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一)一、(2014河北百校联盟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
2、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抵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飖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
3、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卒,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通海间道归太祖间道:从小路B天赞我也 赞:称道C太祖舟胶 胶:搁浅D师次左蠡 次:驻扎解析:选B赞:帮助。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俞通海“沉毅”的一组是()谋渡江,无舟楫因以师略太湖退则情见,不如击之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兜鍪尽裂,仅免莫若入江,据敌上流A
4、BCD解析:选D写“太祖”。记录他的作战经历。写他的部属死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俞通海元末投奔太祖。他与父亲俞廷玉等人在巢湖聚集了千艘战船,太祖正苦于无法渡过长江时前往投奔,太祖非常高兴。B俞通海擅长水站,作战勇猛。在胥口与吕珍的战斗中,他力排众议,身先士卒,右眼被射中,因此失明,仍坚持击退敌军。C俞通海治军严明,对下属有恩德,士兵作战勇猛。在南昌与陈友谅作战的战役中,正是凭着将士们的死战,俞通海才得以脱险。D俞通海深受百姓爱戴和皇帝器重。平定湖州和太仓后,军队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在他去世后,太祖亲往吊唁,哀伤落泪。解析:选BB原文有“徐解去”,对方不知道俞通
5、海已受重伤,主动退兵,而不是被击退。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2)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答案:(1)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2)陈友谅不敢出来,停在湖中一个月,粮食用尽,率军突围逃走,最终战败而死。【参考译文】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他的父亲俞廷玉搬迁到巢湖。元朝末年,盗匪起于汝州、颖州。俞廷玉父子和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营扎寨,拥有千艘战舰兵力的水军部队。他们多次被庐州左君弼困窘,派遣俞通海悄悄地从小道
6、归顺太祖。太祖正在和阳驻军,谋划渡过长江,缺少船只。俞通海来到,太祖非常高兴说:“上天帮助我呀!”太祖亲自前往安抚他们的军队。俞通海为人沉着刚毅,治军严明而有恩德,士兵乐意为他所用。巢湖各将都擅长水战,而俞通海是最好的。跟从攻克宁国,攻下水阳,乘机用水军平定太湖,在马迹山收降张士诚守将,停船于胥口。吕珍军队突然来到,诸将想退。俞通海说:“不可以后退,敌方多我们少,后退的话,那么我方情况就被暴露了,还不如攻击他们。”于是通海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对方箭下如雨,射中他的右眼。不能作战,他命令手下士兵披上自己的盔甲监督指挥作战。敌人把督战的士兵当作通海了,就不敢逼近,慢慢地退兵离开了。俞通海从此一只眼
7、睛失明。陈友谅大力举兵围攻南昌。俞通海跟从太祖攻击敌人。在康郎山相遇,因为船小不能仰攻大船,太祖军奋力作战差点支持不住。俞通海乘风放火焚烧敌船二十多艘,敌军稍稍受挫。太祖的船搁浅被围困了,陈友谅的骁勇的将领张定边径直向前冲,进犯太祖的船。常遇春射中张定边,俞通海乘飞舸前来援战,船只飞速驶来,带动湖水急涌而至,太祖的船只得以脱险。而俞通海的船又被敌方巨舰压住,兵士都用头抵住敌舰,头盔全裂,才勉强脱险。第二天再战,俞通海偕同廖永忠等把七艘船装上火药进攻敌舰,焚烧敌船数百艘。过了两天,俞通海又派六艘战船深入敌方。敌方联合大舰船奋力抵抗。太祖登上舵楼远望,很久都没有看到什么,料想俞通海的船只已经沉没了
8、。过了一会儿,六艘船绕过敌方的舰船出现,飘飘扬扬如游龙。军队欢呼,勇气猛增百倍,作战更加奋力。陈友谅的军队大败。太祖军队驻扎在左蠡,俞通海进言说:“湖水很浅,小船很难周旋,不如进入长江,占据敌方的上游。他们的船进入,就立刻可以擒拿了。”于是就转移军队驶出湖,在水边和陆地构建栅栏。陈友谅不敢出来。在湖中停留了一个月,粮食用完,陈友谅带兵突围逃跑,最终失败死去。这场战役,俞通海军功最多。军队回京,赐予良田金帛。跟从徐达平定安丰,又跟从攻克湖州,攻取太仓,秋毫无犯,百姓欢悦。围攻平江,大战灭渡桥,直捣桃花坞,中流箭,伤很重,回金陵。太祖驾临他的府第,问道:“平章知道我来探问伤情了吗?”俞通海不能说话
9、。太祖挥泪而出。第二天死,时年三十八岁。太祖哭吊非常悲哀,随从的官员卫士都感动流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扞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
10、、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
11、,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注:帑:国库中的钱币。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12、,十字花科。节宣:节制和排放。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属:连接B过高糜帑 糜:消耗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弱:减少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 相:治理解析:选D观察,察看。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ABCD解析:选C是清时小时看到的捍海为田者的做法,是皇上的命令,不是治水的环节。3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
13、便于民船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C曹县发水时,大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解析:选D“自请议处,原之”意思是:李清时自己向皇上请求处分,皇上原谅了他。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2)旧制
14、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答案:(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注意“奇”“而”等字和省略句的翻译)(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却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注意“制”“乃”“反”“涩”等字的翻译)(3)(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注意“乃”“饬”“具”“培”等字的翻译)【参考译文】李清时,字授
15、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国库银两;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
