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3361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 封闭性B. 分散性C. 脆弱性D. 连续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可以看出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故AB两项也是其特点,但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没有连续性,故D项排除。2.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2、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 由西域传入B. 属水力灌溉工具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出现于隋唐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形容了一种农具,这种农具广泛应用于江东,且可以调节深浅,推测可知是“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既方便又轻巧。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并非从西域传入,故A错误。曲辕犁是一种耕作用具,不是水利灌溉工具,故B项错误。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出现,东汉时期还没有出现,故C项错误。曲辕犁最早在隋唐时期的江东出现,故D项正确。3.“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材料体现出

3、古代农业的特征是A. 集体劳作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个体经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可知,对应不同播种时间播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劳作的集体性或个体性,排除AD;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分工,排除C。【点睛】材料“秋耕欲深,春夏欲浅”是解题关键。4.稳定充足的财政收入是一切政权赖以生存和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A. 农户缴纳的赋税B. 手工业者缴纳的赋税C. 地主缴纳的赋税D. 商人缴纳的赋税【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户缴纳的赋税,封建统治者大

4、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故答案为A项。我国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手工业者、地主和商人缴纳的赋税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来源”,排除B、C、D项。5.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A. 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 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使得土地制度逐渐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故C项正确。鲁国实行“初税亩”

5、,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鲁国的发展,但其意义更多在于先导性开创性,鲁国并未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霸主故A项错误。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土地私有产生土地买卖,又会导致土地兼并,但该选项中“加速”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该项制度无法体现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故D错误。6.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 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B. 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C. 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D. 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土地制度。依据所学,均田制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

6、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小农经济,维护国家赋税收入和防止土地兼并,进而维护封建统治。分析选项,A项表述最为准确,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经济政策均田制7.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 千耦其耘式经营B. 井田制经营C. 自耕农式经营D. 租佃式经营【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贫者多佃之”“ 所得各居其半”,可以看出是租佃式经营。 租佃,由地主提供土地及不同数额的经营资金和管理,由佃户提供劳动及不同数额的资金和管理,而土地报酬则采取不同的分成方法的资本主义农业组织制度。又

7、称谷物分成制。付给地主报酬形式可以是一定份额的农产品或现金,或二者兼有,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是奴隶制下的经营方式;B选项是西周时期的经营方式,土地为周天子所有。C选项是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8.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A. 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B. 南方农业地位上升C.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相关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上古至隋朝”与“唐代”相比,南方水利工程在全国总水利工程

8、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说明南方农业地位上升了,因为水利和农业是密切相关的,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仅凭水利工程比重,得不出“南北方水利技术高低”,二者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仅凭水利工程比重,得不出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结论,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是在南宋以后,题干信息亦体现不出,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南北方的概况9.胡人多衣皮,而中原地区的人多衣布。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风俗习惯的差异B. 经济形态的差异C. 统治政策的差异D. 传统审美观念的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导致胡人和中原人服饰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形态不同,前者为游牧经济,后者为农耕经济,选

9、项B正确;风俗习惯不是根本原因,选项A排除;统治政策涉及政治领域,而且不同时期政策不同,因此不是服饰差异根本原因,选项C排除;审美观念随着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审美差异不是造成服饰差异的根本原因,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把握题干设问为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找根本原因。10.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商周铁器一唐宋陶器一明清瓷器B. 商周漆器一唐宋青铜器一明清瓷器C. 商周玉器一唐宋漆器一明清玻璃D. 商周青铜器一唐宋瓷器一明清棉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成就最高的手工业品是青铜器;唐宋时期瓷器成就高;

10、明清时期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铸造业、瓷器业、棉纺织业。1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B.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依据材料“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结合所学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其产品不投放市场,只供皇室使用,因此A选项正确。结合“工官”制度的特点可知,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只供皇室使用,因此B

11、、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制瓷业发达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表明流动人口众多。材料听“瓷镇(景德镇)上佣工”表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两项正确。材料中制瓷作坊的雇佣工人众多,所以表明制瓷业发达,所以第项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题干提及的是私营手工业,排除,选项A、C、D。【点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

