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七律长征课后练习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一二三基础练习一二主题探究一二拓展提升三一、同音字填空。y天()悬()发()()齿d()过难关()日如年()忌()绝涯崖芽牙渡度妒杜su 线()()以()链()呐l 碧()效()纪()考()索所锁唢绿率律虑二、将下面的词与相应的解释用线连起来。只等闲 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腾细浪只把它看成很平常的事。尽开颜小泥丸在脚下滚动。走泥丸全部露出笑脸。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磅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n”,另一个音读“bn”。()2.“三军”指的是三路长征大军。()3.“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4.颔联的节
2、奏划分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揭题导读1.七律(判断正误)(1)“七律”每首八行,每句七字。()(2)“七律”每两句一联,共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3)“七律”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2.长征(查资料填空)_年_月,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_个省,爬雪山,过草地,行程_,于_年_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41011二万五千里193510二、长征之难与红军之勇1.点面结合写场面(1)这首诗是围绕“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这是“面”的描写,然后选取了五个“点”,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红军不怕
3、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你根据提示加以概括。攀(五岭)越()渡()夺()翻()(2)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的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胜利,从诗中“_”一词可以看出。乌蒙金沙江泸定桥岷山喜悦尽开颜2.对比鲜明悟精神(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A.比喻、夸张B夸张、拟人C.比喻、拟人D排比、比喻A诗句中的“_”和“_”写出了山的高大险峻,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中,这些不过是“_”和“_”,以此衬托出红军战士_ 的高大形象。逶迤磅礴细浪泥丸不畏艰难(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经典战役:巧渡_和飞夺_。金沙江泸定桥“
4、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下面关于这对反义词在诗句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个经典战役带给战士们的心情是不同的,“暖”说明战斗的轻松,“寒”衬托出战斗的激烈。B.这两个经典战役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一个是在春暖花开的春天,一个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C.“暖”和“寒”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暖”字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寒”字表现了红军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C“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来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_好。“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十分恰当。“悬崖”就显得很普通。一、主题积
5、累1.根据语境填诗句。小明要参加学校足球队的选拔考试,但是他得知参加选拔的同学有很多,而且有一些同学还经过了专业的训练,小明有些担心,怕自己选不上。作为他最好的朋友,你准备用七律长征中的“_”这两句诗来鼓励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根据课文内容选下联。(填字母)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_ A.巧渡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B.盘桓四海遨碧波笑看苍穹A二、延伸阅读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清平乐”是_,“六盘山”是_。词牌名题目2.体会词句
6、的意思,写出词句所描绘的景象。(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_(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_秋高气爽,万里晴空飘浮着几缕淡淡的白云,伫立山顶,极目凝望着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六盘山上雄峰挺拔,猎猎西风吹卷着红旗。3.理解下面词句的意思,作选择。(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A.万里长城。B长征的目的地。这两句词()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积极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BB(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推翻蒋介石国民党政权。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A三、百字练笔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说“长征精神”:_示例:“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