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18401900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011945年: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3)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革命事件(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
2、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3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排查纠错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国门,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虎门销烟仅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2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
3、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输出资本、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爆发。()点拨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4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5人们从反对外国侵略的角度,对义和团运动评价较高,但不可忽视的是,义和团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的一切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6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所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没有本质的区别。()点拨大同平均与发展资本主义是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设想的不同社会制度,二者有本质区别。7
4、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点拨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性质的农民运动。8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点是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对外来侵略。()9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而不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10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未推翻封建制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11“五四精神”指的是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12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
5、阀的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13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超过革命力量。()点拨中国共产党因不成熟而犯了右倾错误才是国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因素。1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抗战力量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级,也包括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反革命阶级。()15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16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但不能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也不能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全结束。1
6、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考点一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核心词:商品与资本输出、以华治华、社会性质巨变、禁烟运动、自发抵抗1列强侵华史实与特征(1)鸦片战争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过程: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
7、主义的需要。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列强侵华阶段特征18401894年:军事上以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实行商品输出,英国占主导。18941931年:以“以华治华”为主,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19311945年: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扶蒋反共;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2中国人民多种形式的反侵略斗争(1)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
8、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考例1提取历史图片有效信息能力(2014上海高考)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A宁波B广州C上海D
9、福州知识定位近代列强对华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解题关键从题干可以看出口岸甲关税收入持续攀升并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口岸,近代上海是中国乃至东亚最大的经济中心,故排除A、B、D三项,答案选C。答案C四读法破解图表数据信息1读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基本内容、注释等构成,标题规定着图、表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是展示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内容,是答题的着眼点。因此,同学们在读图时应充分挖掘图、表蕴涵的信息。2读注释。图、表下的注释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图、表内容。3读题干,并将从图中提取的信息与设问相链接。4读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判断。考例2通史视角审视列强侵华阶段
10、特征(2014海南高考)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定位列强侵华“门户开放”政策辨析选项材料中“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体现,该政策主要是扩大美国在华的特权,故C项正确;此时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中国,故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义和团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D项错在推进,与题干意思相反。答案C以通史观审视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及影响1阶段特征(1)
11、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祼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2)18941931年: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3)19311945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4)19451949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2双重性影响(1)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2)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
12、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考点二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核心词:社会主要矛盾、平均主义、学习西方、民主革命开端、革命团体与政党、民主宪法、责任内阁、封建制度与帝制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1)原因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带来新的灾难;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推动了农民起义。(2)过程:金田起义攻克南京,建立政权天京事变,由盛而衰天京陷落。(3)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
13、实行圣库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等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4)意义: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探索(1)背景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准备组织上:组建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政党。思想上:孙中山
14、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3)武昌起义: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4)成立共和国: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5)颁布宪法:1912年3月,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6)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15、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考例3关注新材料、新情景的辨析能力下图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知识定位辛亥革命局限性材料解读材料表明,1917年新上任的知事(县长)仍是一位封建旧官僚,遵循封建习俗,“非新派一流人”,这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旧的封建习俗和思想仍然存在,故B项正确。C项材料不能体现;1898年维新变法,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A、D两项明显不符
16、合逻辑。答案B考例4史观社会史视角审视辛亥革命(2013天津高考)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知识定位辛亥革命功绩社会史观解读材料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信息“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二是全国报纸销量大幅增加。辛亥革命前后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由封建帝国向民国转变的时代,人们期望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所以答案是A项;临时约法的颁布在一
17、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报纸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销售量增多的信息,排除B项;C项大力倡导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普遍”不符合史实。答案A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1从革命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来看(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2)思想上: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经济上: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3从社会史观来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
18、“剪辫易服”、文明礼仪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考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探索核心词:国共合作、农村包围城市、土地革命与改革、右倾与“左”倾、幼稚到成熟1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中国共产党成立(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2)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两点意义:是新型的
19、工人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3国民大革命(1)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4国共的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4)开创革命新道路:毛
20、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5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6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7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的罪行一个意图:征服(吞并)中国。滔天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2)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
21、导的敌后战场。三个方面和三个战略阶段: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四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8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22、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1947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考例5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23、中“走路”“举旗”问题(2014海南高考)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知识定位国民大革命中共革命道路的探索辨析选项依据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当时中共革命目标比较明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
24、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项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答案B近代中国的“走路”问题维新变法:走日本人的路,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走美国人的路,主张民主共和制。五四运动后:走俄国人的路,宣传十月革命,教条主义严重。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走自己的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考例6关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矛盾及国共关系变迁(2014福建高考)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发表“八一宣
25、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知识定位抗日战争社会矛盾国共关系解题关键注意材料中的“长征期间”是19341936年,关键信息“民族矛盾加剧”。长征时期,此时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C项是1935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927年;B项针对的是共产党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D项时间是1945年,排除。答案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变迁1国民革命时期(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
26、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土地革命时期(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2)依据: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3抗日战争时期(1)政策:联蒋抗日。(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4解放战争时期(1)政策:自卫反蒋。(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考例7关注隐性热点中国梦、独立富强(2014天津高考)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
