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01162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张掖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命题学校 张掖中学 命题 汤万盛 审题 刘希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书洪范的这一记载印证了周武王推行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周武王战胜殷商之后,于是分封诸侯。这反映了武王推行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此即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

2、时带兵随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并没有体现宗法制度,故排除A项;郡县制之下不会有诸侯,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分封诸侯,而不是王位的继承,且周朝并不推行禅让制,故排除D项。2.“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 创立皇帝制度B.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 推行郡县制度D.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分析】从“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可以看出材料涉及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郡

3、县制,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详解】3.李晓杰在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中指出: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釆用的是混合体。这里的“混合体”指A. 西周宗法制B. 西周分封制C. 秦朝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西汉初年)刘邦釆用的是混合体”,结合所学,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即郡国制与封国制并存,故此处的“混合体”当指郡国并行制,故选D。宗法制是按行血缘等级分配主张权力的制度,且时间不符,排除A;BC是单一的地方管理制度,并非“混合体”,排除BC。4.下列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权力运

4、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B. 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 唐朝缺乏监察更易出现权臣D. 都防止了地方剖据势力出现【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三公九卿和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都削弱了相权维护了君主集权,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通过程序性分权比秦朝的三公九卿更为科学一些,故A项错误;唐朝中央有掌管监察的御史台,故C项错误;两者都是中央官制,故D项错误。5.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临时任用)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荣誉性质的虚衔,如“大学士”等。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这样承担内外事务可以不受官员的品级和资

5、历的限制,宋代的这一做法A. 有利于防范官员的权力膨胀B. 促进了政府的科学管理C. 有效的解决了吏治腐败问题D. 明确了官员的职责分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的做法,使位高者未必权重,这有助于防止官员权力膨胀,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这一做法仍存在很多弊端,不是科学的管理方式;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未有效解决吏治腐败问题;D选项错误,职位和实权的分离会造成官员职责不明确。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该制度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其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

6、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材料中的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三省六部制C 通判监督制度D. 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结合所学,材料评价的是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省制度,故选D;A项是秦朝实行的,B项是隋唐朝实行的,C项是宋朝设置的,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古代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后”“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联系所学行省制度的史实分析解答。7.“唐朝那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途径是A. 世袭爵位B.

7、 察举征召C. 科举考试D. 高官举荐【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拓宽了平民子弟通向社会上层的通道,故选C项。世官制为先秦官吏选拔制度,唐代有爵位世袭,但已经不是主流选官制度,排除A项;察举制度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排除B项;高官举荐不是唐代主要官吏选拔形式,且不符合材料“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描述,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学生只需根据材料定位的时间和“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的描述即可作出解答。8.汉末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都是虚设于郡县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它们在地方动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

8、成具实权的行政区,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当它们兵强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的念头。州、道、路的变迁表明了()A. 二级行政比三级行政更加稳定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地方监察权与行政权从未分离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断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监察派出机构”逐渐转变为“实权的行政区”,但又容易产生对抗中央的可能。可见,中央符合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故B正确;二级行政不一定就比三级行政更加稳定,排除A;C中“从未分离”说法绝对,排除C;古代地方制度演变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排除D。故选B。9.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

9、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A. 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 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C. 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D.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和“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项;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可知不是政务的执行,排除A项;材料“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说明军机处仍旧是一个內侍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职能可知军机处不能决策,排除C项。故选D。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

10、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自然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故A正确;BC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1.在古雅

11、典,如果一位公民名字被大多数人写在陶片上,他将被放逐。这种情况开始于A. 梭伦执政时期B. 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C.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D. 苏格拉底执政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公民的名字被大多数人写在陶片上,他将被放逐”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结合所学,梭伦改革没有陶片放逐法的内容,排除A;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监督的机制,故选B;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不符合“开始”的限定,排除;苏格拉底是教育家和思想家,不是政治家,排除D。12.下表为伯利克里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该表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类型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奴隶梅迪克(外邦人

12、)公民(成年男子)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168000人200000人32000人约40000人约3000人A. 主权在民B. 轮番而治C. 少数人的民主D. 直接民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享有民主权利的是雅典公民,从表格数据发现,享有民主权利的约40000人,只占自由民的四分之一,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约3000人,仅占自由民人数的五十六分之一,可见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奴隶制下的民主,故选C。从享有民主权利的各类型人数统计不能得出主权在民的结论,排除A。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每个公民可以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B。

