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808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东山二中高二(上)期末考语文检测卷第卷(共80分)一、知识积累(共18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_。(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3) ,望美人兮天一方。(4)桑之未落,_。(5)_,岂余心之可惩?(6)连峰去天不盈尺,_。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3分)(1)如宝装屏风 _(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鼎铛玉石 _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 园日涉以成趣 B.问君西游何时还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谁得而族灭也4.下列选项中都含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

2、分)(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其间一是阻风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奈何取之尽锱铢A. B. C. D. 5. 以下关于将进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

3、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致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

4、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

5、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

6、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丘:坟墓。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的是(3分)( )A.独与余相得也 项王自度不得脱B.语益奇,遂复酌 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C.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D.乐其无已乎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

7、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D.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9.把原文划线的句子及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3分)(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3分)三、诗词鉴赏(共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课内唐诗,回答问题。(3分)登岳阳楼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8、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第三联写到了作者身世的孤苦与处境的凄凉,这样写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3分)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唐 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鱼竿。【注】高冠:山谷名。阑:尽,晚(1)请简要赏析颈联中“吞”和“醉”两个字的表达作用。(3分) (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9、动许多愁。【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时所作。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是关键,请结合李清照所处的生活背景说说它包含几层意思?(4分)四、名著经典阅读(共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13.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 )A.魏军与西羌结连,西羌铁车兵大败蜀兵。孔明乘天降大雪,诱西羌铁车兵陷入坑堑而大败之。曹真兵败,上表求救。起用弃将司马懿为平西都督。B.攻陷街亭后,司马懿乘势进军西城。诸葛亮传令,大开城门,自己焚香弹琴,而其余全部隐藏。司马懿想“莫非诸葛亮无军,故意作此态?”于是在疑虑中下令退兵。

10、C.孔明授兵书于姜维,不久后病故。姜维、杨仪不敢办丧事,将孔明尸身安置翕中。司马懿追兵到五丈原,姜维推出孔明木像,将其吓退。D.司马懿病逝,次子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派丁奉出战,大败魏兵,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E. 钟会邓艾相约分兵攻伐蜀国,后主禁止姜维出战,而自己终日在宫中饮酒作乐。钟会在定军山得到诸葛亮亲自指点,所到之处得到魏国百姓出城相迎。14.简答题。 (5分)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你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孔明)心中大喜孔明

11、叹曰:“,不可强也!” “此处”指哪里?孔明先“喜”后“叹”,这一心理变化原委分别是什么?请简述有关情节。(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5.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尽心上二五)注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蹠(Zh):通常作“跖”,跖音zh,相传为柳下惠的弟弟,春秋时代的大盗,有九千名手下,横行天下,侵暴诸侯,驱人牛马,取人妇女。在文中为恶的代表。间(jin):区别,差异。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鸣而起,为谁辛苦为谁忙?孟子认为如果一味逐利,不择

12、一切 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就成为成为“蹠之徒”呢!B孟子认为如果太看重利,在利害关系中不能自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是有些迷失本性了呢!C恶的人心中只想到牟利,纵然有再多行善的机会,也不肯去做。D孟子认为,一个人心中的存念非常重要,只要心中存念为善,行为就表现为善,存念为恶,行为就表现为恶。孟子举例论证了他怎样的“性善论”主张?请结合文本阐释。五、现代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石英尽管只是一棵普通的桃树,恐怕也够得上如今电视栏目中的天下奇观。只可惜,它是在近六十年前,而且是在异国的土地上。但就是那样,也引得坑道内一个连战士们的好奇:“这是棵啥

13、树呢?是棵神树吧?”也难怪,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敌方的炮弹满地倾泻,空中的飞机饱和轰炸,山头削掉了足有一两尺,哪里还有树木,就连一棵草芽也寻不到踪影。一到战斗的空闲时间,同志们就禁不住走出坑道口,回头看看所在的793高地,天生爱开玩笑的三班战士小卫一伸舌头说:“咦,老美的油挑子飞机把我们的高地都剃成和尚头了!”却就在这时,一排长董军敏锐地发现:就在坑道口左首三十米处,有一棵不大不小、不高不矮的桃树,这时还冒出不少花骨朵。说是他的“敏锐发现”,一点儿也不夸张。长达半个月的血战,一个连队只剩下六十多人,同志们两眼除了盯着前方,手里的枪口除了盯着敌人,哪里还顾得上左顾右盼,所以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大知