16、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下令用石头堆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泗河经过兖州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声湖,蓄水补济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
17、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的少,向北流的多,后来就反过来(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较浅,船不能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让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三十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等到入伏后
18、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去世。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叉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魏
19、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
20、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曰:“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
21、蹙然曰:“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注:将丧:护送灵枢。从祀:孔庙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官方认可的儒家圣贤。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胡宪,与朱熹游游:交往B逮至一无所得 逮:逮捕C移疾杜门 杜:关闭D为粥以食饥者 食:给吃解析:选B逮:等到。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魏掞之正直的一组是()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特诏召之,掞之力辞日进诸生教诲之今乃专以空言取人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病革
22、,母视之,不巾不见ABCD解析:选B表明魏掞之不愿为官;表明魏掞之亲力亲为;表明魏掞之注重礼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掞之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觐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B魏掞之任职太学期间,改变先前学官陋习,亲自教诲学生,改善学舍条件,让学生深受感动和激励。C魏掞之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D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魏掞之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解析:选C强加因果关系。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23、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2)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3)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答案:(1)魏掞之写信(用书信)斥责章杰,作长揖后径自回到家中。(2)(魏掞之)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他不远千里迎接奉养,叔父去世后,魏掞之按礼节给他送葬。(3)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参考译文】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
24、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
25、,让他担任太学录。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
26、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知识。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
27、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病重后,母亲去探望他,他不戴好头巾就不会见母亲。写信让朱熹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后与他诀别。去世时,五十八岁。后来,皇上考虑到他正直诚信,要征召起用他,大臣说他已经去逝,就追赠他直秘阁一职。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二)一、(2014中原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萧授,华容人。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擢右军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湖广、贵州。宣德元年,镇远邛水蛮银总作乱。指挥祝贵往抚,被杀。授遣都指挥张名破斩之。贵州宣慰所辖乖西巴香诸峒寨,山箐深险,诸蛮错居,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二年,授遣都指挥苏保会宣慰
28、宋斌攻破昆阻比寨,穷追,斩伪王以下数百人。乖西诸蛮皆震慑归命。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而西堡蛮阿骨等与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诸苗复相聚为寇,四川筠连诸蛮应之。授且捕且抚。诸蛮先后听命,承制赦之。以丰宁酋稔恶,械送京师,伏诛。七年,谕降安隆酋岑俊。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先是,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苗数出掠。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久之,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复掠清浪,杀官吏。授遣张名击破之。贼走湖广境,结生苗,势复张。授乃发黔、楚、蜀军分道捕讨。进军箪子坪,诛不尔,斩首五百九十余级。贼悉平。九年,都匀蛮为
29、乱,引广西贼入掠。授遣指挥陈原、顾勇分道邀击,获贼首韦万良等,降下合江蔡郎等五十余寨。英宗即位,命佩征蛮副将军印,镇守如故。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正统元年,普定蛮阿迟等叛,僭称王,四出攻掠。授遣顾勇等捣其巢,破之。而广西蒙顾十六洞与湖广逃民相聚蜂起,授督兵围之。再战,悉擒斩其酋,余党就诛。捷闻,进右都督。上言:“靖州与广西接壤,时苦苗患。永乐、宣德间,尝储粮数万石,备军兴。比年储粮少,有警,发人徒转输,贼辄先觉,以故不能得贼。乞于清浪、靖州二卫,各增储五万石,庶缓急可借。”报可。四年,贵州计沙贼苗金虫、苗总牌纠洪江生苗作乱,伪立“统千侯”“统万侯”号。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
