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8191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八月月考(二)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历史试卷一、选择(每个1.5分,共63分)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图1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1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

2、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4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5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

3、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6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图1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3 五台山佛光寺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7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8明代官

4、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9图4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图4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10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

5、的主要矛盾11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12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13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

6、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14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15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

7、比例如图9所示。图5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5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1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17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

8、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18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19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

9、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2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2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21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

10、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22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将法律条文铸于金属鼎上,向全社会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贵族叔向以此举背离了“礼”的原则而强烈反对。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纷纷效仿郑国。该材料表明()A儒家思想是人心所向B成文法的颁布符合新兴地主的利益C礼与法之争开始出现D严格执法是治国理政的最有效方式23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下图)据此可知,当时() A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确立B文化中心向中原地区转移C黄河流域是发

11、展生命线D防范犬戎是周的核心任务24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25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这一做法()A是三省制废弛的结果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26唐代以尚书省六部通过寺监和州县维持国家正常

12、运行,以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即“台省”并列。据此可知,唐代()A权力制衡特征明显B“台省”平行和平等C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监察权成为最高层级27清朝继承发展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在东北、外蒙和新疆设立五个将军辖区,在内蒙古设立盟旗。以上这些措施()A比元代行省制更先进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朝贡体系的发展D说明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多元28 表3 出处 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 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 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

13、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表3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一些记述。其反映了这一时期()A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豪强地主左右着国家政局C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29明朝积极建立朝贡体系,对夷国的贡期规定和执行都比较严格。清朝建立后,要求朝鲜、琉球、安南等藩属国初次朝贡时,必须缴纳前朝封诰印敕,“亦照旧例封赐”。此后,清政府把贡期延长,使各国朝贡频次减少。清王朝这样做旨在()A宣示政权的合法地位B沿袭前朝的朝贡体系C减轻双方的财政负担D拓展国家的政治版图30五口通商后,列强在中国设洋行收购生丝。洋行按先给生丝定级,再按级

14、定价的方式收购。当时,在国外市场出现中国的低级丝质量反优于其他地方高级丝的现象。这反映出()A中国缫丝业执行更严格的标准B中国生丝具有更强的竞争力C中国的生丝遭到列强低价掠夺D通商促进中国缫丝技术提升31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从侧面反映了晚清()A张之洞率先兴办洋务运动军事工业B实业救国思潮开启了武汉的近代化之路C地方官员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D湖北的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32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对外贸易总值增长了一倍,但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却从超过60%下降到55%。这反映了当

15、时()A上海经济地位的动摇B列强商品输出的扩大C民族工业布局的调整D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331876年,英国人巴尔福说道:只要中国依赖无知的官员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厂的事务, 只要这些官员怀有私心,只对能迅速增加自己私利的事物感兴趣,那么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就必须不断地从欧洲购进。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企业()A对西方产品过度依赖B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C受到欧美列强的控制D管理体制尚存在弊端34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状况说明上海()A利于孕育引领中国社会

16、变革的力量B已经完成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C是中国西方色彩最为浓厚的城市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5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A都受到外交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教育中心的转移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36有学者分析近代中国话语流变,列出一个图示(如下图),认为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国家”相关的“国民”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国民”相关的“民”、“新民”等一些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臣民”时代的知识分子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发声B“国民”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

17、国民”等新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从“臣民”到“国民”的话语流变371919年12月,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指出,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就是适应人类一体的道德、世界一家的社会之道德。这表明当时()A进步知识分子开始了救国的探索B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了先进的国人C唯物史观逐渐成为了国人的共识D新文化运动推崇的道德观渐入人心381964年9月,全国计划会议召开,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会议集中讨论了计划工作的改进问题,首次提出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18、B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是对人民公社化的否定D促进了工农业经济协调发展39下表为19521953年农户实际购买力支出结构情况(单位:%)统计表,从该表可知() 河南9个乡 广东12个乡 鄂湘赣3省10个乡 1952年 1953年 1952年 1953年 1952年 1953年 购买生活资料 7318 7219 7181 6539 7934 7852 购买生产资料 2682 2781 2819 3461 2066 2148 A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B农业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C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40中国从来没有进行五年计划建设的经验,195

