继续试行。一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材料表明当时我国()A已经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放弃了数十
22、年的计划经济体制C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 D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47“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 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 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A广东省B海南省C四川省 D安徽省48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中国的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市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A把上海设立为开放港口城市 B划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C作出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D在上海建立对外经济自贸区49
23、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50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应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51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中国,从四合院到花园洋房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
24、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清政府的政策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D科技的发展52传统社会男性主导的婚姻制度在近代发生变化。根据上海社会局统计,1934年离婚案为502件,离婚由女方提出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不合”。出现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 B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D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二、非选择题部分53(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
25、个县份之一。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8)(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8)(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