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提升练4一、单项选择题1.(2022广东深圳模拟)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染色体而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D.各种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2.(2022广东广州一模)某种二倍体两性花植物群体中存在雄性不育的植株(雄蕊发育不正常但雌蕊正常)。研究发现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A控制,其等位基因a无此功能且A对a完全显性;同时不育基因的表达又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B/b)的抑制。现让基因型为AaBb的多株可育植株自交,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可育株不育株=133,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两对等
2、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不育基因A的表达受到B基因的抑制C.该自交后代的可育株中,纯合子占3/16D.该自交后代中,不育株的基因型有2种3.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4.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
3、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果蝇M为红眼杂合子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子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子5.(2022广东深圳模拟)某种蝇翅的表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异常翅雌蝇和正常翅雄蝇杂交,后代中1/4为雄蝇异常翅,1/4为雌蝇异常翅,1/4为雄蝇正常翅,1/4为雌蝇正常翅。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可以确定异常翅为显性性状B.可以确定异常翅为纯合子C.前后代异常翅雌蝇基因型相同D.异常翅不可能是伴性遗
4、传6.(2022辽宁一模)隐性基因b(黑色体色)、st(鲜红眼色)和h(钩状刚毛)是野生型果蝇三个常染色体基因的等位基因。用三对基因均为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测交实验子代性状及其数量杂合雌蝇黑色鲜红雄蝇黑色鲜红253、黑色256、鲜红238、野生型253杂合雌蝇钩状鲜红雄蝇钩状鲜红236、鲜红255、钩状250、野生型259杂合雌蝇黑色钩状雄蝇黑色钩状25、黑色484、钩状461、野生型30A.基因b与基因st位于一条染色体上B.测交子代中野生型个体为杂合子C.各组均发生过基因重组D.杂合雌蝇产生的配子中BH少于Bh7.(2022广东汕头模拟)研究人员在某个城
5、市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性别男女总计总人数3 2003 2206 420患病人数13913152发病率/%4.30.402.4A.男女的发病率不同,说明红绿色盲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B.该城市男性的发病率高,与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C.该城市患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可能是不同的D.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8.(2022广东佛山模拟)果蝇正常翅(Ct)对缺刻翅(ct)显性,红眼(W)对白眼(w)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的A片段上。“+”表示A片段存在,“-”表示A片段缺失。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染色体组成为X+
6、Y的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Ct/ct、W/w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1中白眼全是雌果蝇,雄果蝇全是红眼C.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缺刻翅雌果蝇占1/4D.A片段缺失的X-Y受精卵不能发育二、单项选择题9.(2022辽宁沈阳一模)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这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基因型为AaBD的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
7、时的互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1/16,则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C.若F1的表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B、D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10.(2022全国卷乙)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
8、析及推断错误的是()A.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子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D.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11.(2022广东汕头二模)果蝇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L1和L2分别决定了果蝇的裂翅和正常翅,当L1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研究人员发现,某裂翅果蝇品系(如图)的3号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D/d,其中D基因也有纯合致死的效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B.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L1