19、2年8月-1953年5月,中国派代表团赴苏联学习。代表团成员主要是由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李富春以及能源、冶金、国防工业部门和军队方面的领导组成。这说明中国()A重工业是国家战略重点B已经走上苏联式工业化道路C全面移植了苏联的制度D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411952年,全国卫生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A导致医疗卫生领域出现“左”倾B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C确立了医疗卫生的统一管理制度D适应了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421955年,针对万隆会议上某些国家提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用的词汇”的言论,周恩来说:“

20、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A以联合国为中心B坚持独立自主原则C以广交朋友为宗旨D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二、材料阅读(共37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表3和表4为西方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内容。 表318421894年西方列强在华投资表 业 别 估计投资额(百万美元) 占合计(%) 保险业 61 50 航运业 131 112 工业 142 119 贸易业 419 351 其他商业 54 46 表4西方列强对华投资分类表 年份 企业投资 (百万美元) 占总额(%) 政府债务 (百万美元) 占总额(%) 1903

21、5032 639 2847 361 1914 1?0845 673 5258 327 1931 2?5319 781 7106 219 摘编自雷麦外人在华投资等 材料二 1985年,我国引进外资总额为6亿美元,到2010年达1057亿美元,我国的国内生产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产值为40497亿元,第二产业的产值为186481亿元。而生产结构的变化又引起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1996年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额为21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5%,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1291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85%。到2009年初级产品的出口额为780亿美元,仅占总出口额的5%,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为135

22、2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5%。 摘编自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列强对华投资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对华投资的本质区别。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利用外资的意义。(13分)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普遍视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它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和理性的复归,但同时很多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

23、 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的内发性,可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摘编自 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一点思考 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自拟 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历史参考答案1-5 DCABB 6-10 CCDBD 1115 BACAA 1620 BDBBD 2125 CBCBB 2630 ADDAC 3135 CBDAA 3640 DBACA 4142 DD (1-21是今年的高考题。、卷各取了前7道题,

24、到改革开放前,没有详解答案)22【答案】B 【解析】根据“贵族叔向以此举背离了礼的原则而强烈反对”“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纷纷效仿郑国”可知,成文法的公布损害了奴隶主旧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顺应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革新的需求,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选B项;成文法的颁布受到一些诸侯国纷纷效仿,表明法家思想是人心所向,排除A项;中国古代礼与法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但没有明确的“开始”出现的标志,排除C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成文法的颁布,并没有具体的严格执行信息,排除D项。2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同时统治者在黄河流域沿诸侯国分布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使得各诸

25、侯国在镇守疆土之时也能得到庇护,黄河流域是各诸侯国赖以发展的生命线,故选C项;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确立要到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排除A项;图示主要显示了西周诸侯国分布和环形防线图,无法看出文化中心的转移情况,排除B项;根据图示西周与犬戎之间并未建立防线,故西周并未将防范犬戎作为核心任务,排除D项。24【答案】B 【解析】周太王、文王舍长子立少子、次子,周武王欲传位周公,这都反映王位继承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周公摄政之后该原则才最终被确定下来,故选B项;材料强调王位继承制而不是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继承人贤能与否,排除C项;“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说法错误,也不是

26、材料主旨,排除D项。25【答案】B 【解析】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项;唐太宗时期,三省制逐步完善并未废弛,排除A项;据材料“皇帝派遣”可知,宦官实施监察是借助皇帝的名义替皇帝办事,并非掌握了监察权,排除C项;D选项“保证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国家政治清明与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项。26【答案】A 【解析】“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即“台省”并列”可以对政务系统进行制约,帮有权力制衡的特征,故选A项;“通过中央直贯基层的使职系统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即

27、“台省”并列”虽命名为省,但却是主要监察职能,无法看出其地位和三省的平等性,排除B项;“对政务运行中出现的违反律令格式犯罪行为进行纠核”主要针对的是犯罪行为,不能保证效率,排除C项;“御史台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可以看出监察院只是御史台的一个部门,不是最高部门,排除D项。2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清朝时期国家对地方治理在继承明朝督抚制度的同时,设立的还有五个将军辖区和盟旗制度,可以看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方式是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故选D项;清朝对地方治理的主体仍然是明朝时期的督抚制度,实际上是行省的发展,但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在省制之外的补充将军辖区和盟旗,所以不能说比行省制更先进,排除

