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5828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行星的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之间安排本节内容,是为了更突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科学过程。上一节主要是从运动学角度来描述行星的运动,而这节则是从动力学角度来描述行星的运动,研究过程是依据已有规律进行的演绎推理过程,但这种探究过程是学生进入高一以后第一次接触的相对完整的理论探究过程,以往的探究大多数都是实验探究。因此本节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通过学生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而情感目标则主要是体会大自然的奥妙,使学生领略科学家对自然奥妙不屈挠的探索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出示:八大行星的周期

2、和轨道半径的相关数据。学生观察数据找寻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谷的观测开普勒精心研究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动画演示(学生回忆作答) 推进新课: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回答了“行星怎样运动”的问题,然而好奇的人们又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行星为什么要这样运动?”(幻灯片演示行星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幻灯片演示)科学的足迹,在此教师重点讲述牛顿的思想: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教师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追寻牛顿的足迹,用自己的手和脑,重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首先从研究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开始。(书写标题)模型的建立:中学阶段我们把椭圆当成圆处理。(学生陈述此条件下的开普勒定律)演绎推理:太阳与行

3、星间的引力 由以下问题做引导 问题一:行星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问题二:猜想这个引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师生共同猜想)问题三:能否利用以下内容得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表达式开普勒运动定律 圆周运动知识 牛顿运动定律教师作以下引导::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主要侧重于什么?(力) 本节侧重于(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施力物和受力物问题。(首先确定行星为研究对象)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最后请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推理。(教师释疑)难点突破:(1)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代换 (2)此处“对称法”的大胆猜想。 (3)演绎推导,根据太阳与行星地位的“平等性”思想,得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有

4、关,从而得出 进一步得出引力的表达式。对比同学的推导与牛顿实际的推导,学生感受牛顿的思维(微积分思想,质点模型),引用牛顿的话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科学探究需要大胆的猜想与小心的求证,以上的推导存在有假设的思想,结论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验证。思考与讨论:(学生活动)如果要验证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规律是否适用于行星与它的卫星,我们需要观测这些卫星运动的哪些数据?观测前你对这些数据的规律有什么假设?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掌握建立物理模型,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本节课采用“导探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探究过程,学生真正的体验了: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演绎与推理,结论的得出,小心的求证等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不仅加深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建构主义思想理解,而且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动态教学,处理好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有效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