30、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吴亮穷追至蒲头、洪江,斩总牌,千户尹胜诱斩金虫,于是生苗尽降。授沉毅多计算,裨校皆尽其材,而驭军严整。自镇远侯顾成殁,群蛮所在屯结。官军讨之,皆无功。授在镇二十余年,规画多本于成。久益明练,威信大行,寇起辄灭,前后诸帅莫及也。论功,进左都督。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寻起视事右府。十年卒。赠临武伯,谥靖襄。(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昆阻比诸寨亦恃险不输赋输:缴纳B其酋吴不尔觇官军少 觇:视、看C僭称王,四出攻掠 僭:非法D比年储粮少 比年:连年解析:选D比年:近年。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萧授为将“沉毅多计算”的
31、一组是()由千户从成祖起兵,至都指挥同知攻剽他部,伤官军,发民冢水西蛮阿闭妨宜作乱,授结旁寨酋,以计诛之授筑二十四堡,环其地,分兵以戍,贼不得逞念授年老,以都督佥事吴亮副之授督兵抵计沙,分遣都指挥郑通攻三羊洞,马晔攻黄柏山,大破之ABCD解析:选D是说萧授职位的提升,是说诸蛮的情况,是说萧授年龄大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授在永乐十六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宣德元年,萧授派人击败了镇远邛水蛮夷银总。B萧授在平定西堡蛮夷阿骨和寨底、丰宁、清平、平越、普安各地苗人的叛乱时,一边追捕一边安抚,秉承皇帝旨意把所有的蛮夷全部赦免。C贵州治古、答
32、意二长官司的苗人多次出来掠夺,萧授修筑堡垒分派兵力戍守。后来贼寇劫掠清浪,杀官吏,萧授派张名打败了他们。D萧授上疏要求在清浪、清州二卫,各增加储粮五万石,这样可以在有战事的时候不用转运粮食,从而避免被贼寇觉察。解析:选B“秉承皇帝旨意把所有的蛮夷全部赦免”错误,萧授把丰宁首领加刑具押送京城处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讨辰州蛮,擒其酋八十,斩馘无算。移兵击江华苗,讨富川山贼,先后破擒之。(2)论功,进左都督。是年六月召还,以老致仕。寻起视事右府。答案:(1)后来,讨伐辰州蛮人,擒获他们的首领八十人,斩杀无数。调兵攻击江华苗人,讨伐富川山贼,先后击败擒获他们。(2)评定功绩
33、,晋升为左都督。这年六月召令回朝,因年老退休。不久起用管理右府。【参考译文】萧授,华容人。以千户身份跟随成祖起兵,任都指挥同知。永乐十六年,升任右军都督佥事,充任总兵官,镇守湖广、贵州。宣德元年,镇远邛水蛮夷银总作乱。指挥祝贵前往招抚,被杀。萧授派都指挥张名击败斩杀了他们。贵州宣慰管辖的乖西巴香各峒寨,山峰密林幽深险峻,各蛮夷交错居住,攻击劫掠其他部落,杀伤官军,发掘百姓坟墓,而昆阻比各寨也仗恃险阻不交纳赋税。二年,萧授派都指挥苏保会同宣慰宋斌攻破昆阻比寨,奋力追击,斩杀伪王以下数百人。乖西各蛮夷都震惊害怕归从。水西蛮夷阿闭妨宜作乱,萧授结交邻近寨子的首领,用计诛杀了他。而西堡蛮夷阿骨等和寨底
34、、丰宁、清平、平越、普安各地苗人又聚集为寇,四川筠连各蛮夷响应他们。萧授一边追捕一边安抚。众蛮夷先后听从命令,秉承皇帝旨意赦免了他们。因丰宁首领罪恶深重,加刑具押送京城,被处死。七年,诏谕降服安隆首领岑俊。后来,讨伐辰州蛮人,擒获他们的首领八十人,斩杀无数。调兵攻击江华苗人,讨伐富川山贼,先后击败擒获他们。在此之前,贵州治古、答意二长官司的苗人多次出来掠夺。萧授修筑二十四座堡垒,环绕那个地方,分派兵力戍守,寇贼不能得逞。很久以后,他们的首领吴不尔窥视官军兵少,又劫掠清浪,杀官吏。萧授派张名打败他们。寇贼逃到湖广境内,勾结生苗,势力又扩张。萧授就调动黔、楚、蜀军分路追捕讨伐。进军箪子坪,诛杀吴不
35、尔,斩杀五百九十多人。寇贼都被平定。九年,都匀蛮夷作乱,招引广西寇贼入境掠夺。萧授派指挥陈原、顾勇分路拦击,擒获寇贼首领韦万良等,降服攻下合江蔡郎等五十多寨。英宗即位,命令佩带征蛮副将军印,镇守的地方如以前一样。顾念萧授年老,派都督佥事吴亮辅助他。正统元年,普定蛮夷阿迟等反叛,非法称王,四处出击攻打掠夺。萧授派顾勇等捣毁其巢穴,击败他们。而广西蒙顾十六洞和湖广流民相互聚集四处涌起。萧授领兵围剿他们。又战,全部擒获斩杀他们的首领,其余的同党被诛杀。捷报上奏,晋升为右都督。上疏说:“靖州和广西接壤,时常苦于苗人祸患。永乐、宣德年间,曾经储粮数万石,以备军用。近年储粮减少,有警报,调人转运,寇贼就会
36、先觉察,所以不能擒获寇贼。请在清浪、清州二卫,各增加储粮五万石,有望在紧急时可以依靠。”回复可以。四年,贵州计沙寇贼苗金虫、苗总牌纠集洪江生苗作乱,非法设立“统千侯”“统万侯”的名号。萧授领兵抵达计沙,分别派都指挥郑通攻打三羊洞,马晔攻打黄柏山,大败寇贼。吴亮奋力追击到蒲头、洪江,斩杀苗总牌,千户尹胜诱杀苗金虫,于是生苗全部投降。萧授沉稳坚毅多计谋,让校官都竭尽他们的才能,而治理军队严格整饬。自从镇远侯顾成去世,群蛮到处聚集。官军讨伐,都没有效果。萧授在职二十多年,规画多承袭顾成,久而更加明达纯熟,威信广为通行,寇贼兴起就被消灭,前后各帅没有人赶得上他。评定功绩,晋升为左都督。这年六月召令回朝
37、,因年老退休。不久起用管理右府。十年去世。追赠临武伯,谥号靖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
38、。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
39、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善以父死事死:使死B太子谢之 谢:道歉,谢罪C密赞其谋 赞:辅助D时二张怙宠 怙:依仗解析:选A死:为而死。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及善数裁抑之ABCD解析:选D说的事王及善的父亲。是武后对王及善治国方略的赞赏。表现王及善很受重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40、是()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后采纳了他的建议。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解析:选D武后虽然不高兴,但并未免他的职。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答案:(1)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
41、(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人的屏障。(2)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参考译文】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王君愕。深沉有智谋。高祖率领义军入定关中的时候,他与王君廓率部万人来降,被拜为大将军,后被封为新兴县公,升迁左武卫将军。王君愕跟随太宗征辽东,兼领左屯营兵马,与高丽战于驻跸山,王君愕冲锋陷阵,力战而死。被赐予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王及善因父死于王事而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高宗时,调任左奉裕率。太子在宫中宴饮时命宫内大臣倒行而舞,轮到王及善时,他拒绝说:“殿下自有乐官,臣只应当守自己的本职,这倒行而舞不
42、是臣的任务。臣如奉命,恐怕不属对殿下辅佐之事。”太子道歉而让他离开。高宗听到此事后特加奖慰,赐绢百匹。不久,又授右千牛卫将军,高宗对他说:“朕因为你忠心谨慎,所以授你三品要职。其他人非征召不能到朕的处所,卿佩带大横刀在朕身边,卿知道这个官尊贵吗?”不久,因病免职,后又起用任卫尉卿。垂拱年中(687),王及善任司属卿。当时,山东饥荒,王及善任巡抚赈给使。不久,任春官尚书,调任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并加授光禄大夫。因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后来,契丹作乱,山东不安,又起用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逆贼侵犯边境,卿虽有病,可以带上妻子儿女每天走三十里,(慢慢地去上任),替朕治理好边境,使它成为抵御敌
