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四语文周练试题(5.7) 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床第之私 姿意妄为 编篡 坐月子B、平添 出其不意 修葺 青睐C、原型原型毕露 直接直截了当D、附加无以复加 风声谈笑风声2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愆期(yn) 垝垣(u) 陨落(yn) 帷裳(chn)B攘诟(u) 溘死(h) 侘傺(ch) 公姥(m)C伶俜(pn) 遗施(wi) 否泰(p) 鲑珍(xi)D袅娜(n) 蓊蓊郁郁(wng) 敛裾(j) 斑驳(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
2、,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贪官污吏们在受贿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习惯了浑水,很快也就心无顾忌,厚颜无耻了。D、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4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乌石镇紧紧抓住该镇的经济支柱产业渔业大摆擂台,及时开拓远洋捕捞的路子,渔业生产迅速发展。B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森林和香花医院”,我国是否有一些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C这几年的艰苦创业,何维甫所在的畜牧兽医站得到了当
3、地干部群众和上级部门的好评。D现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胶东半岛、辽中南地区已被人们很形象地称为五大城市群。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喊:走啊走!B 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C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D 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
4、文字,完成小题好望角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
5、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
6、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7、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
8、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6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7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8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9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彭 林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
9、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
10、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
11、,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
12、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
13、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有删改)10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D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11根据文意
14、,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2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4分)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
15、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
16、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
17、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
18、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 为具牛酒饭食 具:备办 B. 以故城中益空无人 更,更加 C. 幸来告语之 幸:幸亏 D. 皆衣缯单衣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比诸侯之列B.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常以身翼蔽沛公。C. 且留待之须臾 若属皆且为所虏。D. 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常为晋君赐矣15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B. 西门豹
19、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C. 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D. 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
20、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16翻译(2小题,计6分) 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 四、默写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六道题)(6分)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子曰:“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2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8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19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六、命题作文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精神生活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著名作家毕淑敏曾写过一篇题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散文。她说,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
22、,第三间用于安放自己。你需要怎样的精神生活,又将怎样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呢?请以“我的精神小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题目自拟。参考答案1B【解析】A、床第(笫)之私 姿(恣)意妄为 编篡(纂)C、原形毕露D、谈笑风生2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汉字字音。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A项: 愆 期 qinB项: 溘 死kD项:袅娜 nu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
23、】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3B【解析】无4D【解析】(A用词不当,“大摆擂台”改为“大作文章”,B语意不
24、明,去掉“是否”,C结构混乱)5D(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A项的“按耐”应为“按捺”;B项的“耗废”应为“耗费”,“坚辛”应为“艰辛”;C项的“振耳欲聋”应为“震耳欲聋”。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6(1)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7(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
