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01156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回归,还是拓荒?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岳麓版教科书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所述的“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在古代中国思想变迁和近现代思想的狂飙突进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的自身内容和后世解读,串联起传统士大夫到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变迁历史,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的急速发展、转型,足见其在中国思想史历程中的节点地位。基于此,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与依据有:一、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现代世界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理性化迅猛发展,历史课堂应该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就“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教学而言,习得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态度和方法,增强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借助

2、“了解之同情”更真切地体会思想变迁中主客观因素的关联,体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家国情怀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更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迫切需求。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标准为: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貌似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片段,但必修三课程目标综述中又说: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超越明清之际的狭小时间范围,上引下联,强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在整个中国思想史变迁中的枢纽地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言论自述与

3、他读之间存在着的复杂微妙关系,在课堂实践中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实证。三、学情分析的结果本校学生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市区学生的中上等水平,高三学生又经历了初高中新授课的学习,了解基本史实,参与积极,学生初步具备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鉴于此,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实施跨时空的长时段考察。但由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有限,仍需要借助一些感性资料作为支撑,且问题需分层设计,循序渐进。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通过明清之际批判性思想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的学习,养成从不同领域完整理解、从长时程的广度辩证认识思想变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借助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图片)探讨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发生和价值,学会基于事实

4、判断、基于逻辑表述、基于规律建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和意义中感悟黄宗羲、梁启超等人的家国情怀,并在论从史出的过程中养成求真务实的做人、做事态度。教学策略设计从广义上看,教学策略包括教的策略和学的策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的策略突出强调材料呈现上的多元史实互证,史料和史论的复杂关联,问题设计上的情境支撑、循序渐进;学的策略突出表现为依托材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辩诘、诠释、追问,努力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独立的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步骤1 导入新课:回归,还是拓荒?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批判性的内容是什么?批判谁?怎样的社会背景支撑了这样的批判也制约了这样的批判?基于

5、以上问题,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回归还是拓荒?设计意图:鉴于复习课的特点,直接从课题导入,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批判”,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覆盖思想的内容并前溯背景,后探影响,从点、线、面、体不同层次,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地探讨。步骤2 点上的了解:活跃的人是谁?思想是什么?教科书范畴内的初探阅读岳麓版教科书,了解相关知识点。时期人物著作思想观点明朝中后期明末清初设计意图:教科书作为核心的教材,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坚决反对任何无限拓展资料但忘却教科书的核心教材地位最终导致教学缺乏寄托的教学行为。但换一个角度看,教科书的体例决定其陈述广度、深度有限,高三一轮复

6、习课也不能局限于单独一课内容简单重复,需要补充资料进行纵向拓展。步骤3 线上的梳理:何以称活跃?思想史体系内的考察1、思考探究:这些看起来是针对哪些观点的?思想家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表达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迷信孔子、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说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君臣平等,提倡“天下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趋时更新,批评孤秦陋宋2、思考探究:与前两次儒学变革不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似乎是站在了君主专制的对立面。为什么?先从思想史体系内考察。再以李贽为例,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可以追溯到上节课的谁

7、?明清之际思想家的表达理学家的表达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迷信孔子、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存天理,灭人欲;孔子是至圣先师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重农抑商顾炎武经世致用空谈义理,脱离实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唯物主义理一气二,客观唯心主义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静的形而上学观点趋时更新反对变革,维护封建统治的现状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程朱理学只有批判而没有继承吗?阅读下列资料,思考问题。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日用间何莫非天理流行,但此心常存不放,

8、则义理自熟。王阳明尧舜与途人一,圣人与凡人一。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王艮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设计意图:超越刻板印象,挖掘从理学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之间的思想演进脉络:平民化、世俗化、关注人的主体意识和自由精神。在这样的时代中,李贽沿袭了相对激进的变革趋势,走向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联系汤显祖、金瓶梅,可见在晚明时期,李贽并不是孤独的;顾黄王等人面临家国巨变,从政治和文化角度痛定思痛地反思,他们一方面对李贽进行批判,矫正其偏激的倾向,但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在沿袭其平民化、世俗化的倾向,即使是比较传统的史家,至少也会认为他们具有“新民本主义”倾向

9、。步骤4 面上的理解:真的是一种思想活跃局面吗?跨越思想史的综合考察1、思考探究:是哪些因素促使传统文化发生这样的裂变?教科书中有类似表述吗?材料中所说的“明亡教训”是什么?士大夫将祸根归结为什么?他们果真是对明朝这个王朝留恋吗?(结合顾炎武亡国亡天下的论述)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对以华夏文明为自豪的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经济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2、那这种裂变毋庸置疑是一种思想批判,但它是否构成