43、人的屏障。”趁此时武则天又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详细陈述了治乱之宜十余条,武则天说:“那是小事,这才是根本大事,卿不可前去。”于是留在朝廷任内史。来俊臣犯事被逮捕入狱,被有司判为极刑,武则天想赦免不杀他。王及善奏道:“来俊臣凶残狡猾,不合仁义,带领亡命之徒,诬陷杀戮善良的大臣,天下人都很痛恨他。臣认为如果不除掉首恶,恐动摇朝廷,祸患没有穷尽。”武则天接纳了他的意见。不久,武则天将要立庐陵王为太子,庐陵王回来后,王及善帮助他谋划。等到庐陵王成了太子,王及善又请太子到外朝来抚慰人心,武则天听从这意见。王及善虽无学术,在职总是以清正自持,临事坚定不改变,有大臣之节。当时,张易之兄弟依仗受宠,每次内宴,
44、都无人臣之礼。王及善多次上奏要制止这种行为,武则天不高兴,对王及善说:“卿已年高,不适宜参与这类游乐,只检校阁中事就可以了。”王及善乞请还乡,未得到允许。圣历二年(699),拜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贞,陪葬乾陵。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父乂,为平北将军,常有公事,使行人列上,不时报,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夷甫当世谁
45、比?”戎曰:“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泰始八年,诏举奇才可以安边者,衍初好论从横之术,故尚书卢钦举为辽东太守。不就,于是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尝因宴集,为族人所怒,举樏掷其面。衍初无言,引王导共载而去。然心不能平。父卒于北平,送故甚厚,为亲识之所借贷,因以舍之。数年之间,家资罄尽,出就洛城西田园而居焉。后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出补元城令,终日清谈,而县务亦理。入为中庶子、黄门侍郎。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
46、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好干预人事,衍患之而不能禁。时有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师大侠也,郭氏素惮也。衍谓郭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不可。”郭氏为之小损。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衍俊秀有令望,希心玄远,未尝语利。王敦过江,常称之曰:“夷甫处众中,如珠玉在瓦石间。”顾恺之作画赞,亦称衍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其为人所尚如此。选自晋书四十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行人列上,不时报。报:回复B衍初好论从横之术
47、从:合纵C郭氏为之小损 损:损失D其为人所尚如此 尚:推崇解析:选C损:减少,引申为“收敛”。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明王衍“苦行与众不同”的一组是()神情明秀,风姿详雅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数年之间,家资罄尽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夷甫处众中,如珠玉在瓦石间。ABCD解析:选C是说有风采,是说皮肤白。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衍擅长言辞,他十四岁时,到当时名望很大的仆射羊祜那里,替父亲申述公务方面的事件情状,言辞清晰明白,且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B王衍心性高傲。泰始八年,皇帝下诏书要求推荐能够安定
48、边疆的人,尚书卢钦举荐王衍为辽东太守,皇上没有答应,王衍心中不满,就绝口不谈世事,只是吟咏诗赋。C王衍名满天下,王衍有优异的才能和俊美的形貌,聪明颖悟犹如神人,名气很大,倾倒并震动当世,又连续担任显要的职务,后辈读书人,没有不羡慕仿效他的。D王衍品格高尚。王衍俊秀而有好的声望,一心企求虚玄窈远,从不谈利,王敦非常欣赏他,顾恺之也在王衍的画像上写赞词,称赞他人品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解析:选B“皇上没有答应,王衍心中不满,就绝口不谈世事”错,应是王衍没去上任。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2)时有乡人幽州刺史李阳,京师大侠也,郭氏素惮
49、也。答案:(1)杨骏想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2)当时有同乡人幽州刺史李阳,是京城的大侠士,郭氏一向惧怕他。【参考译文】王衍字夷甫,神态表情清明秀美,风度姿态端详优雅。幼年曾经拜访山涛(205283,“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为之)叹息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太婆,生出这么个孩子啊!”他的父亲王乂任平北将军,经常有公文事务,派使者呈上朝廷,不能按时得到答复,当时王衍十四岁,正在京都,于是去拜访仆射羊祜(221278,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出身名门,以清德闻于天下),陈述事件情状,言辞甚是明白清楚。羊祜的名望德行尊贵
50、显赫,而王衍小小年纪却毫无屈从卑下的神色,众人都认为他非同寻常。杨骏(?291,西晋大臣。因女为晋武帝皇后,受武帝宠信,势倾天下)想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衍以和他结亲为耻,于是假装疯癫使自己躲过这桩婚事。晋武帝听说他的名声,问王戎(234304,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从兄)说:“王夷甫和当今在世的哪个人不相上下?”王戎说:“没见过当世哪个人和他不相上下,应当从古人中去找这样的人。”晋武帝泰始八年,皇帝下诏书要求举荐能够安定边疆的有特殊才能的人,王衍起初喜好连横合纵的游说之术,所以尚书卢钦举荐他为辽东太守,王衍没有就任。他在当时绝口不谈世事,只是高雅地吟咏诗赋,空泛地清谈虚无而已。曾经因
51、为在宴会上,被家族的人怨恨,举起酒杯砸他的脸。王衍起初没有说话,领着王导共同乘车离开。但是心中不能平静。父亲在北平去世,赠送的丧葬钱财很多,因而许多亲戚熟人向他借贷,王衍就把钱财分给他们。几年时间,家中的财产就全部用完,只好迁到靠近洛阳城西面的田园中居住。后来任太子舍人,升任尚书郎。又出京任元城县令,整日清谈,但县里的事务照常得到治理,后来进京担任中庶子、黄门侍郎。王衍已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为子贡(姓端木,名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敏而好学,闻一知二,有治才,善辞令,甚至被认为“贤于仲尼”),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发玄远之言,只以谈论老子庄
