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动物笑谈123BDB新知积累基础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4C5C89语言建构能力练提示:点击进入讲评76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羞怯(qu)柠檬咒骂(zhu)神采奕奕B麝香(sh)敛翅匍匐(p f)恋恋不舍C温驯(xn)余珲小凫(f)哺乳动物D嗔怪(zhn)秃鹰蹒跚(pn shn)脸色煞白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以怪诞不经的神奇想象博得世人的瞩目。B文学创作的辅导材料汗牛充栋,但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走上文学之路的人寥寥无几。C北京的四合院与安徽徽派民居在建筑格局和风格上大相径庭,这体现了南北方建筑理念的不同。D作
2、者笔下的水鸭子和黄冠大鹦鹉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动物的憨态可掬,真是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D3.【2020广安】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B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天吗?”:;C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支持呢?还是反对呢?D今天下午,小静给我们送来了香蕉、苹果、梨等水果。,选择疑问句只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省略号与“等”不可同时使用,二者删去其一【答案】B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语意
3、连贯的一项是()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_C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有悲伤,更有痛苦。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所以也就没有泪水。ABCD答题时,可将语句结合选项进行通读,选择更为恰当的。A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加点的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鸭子因找不到“母亲”而害怕的样子
4、)B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加点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我”学母鸭子行走时的样子,表现了“我”对科学研究的痴迷)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犯罪现场”是指鹦鹉做令人愤怒的坏事的场所)D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脸色煞白”写出了人们看到“我”学母鸭子行走时吃惊的样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答案】C6.请依据提示,完成下表。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5页
5、第6-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通读全文,找出关键语句,并提炼概括。昵称外貌“我”的选择选择的原因业主群里那只猫 棒球帽 一身雪白,从眼眶开始往上,覆盖整个头顶的,是黢黑的黑色现在的“我”住在城里的高楼里;上班、出差、出国,会使它无人照顾;“我”写作和阅读时需要特别安静的家居环境,无法满足它的琐细需求。十三年前那只猫 布袋被“我”收养一只丑猫咪,黑白杂色,瘦骨伶仃,患有严重的眼疾。被“我”放弃收养。那时候“我”住独栋,屋大,有前庭后院,大门口还有宽宽的廊檐。它跟踪“我”,显示出聪明、可怜又安分守己的样子,让“我”心疼。“我”还不是很忙,一家人住在一起,可以
6、共同照顾它。7.请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1)我打开家门,它竟然懂事地止步于门口,只是朝家里张望了一下,然后安分守己地蹲在门外。(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止步”“张望”“蹲”这三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十三年前那只流浪猫十分渴望找到容身之所却又聪明懂事、安分守己的样子,惹人怜爱,让人心疼,为下文“我”收养并善待它做铺垫。(2)它全身完全放松、呈扁平状,就像一只丢在地上的布袋。(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比喻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十三年前那只流浪猫比作一只布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趴在“我”脚边时放松的样子,表现了它对“我”的信任。8.“那一年恰好是虎年,我家草地上五虎闹春,蜜蜂在花间嗡嗡采蜜,廊檐下,舒适的高背藤椅,暖阳高照,布袋趴在人身边,人和猫都会懒懒打个盹,那是怎样的好时光啊。”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时光才算是好时光。展现了一幅人和猫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表现出人和人之间的和睦,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和谐。自己不用奔波忙碌,能和家人聚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和睦,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与世界的相处方式让人感到舒适、惬意和温馨。(答到两点即可)9.题目往日好时光有什么妙处?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现实的无奈,对过往美好、惬意时光的怀念和眷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