10、了一种思想活跃局面?什么叫局面?原指在棋局上所下棋子的形势,后用以比喻事态,形势。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场面、规模。3、结合下列两者材料,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角度对比中国所谓的“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

11、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4、思考探究:人教版和岳麓版教科书是如何界定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性质和作用的?它们有何共同点?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以顾黄王思想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对君主专制统治

12、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岳麓书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设计意图:思想的变迁从来不是在思想史体系内封闭运行的,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超越思想史范畴,进行通史式的综合扫描,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明清之际特殊社会背景下思想变迁的助力和阻力,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前进行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步骤5 立体的历史感悟:是谁说这是一种思想活跃局面?跨越时代的追索1、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各版本教科书表述不一,虽然在对后世的影响上众口一词,但在对当时的影响上却莫衷一是。究竟是谁说这是一种思想活跃局面呢

13、?(梁启超、侯外庐)2、侯外庐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建国前后的特殊年代里,其历史观点受政治形势的影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梁启超的观点值得研究。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梁启超的观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说?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经开清学的先河,民国的十来年,也可算清学的结束和蜕化。把最近三百年认做学术史上一个时代的单位,似还适当。这个时代(至晚明)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 具有科学精神。其思想的形式特征是“以复古为解放” “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自汉武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以来,国人对于六经只许征引,只许解释,不许批判研究。韩愈所谓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

14、到?若对于经文一字一句稍涉疑议,便自觉陷于非圣无法,蹙然不自安于良心,非特畏法纲,惮清议而已”。摘编自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设计意图:历史学并非研究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所有事情,只是研究那些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事情,姑且不论历史研究过程中的解释,单是这种选择就带有非常强的主观性。我们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历史呢?我们正在认识的历史实际上是客观的历史史实和主观的历史认知不断叠加的产物。历史学家不是在重现而是在解释历史。在开始研究历史之前,必须先研究历史学家,切记人云亦云,一定要有自己的历史理性。步骤6 总结新课:亘古不变的精神是什么? 1、思考探究下面的一组问题:梁启超的

15、时代称得上是“思想活跃局面”吗?为什么?回归与拓荒真的不可兼容吗?你可以在西方思想解放史上找到一个例子吗?但中国为什么就不行呢?也许,旁观者清,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就主张把明清之际的思想放在古今中西会通的大时空框架下去思考,大家愿意尝试一下吗?2、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从孔子到顾、黄、王再到梁启超,变化的是时代,始终不变的是什么?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民本意识,一言以概之,就是一种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设计意图:一堂历史课最终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知识会遗忘,能力会弱化,但震撼人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深入内心,历久而弥新的。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态度,即C=(K+S)*A。历史学

16、习中,历史基础知识和史料辨析能力的教学固然重要,但绝大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会成为职业历史工作者,更多是普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现代公民,历史学习中衍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的历史学习的重心所在,是学生生涯适应力培养的重要依托,它在无形中决定着知识和技能发挥作用的方向,是正方向还是逆方向。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问题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古代中国思想史的内容不够熟悉或者一味强调程朱理学的阶级属性,采用贴标签的方式理解思想家的言论。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1、革命史观长期熏染的结果。学生习惯用一些没有情感、没有逻辑分析的套路来应答,例如用阶级分析法来解析问题。2、历史教科书的引导。课标表述已淡化阶级色彩,

17、但教科书沿袭了传统的惯性,即使教学设计有意回避也逃不了学生的“慧眼”。3、展示不足,方法渗透不够。学生还缺乏一些情境作为支撑,只能用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来解读立体的历史,互动容易异化为表演。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办法1、开发教学资源,让课堂灵动起来。将历史史料、评论、文学、电影甚至游戏等引入课堂,提供情境支撑,通过多元素材的呈现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冲动。2、进一步创造宽松的探究氛围。话题更具开放性,强调互助合作机制,课堂不能变成老师和几个优秀生的表演,宽容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减轻其压力,努力让学生不再去揣摩“老师要我回答出什么?”,而是大胆的表达“我是怎样想的?”3、完善导学案编写机制,增强学生的课标意识。导学案编写要摆脱对教科书的依赖,让学生明白教科书绝非圣经,即使是,那也是新教徒的圣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