28、A项;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清朝对地方的因俗而治,不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B项;朝贡体系指的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的政治等级秩序,是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而将军辖区和盟旗都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方式,排除C项。2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买田宅”“卖田宅”“臣卖田百亩”“多买田至四百顷”等信息可知,汉朝存在较多土地买卖的现象,而土地买卖是土地私有制下出现的,体现了汉朝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故选D项;根据所学汉朝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故汉朝的土地买卖本就是合法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朝存在土地买卖现象,并未反映豪强地主左右国家政局,且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土地买卖的现

29、象,并不能就此得出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且西汉立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自耕农、扶植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29【答案】A 【解析】据材料“清朝建立后,要求朝鲜、琉球、安南等藩属国初次朝贡时,必须缴纳前朝封诰印敕,亦照旧例封赐。此后,清政府把贡期延长,使各国朝贡频次减少”可知清朝收回前朝封诰印敕,并且“亦照旧例封赐”,还将朝贡的贡期和频次作了改变,通过这些措施来宣示其政权的合法性,故选A项;据材料“此后,清政府把贡期延长,使各国朝贡频次减少”可知清王朝对前朝的朝贡体系做了一些改变,并非完全沿袭,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清政府延长贡期,减少各国朝贡频次,但是没有体现朝贡方的贡品和清政府的

30、赏赐是否减少,无法得出减轻双方的财政负担,且减轻双方财政负担不是清政府目的,排除C项;朝鲜、琉球、安南等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朝通过“缴纳前朝封诰印敕,亦照旧例封赐”和对朝贡体制进行改变来体现政权的合法性,并不能拓展国家的政治版图,排除D项。3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先给生丝定级,再按级定价”可知,国外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原因在于,列强为低价掠夺中国生丝而故意降低其级别,故选C项;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生丝业的操纵,并非中国缫丝业本身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未将中国生丝与其他地区的进行对比,无法看出其是否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并非正常通商,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产品的控制,

31、且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缫丝技术的情况,无法看出其提升,排除D项。3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张之洞主张开利源,以救中国之贫弱,担任湖广总督后,在武汉发展实业,兴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可知张之洞作为地方官员后,以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近代工业,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故选C项;李鸿章率先兴办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排除A项;“开启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央政府的重视支持”与清政府当时的统治举措不相符,排除D项。32【答案】B 【解析】随着列强在华商品输出的口岸增多和经济侵略的扩大,出现上海对外贸易总值增长但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比重下降的现象,故选B项;上海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为5

32、5%,表明上海经济地位没有动摇,排除A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民族工业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排除C项;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不一定说明贸易总值的增加,排除D项。33【答案】D 【解析】据材料英国人巴尔福说道:只要中国依赖无知的官员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厂的事务,只要这些官员怀有私心,只对能迅速增加自己私利的事物感兴趣,那么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就必须不断地从欧洲购进。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企业管理体制尚存在弊端,故选D项;材料主要说明管理洋务企业的官员不具备相应条件,无法真正落实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器物的目标,主要在于批判落后的制度,而不是对西方产品的依赖,排除A项;材料批判落后的

33、制度,而没有体现催生新的生产方式,排除B项;洋务企业的主导官员导致了洋务的任务失败,而不是列强的介入,排除C项。34【答案】A 【解析】这一状况说明上海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A项;我国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其他地区,因此C选项“最为浓厚”无从体现,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在北京,排除D项。35【答案】A 【解析】由材料“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可知30年代中后期由于抗日战争,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工业曾两次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

34、受到外交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教育中心的信息,排除B项;“合理工业布局”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的企业内迁并未完全由政府主导,排除D项。36【答案】D 【解析】由材料“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国家相关的国民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国民相关的民、新民等一些概念”可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历程中,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故选D项;“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概念的内涵而非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排除B项;“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不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史实,排除C项。37【答案】B 【解析】据材料1