14、识分予”赵文书也连声说:“一排长,伟大发现!”大伙惊喜之余,也不禁纳闷:一切有生命的植被都被敌人毁灭了,为啥这棵桃树能逃过残酷的命运?难道是敌人的飞机和炮火还有一星半点的“仁慈”,来个“网开一面”?才不会呢!出国作战两年来,同志们可算领教了他们灭绝人性的无所不用其极,就连老鼠、跳蚤、蜈蚣、臭虫都用上了,到处散布致命的细菌。这样的主儿,还能对一棵桃树手下留情?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大伙七嘴入舌,小卫说:“就是因为这棵桃树命大。”曾经读过三国演义等小说的一排长董军又加了一个注脚:“旧小说里常有这么句话:合当命不该绝。”赵文书有时偷偷写诗,他的话有点文绉绉一时听不大懂:“这说明桃树是美好生命永不灭绝的象

15、征。”一场最白热化的激战暂告一段落,我前沿指战员仍在不懈地注意敌人的动静。但就在这时,坑道口外桃树上的骨朵就像插空儿展示自己的荚,一股脑地开启了花瓣,在小雨中,在朝阳东升中,粉扑扑、嘟噜噜地挤满了枝头成为整个阵地上的一个奇观,炊事员老魏一面抽着小旱烟袋,一面笑眯着眼睛瞅着这盛装的桃树,对身边的小卫说:“就像当日我那新媳妇的红盖头。”如在平常,爱开玩笑的小卫肯定又要逗上几句,但现在却啥也没说,他明白老魏必是触景生情,想起久别的老婆孩子了。但在桃花还没全谢时,部队移防至西海岸,这里由友军部队守备;停战协定生效后,我们这支部队奉命回国,那已经是夏秋之交的季节了。在列车跨过鸭绿江大桥时,小卫还跟一排长

16、提起了那棵桃树,他想象着说:“现在一定结了好多的桃子,也不知是啥味儿。”排长的表情挺深沉,反问了他一句:“你说呢?”能是啥味道呢?反正是桃子味儿吧;哦,不,如果吃起来,会不会也带着硝烟味儿呢? 1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别的战士都盯着前方的敌人,一排长董军能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率先发现了桃树,说明他比普通战士具有更高的战术素养。B.炊事员老魏触景生情,眼中的桃花像新媳妇的红盖头,这是通过一个普通战士的独特感受,来突出文章念亲思乡的主旨。C.对神奇的桃树,小卫、董军和赵文书等三个战士有不同的理解,这也体现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文化修养。D.文章画线

17、部分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盛开的场景和可爱形象,也给险恶的环境增添了亮色。E.文章由神奇的桃树写到美艳的桃花,再由美艳的桃花写到想象中的桃子,实写和虚写相结合,意蕴丰富。17.请简要分析作品中战士群体形象的特点。(4分)18.文章以“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六、语言运用题(4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失败是黎明前的黑暗,遮住你眺望前方的视线;失败是旅途中的荆棘, ;失败是攀登途中的万丈悬崖,阻挡你登上成功的颠峰。生活中那些上下求索而终无成果、出师未捷却泪尽而逝的无数失败者们,他们都是在竭尽心力去抒写生命,创造人生。较之

18、耀眼的花环和胜利者的欢呼,他们的 (shn)然泪下,更让人怦然心动、肃然起敬。他们的一生,最热烈强大地昭示着人类精神,又最清醒切实地指示出人生困境,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在失败者的面前,我们还能再不屑一顾或者轻薄一笑吗? (1)请在处根据拼音填写上正确汉字。(1分)(2)请在处填上恰当语句,使之前后内容照应,并构成排比。(1分)(3)请在处填上一句诗句,使之与划横线句子意思一致。(1分)(4)请指出并改正处的语病。(1分)第卷 作文(70分)七、作文(70分,其中卷面分10分)20.阅读漫画,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漫画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19、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年 班 座号 姓名 2014-2015学年东山二中高二(上)期末考语文试题答题卷题型一、二、三四、五、六作文总分得分一、知识积累(共18分)1.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1) (2) (3) (4) (5) (6) 2.(3分)(1)宝:_(2)向使:_(3)铛: 3.(3分)( ) 4.(3分)( ) 5.(3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6.(3分)( ) 7.(3分)( ) 8.(3分)( )9.翻译(每小题3分,共6分)(1)_(2)_三、诗词鉴赏(共13分)10.(3分) 11.(1)(3分) (2)(3分) 12.(4分) 四、名著经典阅读(共1