9、与D的基因频率会逐代降低D.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最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三、非选择题12.(2022广东潮州二模)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的突变植株(aa)与野生植株(AA)的外形无明显差异,但利用它们进行杂交实验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合亲本基因型结实率一AAaa20%二aaAA60%三aaaa20%(1)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包括:套袋套袋。(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结实率的差异与(填“父本”或“母本”)的基因型有关。(3)有人推测是不同基因型的花粉的存活率不同影响了结实率。为了验证不同基因型的花粉的存活率不同,有人提出可将组合一中F1的花粉进
10、行离体培养并统计萌发成幼苗的花粉数量,这样的思路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修改意见。不足之处:;修改意见:。(4)若实验证明确实是花粉的存活率影响了结实率,现将组合二的F1给组合一的F1授粉,推测其结实率为,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5)研究人员从该植物的纯合野生型红花品系中选育出了两株白花的隐性突变植株,分别标记为植株甲、植株乙。研究人员将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植株,据此可推测该植物花色与基因数量的关系为:。13.(2022广东卷)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
11、手段培育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酶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3)研究小组了解到: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卵
12、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组相近,有两组(、)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将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尽管组所得
13、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14.(2022广东汕头模拟)罗非鱼(非洲鲫鱼)是我国主要的养殖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少刺、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在罗非鱼人工养殖中,雄性鱼比雌性鱼生长得快。为增加鱼产量,可以采用控制罗非鱼性别的方法进行罗非鱼的全雄化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莫桑比克罗非鱼为XY型性别决定,霍诺鲁姆罗非鱼为ZW型性别决定,用这两种罗非鱼进行杂交,以莫桑比克罗非鱼为(填“父本”或“母本”),霍诺鲁姆罗非鱼为(填“父本”或“母本”),可以使F1性染色体组成为XZ,性别为雄性,说
14、明染色体与Y染色体表现出相同的特点。(2)通过对F1个体减数分裂过程的显微观察,证明两种罗非鱼不是同一物种,但X和Z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 。(3)研究发现,罗非鱼的性别决定除了与性染色体有关外,也与常染色体有关。上述杂交组合中,若亲本的某对常染色体基因型都为Aa,子代会出现1/4的雌鱼,推测原因是:。(4)利用雌激素处理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雄性仔鱼,可以使其雌性化,得到转化系雌鱼。上述现象说明了生物的性状表达。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罗非鱼表现为超雄鱼。利用转化系雌鱼与正常雄鱼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为区分F1中的正常雄鱼与超雄鱼,将F1的雄鱼分别与正常雌鱼进行杂交,若F2
15、性别表现为,则为正常雄鱼,若F2性别表现为,则为超雄鱼。专题提升练41.C解析: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A项错误;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B项错误;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后期可能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C项正确;雌雄同体的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如豌豆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D项错误。2.C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多株可育植株自交,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可育株不育株=133,是
16、9331的变式,故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A控制,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故不育基因A的表达受到B基因的抑制,B项正确;该自交后代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及数量比为:1AABB4AaBb2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其中纯合子占3/13,C项错误;该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即不育株的基因型有2种,D项正确。3.B解析: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种表型,故n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A项正确;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性状的比例为(11)n=1111(共
17、2n个1),即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项错误;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n,纯合子的概率为(1/2)n,两者相等,C项正确;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2)n,杂合子的概率为1-(1/2)n,当n2时,1-(1/2)n(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项正确。4.A解析:若控制果蝇翅型、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为A/a、W/w、B/b,根据题意可知,果蝇M的基因型为AabbXwY或AabbXwXw,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檀体白眼雌蝇,A项错误,B项正确;果蝇N的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或