52、子为事。经常握着白玉为柄的麈尾,麈尾和(洁白的)手同一颜色。如果所谈道理有不稳妥之处,随口就能更改,世人送他名号为“口中雌黄”,朝野之人对其一致称颂,称之为“一世龙门”。(王衍)历居显要官职,后辈读书人无不仰慕仿效他,推选察举士人入朝为官,都把王衍作为样板,骄傲清高、虚浮妄诞,于是成为时风流俗。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皇后的亲戚,凭借皇后的权势,刚愎、贪婪、暴戾,搜刮财物贪得无厌,喜欢干预别人的事情,王衍担心她但又不能禁止。当时有同乡人幽州刺史李阳,是京城的大侠士,郭氏一向惧怕他。王衍对郭氏说:“不仅我认为你不可这样,李阳也认为你不可这样。”郭氏因此稍有收敛,王衍厌恶郭氏的贪婪鄙下,所以口中从不谈
53、论钱财。郭氏想试探他,命令婢女把钱放置在床的周围,使他不能行走。王衍早晨起床看见钱,对婢女说:“把这些东西都拿走。”他就是这样注意自己。王衍俊秀而有美好的声望,一心企求虚玄窈远,从不谈利。王敦过江,经常称赞他说:“夷甫处在人群之中,犹如明珠美玉在瓦片石块之间。”顾恺之在王衍的画像上作赞词,也称赞他人品如青山耸峙,千仞壁立。他就是这样被人们所推崇。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三)一、(2014铁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
54、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
55、言。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堪大用。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竑简阅十二营军士。竑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而
56、慎简材武补之。后引疾求退,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节选自明史)注:狩:巡行、巡视捽:揪,抓。坌:聚积,合。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族振。族:灭族,刑及全族B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与乎 与:赞同,赞许C帝复命侍郎邹干赍帑金驰赴 赍:赠送D而慎简材武补之 简:选择,选拔解析:选C赍:携带。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竑愤怒,捽顺发呼曰督毛福寿、高礼军竑至,简士马,缮厄塞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竑乃自劾专擅罪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ABCD解析:选D表明皇上对王竑信任与重用。表明王竑为了百姓不惜担责的精神。3下列
5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执掌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益于百姓的事情。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饿死了很多人。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解析:选A打
58、死马顺、毛贵等人时,郕王还没有“执掌”朝政,而只是“代理”,这从第一段“摄朝”及第二段开头“王即帝位”可以看出来;毛贵是嚣张,还是收敛,文中没有述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答案:(1)老百姓眼看马上就要成为盗贼。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开仓发粮),今后一旦有变乱,将首先杀了你,然后我自己请求死罪。(2)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必须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参考译文】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考中进士。英宗巡幸北方,郕王在午门代理朝政
59、,群臣以误国罪弹劾王振。请求诛灭王振家族。锦衣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厉声呵斥进言的人离去。王竑十分愤怒,抓住马顺的头发大吼道:“你们这群奸党,罪当杀头,现在还敢这样!”一边骂一边咬他的脸,众人一起揍他,马顺马上被打死了。郕王感到害怕,急忙起身入宫,王竑率领群臣跟在郕王后面。郕王令宦官金英询问他们想说什么,王竑说:“宦官毛贵、王长随也是王振的同党,请按法律处置他们。”郕王命令叫出他们两人。众人又打死了他们。当时,王竑的声名震动天下,郕王也因此事很看重王竑。郕王登上帝位后,也先侵犯京师,命令王竑与王通、杨善守卫京城,提升(王竑)为右佥都御史,统领毛福寿、高礼的军队。寇贼败退,诏令与都指挥夏忠等人镇
60、守居庸关。王竑到任后,精简士兵和马匹,修缮险要的关塞,弹劾不称职的将帅,营垒焕然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王竑因疾病回朝。不久,命令同都督佥事徐恭管理漕运,治理通州至徐州的运河。第二年冬天,命令王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和徐、和二州,又命令兼管两淮的盐税。四年正月,因灾害接连出现,正是春天却很寒冷,王竑进言说:“请下令责成众臣彻底自我整治反省,减少刑罚减轻赋税,取消无益的工程,严禁无功的赏赐。”并且自承罪过请求辞职。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下令反省,征求直率的谏言。此前,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王竑上疏报告,还未等到答复,就开仓救济灾民。这时山东、河南来求饭吃的饥民一齐涌来,仓库
61、的粮食不够供给。只有徐州广运仓有多余的粮食,王竑想把这些粮食全部发放,主管官员不答应。王竑前去告诉他说:“老百姓眼看马上就要成为盗贼。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开仓发粮),今后一旦有变乱,将首先杀了你,然后我自己请求死罪。”中官畏惧王竑的威名,不得已而听从了他。王竑于是自我弹劾擅自行事的罪过,并进言说:“广运仓储藏的粮食仅能维持三个月,请命令判处死罪以下的罪犯,必须在受灾地区交纳粮食为自己赎罪。”皇帝又命令侍郎邹干携带资金飞驰赶往,听任他自行处理。王竑于是亲自巡行散发救济,粮食不够,就命令沿淮河上下的商船,根据船的大小出米,保全救活一百八十五万多人。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人,共同举荐王竑能够担当重任。
62、皇帝说“古代的君王通过解梦和占卜求得贤臣,现在难道不能听从舆论所赞同的人吗?”立即召命王竑做兵部尚书,命王竑检查十二营的军士,王竑认为选择士兵不如选择将领,共上奏罢免军营官员八十多人,而谨慎的选拔有才能的武生补充这些职位。后来以生病为由辞职,在家住了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去世,时年七十五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
63、,拔之。冰勋为多,封新昊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疏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
64、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彭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晋书列传第四十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徒辟,不就就:赴任。B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 拔:攻下。C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 笃:严重。D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 领:率领。解析:选D领:兼任。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间接表明庾冰“为政才能”的一组是()A同徒辟,不就宾礼朝贤,升擢后进
