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讲: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一“百家争鸣”主题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地位(1)儒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孟子提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仁义”“王道”“人定胜天”的观点,儒学成为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不被统治者重视。(2)墨家:墨子开创,主张 “兼爱”“非攻”,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的利益,一度成为显学。(3)法家: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为各国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备受统治者推崇。(4)道家:老子开创、庄子继承,提出“道”的哲学思想、辩证思想和“无为”的治国思想,在西汉初年成为主流思想。主题2: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1)儒家的“仁政
2、”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2)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3)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4)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史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德治、仁政有利于争取民心,巩固统治,与当今“以德治国”、“重视民生”、“以人为本”理念有相通性。史料二: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韩非子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法家强调实事求是、及时改革的治国主张及发展史观成为历代社会改革的理论依据。二汉
3、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题1: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以神权限制王权。(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名师点津:董仲舒新儒学的“新”,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主题2: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史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
4、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强化了王权的权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树立有效的统治秩序。史料二: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话的主题,思想文化的一统有利于政治的一统,也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主题3:评价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1)积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
5、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2)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例1:(2011广东高考)“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答案】C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理解实施“仁政”与“分田制禄”间的关系。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例2:(2010 山东高考)“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6、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审题突破:审题关键一是理解引言的意思;二是清楚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区别。本题容易误选为儒家“仁爱”思想。题中意思是: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的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例3:(2010天津高考)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D审
7、题突破:审题关键是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并进行问题转换。此题可将问题表述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什么”。“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命题感悟: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是体现民本、仁爱等方面的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的影响。能力立意上注重文言文阅读和信息获取、不同流派思想的比较能力。例4:(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
8、墨家D法家【答案】D例5:(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答案】B例6:(2012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答案】C例7:(2012年天
9、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答案】(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分)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2分)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
10、题点:思想道德规范建设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古代民本思想2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
11、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题点:核心概念“天人感应”说3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追求真善美,遵纪守法4“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一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有关儒家思想的新材料5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参考答案:1A2B3B4A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