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蜡烛预习题目(请课前独立完成)1预习课文后,不看课本给加点字注音。迫击炮 瓦砾 地窖 匍匐 腋窝 颤巍巍 闪烁 拂晓 鞠躬 2解释下列词语。精疲力竭:_ 名副其实:_ 永垂不朽:_ 3了解作者及背景。4熟读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_ 出那些水。(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 _ 在老妇人的近旁。(3)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 _ 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5.蜡烛一文的作者是 (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 ,“蜡烛”的象征意义 。6(选作)本文写了一位饱受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我的收获我的疑问课后巩固练习 一、
2、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砾_( ) 窖_( ) 烁_( ) 窑_( )拂_( ) 截_( ) 沸_( ) 载 _( ) 二、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人们常常借“春蚕到死丝方尽, ”来歌颂奉献精神;借“何当共剪西窗烛, ”来烘托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借“蜡烛有心还惜别, ”来写离别。三、语句解读1“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
3、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八年级语文上课中导学3 蜡烛学习目标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揣摩语言,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4.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学习过程(一) 导入 新课 简介作者和故事发生的背景。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速读课文,
4、整体把握文意课堂笔记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概括)2.这位南斯拉夫老妇人是一位怎样的母亲?3.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自由朗读,感受老妇人当时的处境。 (四)合作探究,共同研讨。1.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2.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小组合作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并说一说为什么。)温馨提示:对炮火的(几次)描写 ,对蜡烛的(几次)描写,对黑围巾的(几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次写“爬”, 次写“跪”,为什么?3. 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
5、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当堂达标1、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偷袭(x) 企图(q) 佛晓(f) 瓦砾(l) B地窖(jio) 耸立(sng) 更夫(gng) 炮弹(dn)C遮奄(yn) 匍匐(f) 交叉(ch) 肋(y)窝 D屏障(png) 肃穆(m) 静默(m) 鞠躬(j)2.选词填空老妇人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A走出; B爬出)了地窖。她一直舍不得用, (A珍藏; B保存)到今天。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 (A细心; B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3.下列各句所用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
6、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环境描写)B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动作描写)C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动作描写)D 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出来。“看呀!”那红军说。(语言描写)4.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B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C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D拂晓前,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名单,我省11件商标榜上有名。B在校园内进行禁烟宣传活动对劝阻青少年戒烟有极大地帮助。C不少人认为“宅男男女”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网络发达、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种商品造成的。 D为了防止有害食品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