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491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

2、”。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B.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 诸侯争霸 B.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 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推广 D. “初税亩”的出现4秦朝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减少重大事情决策失误C促使中央官员彼此牵制 D体现国家治理民主科学5郡县制因作为地方基层行政组织成为社会控制体系,它是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商鞅变法时在秦国初

3、步建立,秦统一后推广到全国。由此可知,郡县制发展的过程是()A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的过程 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过程C地方权力不断膨胀的过程 D社会控制持续松弛的过程6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一主张( )A. 是对传统儒学的回归 B. 促使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 违背民贵君轻的原则 D. 蕴含着限制君主的思想7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 )A. “黄老之学”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 B. 汉代社会

4、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C. 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8东汉后期,皇权逐渐失去了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C. 以“柔道”治天下 D. 地方豪强势力膨胀9. 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 古代分封制度 B. 血缘亲族关系C. 西周礼乐文明 D. 文字契约承诺10“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

5、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主父偃之计是( )A. 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B.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C.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1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2.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接播种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推动了农业多种经营 D

6、.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13东晋时期,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民间的这一说法反映了( )A. 士族成为东晋政权主要支柱 B.相权严重威胁皇权C. 南方政治文明仍落后于北方 D.皇权逐步走向衰落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手工业和商业获得发展15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

7、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帝,国号吴16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17. 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下列信息不能从下图中提取到的是( )A北魏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大部分 B迁都时在位的是北魏孝文帝C北魏都城由平城(大同)迁到洛阳 D与北魏对峙的南方政权是齐18北朝时期,政府推行均田制,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规

8、定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这表明政府意在( )A. 杜绝土地兼并 B. 促进人口增长C. 增加财税收入 D. 加强君主专制19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A. 西晋 B. 北周 C. 隋朝 D. 梁朝20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隋过于注重藏富于国 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隋是统一繁荣的帝国 D历

9、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21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这种犁加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的出现( )A得益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D加速了唐朝均田制度的崩溃22相传为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展现了吐蕃赞普派使节禄东赞入唐求见唐太宗的场景。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 通过互派使者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 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C. 凭借先进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D. 以经济交流为主加强唐与少数民族的联系23. 唐

10、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

11、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D.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25. 西晋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26.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27. 唐代,进土科从考策问逐渐发展到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形式。

12、元明时,科举考经义而不用诗赋,但后来的八股文实际糅合了律赋的成分,清乾隆时又增试五言八韵律诗。这反映出( )A经义考试逐渐步入颓势 B明清时期社会浮夸之风盛行C皇帝好恶决定科举文体 D格律测试有独特的考查价值28. 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 B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 D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9. 北魏均田制规定,男丁(15-70岁)授露田40亩,实际授田却达80亩,政府收税只收40亩。这一措施( )A有利于政府准确掌握全国户

13、口 B不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C导致地主土地所有制逐步崩溃 D解决了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30.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 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非选择题(该题共2个小题,共40分。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3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

14、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材料二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后代),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整理自魏书(1) 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目的及过程。(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0分)32. (20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

15、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 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10分)(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0

16、分)荆州中学2020级9月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BADBD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DADBCC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ADCDDBAC二、非选择题答案31(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4分)过程:拓跋珪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6分)(2)影响:北魏政权获得汉臣认可,巩固了统治;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移植门阀政治加速了鲜卑贵族的腐化,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答出三点得9分,答出四点得10分)32(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答出三点得9分,答出四点得10分)(2)影响: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五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