12、,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13.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A. 丝绸B. 白瓷C. 铜钱D. 青花瓷【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彩瓷器在明清时期出现,在宋代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白瓷、铜钱都可能属于宋代时期,但与题意不符,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

13、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14.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A.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在极个别的时代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14、,更没有推行工商皆本政策,故排除A、B两项;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15.明清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 维护封建统治B. 限制商业发展C. 保护民族工业D. 防范殖民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历代统治者无论实行怎样的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限制商业发展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而非目的,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与题干中“明清”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防范殖民侵略属

15、于“海禁政策”的直接目的,而非根本目的,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明清”并正确掌握”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目的。16.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南宋的“徽州”即明清时期的安徽,“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

16、是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故答案为B项;耕作方式仍是铁犁牛耕,且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项排除。17.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A. 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B.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C. 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 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自由劳动力在增加,市场在扩大,手工工场的技术不断发展,商品买卖频繁,生产关系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切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不同于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答案为A项。小农经济

17、在近代开始解体,经济结构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B、C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经济政策,选项D排除。18.“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A.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传播宗教B. “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D. 资产阶级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认为“黄金热”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说的是“黄金热”是资产阶级在寻求更多的资本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其进取,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商路,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C项错

18、误;资产阶级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希望到东方寻求黄金,但无法解释资产阶级的进取之处,D项错误。19.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A. 地理形势相同B. 文化传统相同C. 关系世代友好D. 殖民活动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新西兰”的命名者是一位荷兰航海家,他到海外进行殖民活动,发现新西兰与荷兰的西兰省十分类似,便用“西兰”命名这座岛屿;“新奥尔良”曾是法国殖民地,法国殖民者用法国本土的“奥尔

19、良”为这座城市命名。类似的还有英国用约克郡命名的“新约克”(纽约)等。这些城市都是西方列强海外殖民的产物,故正确答案为D。欧洲与美国地理形势不同,A项表述有误,排除。BC两项“相同”“友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20.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支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 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C.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文字“1500说”,A项与新航路开辟相关,它出现于15世纪末-16

20、世纪初,正确;B项出现于16世纪末期的荷兰尼德兰革命,排除;C项出现于17-18世纪,排除;D项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故选A。21.在16世纪的一百多年里,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英国也上涨了155%。面对这一现象,下列群体中最高兴的应该是A. 工人阶级B. 资产阶级C. 封建地主D. 农民阶级【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故B项正确,C项错误。此时没有产生工人阶级,故A项错误。农民阶级收入有限,物价上涨会降低生活质量,故D项错误。22.梁启超在祖

21、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

22、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B。考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点评: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背景看,西欧在 15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快速发展;而同期的中国君主专制加强,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从影响

23、和后果来看,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还恢复了朝贡关系。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23.1650年前后英国引进了茶叶,当时每磅茶叶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一个世纪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普通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英国东印度公司等的殖民扩张B. 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C. 资本主义世界

24、市场的初步形成D. 英国与荷兰争夺贸易霸权【答案】A【解析】由于西欧殖民者的侵略扩张,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迅速拓展,促进中国茶叶在英国销量的增加,故A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而1650年推后一个世纪是1750年,早于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故B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上半期,而1650年推后一个世纪是18世纪中期,早于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故C错误;英国与荷兰争夺贸易霸权与茶叶成为英国普通消费品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24.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

25、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 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 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 工人阶级对资本家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 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依靠工资为生的人迅速的增加。工厂的增多,工厂规模的扩大,工人数量的增加等,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逐渐分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AB两项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不正确,排除AB;C项

26、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2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在19世纪仍是世界霸主,经济实力急剧衰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项;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下的产物,不属于前提,故排除B项;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特点的成

27、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联系其前提条件是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政治前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所以选D项。26.下表是1800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发展表年份1800年1840年1860年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14亿美元27亿美元72亿美元147亿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 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C. 开辟新航路加强世界各地联系D. 商业革命使世界贸易范围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中可以看出,18001880年间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

