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老王第一课时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认识作者,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3.品读课文,把握老王的形象,体会老王的悲苦命运以及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杨绛隐身衣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代表作还有散文干校六记、翻译作品堂吉诃德等。钱锺书(19101998),本文作者的丈夫,字默存,作家、学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1.在不同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2.享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社会威望,相应的年纪也都比
2、较大;3.常常从事与文化、教育相关的工作。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受了不少迫害。但是,老王并不在乎外界对他们夫妻二人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尊重这夫妻二人。就这样,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写作背景荒僻 p塌败 t取缔 d凑合 he镶嵌 qin门框 kun伛 y翳 y骷髅 k lu攥着 zun滞笨 zh琢磨 zu mo侮辱 w愧怍 ku zu读准字音塌败:塌陷破败。伛:弯腰曲背。翳: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滞笨:呆滞笨拙。愧怍:惭愧。荒僻:指人迹罕
3、至且偏远。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zu mo:思索;考虑。zhu m: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琢磨理解词义自主讨论:(1)从介绍老王、片段回忆、重点回忆三方面,梳理全文结构。(2)依据文章结构,大致梳理作者的感情线索。整体感知理清结构,把握感情第一部分(14)多角度展现老王孤苦、微寒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第二部分(57)回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表达了对老王的尊重、感激和同情。第三部分(822)详写老王临终前一天赠送香油和鸡蛋给“我”的事,既表现了老王对“我”家的深厚情意,又抒发了作者的感念和愧疚之情。整体感知 走近人物老王是个怎样的人?(14)表明老王是个很_
4、的人;(522)表明老王是个很_的人。苦善良课文解读再读课文,体会老王的苦段落老王的基本情况苦第一部分14职业:家庭:健康状况:居住条件:走近老王再读课文,体会老王的苦段落老王的基本情况苦第一部分14走近老王职业:蹬三轮的失群落伍单干户谋生艰难、孤独、备受轻视家庭: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孤苦伶仃健康状况:只有一只好眼天黑了就看不见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身体有残疾精神受折磨居住条件:荒僻破破落落塌败条件简陋、环境恶劣说说开篇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在内容上,交代老王的职业,表明“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表现“我”与老王的关系融洽;在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老王身世的介绍。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5、。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揣摩体会第3段最后一句中的两个“也许”和“更深”有何含义?也许:不确定,猜测,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不被人重视。没有追问,是尊重,也是善意。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更深: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我”在这样的条件下仍坐他的车,则是对他的关照,体现了“我”的善良。揣摩体会读课文第522自然段,说说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老王的“善良”。送冰块,冰大一倍,冰价相等。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拿钱。临终前送来香油、鸡蛋。老实厚道善良仁义知恩图报善概括归纳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
6、想到这点。这一句是对前面的“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的补充说明,表明老王从来没有想过要占“我们”的便宜或是欺负“我们”,可见老王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思考:这句话表明了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大概”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大概”表示一种猜测,它并非是老王的想法,而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做出的一种猜测。揣摩体会保护作者,体谅作者,突出了老王细心、朴实、厚道、善良的特点和品质。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揣摩体会1.认识了作者,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2.积累了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思。3.在作者的记叙中,走近了“老王”,认识了这位虽饱尝生活艰辛却依然善待他人、热心帮助他人的人。课堂小结1.反复诵读课文,在文中找到并勾画出描写老王的词句并做上批注。2.思考课文结尾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课后练习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