18、长翅灰体红眼雄蝇,为杂合子,C项正确;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a,为杂合子,D项正确。5.C解析:假设异常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则亲本异常翅雌蝇(AaXX)与正常翅雄蝇(aaXY)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异常翅(AaXY)、25%为雌蝇异常翅(AaXX)、25%为雄蝇正常翅(aaXY)、25%为雌蝇正常翅(aaXX);假设异常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则亲本异常翅雌蝇(aaXX)与正常翅雄蝇(AaXY)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异常翅(aaXY)、25%为雌蝇异常翅(aaXX)、25%为雄蝇正常翅(AaXY)、25%为雌蝇正常翅(AaXX),因此不能确定异常翅为显性
19、性状还是隐性性状,不能确定异常翅为纯合子,A、B两项错误;假设异常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则亲本异常翅雌蝇(XAXa)与正常翅雄蝇(XaY)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异常翅(XAY)、25%为雌蝇异常翅(XAXa)、25%为雄蝇正常翅(XaY)、25%为雌蝇正常翅(XaXa),所以异常翅可能是伴性遗传,D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前后代异常翅雌蝇基因型相同,C项正确。6.A解析:第一组的子代中,4种表型比例约各占1/4,说明杂合雌蝇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故基因b与基因st不是连锁的,A项错误;测交是指杂交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故测交子代中野生型个体为杂合子,B项正确;据
20、表格数据可知,各组测交子代均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说明各组均发生过基因重组,C项正确;第三组的测交子代中钩状果蝇数量大于野生型果蝇数量,说明杂合雌蝇产生的配子中Bh多于BH,D项正确。7.D解析:男女的发病率不同,说明红绿色盲表现为伴性遗传,但不能说明不遵循分离定律,A项错误;该城市男性的发病率高,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致病基因有关,若位于Y染色体上,则应该没有女性患者,B项错误;设相关基因为B、b,该城市患红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都是XbY,C项错误;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等于在男性中的发病率,
21、D项正确。8.C解析:Ct/ct、W/w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的A片段上,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项正确;题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WctX-、X+wCtY,后代为X+WctXwCt、X+wCtX-、X+WctY、X-Y,F1中雌雄个体的数量比为21,推测F1中染色体组成为X-Y的受精卵不能发育,F1中白眼全是雌果蝇,雄果蝇全是红眼,B、D两项正确;据上述分析可知,F1雌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WctX+wCtX+wCtX-=11,雄蝇的基因型为X+Wct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及表型如下表:雄配子雌配子1/4X+Wct2/4X+wCt1/4X-
22、1/2X+Wct1/8红眼缺刻翅(雌)2/8红眼正常翅(雌)1/8红眼缺刻翅(雌)1/2Y1/8红眼缺刻翅(雄)2/8白眼正常翅(雄)1/8(致死)(雄)故F2中红眼缺刻翅雌果蝇占2/7,C项错误。9.B解析: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Da=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DDAaBDaa=121,表型及比例是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A项正确;由于B、D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互换,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AD、aB、aD四种类型的配子,B项错误;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配子的类型是ABDaaB
23、DA=111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短果枝抗虫长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不抗虫=9331,C项正确;如果a与BD连锁,AaB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aBD=1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BDaaBBDD=121,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D项正确。10.C解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根据“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可知,芦花鸡为显性性状(假设由A基因控制),则反交的亲本基因型为ZAZAZaW,正交的亲本基因型为ZaZaZAW,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A项正确;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的基因型均为
24、ZAZa,B项正确;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和ZAW,相互交配后,F2中雌鸡的基因型有ZAW和ZaW,一半是芦花鸡,C项错误;正交的亲本基因型为ZaZaZAW,子代中芦花鸡均为雄鸡,非芦花鸡均为雌鸡,D项正确。11.A解析:由于当L1基因(控制裂翅)纯合时会导致胚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因此群体中不存在裂翅的纯合子,故果蝇控制裂翅的基因只能以杂合子的形式连续遗传,A项正确;上述两对基因L1/L2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基因型为L1L1dd(致死)、L1L2Dd、L2L2DD(致死),因此子代中L1与D的基因频率仍保持各为5
