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74KB ,
资源ID:150954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095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届高三地理总复习(湘教版)课时跟踪检测1 地球和地图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届高三地理总复习(湘教版)课时跟踪检测1 地球和地图 WORD版含解析.doc

1、课时跟踪检测(一)地球和地图(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下图,回答12题。1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A同时到达B到达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丙C到达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D到达的先后顺序是丙、甲、乙2若甲轮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30分钟越过了180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A8月20日8时30分B8月20日11时30分C8月21日11时30分 D8月22日11时30分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

2、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3.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A一路正西 3 330 kmB先东南,后东北6 660 kmC先东北,后东南大于6 660 kmD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 330 km4甲、乙两地均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014丽江二模)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据此回答56题。5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A45 m B55 mC105 m D125 m6.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A甲 B乙 C丙 D丁(

3、2014朝阳区期中测试)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甲地的海拔数值可能为()A155B185C205 D3108站在乙处,最有可能看到全貌的聚落是()AaBbCc Dd(2014东北育才学校一模)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 m),回答910题。9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南向西北10.X点与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90 mB385 mC550 m D632 m读我国某区域水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河段水流较急的地点是()A BC D1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河流流量大,夏汛时间长植被

4、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河流无结冰现象,含沙量大山区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A BCD 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24分)(1)甲在乙的_方向,丙在丁的_方向。(4分)(2)丙地位于_(东、西)半球,_(高、中、低)纬度,_(热量带)。(6分)(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8分) (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6分)14.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4分)(2)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若站在大

5、青山顶可否能看到李村?简述理由。(8分)(3)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8分)(4)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8分)答 案1C2.B第1题,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跨越相同的经度,所处纬度越低,距离越长。若时速相同,纬度越低,所用时间越长。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可知,若甲轮船于8月21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30分钟越过了180经线,即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则日期减一天;时刻过了1小时30分钟,到达地点与原来地点位于同一个时区(180经线所在时区),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8月20日11时30分。3D4.B第3题,从甲、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

6、为自西向东呈顺时针,可知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60S。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南纬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为60111 kmcos 60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60S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第4题,两地纬度均为60S,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150E和60E,位于东半球。5C6.D第5题,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稍大于100米较合适。第6题,在陡崖底部,由下向上拍

7、摄即可,图中丁位置较合适。甲、乙与A处之间有脊线阻挡视线而不合适;丙位于天坑底部,且丙右侧为一“凸坡”而不能全程拍摄A处绳降过程。7C8.A 第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甲地外围的等高线数值可能为180 m或200 m,图中等高距是20 m,所以甲地的高度范围是200220 m或者160180 m,符合条件的是205 m。第8题,站在乙处能否看到图中聚落的全部,需要看乙处与图中聚落的直线连线是否有凸起的地形阻挡视线。乙与a聚落连线没有凸起地形阻挡视线,A正确;乙与b聚落连线有凸起的甲山峰阻挡视线,B错误;乙与c聚落连线有乙处凸起的山脊阻挡,C错误;乙与d聚落连线有凸起的山脊阻挡,D错误。

8、9D10.B第9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及河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谷中,可知ab。结合指向标可知,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第10题,由等高线与河流的分布可知,a是200 m,b是500 m;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规律可知,X异常减小、Y异常增大,由于等值距是100 m,则X、Y的取值范围分别是:100 mX200 m,500 mY600 m,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在300 m到500 m之间。11B12.D第11题,处等高线最密,说明此处坡度最陡,水流较急。第12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夏汛长,无结冰现象,含沙量小;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山地土壤多为红壤

9、,有机质含量低;耕地以水田为主。13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可判断。第(2)题,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属于东半球,丙在该范围内;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丙为45在该范围内;丙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第(3)题,在地球上,沿过地心的大圆的劣弧段飞行,其距离最短;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为晨昏圈的一部分,晨昏圈为过地心的大圆。第(4)题,对跖的两点(同位于赤道除外),其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丙点的对跖点与南极点相距45,故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5 000 km。答案:(1)东南东北(2)东中北温带(3)是最短航线。甲、乙

10、同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距离最短。(4)(45S,30W)。5 000 km。14解析:第(1)题,量出两桥之间的图上距离,再结合图右上角所给的比例尺,可计算出河流流程。第(2)题,先分别判断大青山顶与李村的海拔范围,然后就可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判断两地之间是否可以通视,只要看一下两者之间有无高山、高大的山脊阻挡视线即可。第(3)题,根据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可以判断出该线路的坡度较缓。第(4)题,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分布特征可知,该地北高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答案:(1)1 0001 200 m。(2)250 m至350 m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3)该路段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4)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