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整合提升教材P2问题本题拓展性较强。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根据现在居住地环境的缺陷在脑海中描绘一下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具体可从空气、水、土壤、生物、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考虑。教材P3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周围的具体情况分析,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自然环境可从水、大气、土壤等方面分析,社会环境可从农田、果园、楼房、工厂等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结合本节探究点一核心归纳部分分析。教材P6活动矿山开采、冶炼过程中排污严重。尾矿大量堆积既污染环境又占用耕地。洗矿过程中过量开采地下水破坏地质环境,并导致地面沉降。乱采滥挖,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抓紧编制好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规划以及矿产
2、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内采矿。在允许采矿的地段也要落实保护措施,将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破坏降至最低限度,防止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已停止采矿或已关闭的矿山、宕口,必须及时做好土地复垦;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地区,要进行整治,限期修复。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企业一律关停。要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严格实行废弃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根据我国加入WTO和新形势的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深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奖惩分明,确保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顺
3、利进行。同时,矿山企业与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责任制和监管体系,并落到实处。要将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中,要统一规划、详细论证、统一开发、严格管理,开发和保护并举,使矿产开发不引起环境退化。坚持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还不发达,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难题。矿产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讲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最佳度。要加强矿产资源的二次开
4、发利用,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必须全面落实“谁破坏、谁治理”和“谁投资、谁受益”的环保责任制。教材P9活动本题目开放性较强,学生可根据教材中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相关知识任举一例,具体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教材P10问题(1)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发达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二者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环保意识、发展阶段等不同,导致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教材P14活动玛雅文明。其衰亡的主要生
5、态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加,大规模砍伐植被、毁林开荒,最终导致生态恶化,玛雅文明衰亡。教材P16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当地存在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教材P17问题(1)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等严重后果,因此世界各国都应控制温室气体。(2)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等问题。教材P22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回答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查、向政府部门咨询等方式了解产生的不利影响。教材P25活动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
6、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以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据此完成12题。1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人类实施的活动,体现人类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是()生态旅游生态住宅绿色食品石油农业ABC D解析:第1题,人
7、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则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因此,人类的主观要求同环境的客观属性之间、人类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立。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在本质上是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规律性的对立。第2题,石油农业虽然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会污染农田,造成环境污染。答案:1.A2.C3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解析:选D。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人类与其生
8、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解析:选D。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56题。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人们在两极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B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经济发展无任何关系6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9、)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退耕还林山地缓坡修筑梯田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A BC D解析:第5题,人口压力、资源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第6题,丘陵缓坡可以修筑梯田。答案:5.B6.D读漫画“寻找活路”,回答79题。7漫画中反映哪种资源破坏严重()A水资源 B土地资源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8下列我国的河流中,出现漫画中环境问题可能最严重的是()A珠江 B海河C塔里木河 D松花江9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造成水资源紧缺引起水生生物死亡 制约经济的发展A BC D解析:第7题,从漫画中可知,生活在水中的鱼“寻找活路”,从而反映了水
10、污染,即水资源破坏严重。第8题,海河在我国京津唐工业区,此处重工业发达,加之径流影响,因此污染严重。第9题,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极大,会对生物、人类、资源、经济等多个方面造成危害。答案:7.A8.B9.D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012题。10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很难恢复其原貌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11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
11、球性的环境问题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应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不应顾及环境保护12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C在大型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解析:第10题,生态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被人类破坏后,靠人工方法很难恢复。第11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人口的双重压力,技术落后,忽视环境保护,或出现环境问题,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也难以治理环境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第12题,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低,渔猎活动的收获很少,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小。答案:10.B11.
12、C12.B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1314题。13关于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为经济、环境滞后模式14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状况相符的是()ABCD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及图可知,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为经济、环境滞后模式,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第14题,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保护强度也较低。答案:13.A14.C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
13、图中哪个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容量之下()AA BB CC D无法判断16C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增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自然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企业进行生产A BC D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B时间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降低到自然环境容量之下。第16题,读图可知,C时间点之后,经济持续发展,但环境污染程度下降,说明工业无害化技术在进步,环保投入在增大。答案:15.B16.C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简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示河流北部山地盛产名贵的药材雪莲,近年来却很难见到,最主要的原因是()
14、A物种退化B过度采摘,生存环境变化C酸雨危害D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减少18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图中河流所在流域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为()A地面沉降 B水土流失C森林减少 D土地荒漠化解析:第17题,雪莲是天然生长的珍贵药材,人们过度采摘,导致雪莲数量减少,加上生存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已很难见到。第18题,根据上题及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河流应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尤其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答案:17.B18.D19下列符合正确环境伦理观要求的是()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
15、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经济发展应尽可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人类的经济发展,应保持在环境承载量的极限范围之内A BC D解析:选A。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即是可持续发展观。尊重与善待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关心个人并关爱整个人类;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经济的发展应尽可能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20下列现象或过程中,能体现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是()A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B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生活水平得到提高C北京私家车增多,从而出现交通堵塞现象D发展草原旅游业,使畜牧业从业人员减少解析:选A。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人类
16、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二、综合题(共40分)21增长的极限一书中,描述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的情况,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和人均工业产值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人口不加限制地增长必将导致人均粮食产量_。(2分)(2)人口过度膨胀必然会使自然资源和人均工业产值发生_。(2分)(3)人口剧增和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2分)(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4分)答案:
17、(1)减少(2)灾难性下降(3)减产提高(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森林资源中,松科植物占总量的60%;竹类资源也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松、竹产地采收松花粉、竹叶,进行加工,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设立国珍专营店和网点,并对其集中管理,使许多下岗人员重新拥有工作,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为人民群众送去了健康。材料二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态产业链示意图。(1)分析图示产业链的建立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6分)(2)图示产业链形成所需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
18、解析:(1)图示产业链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形成图示产业链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答案:(1)符合。扩大了松树、竹子的种植面积,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吸纳了当地劳动力,扩大了就业。(2)资金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便利的交通。23下图为我国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列举图中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4分)(2)试简析对图中水源涵养功能区进行保护的主要措施。(6分)解析:(1)位于西北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
19、要生态问题是植被破坏严重,位于湿地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位于高山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冰川消退等。(2)保护措施主要从植被保护、污染控制、湿地保护等方面回答。答案:(1)生态功能衰退;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湿地萎缩;冰川消退,雪线上升。(2)加强对重点水源涵养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重点保护自然植被;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区森林、草原、湿地的生态系统;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严格控制载畜量,改良畜种,鼓励围栏和舍饲。24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农场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依
20、图写出人工沼气的主要原料和用途。(2分)(2)简要分析该农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4分)(3)简述该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沼气的主要原料是奶牛、鸡鸭场、猪场的粪便,主要用途是生活能源和饲料。(2)秸秆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发展沼气,利用牲畜粪便,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把沼气作为能源,既减少了煤炭使用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3)采取的措施可结合生态农业的特点来回答。答案:(1)主要原料:奶牛、鸡鸭场和猪场的粪便。用途:生活能源、饲料。(2)减轻化石燃料的消耗;改善大气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减轻污染;增加土壤肥力。(3)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发展沼气,开发新能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