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0782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十四)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它们中的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解析:选D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及木本植物是生产者,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猎隼等是消费者,秃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但是

2、,生态系统除包括上述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无机环境,A错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但并不是所有的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秃鹫是分解者,C错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正确。2如图所示为某池塘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生物甲与

3、生物乙之间的关系肯定不是互利共生解析:选A由图可知,有生物乙和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均呈“S”型增长,A错误,C正确;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说明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应呈同步性变化,有生物乙时比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少,说明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关系,D正确。3.某种食用螺被引进河流人工养殖,结果迅速蔓延至稻田,疯狂吞噬水稻,现用一种能捕食该螺的鳖进行防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螺和鳖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取相同的方法B78月份螺的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C从种群特征分析,89月份螺的种群密度低的原因最

4、可能是憋的大量捕食D螺与鳖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解析:选A调查种群密度时,由于螺的活动能力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鳖的个体大且活动能力强,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由图中曲线斜率可知,6月份前后螺的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B错误;从种群特征分析,89月份螺的种群数量几乎没有增加,原因最可能是出生率非常低,C错误;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螺与鳖都属于消费者,因此不能构成食物链,D错误。4如图表示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及作物产生的价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代表防治成本,曲线代表作物价值B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B点能获得最大收益C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

5、降低D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解析:选A有害生物的密度越大,用于防治的成本越低,即投入的成本会越低,甚至低于作物产生的价值,且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投入的防治成本会迅速下降,所以曲线代表防治成本,曲线代表作物价值,A错误;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差值最大时获得的效益最大,B正确;两条曲线均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下降,说明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而降低,C正确;两条曲线有两个交点,两曲线相交时,作物价值与防治成本相等,D正确。5下列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解读,合理的是()A图1所示为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图2所示为曲线条件下种群的存活率B鱼类捕捞在图1

6、的e点和图2的g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C若图1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曲线为培养早期,曲线的cd段酒精大量积累D图1中曲线的f点与图2曲线的g点,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选C分析曲线可知:图1中曲线为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的“J”型增长,种群增长不受密度制约,因此不能用图2表示。图1的e点对应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2的g点对应种群存活率最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要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该选择K值时进行。酵母菌培养早期近似呈“J”型增长,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条件下呈“S”型增长,cd段为衰亡期,是有害物质酒精大量积累所致。图1中曲线的f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而图2的

7、g点后比g点时的种内斗争要激烈。6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解析:选D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7如表所示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

8、量能量J/(hm2a)1.0510103.501094.55109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不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 J/(hm2a)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1010J/(hm2a)解析:选D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占其同化能量的比例为(1.0510103.501094.55109)(1.0510103.50109)100%35%,A正确;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0109)2

9、0%1.4109 J/(hm2a),C正确;田鼠种群只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一部分,其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1.0510103.50109)20%3.501010 J/(hm2a),D错误。8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量(102 kJ/m2)750200.98500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去除甲和丁后,丙增多乙减少解

10、析:选B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应为:;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0.14;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减少;除去甲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9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2为a、b、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图1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腐生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C图2中a、b、c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abcD图2中a、b、c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解

11、析:选D在图1中有两条捕食链:草兔狐及草昆虫鸟狐,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图1中腐生细菌为分解者,不占有营养级,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图2中a、b、c三者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量增加(减少),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据此判断c是草,食物链关系是cba,C错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三个方面,a、b、c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正确。10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碳以CO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12、降低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解析:选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就越少,B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二、非选择题11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老鼠同化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未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_。(2)图中“?”指的是_的能量。(3)生态系统

13、的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4)若该生态系统中有草、鼠、兔、蛇、狐和鹰等生物,食物网如图2所示。该食物网中同时具备图3所示的两种种间关系的生物是_。若鹰捕食对象为其直接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_kJ的能量(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食物链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用于呼吸作用产生热能以及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包括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及未被利用的能量),故图中“?”指的是未被利用的能量。(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4)图3中的两种种间关系分别为捕食和竞

14、争,而图2食物网中鹰与蛇之间同时具备捕食和竞争的双重关系。鹰的捕食对象有兔、鼠和蛇,若鹰捕食对象为其直接提供的能量均等,则兔和鼠(第二营养级)共提供的能量占2/3,蛇(第三营养级)提供的能量占1/3,再根据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已知高营养级能量,求至少需要消耗低营养级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鹰同化1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2/3)20%20%(1/3)20%20%20%58.3(kJ)的能量。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未被利用(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鹰与蛇58.312如图1表示某草原自然保护区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

15、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图2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_。(2)图1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与_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3)图2所示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若去除昆虫,且草的数量不变,则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4)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的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2

16、)图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消费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速率相当,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根据图2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高原鼠兔鹰,草昆虫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草昆虫高原鼠兔鹰,草高原鼠兔鼬鹰。去除昆虫后,鹰由原来的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变成第三、第四营养级,又因草的数量不变,所以该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4)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其天敌鼬、鹰等的数量减少,这会使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所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

17、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的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答案:(1)CO2(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3)5增加(4)丰富度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其天敌鼬、鹰等的数量减少,进而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13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模型(图乙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_。(2)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

18、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4)图乙模型所示的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_。(5)图丙表示与图乙相关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H和P曲线中代表害虫变化的是_。解析:(1)人工湿地中有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还有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故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人工湿地中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而生产者能吸收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4)从图乙所示曲线图可看出,天敌种群数量随着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害虫种群数量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增加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天敌种群数量减少害虫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由此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由图乙可知,害虫的种群数量在N2上下波动,天敌的种群数量在P2上下波动,故代表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N2、P2。(5)根据图丙中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先增加者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害虫),“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为捕食者(天敌),故H曲线代表害虫变化。答案:(1)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垂直(3)生产者和分解者(4)(负)反馈P2(5)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