20、6分)13.(5分)不正确的两项( ) ( ) 14.(5分) 答:_ 15.(1)(3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3分)答:_五、现代文阅读(共14分)16.(5分)正确的两项( ) ( )17.(4分) _18.(5分) _六、语言运用题(共4分)19.(1)(1分)处: (2)(1分)处:_(3)(1分)处:_(4)(1分)处:_六、作文:(70分,其中卷面分10分)题目:_5006005005005007008002014-2015学年东山二中高二(上)期末考语文检测卷 参考答案 命题:谢细清 2013.01.281.略2.(1)用宝石(2)假使(3)当作铁锅(平底的浅锅)3.D

21、4.A 5.B6.B(“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7.B(A项得,适合;相得,情投意合。得,能够。B项:遂,于是,就。C项顾,吩咐;顾:回头看。D项其,难道;其,他,他们(的)8.D(“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9.(1)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2)复道架在空中,没有雨过天晴,哪来的彩虹?【参考译文】: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

22、藏自己的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海每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伸出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古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了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常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老人坐

23、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葫芦酌酒,传递就被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无偿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起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谒折断了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

24、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谒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谒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什么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喝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不久太阳西下,距离溪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嘛?”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这年冬天,隐溪

25、先生竟黯然长逝。我痛苦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哪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追记东山之行。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相对奥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送给立恭。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10.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答案见练习册。)11. (1)“吞”写出谷水淹没山间小路的动态:“醉”写出了山花醉人的情态。(1分)两个字既表现了山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

26、又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2分)(2)用典、借代(1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2分)12“事事休”是说所有的事都完了,主要包括国难家愁的两方面,从“国难”说,朝廷偏安,无力恢复,南逃的北方人都有家不能归。从“家愁”说,丈夫中年去世,自己孤苦零丁,漂流异乡,所以“欲语泪先流”。13. BE(B“而其余全部隐藏”错,“司马懿想”应为“司马昭想”。E“得到诸葛亮亲自指点”错,应是“武侯显灵”;“魏国百姓”应为“蜀中百姓”)14.上方谷。(1分)孔明见司马懿被魏延诱入山谷,且火光大起,以为司此番必死。(2分)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司马懿父子俱逃。

27、(2分)15. D,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为善的。存念为恶的说法文中无依据。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本相去不远(人性本善),后来的发展所以不同,往往是因为后天的修为不同的缘故。每天努力行善,久而久之,心中便充满仁义慈惠,就跟舜是同类的人。而每天想的都是牟利,久而久之,心中便充满利害猜忌,就跟盗跖没有什么分别了。【参考译文】孟子说:“鸡鸣就起床,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求利,是蹠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蹠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16.选CE。(A项 “更高的战术素养”文中无依据;B项不是为了“突出文章念亲思乡的主旨”;D项没用排比)(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

28、给5分)17.战士们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毫不畏惧、坚守阵地,体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拼搏;战地桃花成为战士们言谈的焦点,体现了他们的乐观风趣。(言之成理即可)18.坑道口借指战争,桃树呈现的是柔美的形象,两者对比强烈,构成独特的景观,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桃树在战火中顽强生存,象征美好的生命永不灭绝,象征战士们美好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言之成理即可,但需分析到位。)19.(1)潸 (2)示例:磨破你艰难前行的双腿 (3)出师未捷身先死 (4)最清醒切实地指示出人生困境,又最热烈强大地昭示着人类精神【作文微评】最佳立意有三种,可批评可赞扬张定勇老师认为,比较好的构思立意有三种:坚守职责,远离私欲

29、,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考生可批评吃鱼的三只猫: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该抓的老鼠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鱼。其中一只猫安逸地享受,吃得脑满肠肥,神态怡然,另外两只猫对捉鼠的猫面露不屑之态,他们在议论、讽刺捉鼠的猫“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考生也可赞扬不贪鱼而勇于捉鼠的猫:猫的职责是捕捉老鼠,尽最大努力去打击“耗子”,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好猫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素质。鱼可以比喻安逸的环境,利益或诱惑等。考生可从这四个角度写要把这篇作文写好,张老师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四个角度:1.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再多,不管多么安逸,决不能迷失自我