25、0%,L1与D的基因频率没有降低,C项错误;若该品系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正常翅,说明亲本产生了一定比例的基因型为L2d的配子,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因此上述配子的形成可能是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D项错误。12.答案:(1)去雄传粉(2)父本(3)F1的花粉的基因型有A和a两种,由于突变植株与野生植株的外形无明显差异,无法判断幼苗是哪种基因型的花粉萌发形成分别用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并统计萌发成幼苗的花粉数量(4)40%AAAaaa=341(5)该植株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解析:(1)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杂交实验时需要
26、先对母本去雄后套袋处理,防止其他花粉落入,待到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传粉再套袋,以保证子代为人工杂交的子代。(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组合一和三父本的基因型相同,结实率相同,组合二和三父本的基因型不同,结实率不同,说明结实率取决于父本的基因型。(3)组合一中F1(Aa)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形成A和a两种单倍体幼苗,由题意可知,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的突变植株(aa)与野生植株(AA)的外形无明显差异,因此不能通过统计花粉萌发形成的幼苗数量来验证不同基因型的花粉的存活率不同。可分别用野生植株(AA)和突变植株(aa)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并统计萌发成幼苗的花粉数量,以验证不同基因型的花粉的存活率不同。(4)实
27、验已证明确实是花粉的萌发率影响了结实率,从表中数据可知,含基因a的花粉有1/5能萌发,含基因A的花粉有3/5能萌发,利用组合二的F1给组合一的F1授粉,F2植株中AA占3/51/21/2=3/20,Aa占3/51/21/2+1/51/21/2=4/20,aa占1/51/21/2=1/20,因此结实率为3/20+4/20+1/20=2/5=40%,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341。(5)植株甲、植株乙均为隐性突变植株,若两植株均为同一基因控制,则将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子一代仍为白花,而实际将植株甲和植株乙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植株,因此可推测该植株的花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
28、制。13.答案:(1)协同进化(2)3/6450(3)常 ZbWB组所得黑壳卵雄蚕为杂合子(基因型为 ZBZb),与白壳卵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解析:(1)桑与蚕在相互影响中的进化和发展,称为协同进化。(2)由题意可知,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可先将三对基因分别按照分离定律计算,再将结果相乘,则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3/4(1/4)2=3/64。由于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共有8只雌蚕,则理论上可获得的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的数量是8400(1
29、/4)3=50(只)。(3)由于组黑壳卵蚕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组黑壳卵蚕全为雌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所得雌蚕(ZbWB)与白壳卵雄蚕(ZbZb)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ZbWB;组黑壳卵家蚕全为雄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则亲本雌蚕的基因型为 ZBWb,与白壳卵雄蚕 ZbZb杂交,子代雌蚕的基因型为 ZbWb(白壳卵),雄蚕的基因型为 ZBZb(黑壳卵)。再将黑壳卵雄蚕(ZBZb)与白壳卵雌蚕(ZbWb)杂交,子代为 ZBZb、ZbZb、ZBWb、ZbWb,其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
30、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故不能满足生产需求。14.答案:(1)母本父本Z(2)F1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X和Z染色体能发生联会,但某些常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常染色体发生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3)aa会抑制雄性性状的表达(或雄性性状的表现需要A基因表达)(4)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正常雌鱼正常雄鱼超雄鱼=121雌性雄性=11只有雄性解析:(1)莫桑比克罗非鱼为XY型性别决定,霍诺鲁姆罗非鱼为ZW型性别决定,根据F1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Z可知,应该选择以莫桑比克罗非鱼(XX)为母本,以霍诺鲁姆罗非鱼为父本(ZZ)杂交获得,同时染色体组成为XZ的个体表现为雄性,说明
31、Z染色体与Y染色体表现出相同的特点。(2)通过对F1个体减数分裂过程的显微观察,F1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X和Z染色体能发生联会,但某些常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据此说明两种罗非鱼不是同一物种,但X和Z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3)研究发现,罗非鱼的性别决定除了与性染色体有关外,也与常染色体有关。上述杂交组合中,若亲本的某对常染色体基因型都为Aa,则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和比例为1AA、2Aa、1aa,而子代会出现1/4的雌鱼,即可能是F1中基因型为aaXZ的个体表现为雌性,其可能的原因是aa会抑制雄性性状的表达(或雄性性状的表现需要A基因表达)。(4)利用雌激素处理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雄性仔鱼,可以使其雌性化,得到转化系雌鱼。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还会受环境影响。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罗非鱼表现为超雄鱼。利用转化系雌鱼(XY)与正常雄鱼(XY)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雌鱼(XX)正常雄鱼(XY)超雄鱼(YY)=121。为区分F1中的正常雄鱼与超雄鱼,将F1的雄鱼分别与正常雌鱼(XX)进行杂交,若F2性别表现为雌性(XX)雄性(XY)=11,则为正常雄鱼(XY),若F2性别表现为只有雄性(XY),则为超雄鱼(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