65、B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C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D推问,果诈,众心乃定册赠侍中、司空解析:选CA项不是间接说明;B项不是间接说明;D项不是间接说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庾冰字季坚,在平时垂示风范,几个兄弟也都尊崇礼仪,得到舆论的赞赏;他还富有军事才能,作战勇敢,并且立下战功。B庾冰虽功勋卓著,但不居功自傲。他坚决拒绝封侯之赏,坚辞黄门侍郎的官职,后来又多次推辞朝廷对他的晋职,请求外任。C庾冰善于洞察隐奸,处事镇定自若。当有人假托皇帝命令说宰相不能进宫,众人惊恐失色,他却神气自若,断定尚书符为伪造。D庾冰为
66、官清廉,且生活简朴。临终他嘱咐长史,死后装殓只用平时衣物,不能动用官府的财物;他既没有侍妾,又没有余财。解析:选B“多次推辞朝廷对他的晋职,请求外任”的原因和以前有不同,有的怕权重遭忌,有的是因病。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2)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答案:(1)处理政务,昼夜不止(不分昼夜),对朝中贤臣以礼相待,提携后进之士。(经纶:管理、处理。舍:止。宾礼:以礼相待。升擢:提拔、提携。)(2)中子庾袭曾借官绢十匹,庾冰很生气,打了他,买来绢还给官府。(尝:曾。贷:借。捶:打。市:买。)【参考译文】庾冰字
67、季坚,他平素垂示风范,众兄弟相继无不尊崇礼仪,得到舆论的赞赏。司徒征召他,没有赴任,征召为秘书郎,出京补任吴兴内史。适逢苏峻叛乱,派兵攻打庾冰,庾冰无力抵抗,就丢弃郡府逃往会稽。会稽内史王舒让他暂任奋武将军,在吴中抵抗苏峻偏帅张健。当时张健的同党很多,诸将领无人敢率先进攻,庾冰率领士众攻打张健,使张建败逃,庾冰乘胜向西进军,赶到京都。又派司马滕含攻打石头城的乱贼,攻陷石头城。庾冰功勋最大,封新昊县侯,坚决辞让没有接受。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又辞让而不受。司空郗鉴请他任长史,庾冰不去赴任。出京补任振威将军、会稽内史。庾冰担任要职后,管理政务,不分昼夜,对朝中贤臣恭敬有礼,提携后进之士,因此朝野注目,
68、都称他是贤相。庾冰注重使用严刑,又核实户口数,查出没有户口的一万余人,来充实军队。成帝病重,当时有人伪造中书符,假托皇帝命令说宰相不能进宫,左右之臣都惊恐失色。庾冰神气自若地说:“这一定是假的。”追问此事,果然有诈,众心才安定。庾冰进号为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为车骑将军。庾冰担心权力过大,便请求出京外任。恰逢其弟庾翼要去讨伐石季龙,庾冰便以本职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临出发前,庾冰上疏道:“如今强寇尚未除尽,兵车尚未入库,士卒羸弱于外,官吏百姓疲弊于内,敌寇之侵袭,难以估量;贫民之困厄,不曾安抚;群才之任用,未能完善。”不久,献皇后临朝听政,征召庾冰辅政,庾冰因病危推辞。不久便
69、死去,当年四十九岁。以册书追赠侍中、司空,谧号忠成,以太牢祭祀。庾冰天性清廉谨慎,常以俭约自任。中子庾袭曾借官绢十匹,庾冰很生气,打了他,买来绢还给官府。临死前他对长史江彭说:“我要走了,遗憾的是报国之志尚未实现,我对命运也奈何不得。我死的那天,就用我平日的衣服入殓,不要用公家的东西。”到他死时,没有做衾之绢。家里没有妾媵,没有积蓄,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三、(2014新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
70、,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曰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71、。”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祥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璀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璀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璀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
72、,谥文介。(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辟雍:太学名。宦寺:宦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指为生事,格不下格:搁置B黜幽陟明 陟:进用C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等、辈D寻母忧:忧愁解析:选D忧:丧。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陈禾刚直不阿的一组是()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未拜命,首抗疏劾贯。论奏未终,上拂衣起。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辞益坚,曰:“宁饿死。”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ABCD解析:选C和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禾所奏切中时弊,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军备松弛,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
73、,用来防备不测,后来果然发生了盗贼闹事。B陈禾尽职尽责,刚直敢言。他在由左正言升任给事中后,还弹劾童贯和黄经臣等玩弄权术,尽管皇帝一开始不爱听,他还是冒死进谏,再加上卢航的诋毁,最后他被贬谪到外地。C陈禾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面对蔡京案的调查取证,他坚持蔡京确实有罪的观点,并愿舍生取义,最后他被诬陷为陈璀的同党而获罪免官。D陈禾为人清高,不同流合污。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解析:选B当时他还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
74、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答案:(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皇上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引,拉、拖;毕,让完毕;被动句式)(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道,路过;谒,拜访;谮,诬陷,诋毁)【参考译文】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
75、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76、”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当初,陈璀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