25、摸一摸。(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8(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
26、,“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每条2分)9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性、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解析】6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7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8此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9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
27、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来阐述 10C11D12中国人按照礼来生活的,通过礼自别于禽兽;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礼是民
28、族凝聚的核心。(4分。每点1分。)【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项,“只要就”条件关系绝对化错误,原文是“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B项,这一观点是中国人的看法,而并非所有人的看法。 D项,事实混乱,“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并不是西方文化的思想,而是中国文化的。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推断的能力。推断应有依据。A
29、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春秋乱世有很多原因,不能证明理论的不可行。C项,是因为中国人从小到大“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所以“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再进行推断。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这句话,然后到这句话的前后寻找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概括。题干中的这句话在第二段的结尾,故答案应在其后,第三段的开头说“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
30、物则不能”“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第四节说“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C14D15D16看情景河神留客太久了,你们都离开这里回家吧。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解析】13幸:期望,希冀。14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介词,因为;用 C暂且;将要 D均为动词,可以翻译为:给15A项:从文中可知:并不是立即打扮投入河中,而是洗沐之”往下,“为治新缯绮縠衣 ”“为治斋宫河上 ”“为具牛酒饭食”“共粉饰之 ”等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
31、。染为河伯娶妇的隆重气氛,因而也就更深刻的揭露了三老、廷掾和巫祝等故弄玄虚、愚弄民众的狡诈嘴脸。 B项:从文中可知,西门豹并没有把廷掾投入河中,而是借口等待的时间太长了。顺势结束了这一场闹剧。C项:“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这个表述不准确,阻碍御道是汉代以后的事情。而且当地百姓非常拥戴西门豹,当地官吏听从了百姓的建议。原来的渠道也并没有改变。D项: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一篇 历史散文,但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在叙事上,不是采取第三人称作客观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如第一大段用西门豹和父
32、老的对话,揭开了为河伯娶妇的内幕。第二大段用西门豹和女巫、三老、廷掾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西门豹的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划。如写西门豹故作虔诚,“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写廷掾、豪绅的狼狈相,则用“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写西门豹为惩治女巫、三老,则说“巫妪何久也?”,“弟子何久也?”就把故作焦急的神情写出来了。写巫妪的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则说“是当为河伯妇”,真是说一不二。16略参考译文【原文】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诃伯娶妇
33、,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11),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12),(行)十余日(13)。共粉饰之(14),如嫁女床席(15),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16),又困贫(17),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18),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19)。”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
34、河上,幸来告语之(20),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注解】所疾苦:所痛苦的事。河伯:河神。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常岁:每年。赋敛:定额收费。祝巫:古代以祭祀神鬼,消解灾祸为职业的人。祝,庙祝;巫,女巫。行视:巡视。小家女:贫苦人家的女儿。娉取:下娉娶走。娉,通“聘”,定婚;取同“娶”。缯(zng,增):丝织品的总称。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縠(h,胡):有绉纹的纱。闲居:单独居住。斋戒:祭祀前,沐浴更衣,素食,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治:建造。(11)斋宫:斋戒的住屋。张挂缇(t,题):橘红色的丝织品。又正义引顾野王云,“厚缯也”。绛:深红色。帷,帐子。(12)具:备办。(13)行:经过。
35、(14)粉饰:装饰,打扮。(15)床席:床帐枕席之类。(16)益:更,更加。(17)又:更加。(18)即:假使。(19)溺其人民:要淹死那些不肯为河伯娶妇的老百姓。(20)幸:希望。 【翻译】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做邺县令。西门豹到了邺县,召集年高而有名望的人,询问民间感痛苦的事情。那些人回答说:“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弄得贫困。”西门豹问其原因,回答说:“邺地的三老、廷掾常年向百姓征收赋税,收取他们的钱达数百万之多,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神娶媳妇,再同庙祝、巫婆一同瓜分其余的钱,拿回家去。那期间,巫婆四处巡视,见到贫苦人家的女儿中长得漂亮的,就说这应该做河神的媳妇,当即下聘礼娶走。为她洗
36、澡沐浴,给她缝制新的绸绢衣服,独住下来,静心养性,替她在河边盖起斋居的房子,挂上大红厚绢的帐子,让女孩住在里面。又给她宰牛造酒准备饭食,折腾十几天。到时,大家一同来装点乘浮之具,像出嫁女儿的床帐枕席一样,让这女孩坐在上面,放到河中漂行。起初漂在水面,漂流几十里就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害怕大巫婆替河神娶他们的女儿,因此大多带着女儿远远的逃离了。所以城里越来越空虚,人越来越少,更加贫困了,这种 情况已经很久了。民间俗话说:假如不给河神娶媳妇,河水冲来淹没田产,淹死那些老百姓。”西门豹说:“等到为河神娶媳妇时,请三老、巫婆、父老们到河边去送新娘,也希望来告诉我,我也要去送新娘。”大家说:“是
