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爱莲说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句的理解。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感悟莲花高洁的品质,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爱莲说周敦颐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请看课下注释,积累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作者作品 “说”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
2、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说读文言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语调语速读出感情01020304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蕃 fn淤 y颐 y濯 zhu涟 lin亵 xi鲜 xin逸 y噫 y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3、/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请自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以前的积累疏通文义。疏通文义的过程中请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它们将是你学习的重点哦!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名词、古今同义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代词,指人或事物很多只,唯独唐朝积累1:虚词“之”的用法 代词结构助词“的”标明前置宾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
4、词,无义积累:一义多词:“只”独 惟 但 唯疏通文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代词,指人或事物很多只,唯独唐朝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有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疏通文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谓之间取独更加沾染(污秽)洗清水过分艳丽贯通耸立的样子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我重点积累1常用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予”“吾”“孤”“余”等。第二人称:“卿”“尔”“汝”(“女”)、“乃”、“若”等。重点积累2词类活用蔓:名词用作动
5、词,生藤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茎重点积累3省略倒装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疏通文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主谓之间取独更加沾染(污秽)洗清水过分艳丽贯通耸立的样子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我译文:我则只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播,(闻起来)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疏通文意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6、者也。隐居避世认为品德高尚的人重点积累-判断句式古语常用“者、也”表判断,一般格式:者,也一般在主语后面翻译出判断动词“是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词表示感慨少传闻同我一样的人应当重点积累与“鲜”有关的成语鲜为人知屡见不鲜寡廉鲜耻译文: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翻译方法01留(名词)替(词语)调(语序)补(省略)删(多余)积累词语02陌生实词、重要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举一反三03一
7、义多文、一义多词、一词多义、成语译读小结悟读课文,领会主旨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环 境体 态香 气风 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写这篇文章并非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那还为了写什么呢?莲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攀附权贵独立高洁美名远扬纯真自然不显媚态内心通达行为正直自尊自爱令人尊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8、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的特征人的品质小结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 物 言 志写作方法探究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可爱者甚蕃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水陆草木之花菊牡丹2、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为了起衬托作用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贪慕富贵追逐名利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品格高洁超凡脱俗予独爱莲之莲,花之君子者也。质朴正直志洁行廉正衬反衬惜厌美读涵泳关注
9、语气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语气陈述语气,惋惜之情疑问语气,概叹之意感叹语气,鄙视厌弃美读指导:读出不同语气,重读缓读标红色字贪慕荣华追名逐利志向高洁隐居避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菊花隐逸者莲花君子牡丹富贵者托物言志(象征)莲君子之德: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三种手法(托物言志、象征、衬托)三种类型(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一种志趣(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知识小结能力训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因为它_。我爱 梅花,因为它 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我爱 竹子,因为它及凌云处尚虚心,恰如耿直坚强、虚心谦让的志士。我爱 兰花,因为它 默默绽放,恰如淳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高士。我爱 蒲公英,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顽强不屈、随遇而安的斗士。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