35、919年12月,李大钊在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中指出,新思想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劳工神圣”的新伦理,就是适应人类一体的道德、世界一家的社会之道德。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了先进的国人,故选B项;开眼看世界是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对救国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明马克思主义中新思想的传播,不涉及史观,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推崇新道德主张打破三纲五常,马克思主义主张重视无产阶级的力量,排除D项。38【答案】A 【解析】“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质上是对大跃进造成的影响的进一步调整,故选A项,“会议集中讨论了计划工作的改进问题”可见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

36、表现,排除B项;“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该理解为对前面工作的修订,不能说明否定,对人民公社也是一样,排除C项;“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仅通过这个原则我们无法判断工农之间的发展关系,无法保证协调发展,排除D项。39【答案】C 【解析】1950年6月1952年底,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1953年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支出较上年有所增长,故选C项;从表中可知,农民购买生活资料的支出确实有所减少,但变化不大,因此“明显下降”夸大其词,排除A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

37、年完成,排除B项;表中数据无法全面反映新中国的各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40【答案】A 【解析】根据“代表团成员主要是由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李富春以及能源、冶金、国防工业部门和军队方面的领导组成”可知,中国派往苏联学习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代表团主要涉及重工业部门,这说明中国发展重工业是国家战略重点,故选A项;1953年“一五”计划才刚刚起步,尚未走上苏联式工业化道路,排除B项;中国派出学习苏联五年计划建设经验的代表团,不能说明中国全面移植了苏联的制度,排除C项;题干表明中国才要学习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经验,而1954年才开始编制“一五”计划纲要,不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排除D项。4

38、1【答案】D 【解析】由材料“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卫生工作方针适应了当时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故选D项;“左”倾错误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卫生工作而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卫生工作原则而非统一的管理制度,排除C项。4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领域,具有灵活性和务实性,故选D项;新时期中国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

39、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强调“和平共处”,并非“独立自主”,排除B项;根据材料“有人不喜欢共处这个词,那好,我们可以用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相处这个词”可知当时中国外交强调“和平共处为宗旨”,并非“以广交朋友为宗旨”,排除C项。43【答案】(1)特点: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投资领域广;投资规模扩大(企业投资比重增加);争做中国债主。(6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列强获取的特权(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列强谋求经济利益);从经济上控制中国;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政府财政困难。(6分,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本质区别:材料一是不平等投资,

40、材料二是平等互利的投资。(4分)意义: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化改革开放;利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快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9分,每点3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特点,据表3贸易业占投资比重第一到表2列强在华投资额迅速增长得出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由表3投资行业有保险、航运、贸易、工业、其他商业,说明投资领域广;由表4 19031931年企业投资总额(占比)增加得出投资规模扩大(企业投资比重增加);据表4政府债务总额增加得出争做中国债主。第二小问原因,由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要求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产阶级资本

41、输出要求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据所学近代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利益得出西方列强获取的特权(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列强谋求经济利益);据材料可知列强对华投资总额增加结合所学列强对政府借款从而攫取经济利益得出从经济上控制中国;从表3列强在华投资的增长和所学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得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据所学清政府内有外患和北洋政府军阀割据得出中国政府财政困难。 (2)第一小问本质区别,据材料一“西方列强对华投资”结合所学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料、市场和材料二“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得出材料一是不平等投资,材料二是平等互利的投资。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得

42、出推动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内生产结构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引起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得出促进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从材料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为1352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5%”得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据所学中国利用外资有利于学习西方技术、经验,得出深化改革开放;据所学,经济全球化加速,参与世界分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得出利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快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44【答案】论题:五四新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2分)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列强入侵,西方文化大量流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实现传统到现代的“创造性转换”。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道德革

43、命为切入点,主要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继承了“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文学革命实现了中国同西方文化的接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由、人权的追求。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一场批判封建专制思想,继承传统文化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10分)【解析】据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实际上非但没有造成文化断层,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改造传统文化”,可知材料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发展,结合设问“五四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可以拟定论题:五四新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相关史实入手展开论述,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批判,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等。最后总结,呼应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