30、,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抛弃。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得饱饱的,而它们却是尸位素餐,不去坚守自己的职责,而是满足于“有鱼”的享受。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富二代、八旗子弟、啃老族、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也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人生在世,诱惑多多。丰厚的利,华丽的衣,可口的食,诱人的“鱼”凡此种种,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如果沉迷其中必将丧失自我,丧失原则。3.时代在变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优良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本真猫天生要捉老鼠,猫的立身之本也是在于捉鼠,而非吃鱼!4.不能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

31、的辨别力。大家都在吃鱼,而另外一只猫在捉老鼠。对于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个问题,不能怕别人的风言风语,不要盲目从众,要仔细甄别。作文要凸现理性思辨从命题轨迹看,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逻辑思辨。要想得高分,考生就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材料中心话题是“有鱼吃还要不要捉老鼠”的问题,如只关注一方面不全面辩证地看,很难符合最佳立意。启示漫画作文训练注意四个步骤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

32、后在遇到漫画类作为,学生在写作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名人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特别强调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孤立地为技巧而技巧,不会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

33、。比如说全国的统考题里面说猫有了鱼吃难道还去抓老鼠吗?这个现象我想真正得高分的绝不能局限于简单的道德评判,绝不能简单说现在猫养懒了,这个社会现象是不合理的,其实任何一种现象的生成一定都有它深刻的理由。现在比如说都市里的猫,多是作为宠物来养的,它本身已经失去捉老鼠的本质了,包括狗,现在主要也不是看门而是作为宠物来养了,所以任何一个生物属性的转换跟它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都是相关联的,有些现象你可能觉得它是可悲的,但是动物本身是不能负全责的,因为它的生命属性使然,所以怎样来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些特定现象, 是题目考察的关键。百家讲坛主讲、北师大教授 于丹全国一卷,漫画作文,有只猫面前放着鱼,看见另外

34、一只猫扑过去逮老鼠,这个猫就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还捉老鼠”,这体现了一个变化。过去那个年代得自己去捉老鼠,现在面前摆着鱼了,干吗还捉老鼠,是种时尚的观念。当然对传统观念你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时尚的也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这是一个广阔的思辨空间。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王大绩画面描述:桌上四条鱼、桌旁四只猫、一只老鼠,一句话:“都什么时代了,有鱼吃还要捉老鼠。”猫分为两类:虽有鱼吃但仍奋力地捉老鼠的;只顾吃鱼、有鱼吃反对捉鼠的。只猫的表现:(从左至右)第只:吃完了鱼,双手抚肚,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心满意得,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只:听第只猫发议论,其前面的鱼未动分毫,表情充满狐疑,不知该

35、吃鱼还是该捉老鼠,作沉思状,表现出拿不定主意;第只猫:态度明确,大声斥责“捉鼠猫”,试图规劝别的猫接受他自以为是的观点,自己捕捉鼠还讽刺别的猫,表现出一幅真理在握的样子。(这三只猫是吃鱼派,也是漫画作者批评讽刺的对象。)第只猫:不顾其他猫的不屑讽刺,奋力捉鼠,是一只尽职尽责的猫,突出其猫的本性、本能、本色不变,坚守职责。(这只猫应是漫画作者赞扬的对象。)整幅漫画的寓意:不忘本分、职守、本职工作不能贪图享乐不能坐享其成作者针对社会中的现象,尽本分、恪尽职守的人越来越少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了不劳而获的鱼,有了生活的来源,大部分猫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不想奋斗,尤其是后、富二代群体中贪图享乐的现象日益严重

36、,从而引起人们思考当下,思考自身,思考现实生活存在的这种现象,以突出角色、岗位、职责、忧患意识。审题立意角度:第一类:有鱼吃蛋仍奋力捉鼠者专注于本职工作,不管别人的风言风语、冷嘲热讽;思考在现代社会,即使有鱼吃,有条件享受也不忘捉鼠,环境变了,生活变好了,但也应居安思危,不忘职责,要努力进取。第二类:只顾吃鱼和拥有鱼反对捉鼠者人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技能的退化;享乐思想的蔓延对年轻人的影响;不劳而获、坐吃山空的后果。不捉鼠的猫影射了只享用父辈的成果,如啃老族等,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混饭吃终有混不下去的一天的;不干事的人对干事的人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横加指责,现实中有些部门人浮于事,权责不分;追根溯源,造成猫不捉鼠的根源,谁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在于家长的庇护、溺爱,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一味地埋怨孩子们。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