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走一步,再走一步123CCB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4A5D6B899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710101.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灼人(zhu)附和(h)气喘吁吁(x)畏惧B突兀(w)抽噎(y)参差不齐(cn ch)晕炫C啜泣(chu)挪动(nu)精神恍惚(hung h)怦然D呻吟(yn)模糊(m)哄堂大笑(hng)安慰 hc眩Cm2.【2020重庆B】下列句子中“附和”一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话音一落,窗外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叫起来,仿佛在附和他的观点。B当大家笑起来时,他也附和着笑,虽然他并不觉得那些话题有趣。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2、)C老师在凝神细听了那位同学的回答之后,立即附和道:“说得不错!”D妈妈刚提出举行家庭晚会的主意,弟弟就急忙附和:“好!好!”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并非附和【答案】C3.下列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感受文化传奇。(该句没有语病,标点使用正确)B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该句有语病,应将“制造”改为“建造”)塑造C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聚餐时正确使用公筷(句中“?”应改为“,”)D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
3、该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形容词)【答案】B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前方的路还是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ABCDA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类题可以按如下步骤: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5.下列句子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C暮色中,
4、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D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D该句属于人物内心的想法。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凡小事揭示了人生哲理。B文中自卑胆怯的“我”最终在自我激励下战胜了恐惧。C“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我”是“胆小鬼”,二是因为“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D这篇文章通过“我”悬崖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逐一克服,就能赢得最后的成功。文中自卑胆怯的“我”最终在爸爸的激励下战胜了恐惧。B7.文章围绕“药草香
5、”写了“我”和母亲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层次,结合题干的提示,准确答题的区域,按照答案示例进行归纳概括。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60页第7-10题。【荣德原创】小时候,每逢冬季“我”感冒发烧,母亲都用中药为“我”调理,用陪伴将苦楚化为香甜;到外地求学,“我”无法适应,给母亲打电话,母亲的鼓励与药草香让“我”感到温暖,不再彷徨。8.结合语境,分析各小题中加点词的妙用。(1)一口汤药下肚,苦,真苦,苦涩在口中回旋,充斥到口腔的每一个角落,像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迅速占领了我的口腔。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该字词
6、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像;点出该字词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表达效果。“占领”原是“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的意思,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汤药的苦涩迅速地充满了“我”的口腔。(2)电话那头,她轻声告诉我:“孩子,妈妈相信你,勇敢地站起来。”我听到她极力抑制的啜泣声,故作从容地与我交谈。“故作”是“假装处于某一状态或情况”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因为心疼“我”、为“我”难过,但又不想让“我”知道而假装从容的情态,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9.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景物描写,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凄冷,烘托了“我”因不能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寂寞、恐惧的心情。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动了XX修辞(表达)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烘托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10.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是全文的线索;具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题目新颖,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