28、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故A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是15-17世纪,故B项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是15、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排除。【点睛】“18001880年”是关键时间信息。27.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A. 雇佣关系出现B. 手工工场出现C. 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 垄断组织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控制着一个或者几个工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故选D。ABC三项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出现的。考点:垄断组织点评:垄断组织控制着某一部门的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29、,规模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情况,加强计划性,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有自由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需要掌握。28.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

30、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C。【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9.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蝢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 传统丝织业的发展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D. 民族工业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商品输入中国,输入的洋货多为机器制造,物美价廉,竞争力强,而中国的土货滞销,土布、土纱等的销售陷入困

31、境。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手工业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不是传统丝织业的发展,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C错误。材料说的是小农经济的解体,不是民族工业的产生,D错误。30.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A. 洋务运动打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B.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C.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机器生产引入中国D.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化指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与理性化,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经济工业化,

32、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ABD属于洋务运动在教育、军事、和外交方面近代化的表现,但不属于最佳答案,排除;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依据是把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引入中国,创办近代工业,促进经济近代化,故C正确。31.据记载:1892年,作为山西布政使的胡聘之,从省库拨资2万元,购置外国机器,创办了太原火柴局,由于经营困难,1902年把它卖给了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他人合办并将之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双福火柴公司性质为A. 洋务派民用工业B. 洋务派军事工业C. 官商合资企业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他人合

33、办并将之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可以看出双福火柴公司是由商人创办,因此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C项不符合“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他人合办并将之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应排除。【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山西头等票号商渠本翘,渠本翘又与他人合办并将之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的分析理解。32.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34、,促使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899至1911年正是该时期经济发展表现,故B项正确;A是民族工业兴起原因;C是一战期间;D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33.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

35、息是“1933年到1936年”。结合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容易排除ABC,选D.34.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具有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同时也能起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的作用,当然随着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提速,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因此加快,所以说法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考点: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

36、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35.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A. 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 社会风俗的西方化C. 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 对“文明结婚”的抵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 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

37、, 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故C正确;A、B、D 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36.“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 宋代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以来农业的萧条状况C. 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使土地私有制日趋成熟,较前代比较彻底地释

38、放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强大生产力,促进了租佃制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土地兼并是一直贯穿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难题,在宋代并未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出唐末、五代和宋朝的农业状况对比,故B项错误。土地兼只是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朝中后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不能说这一政策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故C项错误。37.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盖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A. 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B.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C. 封建官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D

39、. 封建农庄经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田主和佃农分别指的是土地的所有者和租种土地的使用者,也即地主和佃农。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实质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佃农不可能对土地拥有所有权,A错;材料未提及封建官府抑制土地兼并的问题,C错;封建农庄经营不属于本质问题。D错。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38.据明神宗实录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材料的主张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

40、展B. 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C. 禁止民间进行对外贸易D. 表明明初的海禁政策面临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海禁政策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排除A;材料明神宗实录反映的明朝的信息,当时清朝尚未建立,排除B;材料认为禁止“边海之民”出海将会导致他们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最终成为敌对势力,意在说明海禁政策不合时宜,存在弊端,故C错误,D项正确。39.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41、A. 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B.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C.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D.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而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早期,排除AB;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世纪早期”和“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这说明19世纪早期,出现了自私自利的观念,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劳动者而非资本资本家,排除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影响40.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

42、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得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A.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B.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内容的核心,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均不理想,这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密不可分,因此选项A正确;材料无从体现思想解放,选项B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应该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4

43、1.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学工商”。(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

44、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答案】(1)原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

45、,酌情给分)得不到清政府承认: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2)客观条件: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3)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受双重压迫,其发展曲折艰难。【解析】【详解】(1)原因:结合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影响解答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6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因此商办企业在通商口岸出现。得不到清政府承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

46、继承了中国传统经济政策,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2)客观条件:1912年后到1922年间处于辛亥革命和一战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的短暂春天原因解答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提倡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3)因素:据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F1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认识: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可以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受双重压迫,其发展曲折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