77、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璀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璀的同党而获罪免官。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
78、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文言文阅读(其他类)一、(2014南京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
79、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
80、不言姓。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
81、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节选自栾城集,略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 亢:匹敌C以虞水之再至 虞:料想D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解析:选C防备。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ABCD解析:选C排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
82、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解析:选B“上奏朝廷”,是将要采取的措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
83、至是也。答案:(1)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2)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3)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参考译文】家兄苏子瞻,贬官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北归,第二年,乘船至淮、浙。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呜呼!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咐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
84、,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诗书,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总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了!”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任杭州通判。家兄在那里常常依法变通,方便百姓,百姓因此得以稍稍安定。高丽进贡的使者蔑视、欺凌州郡官吏,接待、陪同的使臣都仗势骄傲专横,直至同上级官吏
85、分庭抗礼。家兄派人对他们说:“外国人向往教化来到我国,按理一定会谦恭和顺,现在(高丽使者)竟然这样强横放纵,不是你们诱导,他们也不至于到这地步。如果你们不悔改,我们就要上报朝廷。”接待、陪同的人害怕了,因此稍微收敛。官吏心服,百姓敬爱,等到家兄离任,还称他为学士,不称他的姓。家兄从密州调到徐州。这时黄河水冲决曹村,徐州城墙将要被毁坏。富有的市民争着出城躲避水灾。家兄说:“如果富有的市民出逃,民心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大水绝不会冲毁城墙。”又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家兄穿草鞋,持手杖,亲自跑到武卫营,呼喊他们的卒长,对他说:“河水将毁坏城墙,情况急迫,你们虽然是禁军,也应该替我尽力抗灾。”卒长
86、喊着说:“太守都不怕大水,是我们这些百姓舍命报效的时候了。”拿着棍棒走进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短衣光脚拿着簸箕铁锹出营,抢筑东南长堤,起于戏马台,尾部同城墙相连。长堤筑成,大水就漫到了堤下,但没有毁坏城墙,民心才安定。然而大雨日夜不止,河水暴涨,只有三板的城墙没有被淹没。家兄住在城上,过家门而不入。派官吏分墙而守,最终保住了城池,把事情报告朝廷。家兄又请求调拨来年服劳役的人增筑旧城,防备洪水第二次来袭。朝廷答应了家兄的请求。洪灾过后,皇帝下诏褒奖他,徐州百姓至今思念他。家兄的为人,遇见好人好事就极力赞誉,遇见坏人坏事就尽力斥责,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而不顾危害。因此一生常常困顿,但始终不以此为
87、遗憾。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人,说:“祈求仁德就得到仁德,还怨恨什么呢?”家兄确实有这样的美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丰台记清方苞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篛林、余宗弟文辀、门生刘师向,共载以行。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之土人,始知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
88、所闻,而纷然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余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罢而将归者,则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出者,刘生也;惟篛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可多
89、遘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选自方苞文选,有修改)注:醼:同“宴”。遘:遭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得一造观造:到,往B五色间厕 厕:同“侧”,旁边C盖余数年中未有醼游若此之适者 适:适意D即诸君子踪迹乖分 乖:分离解析:选B“厕”应为“混杂”“间杂”之意。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属于直接表现“丰台之游”的一组是()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扃闭不得入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ABCD解析:选C只是说明丰台的居民以种花草为生,句是当地人介绍丰台以前的种植情况。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0、)A首段交代丰台地理位置、景观特点、出游时间与同游者姓名,并以寓安之问引出丰台之游。B作者与朋友先是一起赏花,然后在道旁老树下饮酒为乐,自由自在,直至傍晚依然流连忘返。C在写丰台游乐之后,第三段表达了人生聚少离多,良辰美景难常有的感慨,感情真挚动人。D本文语言古雅、精炼,无秾词俪语,句式参差错落;叙写真事,抒发真情,朴质无华。解析:选B不是在道旁老树下饮酒,而是在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来集耳。(2)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而次第来会于此。答案:(1)游玩的人只是羡慕他们往日听到的(美景),于是(因此、因而)纷纷赶来聚集(在