27、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知识定位近代中国的外交独立、富强把握题眼从题干的内容可知,近代中国的外交由遭受列强的欺凌到逐渐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再到与列强平等签约、取消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逐渐取得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A项早在1840年就已开始;B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实现。故应选C。答案C多元视角看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1从国
28、家关系的角度: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革命史观)2从政治的角度: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3从经济的角度: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
29、环境和条件。(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押题1(立意:现实热点的历史思考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2014年4月17日在某一重大历史事件119周年之际,中国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海域,40架战机飞赴钓鱼岛空域宣示主权。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此次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签订了体现了帝国主义对华商品输出要求的条约C中国此后一度丧失台湾、钓鱼岛领土主权D事件发生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答案B解析20141191895,由此可知历史事件当为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其内容体现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故B项说法有误。押题2(立意:中国梦的历史诠解独立民主梦)“有两种梦想推动
30、着近代中国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地位,消除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历史时期是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追求民主独立、消除阶级压迫”是材料中两个中国梦的主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赢得民族独立的标志,故解放战争时期从时间上最符合要求。押题3(立意:从追梦视角解读太平天国运动)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D颁布天朝
31、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答案D解析材料中“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分别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组织起义力量、发动反清战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变革中国和“天京变乱”,故答案选D,A、B、C三项与题意要求不符。押题4(立意:热点不同阶级复兴民族梦探索)中国梦的出现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的,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人人共享的人民梦,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的认识应该是()A农民阶级的天国梦B洋务派自强求富梦C
32、维新派的改良梦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答案D解析由信息“现代化的政府”取代“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即可判断此时的“有识之士”当是戊戌变法之后,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进步人士,“推翻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此时的主流思潮,故选D项。押题5(立意:把握主干中国近代化的主题)2014年7月4日新浪新闻网怎样研究中国近代史:“我们的首要问题,是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结合我国近代史上的问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全面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C反抗外来侵略,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中国近代史前期是指从鸦片战争到
33、五四运动这段时期,期间虽然发生过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但这只是其中很短一段历史,纵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走工业化道路的方向十分明确,故选D。押题6(立意:关注历史常识的命题价值年号与纪元)从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和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2014届学生查找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A东瀛束手,九州同庆B“百万雄师过大江”C开国大典举行新中国成立D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答
34、案A解析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历1949年,备选项只有“东瀛束手,九州同庆”(日本投降)不符合时间要求,其它备选项皆发生于1949年,故答案为A。押题7(立意:现实与历史的联系)2013年6月,欧盟决定启动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1300亿人民币,这场中国遭遇的“史上最大”贸易争端可能影响中国40多万人的就业。许多网友发出了以下愤怒的呐喊:欧盟向中国挥动反倾销大棒请回答:(1)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以上“呐喊”材料所提到的相应历史事件。(2)分析“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答案(1)事件: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英国发动
35、了鸦片战争;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历史因素: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一、选择题1(2014山东高考)“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所给材料看,面对这一条约,近代中国人主张发展经济以应对列强,这就说明这一条约主要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体现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的只有马关条约,故
36、答案为D。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是关键信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西方侵华的工具与此命题立意主旨一致,故选D。3右侧漫画讽喻的是()A清朝政府颟顸B袁世凯的狡诈C欧美友邦短识D北洋政府无能答案D解析图片中日本服饰打扮的人物谋求中国的山东主权是关键信息,反映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史实,此时中国处于北洋政府统治之下,故选D
37、。4(2014上海高考)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A国民政府B中华苏维埃政府C北洋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答案A解析(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1927年取代北洋政府,194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是其间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排除C、D两项;中华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建立的区域性政权,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撤销,排除B项;1943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国民政府,答案选A。5(2014浙江高考)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
38、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信息。从材料信息“苏联顾问”“武汉胜利”“攻克南京”等可知,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情况,故C项正确;苏联成立于1922年,故排除A、B两项;全面抗战时期,不可能出现“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的场景,排除D项。6(2014新课标全国卷)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
39、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37年11月”进行分析。1937年11月正处于中国淞沪会战晚期。日本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并逼近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故本题选择A项。B、D两项并不是当时顾维钧的主要想法,而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某事件被称作以反满的汉民族主义为主要号召的“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答案B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
40、级掀起的革命运动,冲击了封建统治,受时代影响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意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改革运动,义和团扶清灭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改革运动,以“反满”和“汉民族主义”为号召的历史现象只有太平天国运动符合,故选B。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C解析“从制度建设方面防止个人大权独揽”是命题立意所在,“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是材料隐含的
41、解题关键信息,颁布于1912年,体现三权分立理念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能体现以上要求,故选C。9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堪称本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我们不能发现它们都()A反映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只适合美国,不是中美两国共同性,故选D。10(2014山东高考)“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
42、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从所给材料看,强调的是整个民族有了统一的指挥,全民族一致对外,也就是强调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显然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答案为C。A项体现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打倒国内的北洋军阀,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发展,排除B。D项强调的是解放战争,而不是全民族的一致对外,排除D。11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
43、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BCD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27年秋收时节指的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秋收起义。故选A。12(2014安徽高考)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ABCD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的战役地点和所处的时期进行判断。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属于战略反攻时期;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按照历史进程顺序排列可知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后,我们再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
44、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系。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西方民主得了什么病材料二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
45、队和政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说“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如何评价“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答案(1)制度: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主要表现: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教训:不能简单模仿他国,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要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2)革命策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理论。原因:
46、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不同于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评价: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地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促成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中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促成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信息“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即可作答;第二小问联系建国初期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第三小问从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角度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信息“新
47、的革命策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无视莫斯科”即不同于俄国革命道路来作答;第三小问联系教材知识作答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英国明清时期的中国禁烟运动(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的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50字左右。材料二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美国对日本侵略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材料三侵略
48、与学习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3)甲午战争中国固然失败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评分标准项目要求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述赋分标准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68分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合乎逻辑4
49、6分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晰缺乏逻辑24分(1)写作示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英国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偶然)。(2)观点一:破坏性。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使日本的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日本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观点二:建设性。美国对日本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促使了新思想的产生,推动了日本改革从而使中国开始向近代社会过渡。观点三:两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3)原因:经过甲午战争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外,拿到中国2亿3千万两的赔款,很快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理解:政治: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思想: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产生了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潮、民主科学思想等进一步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