13、直接民主制是指全体公民遵循多数统治的原则直接参与政权工作或直接行使政治决策权的民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D。13.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内容广泛,条文比较明晰的十铜表法实现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这一转变A. 目的在于维护平民的利益B. 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 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十二铜表法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度改变了以往贵族随心所欲解释法律的局面,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这有利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选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其

14、制定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平民的利益,故A选项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不是制定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才是适应了外来移民的需要,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D选项错误。14.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罗马法A.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C. 实现了罗马经济的平稳发展D. 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是依靠法律手段调节借贷关系,这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

15、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债权人利息额度的规定,不能体现对债务纠纷的调节;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规定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英国这场改革A. 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B. 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C. 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 使得责任制内阁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光荣革命”事发1688年,时间不符,排除A;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宣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时间不符,排除B;由材料“19世纪初”和改革内容涉及选区和选举资格问题,联系所学,符合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这次改革,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广大的农民和工人的政治权利依然有限,故选C。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叶,排除D。16.2019年2月15日,特朗普借美墨边界墙问题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众议长佩洛西和民主党领袖舒默立即发表声明,称特朗普的紧急状态声明是对美国宪法的“巨大暴力”,“这是一位失望的总统在夺权”。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A. 众议院与参议院已分道扬镳B. 总统享有紧急法令发布权C.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D. 三权分立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

17、C【解析】【详解】特朗普绕过国会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结果遭到众议院和在野党的反对,这在本质上反映出美国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众议院与参议院的意见分歧,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说明总统享有什么权力,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D项错误。17.读下表,该表反映出英国君主立宪制( )时间结果1832 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1832 年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1867 年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72 年施行秘密投票1884 年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 年男子 21 岁,女子 30 岁获得选举权1928 年21 岁以上的男女公

18、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A. 将主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B. 呈现出渐进性发展的特征C. 民众逐渐主导了政治进程D. 积极适应社会习俗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832年-1928年,选择权由贵族为主连渐转移到21岁的男女公民”体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渐进性特征,故选B项;议会主权的确立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排除A项;据所学,政治的进程是由经济发展推动的,民众推动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据材料“1832年,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不是社会习俗,排除D项。18.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

19、”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A. 各派反对该宪法B. 宪法的不稳定性C. 面临战争的威胁D. 各派之间的妥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体现了当时各派力量的妥协,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当时各派对宪法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5年宪法确立,并未提出其之后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875年宪法的特点,没有描述当时法国所面临的环境,故C项错误。19.下图为近代某一国家政治体制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图可知,该国的政治体制A. 帝国会议的权力远大于联邦议会B.

20、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C.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残余D. 力图确立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从结构示意图看出:皇帝是权力的中心,皇帝任命宰相掌握行政权,宰相对皇帝负责,并且领导联邦议会,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德国1871年宪法。1871年宪法表明德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民主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正确答案为C。根据所学知识,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所以A错误。1871年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B与制度相矛盾,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点睛】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特点积极性:宪法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

21、律的形式巩固下来。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局限性: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0.下图所示现象 ()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A. 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 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 表明中英之间正当贸易成效显著D.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1845年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再次下降,这不符合英国商业利益,成为列

22、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故B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打开中国大门,闭关锁国政策宣告破产。排除A;鸦片战争之后的中英之间的贸易并不是正当的。排除C;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并非“未发生变化”。排除D。故选B。21.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临时约法D. 共同纲领【答案】B【解析】【详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施政纲领,它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23、合的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目标,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排除A;从材料“充满时代气息”“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可知是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故选B;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一部较完备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排除CD。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有一事件)“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有一事件”指A. 鸦片战争B. 中

24、法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被日本这样一个蕞尔小国打败,促使国人进一步反思,发现只学西方器物是不够的,开始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此开始,C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导致中国的民族群体意义觉醒,A选项排除。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未触动中华民族的群体觉醒,B选项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民族觉醒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

25、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23.1861年,应列强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1901年辛丑条约又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列强这样做的意图是A. 加快其瓜分中国的进程B. 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C. 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D. 便利其对清政府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清政府应列强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特别是