37、。”【原文】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
38、、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11)。”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12),若皆罢去归矣(13)。”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注解】官属:指廷掾。豪长者:豪绅,当地有势力的人。里父老:被选中女子的同里父老们。以:与,及。从弟子女十人所:随从的女弟子约有十来个。所,许。衣:穿(衣服)。缯单衣:绢制的单衣。是:此、这。妪:年老的女人。趣:通“促”。催促。凡:总共。不能白事:不会把事情传达清楚。簪笔磬折:帽子上插着类似毛笔的簪子,像石磬那样弯着腰,做出毕敬的样子。(11)且:
39、姑且。须臾:片刻、一会儿。(12)状:推测之辞,犹今语“看情况”、“看样子”。(13)若:汝,你,你们。 【翻译】到了那一天,西门豹到河边同大家相会。三老、官吏、豪绅以及乡间的父老们都到了,连同观看的百姓共二三千人。那个大巫婆是个老太婆,年纪已有七十岁。随从的女弟子十几个,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婆后面。西门豹说:“叫河神的媳妇过来,看看她美不美。”巫婆们就将新娘从帐子里扶出,来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回头对三老、庙祝、巫婆及父老们说:“这个女孩不美,烦劳大巫婆到河中报告河神,需要调换一个漂亮女孩,后天送她来。”就让士兵一齐抱起大巫婆投进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大巫婆怎么一去这么久,
40、还不回来呢?徒弟去催促她一下。”又把一个徒弟投进河中。过了一会儿,又说:“徒弟怎么一去这么久不回来呢?再派一个人去催促她们!”又把一个徒弟投进河里。总共投进河里三个徒弟。西门豹说:“巫婆、徒弟是女人,不会禀告事由,烦劳三老替我进去禀告河神。”又把三老投进河里。西门豹头上插着笔,弯着腰,面对河水站着等了很长时间。长者、官吏和旁观者都非常害怕。西门豹回头说:“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廷掾和一个豪绅进去催促他们。廷掾和豪绅都跪在地上磕头,把头都磕破了,血流在地上,脸色如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吧,暂且等待一会儿。”待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起来吧。看情景河神留客太久了,你们都离开这里回家
41、吧。”邺县的官吏、百姓都很害怕,从此以后,不敢再说替河神娶媳妇了。【原文】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11),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12)。长吏终听置之(13)。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14),几可谓非贤大夫哉!(15) 【注解】发民:征集百姓。溉:灌溉。少:稍微。以:与。乐成:乐于成
42、功,共享成果。虑始:筹划商量新事物的开创。患苦:厌恶、憎恨。期:希望。给足:供给丰足。经绝:横断,截断。长吏:指县里主要官吏。(11)比近:靠近,挨近。(12)法式:法度,规范。更:变革,改动。(13)置:搁置,放弃。(14)无绝已时:没有断绝终了的时候。已,完了。(15)几:通“岂”,难道。【翻译】西门豹就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农田都得到灌溉。在开凿河渠时,老百姓开渠多少是有些劳苦的,不很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他们带来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希望让父老子弟们再想想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河
43、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并且把流经御道的那段,三条渠水合为一条,只架一桥。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17(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一蓑烟雨任平生(3)休说鲈鱼堪脍(4)为变徵之声(5)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6)到乡翻似烂柯人(7)玉盘珍羞直万钱(8)折戟沉沙铁未销【解析】试题分析
44、: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幽暗昏惑”(“幽”是幽深)、“蓑”、“脍”、“徵”、“共之”(注意与“拱”区分)、“烂柯”、“羞”(注意与“馐”区分)、“直”(注意与“值”区分)“销”(注意与“消”区分)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19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解析】试题分析:18首先抓住
45、上阕所写的意象“乱石”“惊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自然引起下文对英雄的仰慕。同时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从作者对周瑜的各种描写中把握人物的形象。外貌描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言谈举止“谈笑间”,看出他是一位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主要是借对年少有为的周瑜的仰慕,寄予作者年老无成的感慨。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略。【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命题作文,并要求写成记叙文
46、或散文,因此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人称。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但要注意审清“我的精神小屋”这个题目中修饰限制性的人称代词“我”,因此,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无论选择哪种角度来构建精神小屋,一定要是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而不是别人的。2、关注题蕴。本题中心词为“精神小屋”,对于它的内涵的把握,大家可以结合材料中作家毕淑敏修建的三间精神小屋,从三间小屋所盛放的事物可以看出,“精神小屋”,与“物质小屋”相对,应该指“我”的精神世界或精神境界。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爱憎;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一理想信念追求、陶冶心灵的情操;还可以是遇到困难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等。学生所写
47、的精神小屋可以和毕淑敏女士相同或相似,也可以有所不同。你可以只就其中一间小屋来写,也可以兼及两间或三间小屋,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来构建新的小屋。3、文体特征鲜明。本文要求写作记叙文或散文,因此,要把握记叙文和散文的文体特点。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级。点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点评:乐曲要有主旋律,文章要有主题。写文章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它往往是作者用客观的态度,去审视、认识、分析这个世界后,从生活中获得本质的东西和自己的感受。借此来影响、教育和感染读者。其中这本质的东西就是文章的主题。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而这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见或中心思想。 主题与文章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制约了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如把握不助主题,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使人不知所云。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了好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