91、这里)罢了。(特:只是;艳:羡慕;而:于是、因此、因而。三个语言点各1分)(2)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趋:通“趣”,志趣、志向;次第:依次、陆续;会于此:状语后置,即“于此会”。)【参考译文】丰台距离京城十里远还不到,当地的百姓靠种植花木为生,芍药(的种植)尤其盛行。花开的时候,京城的士人们成群去(丰台)游玩。我到京城六次,没有能够去观赏一次。戊戌年(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夏季四月,我将要到塞门(承德的避暑山庄)去,而寓安要到上党去,我到寓安的住处向他告别。寓安说:“为什么不去丰台游玩呢?”于是告诉嘉定的张朴村、金坛的王篛林、我的堂弟方文辀、门
92、生刘师向,共同乘车前往。这个地方最有名的叫做王氏园,大门关了不能进去。走遍其他园舍,从篱笆间看到几块花圃种着含苞未放的花,仆从说:“只是如此而已!”向当地人询问,才知道(这个地方)最初种植花木时,平原像手掌一样(平坦),上千亩的花圃连在一起,五彩缤纷的颜色错杂其中,这就是成为奇特景观的原因呀。此后居住此地的人越来越多,各自建造围墙篱笆来隔开土地,树木一丛丛地生长,花虽然生长繁盛,却被遮住看不见了。游玩的人只是羡慕这里昔日他们听到的美景,因此纷纷赶来聚集在这里罢了。于是(我们)靠近路旁的老树席地而坐,过了很长时间才能够到花圃主人住所后面的小亭子休息。年少年长不再排序,卧下或是起身,坐着或者站立,
93、怎么方便怎么着,各人也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举起酒杯互相劝酒,傍晚了还不能回去,这大概是我多年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适意的游玩了。我平生愚钝耿直和别人相处也很少和谐,交往很深的知心朋友,二十年来也有一大半去世了;还存活的,今天一起玩的诸位君子也占了一半了。诸位君子或为官或归隐或游学,各有不同的志趣,可是陆续来到这里相会,时间长的有好几年,短的也经历了一年多,难道不是世上的事情很难企求(大家能够相会于此)却又是可以庆幸的吗?可是寓安这一次出行,也就剩十多天的时间。因官职被罢免而将要回去的,是方文辀了;事情办完了准备回去的,是张朴村呀;等候选用将要上任离开的,是刘师向;只有王篛林还在做官,也将要告老
94、回乡了。估计明年花开时还停留在这里的,只有我一个人了。难道只有我衰老疾病羁旅孤独,这样欢聚的快乐难以再有?就是诸位君子行踪分离,栖息托身的地方各不相同,即使(今后所在之处)山川景物比现在美十倍百倍,而师长老友,能像这次漂泊天涯却聚在一起,开开心心、手握着手的游玩机会,恐怕也不能够多遇呀。因此各人用诗来记叙这次聚会,而我为这一次游玩写一篇游记。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95、。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96、。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致:达到B自公仕宦四十年 仕宦:仕途C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 困踬:遭受挫折D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瞻依:瞻仰依恋解析:选B动词,做官。2下面各项不全是称颂欧阳修的文才德行的一组是()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功名成就,不居而去豪健俊伟,怪巧瑰琦ABCD解析:选D第句不是称颂欧阳修文才德行的,而是说欧阳修的政治功绩。3下面关于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王安石运用四
97、个恰当传神的比喻,对欧阳修文章的特点从质、文、辞、韵几个方面作了准确而又生动形象的阐述。B文章不仅高度评价欧阳修的文学成就,而且对他在政治上的贡献和崇高的品质,进行了褒扬。C文章在结尾写到了自己是如何地倾心怀念,深叹自己今后将无处请益,无所依归,感情十分真挚。D文章整句散句交错使用,长短错落,显得既严整而又活泼雍容,可以说既有王安石文章一贯斩截精悍的特色,又有欧阳修散文纡徐淡泊悠扬婉曲的长处。解析:选A应是“质、文、韵、辞”。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2)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3)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98、答案:(1)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2)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3)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参考译文】祭欧阳文忠公文大凡事情有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尚且难以预料;更何况(有些事情)天意幽冥难懂,又哪里是人可以推想得出来的呢?然而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必定能够流芳后世。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像先生您的器量恢弘、材质深厚,智慧高超、见识远大,再加上学术的精深微妙,所以充满在文章里头,表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放杰出,
99、那么的高峻雄伟,那么的奇特巧妙,那么的不同凡俗。蓄积在胸中的,浩瀚得有如江河汇聚起来;发露在外面的,灿烂得有如太阳、星星的光辉。您清雅的风格,有着幽洁的韵味,悲凄的地方好像旋风、急雨突然降临;您雄壮的辞语、恢弘的论辩,畅快得好像轻车骏马在奔驰一样。当代的学者,不必问他认不认识您,只要拜读过您的文章,那就能够了解先生您的为人了。唉!从先生您出来做官,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有时升迁,有时贬谪,往复不定,真会让人感叹世路实在是崎岖难行啊!您即便是困顿挫折,进退两难,屡遭贬谪,流离不定,而始终不被击倒,因为公共的舆论是有一定的是非。(所以)在您已经被压抑之后,又能够再度受到重用,于是名声在当代显著。先生您
100、果决勇敢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到了晚年仍丝毫不衰。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顾念自己死后的各种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托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的人。(后来果然)您(准确地)决定国家的大方针、总决策,从容指挥,应付自如,定出安定天下的大计,真可以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优秀人才。当您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地离开了朝廷,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您将会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和贤人长相伴左右。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结交往来的人呢!又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目中最向往、敬慕而瞻仰依靠的人呢!唉!盛衰兴亡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那么我能去追随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