26、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便利其对清政府的控制,故D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的策略,改变了瓜分中国为殖民地的做法,排除A;列强这样做的意图是实现侵华利益,并非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排除BC。24.下图中所说临时约法的性质是A. 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B. 中国第一部无产阶级宪法C.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 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排除AB,C符合题意。资

27、产阶级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成三民主义,故D不符合题意。25.申报评论道:“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这种“失望”直接带来了A. 五四运动的发生B.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C. 国共合作的建立D.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28、,A正确;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材料“巴黎和会”信息不符合,B错误;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主要是打倒列强和除军阀,CD错误。故选A。26.董必武在重游某地后写诗“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毛泽东同志称诗中记述的事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件A.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 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D.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D【解析】【分析】“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指的是中共一大召开,该会议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正确;A和B是井冈山时期;C是七届二中全会,都不符合“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描述。【详

29、解】27.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重申加强两岸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合作。翻开历史,国共两党第一次实现合作形成于()A. 1924年B. 1925年C. 1926年D. 1927年【答案】A【解析】【详解】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故A正确;B、C和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8.如果要为下图所示各节起一个章的名称,最能凸显内容主题的是A. 中日全面战争B. 全民族抗日战争C. 二战中的中国D. 国共第二次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

30、后战场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都体现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内容,所以全民族抗日战争最能凸显内容主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三节的名称是从中国全民族抗日的角度叙述的,中日全面战争的表述客观,不能凸显内容主题;C选项错误,这三节的名称是从中国全民族抗日的角度叙述的,二战中的中国是从世界的角度来叙述的中国抗战,不能凸显内容主题;D选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国共两党的合作不能凸显内容主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9.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双方兵力装备实力距离逐渐缩短。随后,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

31、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与这一“突破”相关的是A. 南昌起义B. 挺进大别山C. 辽沈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可知,时间是1947年,根据“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可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正确;1927年南昌起义,此时还没有“人民解放军”,排除A;辽沈战役战场在东北地区,不符合“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排除C;1949年渡江战役,百万大军渡过长江,时间和地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解放军一举突破黄河天

32、险,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知识分析解答。30.“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B. 肯定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C.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故A不正

33、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突出阶级斗争的作用问题,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相关信息,故C不正确。二、非选择题(其中,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31.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有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

34、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明朝)阁臣至仁宣时,地位骤显。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威廉统治末年 ,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 ,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 ,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35、的过渡。议会辩论中,“新政府”“上届政府”“现任政府”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内阁”,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答案】(1)制度:郡县制。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

36、)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拥有最高立法;内阁首脑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拥有最高行政权。(3)不同:明朝: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解析】【详解】(1)制度:依据材料一“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可知是郡县制。作用:依据材料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和所学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巩固国家统一回答。(2)政体: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特点:依据所学从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首相的权力与关系回答。(3)不同:依据材料三“在明

37、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可知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行政机构以及对皇帝负责回答。英国的内阁结合所学从产生、职权以及对议会负责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

38、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

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答案】(1)典型例证: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和潘家峪惨案等。(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战场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详解】(1)典型例证:依据材料一

40、和所学从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和毒气战以及潘家峪惨案等回答。(2)依据材料二“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以及两个战场战场的配合作战回答其他答案。(3)依据材料“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所学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民主革命、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国际地位等分析其他答案。33.选择正确方式与道路,有利于推动革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公社

41、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够健全,巴黎公社没有妥善处理好政治文明与这两种文明的关系;况且,直接选举、全民选举等政治文明措施超过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很难落到实处,最终也导致了巴黎公社失败。 丰云论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材料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俄国过激

42、派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居然成立,居然过了两年。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 粱启超欧游心影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提倡的夺权方式并分析其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答案】(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2)方式:和平夺权。原因:脱离群众;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3)十月革

43、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现实。【解析】【详解】(1)意义:依据材料“巴黎公社的许多革命措施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它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归纳出开启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第一步和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2)方式:依据材料“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可知是和平夺权。原因:依据材料二“因为这样做会脱离群众”可知列宁害怕会脱离群众;依据材料二“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可知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3)历史价值:依据材料“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可知十月革命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现实。结合所学从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分析其它答案。- 1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